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杀一个敌人就可以奖一顷田地,秦国如此大手笔,真的能奖过来吗

杀一个敌人就可以奖一顷田地,秦国如此大手笔,真的能奖过来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373 更新时间:2024/1/18 20:49:04

[var1]

秦国鼓励将士不吝啬,商鞅制宪:斩一首爵一级,将士无不奋勇杀敌,但奖赏后面也有惩罚制度

商鞅是个人才,虽然说严厉了点,比别人更狠一些。但大丈夫处世,若没有一点异于他人之处,也不可能被秦国君主区别而对待。

当年商鞅确实立了很多严苛,甚至是无情的法令,比如他后来自己经受的车裂之刑,据说就出自于他自己的刑罚之一。

但是,商鞅也有不错的鼓励机制出台,比如斩一首爵一级制度,就是一项让苦逼青年很快翻身的极佳方案。当然,这是针对当时士兵一族特别人群的制度,但却可以有效地激励士兵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有人不理解秦国时期“爵”位的具体待遇,其实,在当时兵与士是有着明显不同的,士本身要高于普通士兵,以及平民生活,他不但有宅子有地还有下人伺候。显然小兵是没这等待遇的,但若能在战场上杀死一个敌人,取敌将一颗首级,那就可以轻松从小兵变身为士了。

而且,杀敌人越多,得到的爵位越高,有种上不封顶的感觉。商法规定:若能于战场取敌人五颗首级,那么就能“隶臣五家”的大户,直至为官。

[var1]

是不是很刺激?这个人生上升的渠道明显很吸引人,就算按现在的标准来计算,一个人如果能有一顷田、一套房、一个保姆的话,那怎么也算小康之主了,更况“隶臣五家”呢?

不过,先别高兴得太早了,毕竟杀人容易,但立功却不是那么轻松的。为什么不这样说?嗯,商鞅也不是省油的灯,秦也不是暴发户,谁会没事给你那么多好处呀,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

不明白?看看《商君书》里的具体说法:所谓“斩一首”并不是单纯的在战争上直接取敌人一颗头颅,而是以当时自我队伍无过错,外加杀敌才能为功。那自己的队伍如何算无过错呢?当时士兵以伍为单位,如果一个在战争中牺牲,那么其他成员就有错了。

依此类推,自己的战友牺牲的越多,你的罪责越大。而想要将功补过,并获得奖赏,那就要己方死多少人必须杀死敌方多少人以折罪,然后再杀的敌人才算是立功,才能授爵。

怎么样?商鞅不傻吧?秦王贼精吧?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精通制人之道的专家呢。要按普通人理解的那样,估计秦朝早被分完了。

[var1]

杀一个人就能分一顷土地,实为过错连带制,想要不犯错,想要授爵实属不易

有人认为这其实也可以理解,而且若真做到也并不难,只要五个人抱成团,那被杀的可能就能大大降低,如此自然立功授爵的机会就加大了。

但不得不给各位士兵泼点冷水:秦国制定的军功授爵制度还是很严厉的,而且想要真的立功确实不易。当然,与之相应的奖赏也真的很吸引人,但前提是你能不能得到。这就有一种买彩票的感觉,大奖是有的,但能不能抽到就看运气了。

首先看优势,年轻的小兵想要获得爵位有一定的希望。想一想,在当时那个时代,最利的武器莫过于青铜刀剑,想要将身穿铠甲的将士一下毙命也不那么容易。如此,死亡也就大大降低了。只不过,这也同样适应对敌方。

[var1]

在这样的前提下,秦兵若想立功,那就要表现出异常的勇猛之力。实在不行就“两强相遇勇者胜”呗,有力气在那个时候也是一种优势。

其次是过错制,授爵不可盲目乐观。立功的可能是有的,但肯定不会那么容易。为什么会这样,就与“过错”相抵有关了,错是处处都在的问题,想要不犯有点难。

特别是秦国采取的过错惩治制度是有连带原则的,比如未成年人犯错,其监护人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看来保护未年人法在秦朝就被注重了,监护人的责任重大呀。

