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子孙百万,没字取名全用自造字,朱元璋是如何给子孙定规矩的?

子孙百万,没字取名全用自造字,朱元璋是如何给子孙定规矩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4/2/16 14:24:45

朱元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皇帝,他的出身,甚至不如刘邦、李自成。刘邦还当过亭长,李自成还当过驿站的公务员,而朱元璋当过乞丐、和尚,不只他的父祖没有名字,就连他自己在成年前连个名字也没有,只能以数字相称。因为这个屈辱,朱元璋很在意为子孙起名,而且,朱氏子孙起的名字,竟然与近代的“元素周期表”很多化学元素巧合,有人戏称朱元璋为中国的“元素周期表之父”。

朱元璋的先祖及自己皆没有名字

朱元璋的先祖都生活在元朝,元朝实行“等级分治”制度,将全体国民分为四等,第一等为蒙古人,这是统治阶级,第二等为色目人,主要包括西域被征服的少数民族,第三等为汉人,这个汉人并不是包括所有中国人,而是指中国北方被征服的女真人、契丹人、高丽人以及四川人、云南人;第四等为南人,就是南宋辖区的汉人。普通的南人百姓社会地位最低,就是连名字也不许取,只能按照兄弟排行或父母的年龄合计来起名。

朱元璋的名字,是他成年之后才起的,刚出生的朱元璋的名字叫朱八八,也叫朱重八。因为他是八月初八出生的。故名。朱元璋的五世祖叫朱仲八,三个儿子分别叫朱六二、朱十二、朱百六,老三朱百六是朱元璋四世祖。朱百六有两个儿子,朱四五、朱四九。朱四九是朱元璋的曾祖。朱四九生了四个儿子,名叫朱初一、朱初二、朱初五、朱初十,朱初一是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生了两个儿子,名叫朱五一、朱五四。朱五四就是朱元璋的父亲。

朱元璋叫朱重八或朱八八这个名字很多年,长大以后改名朱兴宗。振兴朱氏宗族的意思。为什么这时候有了名字呢,因为这是元朝末期了,各地纷纷起义,没人听朝廷的话了,所以汉人纷纷给自己取名。朱重八改名朱兴宗时,考虑的还是自己的宗族小家庭,等他参加农民起义,就改朱兴宗为朱德裕,这名字比较文雅,裕是富饶、丰富、宽绰的意思,更加注重的是个人的修为,德行高的意思。朱重八娶了义军主帅郭子兴的养女马秀英后,军中皆称他朱公子,于是再改名字朱元璋,字国瑞。璋是古玉器名,形状象半个圭,朱和“诛”谐音,元就是元朝,朱元璋这个名字的含义,就是“诛元璋”,诛灭元朝的利器也。

所以不要小看了朱元璋,他虽出自乞丐、和尚,但却是个有文化的人。所谓大俗大雅,你看看朱元璋写的诗就知道了,平常话中亦有天子之气象。

朱元璋给子孙起名定规矩

朱元璋称自己是“诛灭元朝的利器”,果如其言,他推翻了元朝,剿灭了其他义军,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生了很多儿女,现在事业兴旺,总不能象先祖一样叫数字符号了,于是如何改子孙起名便提上议事日程,斟酌半天,朱元璋终于想出好办法。按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形成的,又叫五行。五行相生相克,生生不息,千秋万代。于是朱元璋果断决定,自己的儿孙皆按五行起名。

如何起名呢?第一个字朱是姓,这个不能动。第二个字,朱元璋为他所有的儿子都修定取名顺序,如太子朱标的后代为“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燕王朱棣的后代为“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第十二子朱柏的后代为“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第十八子岷王朱楩的后代为“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如此等等。

