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文种没有犯任何错误,为何勾践丢一把剑给他,他就自杀了

文种没有犯任何错误,为何勾践丢一把剑给他,他就自杀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959 更新时间:2024/3/6 3:02:40

这一件事其实是不太容易让人理解的。因为实际上种并没有什么罪,勾践也找不出他的罪过,说的理由让人觉得荒唐不理解。

然而,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勾践让文种自杀,文种就自杀了,一点儿反抗都没有。那么,文种为什么一点儿也不反抗。

[var1]

(勾践剧照)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答,勾践杀文种,把范蠡吓跑,有什么恶劣的影响。

诚然,古代开国皇帝都忌惮功臣,想要杀掉功臣,免得功臣做大,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但是,越当时只不过灭掉了吴国,距离称霸诸侯,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如果这时候就贸然杀掉功臣,后果是很严重的。为什么说后果很严重呢?

其一,自断臂膀。文种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宰相。当勾践与范蠡到吴国当奴隶服侍夫差的时候,是文种在越国境内,大力发展生产,凝聚民心,训练士卒。让越国虽然是战败国,依然精神不倒,具有极大的凝聚力。

要在打败吴国的基础上,还能称霸诸侯,文种这种宰相是必不可少的。勾践杀掉文种,完全是不断臂膀。

其二,阻绝人才。我们知道,人才在诸侯称霸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作用是非常大的。谁拥有更多的人才,谁的国力就会变得强大。越国在当时其实人才是很有限的,差不多也就只有文种、范蠡等少数几个。相对于其他诸侯国来说,人才还是显得很有限。对于越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大量招募人才。而勾践做的却是完全相反的工作,不是大量招募人才,而是杀掉已有的人才。可以说,这完全是阻绝人才的输入。以后便再也没有什么人才愿意来越国了。

其三,价值紊乱。一般君王要杀功臣,都会找一个恰当的理由,比如指责功臣想造反,说功臣骄傲自负什么的。但是,勾践竟然找的是这样一个理由,差不多就相当于说,你立了大功,但是我要你死,你没有办法,就只能去死。这样做,可以说完全是引起价值观的紊乱。

[var1]

(文种剧照)

一个国家如果由君王带头破坏价值观,这个国家心力就失去了。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勾践之后,整个越国就迅速衰败,在国际舞台上再没有发生过什么作用,以至于最后被楚国灭掉。

那么,勾践为什么要做出无端杀掉文种这样的举动呢?

《史记》里,司马迁借范蠡的口,表达了他对这件事的评价:“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司马迁是从形象和性格上来解释文种被杀的原因。事实上,性格只是一方面的原因,勾践杀文种,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当勾践及范蠡到吴国给夫差当奴隶的时候,文种一直在国内经营。在这个过程中,是文种把整个国家给凝聚起来,文种已经成为了国家的象征。而另一方面,勾践在吴国给夫差当上马墩,亲口尝夫差的粪便来讨好夫差,可以说已经丢尽了越国的面子。以至于越国老百姓一想到文种,就是一种精神勃发的感觉。一想到勾践,就是屈辱难受的感觉。

也就是说,文种的威望越来越大,勾践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var1]

(范蠡剧照)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分封制,君王和公卿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全看他们之间的影响力。如果影响力很高,就会受国民的拥戴,被封为君王。包括“三家分晋”等等,都是这样的结果。

可以说,文种的影响力,已经足以取代勾践而成为新的君王。

勾践想要除掉文种,但是,他想不出理由,因为文种没有犯过任何错误。没犯过错误,就找不到杀他的理由。

所以,才有勾践和文种的一番对话。实际上,这是勾践采用的一种特殊办法,让文种以为他的父亲允常“殉葬”的方式,来处理这个问题。

在当时,“殉葬”是极为普遍的。一个君王死后,一般都会找那种贤德的大臣,让他“殉葬”,目的是让他到地下后,继续辅佐君王。

既然“殉葬”是存在的,而文种作为一个贤德的大臣,勾践让他去为其父亲“殉葬”,文种就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了,所以才能自杀。

(参考资料:《史记》)

更多文章

  • 在山东六国之中,为什么秦国会选择第一个灭掉韩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国是怎样灭掉韩国的,秦国是先灭赵还是先灭韩,韩国vs秦国

    那么,在山东六国之中,为什么秦国会选择第一个去灭掉韩国呢?[var1]一、秦国既定战略我们都知道,秦昭襄王时期,范雎为秦国定下的策略便就是远交近攻,即通过交好燕齐等国,使得山东六国分化,无法形成合纵攻秦之势,随后进攻韩赵等国,谋取中原,进一步削弱各国实力,最后一一击破,完成统一。秦王政亲政之后,也是

  • 芈月传:魏夫人竟背着秦王与别的男人私会,难怪秦王会抛弃她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芈月传秦王与魏夫人片段,芈月传魏姬与秦王,魏夫人与秦王的关系

