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本是春秋四强国之一,结果,却被一个小国压制了近百年

本是春秋四强国之一,结果,却被一个小国压制了近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517 更新时间:2024/2/8 13:50:00

纵观整个春秋历史,晋国一直是春秋五霸中的大佬级人物。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这个国家在晋献公时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又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

[var1]

春秋时代刚刚出现的时候,这个诸侯国就已经存在了,它就像一个庞然大物一样,一直横亘在整个春秋时代。直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共灭智氏,晋国则被这三家瓜分。而当这个盛极一时的国家土崩瓦解的时候,整个春秋时代也就很快就走向了曲终人散的结局。

因此,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既是春秋的终结者又是战国的过渡者。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逃不过“从弱到强,由盛转衰”的历史铁律。即使是强大如晋国这样的国家,它也是通过若干年的对外扩张和兼并才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var1]

那么,既然说到这了,那我们就不得不说一说晋国的发展史和兴衰史了。

我们都知道,周朝原本只是商朝的一个附属小国。但是,历史总是在不断前进的,旧事物终有一天会被新事物取代,商、周二朝同样没能逃脱这个规律。在商朝渐渐没落的过程中,周朝的发展势头,那可是一日更比一强。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在任何时候都是非常适用的,从两个朝代的发展势头,我们便可以推测出:终有一日,周会取代商朝成为新一界的领导者。事实也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周顺利灭亡了商。

[var1]

常言道:“一朝天子以朝臣”,每一个政权建立的时候,他们都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巩固内政;

二、是加强边防力量。

可以说,这无论是对于哪一个帝王来说,这二者都是重中之重的。

既是为了论功行赏也是为了巩固边防力量,周朝就想出了分封诸侯的制度,晋国便是这个制度下的衍生品。起初,它的封地位于山西西南部,整个国家的土地加起来不过100多平方公里。 这个国家最初建国的目的,其实和秦国非常的类似,都是替周王朝巩固边防,对付戎狄。

周朝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部落为蛮;东方部落为夷;西方部落为戎;北方部落为狄。其中,戎和狄则分布在西方与北方。可是,在一次次的对外战争中,它却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自己夹在周王朝和戎狄中间,好像两边都是费力不讨好,永远都在受着夹板气。

[var1]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如果,自己打赢了戎狄,除了会招来对方的记恨和更加疯狂的报复之外,好像并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而那些原本属于自己的战利品,反而都被周王朝给占了。而打输了的话,后果就更加严重了。不但会被周王朝责怪自己办事不利,还会受到一些惩罚。

于是,在左思右想之下,他们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一边假意按照周王朝的意思攻击戎狄,暗中却给他们提供各种物资帮助他们发展。如此一来,只要戎狄不灭,它就一直有存在的价值。这大概就是最早的“养蔻自重”吧!

就这样,他们通过这种方法一步步壮大了自己的实力。渐渐的,它开始不满足于自己的封地了,于是,它开始向周边扩张,借机吞并了周围的几个小国。强大之后,他开始向南扩张,然而,在这次扩张的途中,它却遇到了一个劲敌,那就是虢国,一度压制其近百年。

[var1]

虢国分为南、北两国,它们分别是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与虢叔的封国。北虢后来被郑国所灭,而南虢则一直存在着。南虢地势险要,可谓是“西守崤函古道,南扼黄河渡口”。它是周天子京畿内的重要封国,历代诸侯王都担任着辅佐天子的职责。

同时,它还掌控着天子的军队,有协同天子讨伐各国的权利。因此,当晋国向南扩张,威胁到周朝统治的时候。作为天子近卫军的南虢国,自然就要想办法阻止了。而且,由于其所占据的地势非常奇特,可以说得上是进可攻,退可守。

所以,晋国尽管那时候已经非常强大了,但一时间还真是拿它没有办法呢。但好景不长,让南虢国万万没有想到,晋国竟然会联合国对付自己。在虞国的出卖之下,晋军成功渡过黄河,偷袭了南虢国的国都。

[var1]

并且,“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南虢国的国君还正带着主力部队在外对付犬戎,听到国都被偷袭的消息,它只能带军仓促回援。然而,最终还是没能力挽狂澜,只落得灭国的下场。末代国君虢公丑携贵族逃往东周京师洛邑,晋军回师途中顺便顺带灭亡了借道给晋国的虞国。

最终,在除掉了这个扩张路上最大的绊脚石之后,晋国也开始了它的称霸之路。

参考资料:

【《史记·晋世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戎狄族源的考古学研究》】

更多文章

  • 揭开勾践之父陵墓秘密,挖掘现场惊现8米盗洞!墓中究竟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越王勾践的陵墓,越王勾践墓发现了吗,勾践父亲墓能参观吗

