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明朝搞不定蒙古,清朝却能让蒙古彻底臣服?

为什么明朝搞不定蒙古,清朝却能让蒙古彻底臣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750 更新时间:2024/1/25 0:37:57

蒙古是游牧民族,他们英勇善战,因为游牧民族有几大优势:

一是游牧民族没有顾虑。

游牧民族是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居无定所、四海为家,没有包袱。

在作战的时候进退自如,说走就走,没有思想包袱。

二是游牧民族彪悍勇猛。

游牧民族有尚武传统,世世代代喜欢舞刀弄枪,以武艺精湛为荣,是优秀的战士。

三是游牧民族拥有优质战马。

在冷兵器战争中,骑兵是战争之王,在战争中起着关键作用。

骑兵作战水平高低,取决于战马品种优劣。

草原上的战马,爆发力和耐力都很强。

中原地区没有肥沃的草原,没有野兽出没的环境,也养不出优质战马。

古代良马产地一个是长城以北的蒙古和塞北地区,一个是大西北的河西走廊,那里有天然的牧场,所以盛产战马。

中原地区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珍贵,首先要种粮食养活百姓。

正因如此,历史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较量非常吃力,即使打赢了也是因为利用了其部落矛盾,各个击破、分化瓦解,最后才取得胜利。

具体到蒙古民族,想要征服他们更是难上加难,这是一个曾经诞生了成吉思汗的民族,十三世纪的蒙古曾经征服了半个人类世界。

但是,既然蒙古如此强大,民族如此能战,为什么会被朱元璋推翻元朝呢?

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内斗。

内斗历代都有,但是元朝的内部倾轧为中国历代所罕见,无论是皇室内部,还是地方割据势力,争斗无休无止。

皇室的内斗不是为了名利,而是对皇位的争夺。

元朝统治不到百年,一共更换了15个皇帝,接近了西方国家总统换届的频率,实在是叹为观止。

元朝末期甚至一度出现两个首都,两个皇帝,内斗的激烈可见一斑。

被明朝击败的蒙古,分成了瓦剌、鞑靼与兀良哈三大部分,在其内部还分成诸多的小部落。

即便如此,也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甚至发生了20万明朝政府军被数万瓦剌军打垮,明英宗被俘的尴尬事件。

然而到了清朝的时候,威胁中原上千年的蒙古武装却销声匿迹,蒙古人变得温顺起来,整个清朝统治期间,北方大局基本稳定。为什么明朝和清朝时期的蒙古差距如此之大呢?

明朝没有搞定蒙古,首先是思想认识。

历代统治者根本没有把蒙古地区当做华夏领土,“中华一统”的理论还是金朝统治者首先提出的。

朱元璋在起兵北伐的檄文中说:“如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这说明朱元璋的思想上,也没有把蒙古族当做中华大家庭一员,没有把蒙古地区当做自己的统治区域,去收复、去管理,更别说用实际行动了。

同时,明朝朝廷也没有那个实力。

朱元璋即位后没有集中力量一举消灭元朝残余武装;而是为了太子接班扫清所谓的障碍,迫不及待对功臣进行大肆杀戮。

如此一来,明朝根本没有精力对付蒙古。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挑战建文帝权威,双方打了数年内战,更是无暇北顾。

朱棣对蒙古进行了大规模的征讨,可是朱棣之后的皇帝一个比一个弱势,朝廷内部的党争和宦官干政不断,懒政皇帝层出不穷,根本就没有心思也没有实力去解决蒙古问题。

在明朝历代皇帝看来,既然漠北地区不属于我大明的领土,只要蒙古武装不侵扰我边境,彼此就相安无事,井水不犯河水。

总之,明朝没有搞定蒙古的原因,一是根本就没有打算搞定,二是没有那个决心和实力。

那么,清朝为什么能搞定蒙古?

严厉打击,联姻拉拢

首先是指导思想,清朝统治者把蒙古、新疆、西藏都看作是自己的领土。

清朝建国以后,力主开边,雍正和乾隆对蒙古分裂武装穷追猛打,在十七世纪末平定了漠北,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消灭了准噶尔汗国,彻底平定了蒙古。