    [var1]那么,这个出卖她的人是谁呢?为何要出卖她,动机是什么?1、魏夫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个出卖她的人不是别人,就是她一直认为的“忠实死党樊长史。樊长史也是来自魏国,是先王后的媵女。按说,她跟魏夫人理应同仇敌忾,共同对付芈月姐妹。可是,令魏夫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貌似胆小懦弱没有主见的樊长史,关键

  •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晋国能不能完胜秦国?日渐衰落的秦国会被吊打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晋国不分家秦国能统一天下吗,晋国秦国联盟为什么后面要打秦国,秦国跟晋国的实力相差如何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没有韩、赵、魏三家分晋,以晋国强大的实力,足够将秦国“吊起来揍”。秦穆公为何会称霸西戎,那不是被晋国逼得只能往西边发展吗![var1]经过“崤之战”后,秦国已经彻底丧失了与晋国争霸的资本,而秦国东进之路从此也被晋国扼制,直到春秋结束,秦国也未能再踏足中原。面对实力强大的晋国,连雄心

  • 这个容易被搞混的国家:六国,大禹封的诸侯,国祚延续1500多年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禹分封诸侯国,大禹建立的王朝叫什么名字,大禹王朝的历史

    有时候看春秋时期的地图,上面有个六,这个"六",指的是从夏朝到东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六国”念”陆(lu)“。属于皋陶之后的封国,偃姓。现在安徽的六安市就是原来六国的地盘。是南方一个比较小又有一定影响的国家。根据记载:[var1]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帝禹立而举皋陶荐之,且受政焉,而皋陶卒,封皋

  • 中国历史上孔子唯一的“偶像“周公,其实是历代皇帝最该感谢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孔子和周公谁的贡献大,孔子和周公的关系,周公和孔子谁地位最高

    [var1]周公的贡献1.政治上确立了以宗法制以及分封制西周承继于商,在最初的时候也是一个简单的奴隶社会,但是周公的出现使得西周真正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明的第一个繁荣期。首先就是在政治上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个观点可以说是将宗法、血缘、政治、伦理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是

  • 专家找到了《山海经》中6种动物,是真实存在的,它可能不是神话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一、白颊长臂猿[var1]据书中记载,在招摇之山上,有一种神奇的走兽,它佝偻着走路有点像人,身上长毛有点像猴,两只长长的白色耳朵挺显眼,据说吃了它的肉,能健步如飞日行千里。几千年来,人们都对此种神奇的动物啧啧称奇,不知道它是何方神圣,如今,答案已经揭晓,这种怪异的动物,原来就是白颊长臂猿。这种猿类,

  • 《田忌赛马》:孙膑出计让田忌取胜,为何却说这是个愚蠢的计策?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田忌与孙膑的第二次赛马,孙膑为什么要帮助田忌赢得赛马,田忌与孙膑

    如今这个故事被写进教科书,用来启迪孩子。其实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孙膑出计让田忌获胜,是一个非常愚蠢的计策,为什么这么说呢?[var1]孙膑、田忌与赛马孙膑是“兵圣”孙武之后,继承了老祖宗的谋略,成为了战国时期的“军神”。而孙膑的成名和齐国的一位大将是分不开的,这位大将就是田忌。当年孙膑拜师学艺,同门

  • 不是离秋也不是孟姜女,一个楚国嫔妃改写嬴政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孟姜女和嬴政谁更厉害,嬴政与孟姜女,嬴政是楚国的人吗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他是暴君,也有人说他是一代圣主。不管秦始皇究竟是好是坏,正如那句名言,“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淳朴群众自有一套评价体系。[var1]在民间故事中,秦始皇从始至终都充满着暴力和阴暗,没有国夫人离秋的含情脉脉,只有后宫三千佳丽的屈辱血泪。传说秦始皇嬴政平定天下

  • “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不是因为赵括,而是背后的根本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长平之战赵国战败错在赵括吗,长平之战后赵国怎样了,长平之战赵国是怎么输的

    关于这场战争的过程和结果,简答来说就是,秦国大军攻打赵国,赵国的老将廉颇采取了坚守不战的策略,试图通过打持久战的方式来消耗秦军,从而达到不战自胜之目的。而秦军打不起持久战,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补给跟不上来,只能速战速决。于是为了使赵军能够出城决战,秦军便采取了反间计,让赵王将大将廉颇换下去,让那个

  • 一个被孔子赞不绝口的改革者,以一己之力,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孔子名言100句,孔子强调个人之治的重要,历史人物故事50字孔子

    后来崛起的秦、晋、楚等强国都曾积极争夺对郑国的宗主权,使得郑国疲于应付。在长期的内外交困下,郑国社会弊病丛生,如果不进行及时的治理必将产生更严重的后果。就在此时,郑国出了一位奇才。公元前543年,执政子皮将自己的职位让给了他一直看好的一位后生——子产。而正是子产通过其二十余年的努力,使得郑国的面貌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