而对于将士来说,过错就更易犯。打仗有损失为“错”,主将若有失,战事若不利,兵士依旧没有立功的可能。这就是说:立功必须依靠大家团结一致,单靠个人很难实现。

而一个战场之上抱团容易,但若个个顾及,那就不轻松了。有的时候士兵因为怕有损失,从而削弱战斗力,让自身成为败方也完全可能。

最主要的是,不立功就相当于降爵。因为你没立功就是有了过错,真正持平的战争,或者说伤亡相同的战争并不多见。一旦己方无功,那被降爵的可能就极大了。

试想一下,如此奖赏机制会创造出多少有功之人?会产生多少“士”爵之赏呢?想必大家心里就有数了吧?据说当年白起这样的战神级人物都因错而被降,古有记载:“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var1]

如此大手笔会将秦国分光吗?奖赏与惩罚是成正比的,秦国绝对能承受这种制度带来的后果

当然,再严格的过错连带机制也不可能完全将授功机制抹杀,买彩票都有胜出者,何况天天打仗的士兵呢?如此一来人们是不是又要关心秦国的土地够不够分的问题了?

嗯,以当时那样严苛的奖罚机制来看,秦国还是拿得出这部分奖励金的。怎么说人家秦国也是个“大户”,地大人少,分一点给人不成问题。

何况,当时战事连年,秦国也没少吞并他国的土地。当他国土地沦为战利品的时候,境内的居民就会受到降级的处分,从而成为战胜国奖赏来源的一部分。看看,里外里全是秦国的,士兵的奖赏其时就真是自己打拼下来的地盘。

另外,这也彰显了一部分大国的风范:经济实力就是奖励的基础。秦国在当年的实力上还是不小的,他们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也就积累了足够的土地资源,当有士兵建功时,拿出九牛一的地方给士兵作奖励,这实在是小菜一碟。

[var1]

比如说当年白起大战长平,赵国举全国之力而战,结果却四十万人被坑。这样一来,赵国大片的土地是不是就会出现无人的情形?事实上,秦国打仗就是扩土的过程,而得到的地盘自然是人烟稀少的,将其分给士兵又能如何呢?

这种奖赏对于偌大一个秦国不算什么,但对于身无一物的士兵就不一样了。兼之前面说的,得个奖赏,升级为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往往打一场仗也不见得有几个拿到奖励的,只不过这种奖赏制度太诱人了,谁不想成为那个被“馅饼”砸中的人呢?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秦国的大手笔完全不会对自己的国力构成影响。相反,这种奖赏机制让秦国得到的利益比损失多的多。

因为秦国的奖赏制度虽然不容易成就,但还是激发了很多有志青年的拼搏之心。如此越来越多的地盘成为秦国的,而秦士越杀越勇,离天下统一也就不远了。

这是不是一份投资少,却收益十足的战略方针呢?秦国君主如此精明,他们怎么可能拿出西安城的热门版块给士兵呀,说不够分的人还是格局不够大呀。

[var1]

不论秦国军功授爵制度平衡与否,反正真的让秦国受益匪浅。原本是那个居身于六国之侧的小国家,因为一场“爵士”大争抢的奋起,结果成就了“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的特色。而秦国也空前壮大起来,为以后统一天下铺平了道路,攒足了开发的经费。

更多文章

  • 枣阳重大考古发现:战国怪异漆器引专家热议,内容揭露上天警示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战国秦汉漆器研究,战国漆器盒,战国鸟纹漆器真实图案

    [var1]在此墓中出土了与周天子齐尊的六乘马车,专家由此推测墓主人是楚国封君级别的人物。而且墓主人的身份等级越高,出土珍贵文物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同时考古人员还发现在1号墓的封土层存在盗洞,但墓室的椁盖板上没有被盗掘的迹象,因此他们推测此墓遭到盗掘的可能性极小。古墓相对保存完好,而在历史上楚人历来就

  • 李牧不死,赵国不亡!这位“北方良将”真的能力挽狂澜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李牧赵国,李牧打赵国能赢吗,赵偃为何重用李牧

    [var1]但一个名将看似也够用了,赵国灭亡前夕李牧屡败秦军,王翦不得不祭出离间计方将其出去,此后赵国的迅速败亡也印证了赵悼襄王在临死之前的告诫:“李牧不死,赵国不亡”。[var1]然而,秦军是如此的强大,倘若李牧能一直统领赵军,就真的能力挽狂澜吗?先谈谈李牧的历史定位吧。除了并定义为法家的吴起和兵

