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悬空寺是怎么修建的?是什么使悬空寺千年不倒?

悬空寺是怎么修建的?是什么使悬空寺千年不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90 更新时间:2024/3/1 2:11:13

悬空寺位于现如今的山西大同,它的建造地点就和它的名字一样,是悬空的,在一座山上,寺庙在山体之中,下面就是悬崖,是真正的“空中楼阁”。这样一个奇绝的建筑,究竟是怎样建成的?人们基本上没有办法站在地面上建造,那么他们是如完成这样一座寺庙的修建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秘悬空寺背后的秘密吧。

悬空寺位于山西大同的恒山,是我国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建在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的悬崖峭壁间,面朝恒山,背倚翠屏,上载危岩,下临深欲,楼阁悬空,结构巧奇。整个寺庙为木质框架式结构,依照力学原理,半插横梁廊栏左右紧连。悬空寺的总体布局有寺院、禅房、佛堂、三佛殿、关帝庙、鼓楼等,寺内有铜、铁、石、泥佛像八十多尊,寺下岩石上有“壮观”二字,是大诗人白所题。明代大旅行家霞客唷其为“天下巨观”。

据悉,恒山悬空寺始建于北魏太和15年(公元491年)。始建初期,最高处的三教殿离地90米,因多年河床淤泥,现仅剩58米。远望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登临悬空寺,攀悬梯,跨飞栈,穿石窟,钻天窗,走屋脊,步曲廊,几经周折,忽上忽下,左右回旋,供销社一线青天,如置身于九天宫阙,犹如腾云皈梦。

悬空寺以“奇、险、巧、奥”为基本特点,体现在建筑之奇、选址之险、结构之巧、化之多元,内涵深奥,可谓世界一绝。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悬空寺可以历经千年而不倒呢?

经过考古学家们的考古研究发现,所有悬空寺的楼阁和栈道下都埋有横梁。这些横梁直径50厘米左右,深嵌于山东岩上,露在外面的部分大约有1米左右。据统计,这样的横梁共有27根。这些横梁很可能是挑起整座楼阁的关键,它的上面用森板成的走廊。不仅直言,整个楼阁的底座也直接压在这些横梁上。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在峡谷南部陡峭的石壁上,无意中发现了两排方形石孔。有趣的是,这些石孔沿着山崖在河道上方一字排开,像是要把人引出山谷。从悬空寺现存的横梁来看,横梁的走私和这些石孔十分吻合。经过专家们的进一步调查发现,栈道下方的立森可以晃动,没有支撑的作用。但是在楼阁下方的立木却完全不同,这些立木正好顶住横梁,几乎无法移动。在悬空寺最高的建筑三宫殿下,共架有22根立木。这些立木上撑着横梁,下端牢牢地压在岩石上。正是这些立木和横梁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力的支撑体系,保证了楼阁的悬空。

建于北魏时期的悬空寺至少已经有1500年的历史了。对于今天而言,1500年前的工匠既没有炸药,又没有今天复杂的施工机械,他们是如何在石壁上开凿石孔的呢?

根据浑源县有名的石匠张守直的介绍。他家至今还保留着祖辈传下来的凿石工具——喇叭和錾。经过调查,专家们推断,当年的工匠仅凭这些简单的铁制工具,就足以开凿出用于旋转横梁的27个石孔。

那么,古人是彼将横梁牢牢地插在石孔中的呢?

20世纪90年代,文物保护部门试图更换部分悬空寺的横梁,却无法将横梁从石孔中拔出。专家们发现,所有的横梁都被作过独特的处理,插入石孔中一端打上了楔子,打入洞内,楔子会撑开横梁,牢牢卡在石壁上。它的作用类似今天的膨胀螺栓,打得越深,固定得就越紧密。

根据寺里石碑的记载,在当时,工人们首先完成横梁的布置,然后再在山脚下,制造出每一个木质构件。当把所有的构件都造完之后,把它们搬运到山顶上,再用绳索把工人和这些部件都放到山腰。在那里,工人将这些部件拼成一个个单独的建筑,再在单个的建筑体间铺上栈道,连接成整体。这样便成了悬空寺。

浑源县历史上曾经有多次地需的记载,最近40年发生了两次六级以上地震,其中一次使浑源县城三分之一的房屋倒塌,造成很大的损失,而悬空寺却安然无恙。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空中楼阁没有垮掉呢?