清朝建立初期,即努尔哈赤统治时期,采取的是利用蒙古部落矛盾分化瓦解的策略,对漠南蒙古,科尔沁、内喀尔喀等部进行拉拢,编入八旗。

拉拢的方式除了金钱、土地,就是联姻。

1612年努尔哈赤迎娶科尔沁部明安贝勒之女,揭开了满(金)蒙联姻序幕。

满清第一位皇后、皇太极皇后博尔济吉特哲哲,即“孝端文皇后”就是蒙古女子。

皇太极的侧福晋、庄妃、后来的孝庄太后,也来自蒙古科尔沁部。

皇太极的九位后妃之中,有六个是蒙古部落首领的女儿,他的十个女儿也嫁给了蒙古贵族。

后金和蒙古(主要是科尔沁部)高层相互通婚,结成利益共同体,加速了后金统一蒙古部落的步伐。

对不服气的林丹汗,清廷则坚决打击。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初就对林丹汗开战,皇太极接着打击,经过两代人的打击,林丹汗部落终于在1634年被彻底消灭。

次年,多尔衮、豪格等率兵打败了林丹汗的儿子是额哲,蒙古作为独立的势力正式宣告灭亡,漠南蒙古四十九个封建主尊皇太极为博格达彻辰汗。

分封固化、弱化蒙古

游牧民族是蒙古战斗力所在,如果给他们地盘,他们也会像农耕民族那样有太多不舍,失去了造反的斗志,相互联系也不方便。

清廷在蒙古推行“众建诸侯”的政策,对有功的蒙古贵族王公进行分封,划定他们的地盘,让游牧变成驻牧,在一个地方安家落户、定居下来。

对漠南蒙古,则实行盟旗制度,类似于内地的府州县。

如此,蒙古各部落们就变得安分了许多。

不过,如果认为联姻和封地,就可以搞定蒙古,未免太天真了。

那样只能搞定蒙古高层,大量骜不驯的民众怎么办?他们还可以骑马到处跑,没有人能限制他们。

所以把战狼变成绵羊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们进行弱化。

具体措施是在蒙古推行黄教,让蒙古家庭每一户都出男丁出家为喇嘛。

黄教就是藏传佛教,十六世纪末就进入蒙古。乾隆说:“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

清政府以尊重当地人信仰为幌子,大量鼓励蒙古人信仰黄教。

信教的喇嘛可以免除所有赋税,可以享受很多的特权,但与此同时要戒色,不能成家,不能繁衍后代。

到了后来,清廷在蒙古地区采取强制政策,只要你家里有男丁,按比例去做喇嘛。

比如一个蒙古家庭中有五个男孩子,则必须有三个被送到寺庙去当和尚、做喇嘛。

那时候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座喇嘛庙,胜过百万兵!

大量青年到了寺庙,接受与世无争的教育;长此以往,蒙古部落的血性被磨灭,被弱化,大量壮年男子出家后,蒙古地区的人口增长减速,甚至负增长。

清朝初期,蒙古人口有一千多万,到了清末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锐减,只剩下三百多万人。

人口大量减少,让蒙古地区更加稳定。

而且清朝不许蒙古与内地进行经济、文化往来,规定了蒙古人不得学习汉语和汉文化,也不能取汉人的名字,更不能进行交往。

至于通婚更是万万不可,发现了是要杀头的。

如此就让蒙古人失去了与中原地区先进文化交流的机会,想反抗清朝统治也没有实力。

所以,在清朝统治者“高明”的统治政策之下,蒙古部落的威胁从此消失,终清朝一代,游牧民族都不再成为中原王朝的威胁。

更多文章

  • 崇祯继位后,如何处理年仅21岁、网红脸的大嫂?让人好意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祯大臣,崇祯帝真实历史,崇祯皇帝心酸图片

    张嫣在明朝被称为“艳后”,在她十五岁时,就从全国几千名美女中脱颖而出成为皇帝的女人,史记中是这么形容张嫣的“颀秀丰整,面如观音,眼似秋波,口若朱樱,鼻如悬胆,皓牙细洁”,以现在的标准来看,绝对是个人见人爱“网红”脸,因此酷爱木作的明熹宗一看到张嫣,立即“一见锺情”。▲张嫣守寡时才21岁,也是现在许多

  • 朱元璋写了一首打油诗,沈万三不以为意,他哥却说:快逃命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最霸气的诗句,沈万三和朱元璋真的是拜把兄弟吗,描写朱元璋一生的诗句

    沈万三是一位富可敌国的人物,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个聚宝盆,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然而在朱元璋眼里,富可敌国就是一种威胁,就是一种罪,不可以任由富商壮大下去。▲朱元璋生性多疑,只要对大明江山有任何威胁,他都市大开杀戒。(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沈万三虽然很有钱,但他认为,商人一定要与朝廷维持良好

