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西疑现长平之战骸骨坑:尸骨曾被人收购做饲料,现拟建文化公园

山西疑现长平之战骸骨坑:尸骨曾被人收购做饲料,现拟建文化公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881 更新时间:2024/1/27 23:13:45

战国时期

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交战的双方分别是秦国与赵国。根据史书记载,赵国在这场战役中投入了45万人。

不过,由于赵军主帅赵括轻敌冒进,将赵军主力带入秦军的包围圈之中,导致赵军无法突围逃跑,最后全部被白起秦军主帅下令“坑杀”。

2000多年来,每当人们提起这场惨烈的长平之战都能感受到不寒而栗的残忍。

不过,这45万赵军的尸骨究竟埋葬在哪里,至今也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有人在山西省高平市发现了一处尸骨坑,后经专家确认,这就是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军士卒,所留下的尸骨坑之一。

[var1]

一、

时间还得回到1995年4月份,山西省高平市永录村的一些村民在整理土地时,无意间挖掘出了一些凌乱的人骨。在人骨的旁边,还出土了一些战国时期的刀币和铜簇。村里很快将这件事报告给了市里,随后就有考古工作队来进行抢救性发掘。

此后,考古学家在这块田地的周边陆续发现了10多处尸骨坑,并根据出土文物和遗骸分析判断,认定

山西省高平市永录村

的这些尸骨坑就是战国晚期留下的,在时间上也非常切合

公元前260年发生的长平之战。

[var1]

不过,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白起足足

“坑杀”了45万赵军将士

,而这些尸骨坑之中的遗骸数量一共只有数千具,而且大多都是30岁左右的成年男性。如果这些都是长平之战后留下的尸骨坑,那就说明这些只是冰山一角。

[var1]

考古工作队还发现,永录村尸骨坑中的赵军遗骸大多是处于杂乱无章的摆放状态,而且骨头上有利器所伤的痕迹,很明显是被秦人杀死之后才丢进坑中埋葬的

。在过去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受到《史记》的影响,常常错误地认为白起只是下令活埋了赵军。

如果根据这些出土的尸骸状态来看,秦军主帅白起应该是下令屠杀了投降的赵军士卒,然后才把他们的尸体分批埋葬在不同的土坑里,而这才是史书之中记载的“坑杀”的真正含义。

二、

先让我们翻开枯黄的史书,一起去感受当年那场长平之战的惨烈程度。

“晋阳之围,悬釜而炊;长平之战,血流漂橹!”

在距今2280多年前的战国末期,

秦国与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中最为强大的两个诸侯国家。

秦国想要横扫东方,而赵国也想维持自己的霸业,双方势同水火。

同时,赵国也是战国后期的东方六国(赵魏韩楚燕齐)之中,唯一还有能力单独抵抗秦国进攻的国家,因为“

胡服骑射”和“公仲连变法”

让赵国强大了起来。

[var1]

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为了争夺韩国的“上党郡”而大打出手,由此揭开了惨烈的长平之战。赵军集结了45万大军在长平以逸待劳,而秦军则出动了更多的军队(一说60万)围攻长平。

由于赵军的主帅廉颇被年轻的赵括替换,结果导致赵军主力由积极防御变为了主动出击,

不幸踏入几十万秦军布置好的包围圈之中,弹尽粮绝。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用弩箭射杀,群龙无首的赵军只好集体投降。

秦国为削弱赵国的实力,将已经投降的45万士卒全部“坑杀”,只放回了60个割去耳朵的俘虏去邯郸向

赵孝成王

报信。

经过长平一战过后,赵国的元气大伤,

再也无法对抗秦国的进攻,这直接加速了后来秦国的统一过程。可以说,长平之战对古代中国历史的影响深远。

[var1]

三、

时间如水一般匆匆地流过,转眼就到了2000多年之后。公元2020年7月的一天,

山西省高平市南王庄

的一位刘姓农民,在自家的苞米地里耕种时,又发现了一片夹杂大量白骨的土层。

据后来的考古学家勘测,这里也是长平之战后留下的尸骨坑之一,与前面提到的永录村尸骨坑一样都是赵军士卒们的葬身之地。

[var1]

只不过,南王庄这些赵军的骸骨原本都埋藏在地下两米左右,由于长时间的雨水冲刷和土层断裂等原因,所以才被当地农民给挖掘了出来。

在这片地下,不知道还有多少因长平之战而留下的骸骨坑没有被发掘出来。

[var1]

据南王庄附近的村民反映,在过去几十年来,这片区域里经常出现一些零碎的骨骸,只不过没有引起周边村民的重视。有些贩子甚至向村民收购这些骸骨用来制作饲料,因为当地老百姓知道这是历史上长平之战留下的尸骨坑。

如今随着老百姓对文物保护意识的加强与山西省有关部门的介入,这片区域已经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由于历史上的长平之战实在太过著名,所以当地甚至准备修建一座以战国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

如今距离长平之战已经两千多年过去了,无论是秦国还是赵国都已经化作了历史的硝烟。今人只希望这些沉睡在地下的赵国英魂们能够好好安息。

[var1]

(长平之战后,秦国进攻赵国首都邯郸)

更多文章

  • 山西娄烦县由来:被赵国消灭的失传古国,名字却被沿用下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娄烦古国,娄烦县位于哪里,娄烦县的典故