第三个字呢,按五行取名,以火、土、金、水、木为序,各取其字。朱元璋的第二代,都是两个字,太子朱标以下,有朱樉、朱棡、朱棣、朱橚、朱桢、朱榑、朱梓、朱杞、朱檀、朱椿、朱柏、朱桂、朱柍、朱植、朱栴、朱权、朱楩、朱橞、朱松、朱模、朱楹、朱桱、朱栋、朱㰘、朱楠等二十六个儿子,属木;第三代属火,如朱标的儿子叫朱允炆,朱棣的儿子叫朱高炽。第四代属土,如朱高炽的儿子名叫朱瞻基,基属土;第五代属金,如朱瞻基的儿子名叫朱祈镇、朱祈钰,第六代属水,如朱祈镇的儿子名叫朱见深;第七代又属木,如朱见深的儿子名叫朱佑樘,这样循环往复,千秋万代。

两大朱姓名人皆是朱元璋后代

朱元璋为儿子起名设计的很好,第一个字好说,第二个字循环往复,第三个字就不好说了,为什么呢,因为一开始人少时,可以起名,但如果人多时,皇家姓名,又不能重复,就难起名了。明朝建国二百年时,明朝宗藩在籍人数达到了四万人,而《康熙字典》收录的汉字,仅仅47035个。而到了公元1604年,明室宗藩竟然增至八万多人,到了明朝灭亡之时,明室人数至少达到二、三十万人。这样强大的数字,取名字便成了最大的难题。

于是在起第三个字时,朱姓后人们只好搜肠刮肚,将中国汉字的所有生僻字都用上了。实在找不到了,就自己造字。反正只要符合偏旁是金木水火土这个规定就可以了。到了金字偏旁时,我们看到了许多史书上都不常见的字,比如: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安汞、朱在钠、朱均铁、朱成钴、朱成钯、朱恩钠、朱恩铜、朱恩铈、朱恩钾、朱帅锌、朱寘镧、朱徵钋……,被现代人戏称“金属藩王”,还有朱勤烷、朱孟烷、朱悦烯、朱定烷、朱琼烃、朱颙炔、朱厚烷、朱厚烃……,被戏称“有机藩王”,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从朱元璋的后人名字中,竟能找到相应的代号。这是巧合,其实也不全是。清代化学家徐寿确定元素周期表的汉字时,或许从朱元璋后人名字中,得到了示呢。

有趣的是,根据朱元璋确定的取名规定,我们可以确定当代一些大家,竟然是朱元璋的直系后裔。比如大文学家朱自清,乃是朱元璋第12子朱柏的后代。按“久镇开方岳,扬威谨礼仪,刚毅循超卓,权衡素自持”排序,他是朱元璋第21代贤孙,属水;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乃是朱元璋的儿子岷王后裔,按“徽音膺彦誉,定干企禋雍,崇礼原谘访,宽镕喜贲从”排序,他是朱元璋第十九代贤孙。这样算来,朱自清与朱镕基是一家人,而朱自清应跟朱镕基叫爷爷。

标签: 明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垂沙之战中国楚怀王受到严重打击,三国联军为什么不趁机灭掉楚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垂沙之战,战国,历史解密

    发生在公元前301年的垂沙之战,是战国末期的一场多国联军对楚国的双重打击战争,这场战争,战国七雄中参加了五家,其中齐魏韩联军先行对齐动手,中途,秦国也加入进攻一方。这场四打一的战争结果,以楚国战败向齐求和,秦齐重新结盟为结局,齐国从此走向灭国的开始。面对这样的一个力量悬殊的战场环境,为什么齐魏韩三国

  • 成无己:中国金代医学家,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成无己,宋朝医学家,历史解密

    成无己(约1063~1156年),中国金代医学家。宋代聊摄(今山东茌平县)人,靖康(1126年)后,聊摄地入于金,遂为金人。成无己出生于世医家庭,自幼攻读医学,对理论与临床均有擅长,是伤寒学派的主要代表医家之一。成无己,聊摄(今山东省茌平县)人。约生于北宋嘉佑~治平年间(公元1056一一1067年)

