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扶苏蒙恬手握重兵不反抗胡亥?

为什么扶苏蒙恬手握重兵不反抗胡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466 更新时间:2024/1/2 11:37:31

公元前210年,公子扶苏秦始皇遗诏自杀而亡,秦朝战将蒙恬吞药自杀而死。

扶苏公子

扶苏死后,胡亥赵高的支持下成功继位,成为了有名的秦朝二世暴君。秦王朝在权臣赵高的暴政下很快就激起了民怒,各地的起义纷纷涌现出来。后来刘邦项羽双雄争霸,刘邦成功胜出,取代了秦王朝建立了汉王朝。

当时,秦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时候在沙丘宫突然就死了,秦始皇的身边跟着的就有赵高和丞相李斯的人马,他们一接到秦始皇突然死亡的消息,赵高先下手为强。他先是说服了胡亥,让胡亥成为继始皇之后的皇帝,然后赵高威胁李斯帮助胡亥上位,还一起谋害了远在上郡的扶苏。

蒙恬身为秦始皇最为信任的将军,手握重兵,他分明可以举兵反抗赵高和李斯,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扶苏和秦始皇之间的父子关系亲密,他为何一意孤行,不再三向咸阳城派人手去调查事情的真实性呢?突然之间秦始皇就要逼死他,他都不会觉得奇怪的么?

为什么扶苏蒙恬手握重兵不反抗胡亥?

在战国时期,秦国就实行商鞅变法,坚持法学来治国。政治首领都一直遵从这一条政策,依法治国,秦始皇更是法治思想的头号实践家。他统一度量衡、文字以及钱币,实行三公九卿制,去分封而代郡县制,修筑军事长城,还大力打压除法学之外的其他学派。扶苏虽然是秦始皇的儿子,是始皇用的心血最多的孩子,但是扶苏和始皇的性格和手段却是大相径庭。扶苏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爱戴,在老百姓中声望很高,一度和秦始皇平齐甚至隐隐有超过始皇的趋势。老百姓们都期望着秦始皇的下一任皇帝就是扶苏,这样他们就能苦尽甘来。

可是,扶苏的政见和始皇相左,他们还因为“焚书坑儒”一事产生了严重的分歧。扶苏认为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的做法是残忍暴君的行径,因此多次上谏秦始皇,希望始皇放弃这个想法。秦始皇觉得这个儿子虽然很有政治头脑,做什么都很出色,但是在性格上还有很大的缺陷,比如软弱,比如妇人之仁。作为一个帝王,你统领的不仅是辽阔的疆土还有手下那一批批臣子的心,要想让他们臣服于你,手段就必须强硬,使人慑服。所以,秦始皇下令,将扶苏贬到了上郡,去监守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外部匈奴的进攻。秦始皇的原意是锻炼这个儿子,却没想到就这样间接的让扶苏死在了上郡。

扶苏一直以来很仰慕儒家学术,他的思想也是更偏向于儒家,所以才会仁慈爱民。儒家思想讲究的是长辈和晚辈之间一定要有礼制,子辈一定要遵从父辈。当他接到圣旨说是要自己自尽的时候,蒙恬曾劝过他,但是他却说“父亲要儿子死,儿子怎么能不听从父亲的命令呢”。就这样,扶苏自杀了。

而蒙恬虽然拥有百万大军,但是他是一个队秦始皇无比忠心的人物,所以当知道秦始皇最后的选择是胡亥的时候,他虽然有疑问但是没有反抗。说白了就是骨子里的奴役思想太重了,一切以秦始皇为先。始皇死后,胡亥被赵高拥立上位,赵高忌惮蒙恬的兵权,就让胡亥下旨赐死蒙氏兄弟。蒙恬的老主子秦始皇已经死了,他本来就是一个失去了主心骨的人了,你再让他去死,他也没什么可留念的。

何况当时赵高专权,赵高和蒙恬、扶苏的关系一向不好,赵高既然要让蒙恬死,蒙恬怎么反抗得了呢?蒙恬没有反抗,全是看在秦始皇的面子上。所以,有时候君臣之间的关系真不好说,有人衷心肯为了你去死,有人却千方百计想要置你于死地。

至于秦二世胡亥和扶苏的关系,我们从两人的性格方面来分析。扶苏作为哥哥,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一定是爱护这个弟弟的,但是胡亥性情暴虐,扶苏肯定看不惯。而胡亥此人又有野心,秦始皇宠爱扶苏,那么胡亥对扶苏一定就会有嫉妒之情,所以就算他们表面关系看起来好,可实际上却是淡交如水的。

标签: 秦始皇但是关系这个儿子所以反抗他们

更多文章

  • 慈禧再怎么昏聩也不敢“向十一国宣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各国,清廷,宣战,没有,正式,慈禧,列强,诏书

    时代在变,对历史的评价也在变。不过某些变化,未免有点过于耸人听闻——如“八国联军侵华”之旧说,竟也演绎出“联军乃正义之师”之新论。其理由曰:“八国联军为什么进军北京?两句话可以概括(1)清廷既然向西方各国正式宣战(这场战争由清廷一手挑起,西方各国不过是应战而已),外国联军从大沽口登陆,威逼京城,不是

  • 为什么乾隆皇帝爱下江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总数,江浙,皇帝,全国,乾隆,江南,大学士,浙江

    无论是读史料还是看影视剧,我们都可以看出清朝乾隆皇帝很喜欢下江南。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曾经先后六次下江南。那么,乾隆皇帝为何对江南情有独钟呢?乾隆帝下江南都干了些啥呢?乾隆下江南现代人调侃的说法是:江南物产丰饶、美女众多,更有好山好水令人神往,所以乾隆帝爱往江南跑也在情理之中......这当然是戏说!