    [var1]楼烦国活跃在春秋时期,在如今从晋中、太原到北面呼和浩特这一片地区都是当时楼烦国的地盘,他们主要以游牧为主,精通骑射,在春秋时期他们就经常南下袭扰中原百姓。后来在三家分晋时楼烦国再度趁机南下,将地盘扩展到太原市西北娄烦县一带。当时北方的赵国深受楼烦国的威胁。[var1]后来在赵武灵王继位后

  • 小河墓地为何出土大量干尸?《山海经》或揭开了谜团,专家:太扯了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小河墓地考古发现纪实,小河墓地纪录片,小河墓地之谜经典传奇

    [var1]到现在为止,小河墓地都是国内考古界甚至是国外界都无法破解的千年谜团,为此这座小河墓地远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的简单,当然了它本来就不简单,而是无比的神秘。自从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发现了小河墓地之后,几十年后就一直没有人能找到小河墓地的踪迹,有人说小河墓地是跟随着地表在不断移动的了,这突然让我们

  • 孟子写了一句话,朱元璋看后勃然大怒,下令将其牌位扔出孔庙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孟子知乎,朱元璋为什么不把孟子迁出孔庙,孟子与朱元璋的故事

    [var1]但是,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有所区别。前者是自觉地道德,后者则兼具教化功能。孟子认为君主施行仁政的前提是先培养出德性,故主张“有德者执政”。他反对用霸力服人,目的在减轻民生痛苦,缓和社会矛盾。所以,《孟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 小伙捡到战国宝剑,放弃30万选择上交,看到奖励后说:再也不上交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老农上交祖传宝刀,老汉捡到一把锈剑鉴定后建议上交,捡到青铜器必须上交吗

    所有文物都是国家的瑰宝,属于国家公有财产,任何人都是不能私藏或贩卖的,否则就是违法,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不过我国的历史文物非常多,除了被各大博物馆收藏以外,也有一些文物被普通民众私藏着,甚至还有一些依然埋在地下,没能挖掘出来。一般来说,如果普通百姓在地下挖到了文物的话,是需要上交国家的,不过也有一些

  • 孟尝君的最后结局:脱离齐国自立为诸侯,却被齐魏两国联手攻灭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齐国孟尝君简介,孟尝君的封地属于齐国吗,孟尝君在齐国当了几年

    他们大都交游广阔,又善能养士敬贤,是当时所在诸侯国中的翘楚,而其中最具盛名的,无疑就是孟尝君了。[var1]电视剧剧照孟尝君出身于贵族之家,其父靖廓君田婴是齐威王田因齐之子,齐宣王田辟疆的异母弟。他曾历任齐威王、齐宣王两朝国相,在齐国树大根深,是声名显赫的一代权臣。田婴妻妾众多,一口气竟生了四十多个

  • 战国七雄中,秦、楚、齐、燕、赵、魏、韩,你最喜欢哪一个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楚齐燕现在哪里,秦楚齐燕图片,赵魏韩楚齐燕谁最强

    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大大减少,周王室虽然还是名义上的共主,但已经是名存实亡。三家分晋后,战国七雄争霸的局面正式形成。这七雄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var1]战国七雄那么在战国七雄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呢?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那就是每

  • 如果《山海经》的记载并不是神话,那人类的历史很可能会被改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山海经算神话故事吗,山海经的历史记载,山海经有文字记载吗

    我们听说过很多古代神话故事,比如“女蜗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等,通过这些神话故事,给我们展现出了不一样的中国历史。但其实这些和中国真正的历史是无关的,只是古人编造出来的故事而已。这些故事都出自于《山海经》这本书,它在千百年前甚至是禁书,因为里面的很多故事实在太迷惑人心了。在以圣贤书为主

  • 孟子许下一个旷世宏愿:每500年华夏必定复兴!2000年来已成现实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孟子资料简短,孟子经典欣赏,孟子有什么伟大的历史

    此时的华夏大地上,有着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彼此纷争不断,百姓生灵涂炭,后人称之为“战国”。那个时代,是纵横家、兵家主导的时代。那时的江湖,流传着公孙衍、张仪的传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var1]无尽的战争,无尽的杀伐,无尽的屠戮,使得所有人都在思考:华夏将何去何从,又将如何振兴?这场文明

  • 从魏将到秦国大良造,又到反秦合纵家,公孙衍为何如此执着?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公孙衍和苏秦合纵谁厉害,公孙衍合纵还是苏秦合纵,公孙衍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var1]公孙衍在魏国时大志难申,只能屈才在军营中担任副将,郁郁不得志让他萌生去意,此时秦惠文王处死商鞅,正四处招揽人才,公孙衍趁此机会离开魏国,向西来到秦国,在这里他见到惠文王,将自己的为秦国制定的东出计划和盘托出,深得惠文王的认同与赞许,并迅速提拔重用他,委任他为秦国大良造,公孙衍也不辱使命,

  • 安国君:上位三天的秦王,一生只做了一件大事,却成就了大秦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安国君是秦王么,安国君死后谁当秦王,大秦安国君是皇帝吗

    《过秦论》中写道:“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秦国在前六代秦王的励精图治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秦始皇上位,才把这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车推向了统一之路。[var1]自秦孝公任用商鞅推行变法开始,秦惠文王、秦武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