  • 本是春秋四强国之一,结果,却被一个小国压制了近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春秋时期的小国,春秋时期最强大的国家是哪国,春秋战国时期最牛的六个国家

    纵观整个春秋历史,晋国一直是春秋五霸中的大佬级人物。被左丘明的《左传·襄公二十七年》、《国语·郑语》和司马迁的《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共同评价为春秋四强国之一。这个国家在晋献公时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又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var1]春秋时代刚刚出现的时候,这个诸侯国就已经存

  • 揭开勾践之父陵墓秘密,挖掘现场惊现8米盗洞!墓中究竟有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越王勾践的陵墓,越王勾践墓发现了吗,勾践父亲墓能参观吗

    [var1]1973年。浙江绍兴的一座林场在山地划分界限时,突然在附近印山上的一个断面上,意外发现了人工堆筑起的夯土层,要知道当时的印山只不过是一座人员稀少的荒山而已,又怎么会出现防护古墓用的夯土层呢?很快,林场人员就将这个发现,报告给了绍兴的文物保护部门。在派出调查小组多次进行了勘察后发现,这很有

  • 廉颇封君的一战,如何十三万破敌六十万?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廉颇最好看的图片,廉颇是怎样当上将军,廉颇魏国

    燕王喜起倾国之兵,兵车两千乘,兵力六十万,雄赳赳气昂昂开往赵国。大军旌旗蔽野,杀气腾空,人人决心踏平赵土,大拓燕疆。[var1]为了让赵国顾此失彼,燕国大军兵分两路,其中相国栗腹领兵四十万攻鄗,将军卿秦领兵二十万攻代。这是燕国在长平之战后第三次在赵国背后捅刀子,前两次在秦国拖住赵国军力的情况下,一次

  • 最接近神的4位人物,一位是孔子老师,一位能够预测人类发展走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要讲到的第一位就是袁天罡,说到此人很多人应该是比较熟悉了,他最著名的便是精通与预测,而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他的杰作《推背图》,他的存在也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自然如今人们对于这本书中到底是有什么秘密也是未曾知晓的,当初的他是能够成功预言整个的唐朝发展态势,对于他的评价已经是不能够

  • 斩敌首一颗晋爵一级,秦国就不怕土地不够分吗?商鞅:我早有准备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鞅想逃往魏国吗,商鞅是何许人,商鞅掌控兵权吗

    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以表示身权利高低和身份等级,比如公、侯、伯、子、男五爵。大家都知道,秦军在统一六国中战无不胜,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秦国实行的军功爵位制度。商鞅变法时,秦国确立了二十级军功爵位制度。这二十级爵位根据实际地位和赏赐水平,由低到高大体可以分为“士—比大夫—卿—侯”。这四大等级

  • 最初是小国,也无力进取中原,秦国如何在戎狄遍布的西陲发迹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国吞并戎狄,简介秦国,秦国近邻的韩赵两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在经历几百余年漫长的奋斗后,在好几代秦人的不懈努力下,秦国在始皇帝嬴政的带领下,终于击败山东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其横扫六国的五百年之前,秦国只是一个偏远小国,不仅远离政治中心,还要时常与来犯的西戎作战,没

  • 最后的倔强:如此彪悍的赵国,为何还是会输给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此役规模之巨,世所罕见。而对赵国而言,这场战役更是关乎生死存亡。作为函谷关以东唯一能与秦国掰手腕的诸侯,赵王举国之力,欲将不可一世的秦国给击溃。然而,现实是如此地残酷。由于将军赵括的盲目出击,赵国全军覆没,数十万士兵被秦将白起坑杀,还给后世留下了一个充满讽刺意味的成语——“纸上谈兵”。长平之战后,赵

  • 廉颇墓为何传出车马奔腾的声音?1972年,安徽考古队揭开这个谜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var1]提起廉颇,我们还是很熟悉的,毕竟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提到过这个名字,比如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什么廉颇负荆请罪啊之类的。廉颇的一生真的是无比光耀的,征战无数,而且从没有尝过败绩,堪称是战国时期的鼎鼎大名的大将。廉颇这么厉害是不是曾经也拜过名师学习呢?这个在历史书上到是没有这样的记载,廉颇是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