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北辛文化的陶器有什么特点?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的

北辛文化的陶器有什么特点?生活方式又是怎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036 更新时间:2024/1/9 9:03:47

北辛时期的经济以农业为主,遗址出土了配套齐全的农耕工具粟类颗粒。从翻地的石铲、鹿角锄、播种用的尖状角器,到收割用的蚌镰,脱粒用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对研究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同时从出土的陶器来看,其工艺较为原始,陶质有夹沙陶和泥质陶两种,纹饰有附加堆纹、划纹、指甲印纹等等,手工业在北辛时期也出现了萌芽。遗址中还发现了家猪型的头骨,刷新了中国的养猪史。由于北辛物独特的文化面貌,因而被命名为“北辛文化”。1982年全世界公布并编入历史教科书。

北辛遗址的发掘与“北辛文化”的命名,是海岱文化区,新石器时代的一次重要发现,是山东大汶口文化发展的源头,她将山东的始前考古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表现在北辛文化中的农业特征,一是粟粒碳化颗粒的发现,二是大量磨制生产工具的出土。在一些窖穴的底部,发现了粟类作物的颗粒,这些碳化了的粟颗粒,是中国北方发现较早的农作物之一,这说明了农业生产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定居生活赖以生存的重要保障。

粟是耐旱作物,从地理环境、土质和气候方面观察,北辛文化所处的地带是非有利于古代人类的居住和古老的农业生产的。因为这一地区的降水量集中于季,不及南方年降水量平均,所以,北辛文化的居民很自然的选择具有耐旱早熟之特点的粟作为主要农作物。它的发现不仅证实了中国有发达的原始农业,同时还证实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发现的农业生产工具,石制的有斧、铲、刀;鹿角制的锄等。斧多为打制,主要的平面呈梯形或长方形,是开垦荒地砍伐树木的工具。铲,体形扁薄,平面有呈长方形的,梯形和舌形的,有呈圃角方形的,有呈横长方形的,有的在其刃部遗留有使用痕迹,通体磨光,是翻土播种的工具。石刀,分打制和磨制两种,打制的大多利用石片加工制成,略呈长方形;磨制的有略呈长方形的,半月形的,可能作为一种收割工具。

鹿角锄主要是利用鹿角的分叉处,把短枝的一侧磨成斜面刃,长枝的一侧为柄部。另外,还有的截取鹿角的一段,将上部进行修整,可安柄。这种鹿角锄,可能为种植时开沟播种或挖坑点种用,也可以作为中耕松土之用。石磨盘、石磨棒和石磨饼为配套器物,是一套粮食加工工具。磨盘的形状有方形的,有近似鞋底形下有矮足的,经过磨制而成,有的盘面因经长期使用作弧形下凹。这些工具都是在原始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这样就为原始农业的较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北辛文化的陶器以夹砂黄褐陶和泥质红陶为主,有少量黑陶。夹砂陶火候较低,陶胎较厚;泥质陶火候较高,质地细腻。全部陶器都是手制的,尚处在原始阶段,出土的器皿种类单调,造形简单,主要有鼎、釜、罐、钵、壶等。这些陶器均为当时人们的生活用具。 编织、缝纫和制骨等手工业也有了初步发展,在出土的两件残陶器的底部清晰地印有规整的席纹。磨制精细的骨针和陶纺轮的出现,使利用野生纤维和动物绒纺线编织,缝制穿着成为可能。因此可以说当时的北辛人们已由身披兽皮、腰围树叶的时代进入了穿衣阶段。

北辛文化的人们除对农业生产劳动外,狩猎、捕捞和采集仍是不可缺少的生存手段。遗址中出土的骨镞、鹿角矛形器、弹丸、骨鱼镖、陶网坠、骨梭,以及数量相当多的兽骨、鱼骨和贝壳,经鉴定,有猪、牛、梅花鹿、獐、四不象、貉、獾、鸡、龟、青鱼、丽蚌、中国田螺等种类。这些动物除猪已经是人工驯养外,其皆为野生动物,都反映了这一事实。

综上所述,在距今7000多年以前的时代,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都与现在有着很大的差异,我们的祖先在那样的条件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用粗笨的生产工具发展生产,过着较稳定的定居生活,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北辛遗址发现后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于1991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多文章

  • 经历了丧妻、丧子和丧孙的痛苦,包拯晚年时发生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包拯,北宋,历史解密

