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代官员服饰多有特色?其中一项还是专利

明代官员服饰多有特色?其中一项还是专利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26 更新时间:2024/1/17 16:24:53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马上着手制定了新的典制,其中职官服饰就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内容。明朝服饰属于汉族传统服饰体系,在经过元代蒙古人统治之后,明朝恢复汉族的传统,朱元璋重新制定了新的服饰制度。

明代武官员服饰主要有朝服、祭服、公服、常服、赐服等。麒麟袍为官吏的朝服。其服装特点是大襟、斜领、袖子宽松,前襟的腰际横有一下打满裥。所绣纹样,除胸前、后背两组之外,还分布在肩袖的上端及腰下(一横条)。另在左右协下,各缝一条本色制成的宽边,当时称“摆”。

明代太监在《酌中志》一书中,就专门叙述到这种服饰,他说:“其制后襟不断,而两旁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从两旁起。“这种服装所采用的质料和纹样,按规定,都有一定制度。

《明史·舆服志》称,正德十三年(1518年),“赐群臣大红贮丝罗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三品蟒,四、五品麒麟,六、七品虎、彪;翰林科道不限品级皆与焉;惟部曹五品以下不与”。

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形状像鹿,全身有鳞甲,牛尾马蹄,有一只肉角,后人将它作为吉祥的象征广泛用于各类器物的装饰。麒麟的形象也经过一番变化,将头绘成龙首并有两角、尾绘成狮尾等。明代官服绣麒麟,似不限四、五品,职务特殊的锦衣卫指挥侍卫等也能服用。

明朝官阶九品,制作出的服装也如官阶。九品官制奠定以后直至明初,官员的品级只能从服饰的颜色及图案花纹上加以区别。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品绿色。其图案花纹,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其次是越往下越小。二品小独科花,径三寸。三品散答花,径二寸。四、五品下杂花,径一寸。六、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官员以下无花纹。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补子制度。补子就是一块缝在胸前的布,上面绣上各种花纹。公、侯、伯、驸马的补子绣麒麟、白泽,官员是文禽武兽。一品官绣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以下分别是鹭鸶、黄鹂、蓝雀。武官一、二品是狮子,三、四品为虎豹,五品是熊,六七品是彪,八品为犀牛,九品为海马。即文官绣鸟,武官绣兽。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颁布的文武官员梁冠的使用制度,将其分为十一等:最高级的是八梁冠,为公所专用,冠上分别设有笼巾貂蝉、文笔、香草,前后玉蝉等饰件。以下是七梁冠上加笼巾貂蝉,只有侯、伯、驸马等人才有资格使用,三者的等级区别在于七梁冠上立笔折数、香草段数、蝉的质地、是否拥有雉尾等。

一品官也戴七梁冠,但不加笼巾貂蝉。以下二品,冠用六梁;三品,冠用五梁;四品,冠用四梁;五品,冠用三梁;六、七品,冠用二梁;八、九品,冠用一梁。负责执法的御史之冠在本品梁冠上加獬豸。洪武三十年(1397年),又令杂职未入流品者,可穿用九品朝服。

明代官员的官帽称为乌纱帽,是官员身份的标志并自此成为官员的代名词,而此前均为一般人员的帽饰,与官没有什么联系。

所谓“乌纱”,就是黑色的麻纱所织的布,古代常用来制作头巾。乌纱帽之名,最早见于南朝的刘宋,当时有一个叫任休的官员,在驻军建安时制作了一个黑麻纱的帽子,大家认为好看,称之为“司徒状”,此帽因时髦得到了不少人的效仿,但没有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因此不能称为是官帽。唐以后,乌纱帽又成为平民百姓所用的便帽。

《明史·舆服志三》记载:“文武百官常服,洪武三年(1370年)定,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其形制为“顶微平,展角阔寸,长五寸许,系以垂带,皂纱为之”。可以说,乌纱帽是明代官员的帽饰专利,前代没有,后来的清代也没有继承。

此外,明代官员腰间所系的革带也是用于标志等级身份的。公服的腰带制度与宋制相似,带用青革,带身上按照品级高下分别装有不同质地的带饰。一品为玉,或花或素;二品犀牛;三四品金荔枝;五品以下乌角。

标签: 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袁绍为什么会害怕黑山军?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黑山军,汉朝,历史解密