  • 雍正宠臣李卫:巅峰时期有多厉害?后来下场如何?结局让人泪目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雍正为何独宠李卫,雍正李卫的地位有多高,李卫对大清的贡献

    在我国历史上,雍正皇帝是一个不输朱元璋的人,他对官员的管理十分严格,惩罚贪官的手段更是残酷。不过,就是在这样一个皇帝管理下,依然有那么一个人烨烨生辉,他就是“雍正王朝的第一宠臣”李卫。从时间上来看,李卫经历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朝代,但他的大半辈子几乎都献给了雍正皇帝,短短时间的时间就成为了直隶总督

  • 洪秀全的书法曝光,看完后才知道,他为什么连续4次科举都落榜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之死,洪秀全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洪秀全人物全面评价

    看到这里的观众,或者就会想,洪秀全难道就这么差劲吗,一连考四次都不及格,有心者如果有辛看到他遗留下来的书法,或许就会明白了。当年,洪秀全连续失败落第,成为邻里街坊的笑柄。他在气愤和阴差阳错之下,竟然加入了上帝教会,从此接触了耶稣和圣经。后来,洪秀全深受圣经内容的渲染,还曾写下一篇叫《原道救世歌》的文

  • 康熙地宫有多么恐怖,专家持枪进入,出来后要求永久关闭了地宫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康熙地宫入口,康熙皇帝陵墓地宫视频,康熙地宫是什么样子的

    康熙帝活着的时候是非常风光的,年幼登基,并处置了朝廷的权臣鳌拜,把清朝落在别人手上的土地全部收了回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后世人们对他的评价异常之高,但就算他活着的时候在风光,在死后他还是受到了伤害,他的陵墓他的尸体都受到了创伤,现在都没有入土为安,不得不说这是让人叹息。皇陵被盗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如何在荒凉的西北留下了“三千里杨柳”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是清末“中兴名臣”之一,因为率军收复新疆而名垂青史。其1876年调任陕甘总督后,在西北大地辗转征战14载,不仅在军事上功勋彪炳,对西北的交通、农业甚至生态环境方面也都卓有建树。为了加强西北尤其是新疆地区与内地的联系,左宗棠亲自筹划,修建了一条东自潼关,西至新疆,横贯西北的陕甘新大道,并下令在沿

  • 太平天国毁灭儒家经典,汉族精英不支持,为何还能熬14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真实评价太平天国,太平天国发生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成功经验

    对于网友这问题,笔者觉得很有意思,现在就进行解答,欢迎各位指正。其一、太平天国没有想象中那么极端,对传统文化并非采取灭绝政策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对太平天国大加挞伐:“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

  • 康熙外出巡视,皇贵妃诞下一女,康熙却下令:带出宫烧掉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康熙贵妃,康熙御驾亲征了几次,康熙上朝的流程

    这个女儿在夭折后被康熙下令烧死,闲话少说,接下来跟着小编了解一下吧!康熙是年少继位,所以朝堂并不稳定,在朝堂终于稳定后,康熙也进行了皇帝都会做的事,扩充后宫。此次册封了皇后和贵妃,但是皇后不到半年就逝去了,而贵妃也提上了皇贵妃之位。本来康熙和皇贵妃感情非常好,但是康熙皇帝怕自己命太硬就没有册封皇贵妃

  • 康熙晚年九子夺嫡,雍正本无胜算,又是谁帮助雍正一举夺得帝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本是孤臣的他,只因有一人相助,立刻成为了夺嫡最大势力集团。这人是谁呢?是年羹尧。在众多电视剧中,都曾提过,年羹尧是雍正府中奴才。其实不然,年家自顺治12年,便已经脱离奴籍,被编入汉军镶白旗。年羹尧的父亲、哥哥都是著名的封疆大吏;他的妻子也是出身显赫;后来他的妹妹还是雍正的侧福晋,后封年贵妃。所以,年

  • 武王在红沙阵内困了一百天,闻仲为何不趁机杀了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王为什么破红砂阵,子贤破红沙阵,武王与闻仲的关系

    此时,闻仲便知道,凭借自己一人根本不是西岐对手。于是,闻仲便骑着墨麒麟到四方去邀请道友帮忙!首先,闻仲去了金鳌岛,先见到了菡芝仙,又请来了十天君下山帮忙!在闻仲没来之前,申公豹就先到了金鳌岛,邀请了十天君下山帮助闻仲。所以,为了帮助闻仲,十天君炼制了十绝阵图,到西岐摆下了十绝阵。十绝阵前面几阵西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