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的开创者,他的功绩彪炳史册。传承至嬴政手中的,是几代秦国人呕心沥血所打造的江山,而嬴政带着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走向了巅峰,由“秦国”变为了“秦朝”。“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接连灭掉了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个国家,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韩、赵、魏、楚、燕、齐。秦国从秦王政十七年(前230)起,共耗费十年,直至最终灭齐,在始皇三年(前219)南征百越后,完成了统一大业。 那么,被秦国灭亡的六个国家的国君又去了哪里呢?我们按照灭亡顺序一个一个来看。
首先是韩国。在最后一任国君韩王安接手时,韩国就已经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了,一直处在灭亡的边缘。更不要说后来还献出了南阳,导致情势更是不乐观。韩王安一直寄希望于赵国,希望赵国能阻挡秦军的铁蹄,但他的希望落空了。《史记》里这样记载,“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也就是说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内史腾奉秦王之命,越过黄河,一路长驱直入,吞并了韩国,而韩王安则被俘虏。但被俘虏并不是韩王安最终的结局,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新郑的前韩国贵族叛乱,叛乱平定之后,为了根除祸患,软禁中的韩王安被处死。
[var1]
在韩国之后灭亡的是赵国。赵国虽然最终被灭亡,但也确实抵挡过秦军的步伐。大将李牧和司马尚给秦国的统一脚步造成了巨大的阻碍,但是由于秦国的离间计再加上赵王迁昏聩无能,听信谗言,竟然杀死李牧并罢免司马尚,赵国已再无反抗之力。秦王政十八年(前229),秦将王翦大破赵军,赵王迁成为了俘虏,之后嬴政将他流放至房陵的山林中,最终饿死。在他被俘后,他的哥哥公子嘉“率其宗数百人之代,自立为代王,东与燕合兵,军上谷。”但这个流亡政府也在六年后被摧毁,赵嘉被俘。 第三个灭亡的是魏国。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嬴政派秦将王贲攻打魏国,包围了魏国的都城大梁。之后引黄河水灌入城中,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毁坏,这就是著名的“水淹大梁城”,魏国在黄河水的冲刷下毫无还手之力,魏王假主动出城投降,成为俘虏。
紧随其后,同年灭亡的是楚国。其实当时的楚国在剩下六个国家中的力量是比较强大的,甚至还能组织起有效的反击,大败秦军。而秦国也在攻打楚国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派出了好几位赫赫有名的大将,比如说李信、蒙武。最后更是让王翦亲自挂帅,带领六十万大军出征,大破楚君,逼得楚国大将项燕自杀。项燕就是项羽的爷爷,也是他在死前高喊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项燕死后,秦军攻入楚国都城, 楚王负刍沦为俘虏。和赵国十分相似,楚王负刍的弟弟芈启在兰陵建立流亡政府企图称王抵抗,不过不久后也灭亡了。负刍下场不明,芈启兵败后自杀。
[var1]
第五个灭亡的,是燕国。在燕国被灭亡前,曾经做出过一次不成熟的反抗,但这次反抗留下了一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形象,那就是荆轲。荆轲刺秦失败,嬴政大怒,加快了吞并燕国的步伐。于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派王贲攻打燕的辽东地区,俘虏了燕王喜,燕国灭亡。
[var1]
最后一个是齐国。齐国的亡国之君齐王建在位40多年内,齐国没有遭受战祸。他任命了自己的舅舅后胜担任相国,也就是这位相国接受了秦国的贿赂,送宾客到秦国,秦国又给这些宾客很多钱,宾客回来后劝说齐王不要与秦国为敌。于是在秦灭前五国的过程中齐国一直是视若不见。《战国策》中记载:“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齐王建在重要关头轻信他人,主动投降,但最后却被流放至山林中活活饿死。虽然齐王建死的凄惨,但是不得不说齐国的百姓没有受到战争的巨大冲击,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 六位亡国之君无一善终,被俘被杀被流放,下场凄惨。嬴政带领着秦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在历史上有着不可比拟的高度。而这六位亡国之君就成为了被历史洪流冲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