    黑山军其实说通俗点就是一伙人多势众的山贼。黑山军又称黑山賊,黄巾叛乱时兴起,盘踞在太行山和燕山一带多年。在黄巾起义被镇压后,黄巾军余党大多投靠黑山军,加上大佬张燕领导有方,黑山军势力急剧扩大,兵马达数十万之众。黑山军作为山贼常年出动四处打野,人多势众,基本北方势力没人敢惹,甚至曾攻占过北方重镇邺城、

  • 历史上唯一死后被休的皇后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徐昭佩,南北朝,历史解密

    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不管是政治制度,还是经济进步,甚至是科技的进步。都有我们当代人需要借鉴学习的地方,在原始社会,古人过着刀耕火种、围猎捕鱼的原始生活,他们还没有语言;整天依靠结绳记事。当时还是母系社会,所有的东西都是归大家共有,当时男人的地位还是极低的,处于从属地位,

  • 西安半坡文化是怎么消失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半坡文化,历史解密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东郊半坡村,坐落在浐河东岸二级台地上,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六千年前的半坡先民在这块山川秀丽的土地上披荆斩棘繁衍生息,从蛮荒走向文明,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原始文化。今天的半坡遗址大致形状为一个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

  • 三国时期蜀汉会灭亡到底是什么原因?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蜀汉,三国,历史解密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对此,在笔者看来,蜀汉灭亡,这三个人难辞其咎,也即都需要为蜀国的灭亡承担一定的责任。一首先,在笔者看来,这三个人分别是刘禅、姜维、诸葛瞻。一方面,就后主刘禅来说,无疑是导致蜀国灭亡的重要因素。公元234年,诸

  • 弟弟夺了天下,为什么却让哥哥登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燕帖木儿,元朝,历史解密

    泰定皇帝某日终于驾崩于国都,身份贵为人上人的太子本来应该登上皇位,然而情况却并非如此,长期保持大局的宰相为了一己之私,企图能长期巩固目前的权位,处心积虑的以各种各样的花式借口延迟这位太子的登基。所以不久之后,关于宰相妄图篡位称皇帝的小道传言在宫内宫外传的那是一个满天飞起,这就引发了朝野之内外的多种猜

  • 古人一般都是怎么洗澡的 多久才洗澡一次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古代,洗澡,历史解密

    当今社会节奏快,人们学习、工作压力大,每天回到家里能够舒舒服服冲个凉、泡个澡,洗去身心的疲惫,实在是一种享受!可是古代没有这些便利条件,对于广大普通百姓来说,每日沐浴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古人多久洗一次澡呢?古代平民百姓沐浴的时间可以自行安排,但是官员的沐浴时间却是有“规定”的。官员在官署工作一段时

  • 茶陵诗派有什么意义?有哪些代表人物?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茶陵诗派,明朝,历史解密

    茶陵诗派是明初成化至弘治年间的一个诗歌流派,其领袖李东阳是湖南茶陵人,因此形成了以籍贯命名的诗派。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兴起的背景与原因茶陵诗派在中国是个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当时明朝已经从最初刚刚建国时期的开拓进取的状态逐渐向安逸萎靡转变,加之当时社会上层崇尚奢靡的“

  • 他是战国猛将,一生做错三件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廉颇,战国,历史解密

    战国时期,诸侯皆有争霸之心,都养兵买马,意图问鼎天下,而乱世之中,最易脱颖而出的是四处征战的将领。战国时将领虽然不少,但被人熟知的却不多,廉颇绝对算得上其中一个,他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是公认的四大名将之一。唐朝时曾追封古代名将,共六十四人,春秋战国名将上榜者仅六人,廉颇赫然在其列,后来宋朝又设七

  • 户部尚书: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户部尚书,汉朝,历史解密

    户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长。此职可追溯至汉朝,时有置尚书郎四人,其中一人主财帛委输,即国家财政工作。曹魏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费统筹。经隋朝稍加改变称民部尚书,至唐朝遂改称户部尚书,至后代仍为常职。户部尚书主要掌管国家经济,包括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等。

  • 青岛惨案简介 青岛惨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抗日战争,民国,历史解密

    1925年4月底,青岛发生了1.8万纱厂工人参加的大罢工,5月遭到日本军舰和北洋政府血腥镇压,镇压共造成8人死亡,17人重伤,75人被捕,数百人被通缉,3000多名工人被遣送回原籍,史称“青岛惨案”。简述1925年4月底,青岛发生了1.8万纱厂工人参加的大罢工,5月10日罢工胜利,各纱厂复工。这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