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光武帝刘秀只是运气好?史学家:太宗之前,他才是千古一帝

光武帝刘秀只是运气好?史学家:太宗之前,他才是千古一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4/2/7 6:58:24

- 这是 如斯精舍 的第 168 篇文章 -

文丨舞雩

大家好,国学趣谈栏目又和大家见面了。

中国传统京剧,常爱调侃皇帝,比如汉光武帝刘秀,被调侃的尺度就极大。

一部《打金砖》,贵为帝王的刘秀,活活被塑造成奸诈昏君,忘恩负义坏事干过一票,最终恶贯满盈死在太庙。

但稍翻史书,才知这剧有多荒谬。

真实的刘秀,以朱元璋原话说,那是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

白话意即刘秀既是好人,更是好皇帝。

要知道史上好些功业彪炳的圣君,人品生活经常满是槽点。两千年来,能有这般评价,唯光武帝一人尔。

再加上这位帝王一路顺风顺水的霸业之路,也难怪网上一直称之为“位面之子”、“天选之人”了。

/很玄学的好运皇帝

翻看史书,哪家开国之君不是披荆斩棘,穷尽半生才能登临帝位。

况且当时西汉末年的分裂程度不亚于东汉末年的诸侯割据,还有绿林赤眉两大主力军。

刘秀既不是起义军的首领,也没有绝对强大军事力量,但偏偏从起兵到称帝用了三年,从称帝到统一全国只用了十二年,真可谓是叫历代太祖汗颜。

而纵观刘秀一生,只能说,时来天地皆同力,人啊,有时候不能不信命!

先简单介绍一下历史背景。

西汉末年,王莽攫取了朝政大权,这位疑似“穿越者”的家伙,为了实现他那虚无缥缈的“托古改制”的理想和君临天下的野心,改朝换代建立了新朝。

结果因为理念太超前,政策施行不善,短短几年时间,便民怨沸腾,天下动荡!

此后在刘氏皇族宗室的推波助澜下,各地义军层出不穷。

公元23年,绿林军和南阳豪杰共同推举宗室刘玄为帝,正式恢复汉室,建立更始政权,不久后入主长安,与王莽的新朝分庭抗礼。

王莽就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寻发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

百万王师前来,城中众人都吓得够呛,都以为在劫难逃,此时一直躲在哥哥光环背后的刘秀站了出来。

他先是说服八千昆阳守军坚守孤城以待援军,然后亲自率领着13人在敌军围城之际出城调集援军,共召集到援军一万多人。

但这毕竟是40万对2万(还不到)的兵力比,怎么办?

到此,只怕编剧作者们都不知道该如何让刘秀赢下人数比为20:1的战争,那我们来看看后汉书是怎么写的。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正当王莽的数十万大军志得意满准备围城开战时,先是来了个陨石召唤术打乱阵营,白天又看到天上有好大的蘑菇云压将下来,宛如神明震怒。

王莽军全军士气顿时见底,此时,只见刘秀率领援军杀到,“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一支只有万人的军队主动冲击数十万人的营盘,居然连战连胜,杀死上千人。

刘秀又一鼓作气,带领三千敢死队,涉水向王莽大军发起突击。

没想到天公做美好事成双,忽而风雨大作,树干屋瓦都被刮的横飞,暴雨如注,滍水暴涨,王莽军万余人涉水被淹死。

刘秀便领军长驱直入,当场斩杀敌军副主将王寻。

如此,昆阳一战之后,王莽新朝的武力根基几乎被摧毁殆尽。

没过多久刘玄攻入长安,王莽也在乱军中被杀,新朝灭亡。

但正当刘秀挟大胜之威,继续攻城略地之时,一个噩耗传来:他的大哥刘縯,被更始帝所杀。

刘秀许是被这个消息乱了心智,居然极不明智地放下前线兵权,回到宛城向更始帝请罪。

这不是羊入虎口?