  • 关羽实力不如吕布,为何历史评价却非常高呢?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三国,吕布,历史解密

    《三国演义》对我们来说,可能是都有所了解的,里面的英雄人物很多,个个都很厉害。而在我看来,关羽是非常令人敬佩的,为什么呢?因为许多人都比较熟悉他,并且他的武艺高强,而且以前学过的关于他的文章较多,了解也就更多。所以他是我心中的第一。但事实并非如此,排行榜上的第一并不是他,而是吕布。是不是因为吕布真的

  • 排名第一的红颜祸水,死后万人争相祭拜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西施,越国,历史解密

    自古以来英雄与美人都是十分具有话题性的,在古代的典籍中,记载最多的莫过于英雄的传奇以及美人的故事了。甚至还因此引申出了一些成语,比如我们总是使用“沉鱼落雁”一词来形容女子的美貌,这个成语的背后也是有着两个故事的,这“沉鱼”二字就是出自西施的故事。传言说过去西施总是在河边洗衣,这附近嬉戏的鱼儿看见她的

  • 后周世宗为什么英年早逝?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后周,五代十国,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是从柴氏孤儿寡母的手里夺得的江山,而赵匡胤也成为五代的终结者,开始走向统一中国的道路,那么为什么赵匡胤能够从将后周变成大宋,主要原因是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否则,可能就没有赵匡胤什么事情了,而柴荣也极有可能成为那个统一全国的人。柴荣其实是郭荣,即位后政局不稳经过媒体的科普,绝

  • 甘宁:东吴名将勇冠三军,却一直不受重用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甘宁,三国,历史解密

    三国乱世,群雄割据,乱世出英雄,在那风云动荡的年代,涌动出许多很厉害的战将。关羽张飞,赵云,这些名将是我们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的大将,提到他们的名字,我们眼前都会浮现出他们的身影。而今天我们要聊的一位将军他是东吴孙权手下的一名大将,他勇冠三军,孙权十分看重于他但却在东吴征战多年,一直不受重用,他就是吴国

  • 诸葛亮的儿子为什么那么痛恨姜维?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姜维,三国,历史解密

    姜维,字伯约,是蜀汉时期的名将。在诸葛亮北伐时投降蜀汉,之后受到重用。姜维在诸葛亮军中,一步步从奉义将军提升到了中监军征西将军的位置,诸葛亮对其也是礼遇非常。在诸葛亮病逝后,姜维回到成都,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那么诸葛亮看重的将军姜维是因为什么会和诸葛亮的长子诸葛瞻产生矛盾呢?总的来说都

  • 元朝灭亡的导火索到底是什么 真的和因为黄河泛滥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元朝,黄河,历史解密

    20世纪50年代以前,黄河常发生泛滥以至严重灾害。有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每次的黄河泛滥给沿岸百姓带去了无尽的灾难,无数人被淹死饿死,随后又会爆发瘟疫,又一批百姓因病而死。因此,不管哪个朝代对黄河的治理都是十分重视的。元至正四年(公元1344 年)到来了,

  • 曾国藩必须裁撤湘军,李鸿章为什么可以保留淮军?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淮军,清朝,历史解密

    攻克天京后,曾国藩裁撤湘军势在必行。曾国藩的组建湘军的初心即是平定太平军。既然目的已经达到,如果不及时裁军,势必会引起清廷的猜忌,“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历史教训曾国藩不会不知道。既然裁军势在必行,自己主动裁军则是上策。再者,平定天平军共同的目标使得湘军各派系空前团结,在太平军平定后,曾国

  • 李白57岁的时候遭遇了什么?留下一首千古名篇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李白,唐朝,历史解密

    李白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的文人大多渴望建功立业,李白更是以“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功业自许,在李白的诗词中也都以大鹏、天马、雄剑自比,然而事与愿违,李白终其一生都没完成自己的心愿。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发动安史之乱,又因为唐玄宗听信太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