悬空寺是一个典型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不但悬空的楼阁靠木材支撑在悬崖上,楼阁本身的框架结构也是由木质的梁柱组成,形成一个榫卯结构。榫卯结构最大的特点,就是能防震。这种结构的建筑在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部件彼此错动,当外力消失时又能恢复原状,所以不会遭到彻底破坏。这一特性正是悬空寺在历次地震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主要原因。

标签: 晋朝悬空寺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吴三桂起兵造反的时候,他喊的口号是什么呢?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清朝,吴三桂,历史解密

    康熙为什么没有能将吴三桂围困云南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往下看。清朝入关后,为得到一个暂时的平衡,曾将尚可喜、吴三桂、耿精忠三人分封在广东、云南、福建三地担任藩王。三位藩王麾下各有军队人马,掌管辖区,气焰跋扈。尤其是吴三桂,他可以亲自任免委派官员,以至于当时朝廷中还有“西选官”的说法。但是这

  • 辛者库出现于什么时候?里面的人主要干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辛者库,清朝,历史解密

    "辛者库",是满文"sin jeku"的音译,含义乃包衣管领下食口粮人也。八旗之下的一个旗人组织--管领,这是一种包衣组织,而绝不是专门监管罪奴的机构。辛者库人分原有的辛者库人和缘罪入辛者库的,不能一概认定辛者库人皆是罪籍。内务府、王公府第、陵寝、行宫、庄屯皆有辛者库人服劳役。绝非如小说家言,发往辛

  •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戈利岑:北方战争中的著名将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戈利岑,俄国,历史解密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戈利岑(1675.11.11-1730.12.21),俄国统帅,陆军元帅(1725),彼得大帝的将领,1700-1721年北方战争中的著名人物。戈利岑1687年开始服役,在禁卫谢苗诺夫斯科耶团当鼓手。1694年升为准尉。在亚速远征(1695-1696)中崭露头角。参加过纳尔瓦

  • 大宋历史上有个八王爷吗?他是怎样的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八王爷,宋朝,历史解密

    大宋历史上有个八王爷吗?应该说,有。只是他的名字叫做赵元俨,他和前文提到的“八贤王”赵德芳是堂兄弟。此人是宋太宗赵光义的第八个儿子。民间则称他为“八大王”,也就是评书小说戏曲中“八贤王”的原型。宋太宗赵光义有九个儿子,本来都是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一样,以“德”字排行,譬如,后来的宋真宗

  • 民族乐派是怎么来的?它是浪漫乐派的一个分支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浪漫乐派,古典乐派,历史解密

    浪漫乐派概念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

  • 官渡之战袁绍以失败告终 袁绍为什么会输给曹操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官渡之战,三国,历史解密

    还不了解:官渡之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失败?袁绍到底输在什么地方?军事活动的本质从来就不是简单的力量对比问题,或者不仅仅是纸面上能看到的力量对比这么简单。看上去也许会不费吹灰之力赢下来的战役,深层次却可能会出大问题,发生在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就是

  • 雍正帝有很多宠臣,为何很少有能善终的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清朝,雍正,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康熙末年,九子夺嫡非常激烈,最终,胤禛在隆科多的帮助下成功继位,成为雍正帝。雍正虽然是出了名的喜怒不定,但他的确是个勤勉的好皇帝,毕竟登基之后就每天沉迷政事最后积劳成疾的皇帝在历史上的确不多。而在雍正执政初期,有三个大臣格外受器重,他们就是年羹尧、隆科多和李卫。然而这三个宠臣结局却并不相

  • 吕布被曹操斩杀后,他女儿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吕布,三国,历史解密

    吕布是《三国演义》中,最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之一。他从小便喜欢舞刀弄剑,本身也是一位力大如牛的主儿。然而,只要和美女待在一起,他就会变得特别温顺。这点和他的干爹董卓略有不同,董卓只是一味的享受,比较粗鲁。吕布与之相比,多了一份铁汉柔情。吕布的死,和他自身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他本是力战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

  • 德国吞并奥地利时期 为什么欧洲的国家没有出来阻止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德国,奥地利,历史解密

    近代,德国统一的比较晚,1871年普鲁士王国才最终完成德国的统一,但是这个统一的德国并未包含跟德国同文同种的奥地利。那为什么普鲁士不把奥地利一起纳入德国的版图呢?不是普鲁士不想,而是以当时普鲁士的情况来看,普鲁士与奥地利的实力相差无几,没有能力将奥地利拿下,只有将其排除在德国版图以外。其实在德国的各

  • 春秋战国时的公子们为何愿意去别国做质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春秋,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列国频繁互质,发动长平之战的秦昭襄王、策动五国伐齐的燕昭王、乃至于一扫六合的秦始皇都曾做过人质。那么为何战国时期这些诸侯国的儿子们都要去别国做人质呢?他们的母国都如此羸弱,需要用公族质子换取两国盟好吗?其实两方互质,在很早的时候中原就已经存在了,但大多存在东夷和荆蛮部族之间,影响并不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