    [var1]1973年。浙江绍兴的一座林场在山地划分界限时,突然在附近印山上的一个断面上,意外发现了人工堆筑起的夯土层,要知道当时的印山只不过是一座人员稀少的荒山而已,又怎么会出现防护古墓用的夯土层呢?很快,林场人员就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绍兴的文物保护部门。在派出调查小组多次进行了勘察后发现,这很有

  • 廉颇封君的一战,如何十三万破敌六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廉颇最好看的图片,廉颇是怎样当上将军,廉颇魏国

    燕王喜起倾国之兵,兵车两千乘,兵力六十万,雄赳赳气昂昂开往赵国。大军旌旗蔽野,杀气腾空,人人决心踏平赵土,大拓燕疆。[var1]为了让赵国顾此失彼,燕国大军兵分两路,其中相国栗腹领兵四十万攻鄗,将军卿秦领兵二十万攻代。这是燕国在长平之战后第三次在赵国背后捅刀子,前两次在秦国拖住赵国军力的情况下,一次

  • 最接近神的4位人物,一位是孔子老师,一位能够预测人类发展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要讲到的第一位就是袁天罡,说到此人很多人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他最著名的便是精通与预测,而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他的杰作《推背图》,他的存在也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自然如今人们对于这本书中到底是有什么秘密也是未曾知晓的,当初的他是能够成功预言整个的唐朝发展态势,对于他的评价已经是不能够

  • 斩敌首一颗晋爵一级,秦国就不怕土地不够分吗?商鞅:我早有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鞅想逃往魏国吗,商鞅是何许人,商鞅掌控兵权吗

    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以表示身权利高低和身份等级,比如公、侯、伯、子、男五爵。大家都知道,秦军在统一六国中战无不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秦国实行的军功爵位制度。商鞅变法时,秦国确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这二十级爵位根据实际地位和赏赐水平,由低到高大体可以分为“士—比大夫—卿—侯”。这四大等级

  • 最初是小国,也无力进取中原,秦国如何在戎狄遍布的西陲发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吞并戎狄,简介秦国,秦国近邻的韩赵两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在经历几百余年漫长的奋斗后,在好几代秦人的不懈努力下,秦国在始皇帝嬴政的带领下,终于击败山东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其横扫六国的五百年之前,秦国只是一个偏远小国,不仅远离政治中心,还要时常与来犯的西戎作战,没

  • 最后的倔强:如此彪悍的赵国,为何还是会输给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此役规模之巨,世所罕见。而对赵国而言,这场战役更是关乎生死存亡。作为函谷关以东唯一能与秦国掰手腕的诸侯,赵王举国之力,欲将不可一世的秦国给击溃。然而,现实是如此地残酷。由于将军赵括的盲目出击,赵国全军覆没,数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坑杀,还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成语——“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后,赵

  • 廉颇墓为何传出车马奔腾的声音?1972年,安徽考古队揭开这个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提起廉颇,我们还是很熟悉的,毕竟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提到过这个名字,比如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什么廉颇负荆请罪啊之类的。廉颇的一生真的是无比光耀的,征战无数,而且从没有尝过败绩,堪称是战国时期的鼎鼎大名的大将。廉颇这么厉害是不是曾经也拜过名师学习呢?这个在历史书上到是没有这样的记载,廉颇是靠着

  • 吴起破秦兵50万, 白起坑赵兵45万,他们俩谁更厉害?答案很明显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吴起和秦军谁厉害,历史评价吴起,白起坑杀40万大军后秦皇的反应

    [var1] 战争局势也逐渐变得明朗起来,各个大国展开了一系列的博弈,很多的英雄豪杰因此而诞生。公元前440年,魏国就诞生了一位名将,他的名字叫做吴起,并且还著作有《吴子兵法》,他写的兵法流传后世,兵法上的造诣与孙武相当,被后人称之为“孙吴”。 据悉,吴起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里,他年轻的时候非常有抱

  • 吴国夫差怎样带领军队南征北战,终得吴楚之战的胜利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吴楚之战吴国为什么能处于优势,吴国夫差是春秋霸主吗,吴国灭楚吴王做了什么

    《孙子·谋攻》载: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吴楚之战发生在春秋后期,吴国和楚国为了争夺江淮流域一带的控制权而引发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与蔡国国君达成协议关系,双方决定共同攻打吴国。由于事情发展得太过迅速,楚昭王还没有反应过来,敌军已经兵临城下

  • 战神白起:横空出世的他,为何能在30年间屠掉六国百万大军?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白起的生平,白起著名战绩,古人如何评价白起

    那么,白起这一生都有什么战绩呢?他又是如何实现这种单方面的杀戮呢?看完本文,也许你就会发现,“长平之役”中坑杀赵军40万降卒都不算事。[var1]秦昭襄王十二年(前295年),秦国制定了东进击败三晋并图谋天下的战略,为此,秦昭襄王继续推行商鞅变法所实行的军功爵制,平民出身的白起顺应时势地出现在中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