可结果是更始帝临了心软了,总之刘秀在宛城待了几个月,不仅安然无恙,还娶到了梦寐以求的女神阴丽华。

最后,更始帝大概想借刀杀人,就把刘秀外派到河北招抚河北豪杰,刘秀很光棍地将新婚三个月的媳妇送回娘家,带上几个随从就进了河北。

这一去,可就是龙入大海,虎归山林。

刘秀北渡黄河之初,身边只有冯异等数十人,也就是说,刘秀来河北时是给完全的光杆司令。

结果不到两年功夫,后来的云台二十八将中的一大半,邓禹、耿弇、彭宠、吴汉、寇恂等人就都来投靠刘秀,还自带部曲、甲兵、粮草。

更有真定王刘杨手握十几万大军归顺,外带送了个外甥女郭圣通。

更不用提刘秀被王郎追杀时,遇到城门守将非要放他走,以及他们一行人刚逃过结冰的河面,冰就开始融化这类好运之事了。

总之,第二年,刘秀就扑灭了河北最大势力王郎,平定铜马、青犊等起义军。

在这过程中,刘秀的势力不但没有因为征战而损伤,反而打一仗就收编十来万降军,实力大增。

不到20个月,刘秀的实力就从单车数骑,膨胀成为带甲百万、裂土千里的天下最大势力。

刘秀随即与更始政权决裂,即皇帝位,史称东汉世祖光武皇帝。

这一年,刘秀刚刚30岁,离他起兵造反、骑牛上阵,仅仅过去了3年的时间。

而在山东的赤眉军也与更始帝决裂,并把更始帝打败,收编了更始帝的军队。

当时赤眉军势大,打败了刘秀的部将邓禹,但在进入长安之时遇大雪损失惨重,又赶上饥荒,随后刘秀派将领冯异在崤底之战中击败,赤眉军遂决定离开关中。

此后赤眉军在崤底(今河南渑池县礼庄寨)再被冯异打败,只能投降,奉上代表正统的传国玉玺。

最大的敌人已除,而后的统一战争,刘秀倒是没这么离谱的好运,靠自身实力一战一战打下来,最终成就了光武中兴。

可以说,终刘秀一朝,没有太过出名的名臣名将,这其实并不是他们不出色,而是在太过耀眼的主角光辉下黯然失色而已。

还是那句话,人啊,有时候不得不信命,命里有时终须有,在当时,刘秀便是百姓眼中的天命所归,而光武在位时期的政绩也证明了,他的确是前无古人的好皇帝。

/允冠百王的圣君

太宗之前,历朝历代对刘秀的评价都是“允冠百王”,就是从古到今帝王第一人。

毛主席给其评价是: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大唐名将李靖,也对刘秀有这般赞:赤心用柔治保全功臣,贤于高祖远矣。

而要细看刘秀用人,可不止善待功臣这个亮点,除了求贤若渴,还有一大独特手腕:促团结。

当时寇恂和贾复同为名将却见面就掐,刘秀知道后二话不说,除了拉来接受教育,还专门培养感情,让这哥俩吃饭挨着,出门做一辆车,终于把这对冤家培养成好弟兄。

而等到天下一统,怎么对待那些功勋卓著的功臣们?

刘秀确实善待,天下刚统一,就大封功臣,一口气封了三百六十五人,各个享受优厚食邑特权,基本都成了东汉名门世家。

但这厚待也有条件:要富贵,权来换。

尤其是武将们,大多都要交出兵权,著名的“云台二十八将”里,封完功臣后还有兵权的,就剩马成,马武,王霸,吴汉四位。

但比起西汉来,东汉的功臣们,人生结局确实幸福得多。

但善待功臣的刘秀,对贪官污吏,却是零容忍。

以《后汉书》的形容说,刘秀执政时期的官员,哪怕中央级高官,稍有小错就是重罚,简直到了“职事过苦”的地步。

但也正是这零容忍精神, 这个年代,也成了中国清官云集的年代,董宣,鲍永,宋弘等铁腕清官,全都活跃在此时,清一色后世享尽崇拜的标兵人物。

刘秀三十岁登基,然后放眼四海,看到的是一个残破不堪的江山。

王莽任性改制折腾一顿,然后苦难战乱,到了刘秀坐稳江山时,到处都是废墟。

中国的人口只有汉末的五分之一,就连昔日繁华的长安,汉军接收的时候,到处都是死尸的臭气。

局面如此糟心,刘秀也十分表率,带头艰苦朴素,吃穿都很普通,心爱的名马拉出去驾车,宝刀送给了卫兵。

于是整个东汉政府,御史中丞宣禀成天吃素,大司徒司直王良的老婆,都要亲自上山砍柴,大小官员集体艰苦朴素。

其他仁政也多,比如多次减税,还多次释放奴婢,但最创意的,还是经济政策。

比起刘邦的重农抑商,刘秀却是重农宽商,一边兴修水利搞建设,一边放松商业限制。

这番苦心下,历经二十一年苦心治理,到刘秀驾崩时,中华大地已是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

尤其是户口的人数,恢复到了两千一百七十八万人,经济国力民生,各种蒸蒸日上。

驾崩的刘秀,依他去世遗言,如西汉文帝那样,仅以瓦器陪葬。

他还下遗诏道:“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这与那些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又风光大葬的历代帝王们,有着天壤之别。

古今最完美的皇帝,私以为此位当居于首。

/不打匈奴是污点?