    包拯,字希仁,北宋名臣,是我国历史上继位著名的清官,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在,都一直备受世人的敬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跟步入老年的包拯的相关故事,一起来看看吧。据说在包拯过六十大寿的时候,曾于宴会上遇到了一个突发情况——他那守寡多年的儿媳冷不丁抱着一个两岁大的孩子跪到了他的面前,然后一边哭一边跟他交

  • 战国七雄中韩国都诞生过哪些英雄?有何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国,战国,历史解密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战国七雄,我们基本上都知道,他们是战国时期最强的七个国家,他们之间的争斗持续了整个战国时代。当然虽为七雄,但也有强弱之分,诸侯霸主的地位在战国时期多次易主,从战

  • 朱元璋宴请功臣后,刘伯温为何告老还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的人生经历相当精彩,放在现在估计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小时候家里贫穷给地主家放牛,之后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到最后成了一国之君。刘邦虽说也是从一介布衣到建立汉朝,可朱元璋的经历和他相比,丰富太多了。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只有一个出身比朱元璋低的,叫石勒,他是奴隶出身,建立了后赵,

  • 这两人为司马家族立下汗马功劳,却没看到东晋建立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邓艾,三国,历史解密

    魏蜀吴三家争斗多年,最终的结果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三家归了晋。而在灭亡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蜀国时,最大的功臣有两个,这两个名字在《三国演义》中经常出现,也是读者极为熟悉的,一位是邓艾,一位是钟会。他们是三国后期的翘楚之辈,邓艾的奇袭阴平之计则是灭蜀国的关键一战,正是这一战让曹魏获得了对蜀国征伐的决定

  • 张献忠大西政权是在什么地方建立的 最早不是在四川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张献忠,左良玉,历史解密

    张献忠攻下襄阳,过了一把瘾后,发现郧阳一带还驻扎着明军左良玉部,很怕他来攻,就纵兵大肆劫掠焚烧襄阳城后,渡过汉水向东攻克光州(河南潢川)后,又折入湖北“占据”随州。最后,张献忠率部窜至信阳一带驻扎。张献忠猜得没错,左良玉果然率军入河南来围剿他。围剿张献忠的大明军队不过,张献忠也不是吃素的,他趁机进攻

  • 曹操早已识破司马懿野心,为何却不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三国,历史解密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说的就是古代的君王。那些个功高盖主的历史名将都未曾有什么好下场。就好比.刘伯温,他是一代开国元勋,然而朱元璋却丝毫不念旧情,倘若不是他主动辞官,恐连小命都会丢掉,但三国时期的曹操却是与众不同,他早已识破司马懿的野心,却迟迟没有对他动手,这是为什么?司马懿的英贤才俊得到了曹操的高度重

  • 晋朝的太康盛世为什么如昙花一现?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太康盛世,晋朝,历史解密

    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之一,一共传位四个皇帝,仅仅存在50年。在三国末期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司马懿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权倾一时的权臣。在他们的铺垫下,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取代了曹魏的政权而建立西晋。后来,司马炎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华夏民族重新统一。司马炎

  • 晚唐风雨飘摇的景象,为什么会随着唐朝灭亡愈发严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晚唐,唐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史中,一直都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朝代伊始往往会伴随着繁荣盛世,而一旦王朝运作了一段时间后,便又会因为土地兼并、官僚吏治等诸多原因而最终走向衰弱。细数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王朝,全都无法跳出这个怪圈,其中孕育出了盛唐气象的唐王朝同样也是如此。当历史进入晚唐时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则是风

  • 皇帝临终前让弟弟做摄政王,9年后被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魏,历史解密

    臣子功高震主,历来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们心头的一根刺。那些懂得明哲保身的人,知道急流勇退,或许能够得到善终,比如秦朝的王翦,汉时的张良,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惊艳的一笔,结局也堪称完美。不过,帝王之心莫测高深,不是所有懂得进退的人,都有好的结局。公元499年3月,北魏一代明君孝文帝元宏病重,弥留之际,他召

  • 陈妙登生下的孩子成为皇帝 但她的下场却很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南北朝,陈妙登,历史解密

    陈妙登,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刘彧的妃子,宋后废帝刘昱的生母。陈妙登出身贫寒,她的父亲陈金宝是一个杀猪卖肉的屠夫,陈家的条件很差。有一天,宋孝武帝外出巡游,看见御道边陈家破旧不堪的房子,说道:“供帝王车驾通行的道路旁边怎么能有这种草房,必定是家中太贫穷了。”于是,孝武帝赐钱三万,并留下了一个随从给陈家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