  • 大雁塔和小雁塔是谁建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雁塔,大唐,三藏,唐代,印度,雁塔,玄奘,中国

    最近大雁塔裸女事件传的沸沸扬扬,那大家知道大雁塔和小雁塔是谁建的?跟随熟读中国古代历史的小编来看一看。大雁塔位于和平门外4公里的慈恩寺内,相传唐代永徽3年。赴印度取经的玄奘法师。奏请在寺内建塔,用于存放他自印度带回来的经籍。这座塔初名为经塔。后世人称它为大雁塔,此塔巍峨挺拔,引起世人的赞叹。这座有着

  • 雍正为何要诛杀功臣年羹尧和隆科多?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时候,就是,没有,一个,雍正,但是,康熙,因为

    如今一提到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说得好像有多惨烈,其实比起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差远了。究其原因,是因为康熙老爷子的余威尚在,皇子们都是通过控制自身来博取老爷子欢心,那点儿争权夺利也都是体现在背地里。李渊当年就不如康熙老爷子那么好命,手底下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都不是省油的灯,背地里干皮实了,直接就光

  • 为啥乾隆明知和珅是巨贪却不除掉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贪官,乾隆,皇帝,自己,这种,需要,帝王,自身

    无论哪朝哪代的皇帝,治理全国要是绝不是事必躬亲的,他需要一定的治世能臣来协助自己,而这些人一定是要为皇帝所用,能为皇帝办事,能替皇帝分忧的人。无论什么人,只要能听皇帝的话,提皇帝办事,皇帝就能留着他;反之,则会清除他。而乾隆在位时期的和珅,是历史上有名的巨贪,那他为何一生得乾隆帝的宠信,没被乾隆清理

  • 霾乃天降异象?古代人这样认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关于,古代,记载,认识,环境,出现,皇帝,古人

    雾霾成灾的天气,可不是如今才有的事儿。古代,也不乏阴霾连连的时候。雾和霾,看起来差不多,实则完全不同。和雾比起来,霾含的水分少,能见度更低,厚度也远超过雾,且对人体健康会构成损害。古书中关于霾的记载在二十四史中,关于“霾”的记载,并不少见。当然,在古代,缺乏科学的检测手段,对于雾与霾的区分并不是很清

  • 一百年前中国留学生的留学费用从哪里来?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大学,学生,勤工俭学,教育,法国,留学,其中,中国

    留学需要用钱,而且是很大一笔钱。据统计,1934年左右,公私留学费用一年要2000万元。这是什么概念呢?当时1000万元“若拿来办大学研究所,可办一二十个有余,用它半数亦有十个八个不愁经费设备无着”。一百年前的中国留学生那么留学生的留学费用从哪里来?一种是国家花钱,即申请选派的公费留学。公费留学中包

  • 历史上真实的武林高手是如何杀鬼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天津,鬼子,连长,日军,机枪,汉奸,高手,竹林

    话说如今的抗日神剧,那可是频频出镜。手撕鬼子、取敌人性命如探囊取物;曾经也是惊呆了历史小编。但历史上,真正的身怀绝技的高手,又是如何杀鬼子的呢?首先,常言道:高手在民间,此话一点不假。比如,抗战时任第13军某机枪连的连长就是一位八卦拳的高手。根据《大公报》所报道,就在1937年9月的一次南口战役中,

  • 揭秘多尔衮和孝庄皇太后扑朔迷离的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部落,婚姻,科尔沁,皇太,没有,一个,结婚,所以

    努尔哈赤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他临终的时候,曾经指定他最疼爱和器重的十四子多尔衮作继承人。可那时多尔衮才十五岁,年纪太小。八子皇太极依仗自己掌握后金八旗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势力强大,夺得了继承权。皇太极驾崩后,顺治帝福临登基,多尔衮成了摄政王。除了他壮年去世的谜团,多尔衮和孝庄文皇后的情史也是各种野史和

  • “诗仙”李白的酒量究竟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唐朝,大概,葡萄酒,这个,这种,不是,就是,李白

    唐朝,并没有蒸馏酒,大多数中国人对于酒的认识大概停留在“中国酒就是白酒”这个阶段,四五十度一口下去辣得要死——然而,当年并不是这样。白酒是蒸馏酒,而蒸馏造酒这个技术传入中国,普遍说法大概是蒙元时期。在唐朝,酒并不是辣的,而是甜的。没错,就跟现代人喝可乐一样。读中国历史故事,了解更多历史详情——李白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