然而即便是这样贤德的皇帝,在一些史学家眼中也不是没有污点的。

《剑桥中国史》一书里中,一些国外专家就曾批评刘秀生前没有远征北匈奴,而且容忍南匈奴内迁,贻害无穷。

当时东汉初立,匈奴初期强盛,却由于舆当单于私心作祟,传位不正,使内部矛盾激化。

公元48年,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夹在两者之间的南匈奴为避免腹背受敌,就向东汉表示归附之意。

刘秀为减少边患,就采纳了中郎将耿国的建议,在公元50年,正式册封南单于,还下诏准许南单于入驻西河郡。

南单于在西河郡稳定后,命麾下八部匈奴分别入驻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等地。

北匈奴大惊,南有东汉,东有鲜卑,再加上南匈奴,强敌环绕,担心对手联合进军,北单于下令停止对东汉边境的袭扰,并于公元51年,派使者向东汉请求和亲。

当时还是太子的刘庄(后世的汉明帝)认为南匈奴刚刚归附,北单于因害怕才想归附,如果现在接受北匈奴的要求,南匈奴恐怕会产生二心。

刘秀认为有理,就命手下人拒绝接见北匈奴使者。

手下大将臧宫、马武则听闻北匈奴境内大旱,也以“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缘边被其毒痛,中国忧其抵突”为由,上书请求远征北匈奴。

刘秀便道:“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

光武帝以为匈奴游牧为生,若联合南匈奴,出兵远征,即使打败了北匈奴,依然不能将其彻底铲除。

况且此举不仅掏空国库,而且只是为他人做嫁衣,塞外地区并不适合耕种,但却是南匈奴的沃土,南匈奴完全可以趁机北扩,实力定会再次增强。

即使南匈奴没有扩张,东北地区的鲜卑部落定会趁机西进。何必要使对手变得强大呢?

但《剑桥中国史》中的观点却是:刘秀理应出击北匈奴,成功后命南匈奴北迁到原先北匈奴的领域,这样云中等八郡也可趁机收复。

这很难说不是外国学者的片面之见。

匈奴之所以分裂,只是因利益相争而引起。南匈奴所属的八部匈奴也曾袭击东汉边境,掳掠百姓。

而《孙子兵法》有云:“久暴师则国用不足”,“诸侯乘其弊而起”。

谁能够保证东汉征讨北匈奴之时,南匈奴不会倒戈一击?彼辈蛮夷可不讲仁义道德。

而即使南匈奴当时没有反叛,但谁又能保证南匈奴一定会乖乖地迁移呢?

要知道当时西河郡等地水草丰美,南匈奴已觊觎很久。

汉和帝时,耿夔大败北匈奴,漠北一时成为空地,但当时的南匈奴依然没有北迁。

因此刘秀想的是“吾若强大,敌必附之”,目前不如让其共存,相互牵制,吾朝趁机发展国力。

不过刘秀当时的策略现在看来也的确有失误之处,那就是其不应允许南匈奴内迁。

恰恰相反,刘秀应加强云中等地的治理与防御,大可派遣忠心耿耿、又熟悉北疆的耿氏家族镇守幽云,南匈奴必定不敢进犯。

回看历史,东汉“好战必亡”的作法很对,但 “忘战必危”,后世也已证明。

东汉本该“恩威并举、有抚有防”,坐山观虎的同时不忘军备,这样才能“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但即便如此,东汉两百年,私以为也足以与盛唐并称于史,不朽于世。

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

我是如斯精舍,你的文化手册,

我们下期再见!

更多文章

  • 假如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会不会隐居一生?《出师表》早已说明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三顾茅庐中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三顾茅庐和出师表的关系,出师表提到三顾茅庐没有

    对于诸葛亮的功绩,喜欢读三国的朋友想必早已经是如数家珍,当然其中也有经过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在民间口口相传的诸葛亮,被誉为智星下凡。他足智多谋,曾舌战江东群儒,设计逼孙权合盟对抗曹操。又有草船借箭,连周瑜周公瑾都佩服不已。一道空城计更是让司马懿数十万大军吓破了胆。只不过可惜的是刘备不曾听诸葛亮劝

  • 汉宣帝刘询:历尽坎坷侥幸得到皇位,称帝后还要跟霍光斗智斗勇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此时的西汉朝廷之上,基本的朝政权力都被一个叫做霍光人掌控着。要说这霍光,刘询在之前流落民间的时候就听说过他的“丰功伟绩”。作为流落在民间的皇室子弟,在当时也是对此人就有些嗤之以鼻。说不定当时的心中还在想,如果哪天当上皇帝一定对这个奸佞等等云云。然而,当自己真正当上皇帝以后,刘询却对这个霍光各种万般的

  • 卫青的三个儿子都非平阳公主所生,他死后三个儿子是否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卫青三个儿子现状,卫青有子女后代吗,卫青平阳接吻哪一集

