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国推行变法之前,商鞅认为人要先取信于民,于是在南门立下了信任状,太子犯法,就惩罚他的老师。有了人民的信任,改革的实施就会顺利。
文言文
商鞅变法的法令(1)有(2) (3),但一直没有发,怕(4)百姓不信自己,而是(5)在国城南门立树,筹(6)百姓可迁(7)立(8)北门,赐十金(9)。人怨(10),不敢迁徙。回复(11):“能迁移的给五十金。”一个人移民,就交(12)到(13)五十金,这样(14)就清楚了,不欺负人(15)。卒(16)下令。
在秩序年间,秦人的首都说,新秩序对千千万万人不方便。所以王子违反了法律。魏阳说:“法律不行,就从上面犯。王子,你的继承人也不允许被惩罚。罚其子傅公子,罚其师公孙嘉。”明天,秦人都渴望秩序。行十载,秦国不拾遗,山中无贼,民以公战之勇,私战之畏。如果秦敏的话一开始不方便,来了就方便了。魏阳说:“这是一个违反法律的人!”移到边缘。后来,人民不敢讨论秩序。(选自《史记·尚军列传》)
给…作注解
(1)顺序:指政治改革的顺序。
(2)两者:已经。
(3)设备:准备
(4)恐惧:我害怕,担心。
(5)是的:所以
(6)提供:广泛征求。
(7)迁移:重新安置
(8)设置:到
(9)金:古代货币单位(古代一金为白银220两,十金为220两,五十金为1200两)。
奇怪:(意动地)拿...一样奇怪。
(11)再次回复
Do [zhé]:公正
(13)付出:付出
(14)用:用于
(15)欺骗:欺骗
(16)卒:终于,终于
翻译
商鞅变法的法令已经准备好了,但是还没有宣布。他担心老百姓不相信他,就(下令)在京城南门前摆一个三尺高的木头来招(能)动北门的,给十块钱。人们看到这些都很惊讶,没有人敢动这块木头。(商鞅)又说:“能搬木头的,赏五十元。”一个人搬木头,给了他五十块钱,表示他没有欺骗(人民)。最后,法律颁布了。
变法颁布一年后,秦人上京告状,说新法给百姓带来了成千上万的不便。这时王子也犯法了。公孙阳说:“新法不能顺利实施,是因为上层阶级带头违反。太子是君主的继承人,不能处罚,于是虔诚地处死了他的老师公子,并刺上另一个老师公孙嘉作为惩罚。”第二天,秦国人民听说了这件事,都遵守了法律。新法实施十年后,秦国出现了一片太平景象,没有路可接,山中没有贼。百姓勇于为国而战,不敢再私斗,乡镇皆治。这时候有些说新法不方便的人就来说新法好了。公孙阳说:“这些人是不守规矩的人,触犯了法律!”把他们都驱逐到边境。从此,百姓不敢再谈法律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