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他和孔子、孟子、朱熹齐名儒家四大圣人,到底有多伟大?

他和孔子、孟子、朱熹齐名儒家四大圣人,到底有多伟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853 更新时间:2024/1/18 23:15:50

今天博雅来和大家讲一讲一个历史上和孔子孟子朱熹齐名的四大圣人之一,但是常人又不大了解的伟人,他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大多国人不知道他以及他的思想?

我们先来看一个事例:在明朝以功封伯爵的文臣有三人,以学问从祀孔庙的学者有四人,而王阳明竟然独占其二!王阳明之英才绝世,可管中窥豹。王阳明学术思想是超越时代的,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更不以朱子之是非为是非,独求天下之公道!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

我们先简单看一下王阳明的生平介绍:

王阳明12岁的时候,一天在课堂上他问塾师:“天下何事为第一等事?”塾师说,像你父亲那样高中状元,就是人间的第一等事啊。王阳明不同意,说读书做圣人才是第一等事。

王阳明经历过两次科举考试的失败后,28岁终于高中进士,进入官场。

王阳明34岁那年,孝宗驾崩,武宗即位,他的贴身宦官刘瑾掌权,大肆排除异己。王阳明也被下了诏狱,被打得奄奄一息,后被发配到贵州龙场做驿丞。彼时的龙场是荒蛮之地,毒虫横行,瘴疠肆虐。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随时都有可能丧命,绝境中王阳明自问: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就这样一天天在与世隔绝的山洞里自我拷问,一日突然大悟,这就是龙场悟道。

悟得至理后的王阳明彻底放下心来。君子素其位而行,居安以俟命。他开始行动起来,在龙冈盖了几处小房子,甚至还建了龙冈书院,对当地苗族进行教化。慢慢地,竟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一些本省的大人物开始和他交往,甚至请王阳明去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知行合一的理念也从这里被传扬出去。谁也没承想,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就此悄悄拉开了帷幕。

刘瑾终于倒台,王阳明被重新用。先是到吉安府庐陵任知县,后来又几经调任。期间王阳明与弟子讲学,提出“心即理”的命题。45岁时王阳明意外获得升迁,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大概在今天的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省交界处。这里山峦叠嶂,巨寇横行。剿匪是他的重要工作。王阳明用一年时间彻底平定了盘踞南赣数十年之久的匪患。

1519年6月14日,宁王朱宸濠在南昌造反。王阳明临时招募兵马,于7月13日兴兵讨伐朱宸濠,20日攻克南昌,23日于鄱阳湖大败朱宸濠并将其活捉。前后只用了十天左右的时间。

这段时期他提出了“致良知”学说,后来又提出了“四句教”。

1527年,被闲置多年的王阳明突然收到任命,去广西平定思恩、田州的叛乱。王阳明将其军事才能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战而屈人之兵。没动一兵一卒,招降了叛贼。此为神武不杀。本欲返乡的王阳明发现了断藤峡、八寨的匪患(时称'瑶贼'),决意清剿之。以八千兵力(实际出动三千人),斩首三千余众,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彻底剿灭了两处的匪患。此战将王阳明的军事天才展露无遗。遗憾的是,这时王阳明已经病得很厉害了。1529年1月9日,王阳明行至南安青田,将弟子周积招至身边,许久睁开眼睛,说了一句:“吾去矣”。周积含泪问老师有何遗言,王阳明淡淡答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一代宗师溘然长逝,享年五十七岁。

相比在明代时的兴盛,阳明学说的传承在清代显得沉寂,以至于到现代了解王阳明思想的人越来越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阳明学说在明代传播到日本、朝鲜,却释放出巨大能量。尤其在日本,阳明学说受到极大欢迎。日本学者通过典籍研究,充分地吸收了阳明学说的精华,消化发展而为己用。在日俄战争中,在双方力量相差悬殊的情况下,打赢这场战争的东乡平八郎,身上永远挂有一块牌子,只写着7个大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读王阳明?

王阳明的“心即理”,要我们明白,我心即是天理,天理就在我心,要有独立精神,不要迷信权威。王阳明的“人人都有良知”告诉我们,人人都可以成圣作贤,要有自尊,人人都是平等的。王阳明的“要以良知指引生活,不要违背良知,当死不当死”告诉我们:人必须要有一种大无畏的精神。最后,他的“知行合一”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为人处世、修心炼心的模板:只要我们一直知行合一,就能到达内心强大的境地。

归根结底,人生在世,所遇到的一切事情、一切竞争,都是心的竞争,心的战斗。只有拥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才能战胜一切。而拥有强大内心的关键就是恢复良知,在良知的指引下去为人处世。