    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曾经出现过很多为国奉献的将士们,他们的出现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稳定了一个国家的政治基础,而汉朝时期的卫青就是其中一个。虽说,卫青幼时的生活非常悲惨,但后来因为姐姐卫子夫的影响,他凭借着出众的才能,不仅和平阳公主结为夫妻,更是深受汉武帝的赏识。但平阳公主嫁给

  • 刘备骗他、诸葛亮欺他、关羽瞧不起他,而他才是三国最有本事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关羽和诸葛亮在刘备心里谁地位高,关羽有多爱刘备的老婆,刘备跟诸葛亮谁厉害

    三国时期风起云涌,在那个军阀割据和战火连绵的时代,除去百姓苦不堪言之外,还有另外一番景象。在当时,所有有才华、有能力的人,都有机会和舞台去展现自己的军事、政治才能。刘关张三兄弟、枭雄曹操、卧龙凤雏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人自然不用说了,还有一些相对来说“知名度”比较低的人。虽然他们名气不太大,只不过

  • 吕布盛赞的猛将,武力智商都不低,可惜只是昙花一现,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吕布的猛将,吕布死后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历史上真实实力

    曹性游戏形象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吕布八健将之一的曹性。据《三国志》记载,曹性原为吕布将领郝萌的部将,郝萌受到袁术指示发动兵变造反,发动突然袭击,虽然暂时被高顺击退,但是实力还在。郝萌被击退后,暂时回到营寨。曹性对郝萌的造反很是不爽,于是反水郝萌,并拼力砍下郝萌的手臂,彻底平息了叛乱。吕布八健将曹性平

  • 刘邦担心刘如意受欺负,为何不废了吕雉皇后之位,一劳永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刘如意,刘如意继位吕雉和刘盈下场如何,刘邦和刘如意差几岁

    (刘邦剧照)既然刘邦为了戚夫人和刘如意的事情,如此大费周章,为什么不干脆把吕后给废了,直接封戚夫人为皇后。如此一来,不就一了百了,天下太平了吗?有人可能会说,这是因为刘邦已经发现,刘盈的太子之位已经不可撼动。当时,刘邦本来准备换太子,但是不久,他就发现“商山四皓”站在太子身后。而这四个人是自己曾多次

  • 刘邦有一特殊癖好,也不避讳,每次攻完城以后人就不见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邦一生最大的癖好,刘邦是怎么安抚各路诸侯的,刘邦的四条神计

    刘邦喜欢女人,对于这一点而言,在当时可以说是人尽皆知的,刘邦也是一点都不避讳,随性自然。在征战的过程中,刘邦也是和许许多多的女子有过纠缠,基本上是攻破一座城就会纠缠上一个女人,甚至更多。在他征伐的过程中,甚至还和一些女子诞生了子嗣,他这样放荡不羁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了他遇到了吕雉,才有所收敛。刘邦在没

  • 吕后被匈奴单于侮辱,一向刚硬的她,为何最后却选择了容忍?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吕后临终时最大的错误,匈奴单于为什么写信给吕后,吕后秘史

    从这封“情书”中可以看出冒顿的言辞有多么狂妄,竟然妄想让吕后做他的女人,这是对吕后和汉王朝极大的侮辱,也是在挑衅汉王朝。按照吕后一向刚硬,有仇必报的性格,看到这封书信后,很大可能会下令出兵攻打匈奴,对冒顿施以惩戒报复。但结果却出乎意料,吕后不仅没有出兵攻打匈奴,还摆低姿态给冒顿回了一封信,表示自己年

  • 项梁为何要借5千兵给刘邦?给项羽造一个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怎样向项羽借兵,如果项梁死了项羽能统一天下吗,项梁跟项羽是什么关系

    随后千军万马来相投,项梁得黥布、蒲将军是如虎添翼,得陈婴、吕臣则是如龙乘云,得韩信是则天下,可惜后来项羽没有用好韩信。项梁军抵达下邳时,规模达到六七万人。楚王景驹和上将军秦嘉率军在彭城,与项梁军开始对峙,楚国内战拉开帷幕。此时张良从项梁大营北上,来到沛县,游说刘邦投降项梁。此时刘邦名义上仍是楚王景驹

  • “三英战吕布”时,关张眼看就要得手,刘备为何突然上去添乱?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英战吕布刘备为什么要救吕布,刘备力气大于关张吗,刘备和刘关张谁最厉害

    张飞率先出战,二者大战五十多回合,不分胜负,这时关羽前来助战,夹攻吕布,战了三十回合,还是无法战胜。之后刘备加入战团,此时三人围住吕布转灯儿般厮杀,吕布架隔遮拦不定,看着玄德面上,虚刺一戟,玄德急闪。吕布荡开阵角,倒拖画戟,飞马便回。我们都知道,关羽这个人傲气十足,如果不是看张飞吃力,是绝对不会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