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山东六国之中,为什么秦国会选择第一个去灭掉韩国呢?
[var1]
一、秦国既定战略
我们都知道,秦昭襄王时期,范雎为秦国定下的策略便就是远交近攻,即通过交好燕齐等国,使得山东六国分化,无法形成合纵攻秦之势,随后进攻韩赵等国,谋取中原,进一步削弱各国实力,最后一一击破,完成统一。
秦王政亲政之后,也是继续沿用了范雎远交近攻的策略,只不过在与李斯、尉缭子等人的商议之下,更加的完善了,定下了先攻韩赵,稳住魏楚,交好燕齐的步骤,先弱后强,先近后远,这也就是秦国灭掉六国的顺序。后来,尉缭子更是向秦王政提出贿赂各国重臣,扰乱各国朝政的建议,使得六国愈发虚弱。
[var1]
二、韩国装备精良,军工水平当为七雄之首
韩国自申不害变法之后,军工水平上升极快,后来更是有“天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的美名,韩国的军工水平一跃成为了七雄之首。
秦剑虽然锋利,秦弩虽然精良,秦国军工水平也不算差,但是比起韩剑、韩弩来说,秦国的军工还是差了点。韩国末期因为资源匮乏,军工到了即将枯竭的边缘,但是如果能够得到韩国军工的支持,换装之后的秦军,依仗着天下无双的战力,再加上精良的装备,秦国锐士自然能够所向披靡。
[var1]
三、韩国主力尽失,与秦作战屡战屡败
环视秦国周遭的国家,在战国后期,赵国有李牧,能够死死挡住秦军的入侵;魏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底蕴还是有的,加上大梁城是天下有名的坚城;楚国呢,虽然丢掉了半壁江山,但是因为楚国自身特殊的原因,楚国实力从来都没有被,秦国进攻这些国家,就算能够灭掉,但是也要不少的时间,耗费不少的国力。如果是进攻韩国呢,就不用担心这些了,韩国在此前与秦国的连番大战中,主力尽失,绝大部分国土都被秦国侵占,到秦国发兵灭韩之时,韩国仅剩十余座城池。
十余座城池的韩国,比起赵、魏、楚三国要好打得多,加上韩国又陷入了“畏秦如虎”的情形之中,灭掉韩国,几乎不费吹灰之力。
[var1]
四、投石问路,试探其余各国反应
大家都知道,此前秦昭襄王在长平之战全歼了赵国主力,后来趁赵国极度虚弱之时,包围了邯郸城,准备一举灭掉赵国,但是此事却遭到了楚、魏等国的反弹,组成了联军,一举击败了包围邯郸的秦军主力,使得秦昭襄王此前取得的成果一一丢失。
虽然此时的六国已经没有了秦昭襄王时期的国力,但是六国一旦联合,实力也不容小觑。秦王政想要灭掉六国,一统天下,就不得不小心遭到六国围攻。我们在前面说了,秦国周边四个国家的情况,秦王政要试探各国的态度,秦国能够迅速灭掉的韩国,就成了投石问路的那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