更多文章

  • 刘禅真的很傻吗 只怪他藏得太深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三国,刘禅,历史解密

    我们现在说到刘禅这个人,大家都会觉得刘禅只知道玩乐,压根什么都不懂,那么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因为刘禅这个人年龄太小,肯大权都是放在了诸葛亮的身上,刘禅虽然还小,但是知道诸葛亮对蜀国忠心耿耿,并且诸葛亮的能力可是摆在他们眼前的啊,不过时间一长他也就有了叛逆之心。在诸葛亮临终的时候

  • 响马到底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古代山东的土匪会被叫做响马呢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土匪,山东,历史解密

    在古代,若是没有战争,那么自然是国泰民安,若是在战火连天的朝代就有许许多多的土匪产生,在山东,这些土匪被称作响马。其实,这些土匪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人,他们大部分都是农民起义军,在很多人眼中,这些人都是英雄好汉。在东汉时期后,山东的一些农民起义军比较多,他们为了反抗当时残暴的统治,

  • 抗战时期全国有多少伪军?他们的装备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伪军,近代,历史解密

    抗战时期,全国伪军高达210万人,伪民团、伪警察还没有计算在内。截止到1944年5月,据当时极不完全统计,国民党投敌的中央委员有二十人,国军将领六十七人,其中不乏庞炳勋、孙殿英、孙良诚、夏楚中、公秉藩、陈孝强、李长江等上将、中将级人物。汪伪“76号”特工组织也是由国民党中统、军统投降人员组成的,责任

  • 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个人私欲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朱棣,明朝,历史解密

    迁都北京对于朱棣而言,首先是作为统治者的个人意愿,其次才是为大明帝国的江山社稷着想,所以用利弊来形容朱棣迁都是本末倒置的思维。对于朱棣而言,迁都北京主要是为了解决篡位后的人身安全和生存环境问题,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对朱棣本人而言没有“弊”这一说,北京的风沙对于朱棣而言都是过家家。而作为统治者的

  • 房玄龄和杜如晦到底怎么了 为什么李世民动手之前要对两人下手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玄武门之变,历史解密

    李世民还是秦王时,便很注意收纳人才,因此他的身边能人辈出。这些人才中,最让太子李建成忌惮的,便是房玄龄和杜如晦。然而在玄武门之变前夜,李世民却要尉迟恭杀掉这两人,这是怎么回事呢?(房玄龄剧照)说起来,早在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房玄龄便投靠了秦王李世民,一直是他不离左右的谋士。房玄龄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出

  • 秦献公真的忠于周天子吗 为什么魏韩攻打周天子他会主动站出来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献公,周天子,历史解密

    秦献公真的忠于周天子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周纪中有这样一段话:显王五年,秦献公败三晋之师于石门,斩首六万。王赐以黼黻之服。即周显王五年(前364)时,秦献公在石门这个地方,打败了韩、赵、魏三个国家的联盟军队。本次战役一共斩

  • 在古代中国的农民起义欧洲的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农民起义,古代,历史解密

    先说一下“农民起义”这个概念。“起义”是一个有着明确的道德判断的词。中国古典文献中有“起义”一词,但从来没有“农民起义”连用。比如,《水经注》“汝水”条下,有“汝南太守周矜起义于悬瓠者是矣”之句。《三国志·袁绍传》裴注中,有“袁绍起义,卑辞厚币以招致(田)丰”之句。《通典》中有“桓玄篡晋,宋武帝起义

  • 关于吴于廑的评价是怎么样的?他是怎样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吴于廑,历史学家,历史解密

    吴于廑为新中国世界史学科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合作主持了两批中国性世界史大学教材的编纂(4卷本《世界通史》,周一良、吴于廑主编,人民出版社1962年初版;6卷本《世界史》,吴于廑、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1994年版),开创15、16世纪世界历史研究(主编《十五十六世纪东西方历史初学集》共

  • 在古代太监手上都会拿着拂尘,那是干什么用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拂尘,唐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皇宫中有一种特殊的职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监”,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太监手里的“毛毛棍”实为“拂尘”。拂尘最早见于晋朝·无名氏《白紵舞歌诗》之一:“袍以光躯巾拂尘,制以为袍馀作巾。”拂尘又被人们称作尘拂、拂子、尘尾、云弹,是一种在手柄前端附上兽毛(

  • 什么是万国来朝?为什么大家都抢着来?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万国来朝,隋朝,历史解密

    千年来,放眼世界中国都是首屈一指的强国,我们也自称天朝上国。帝国承平日久,便开始做着美梦不愿醒,直到近代百年屈辱,顿然醒悟:今日方知我是我。辛辛苦苦几十年,终于有了点成就,许多人便开始怀念万国来朝的往日场面。自秦一统中原后,中原王朝的实力和与其他国家的交流增强,便出现了各国朝贡的场面,场面浩大,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