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武,本名长青,被后人称为孙子、孙武子。生于齐乐安(今山东广饶),确切的生卒年无法考证与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同时或略晚。孙武的祖上名叫圭满,被周天子册封为陈国郭俊(陈国位于河南省东部,安徽省的一部分,定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所以以陈为氏。后来,由于陈国发生政变,孙吴的直系祖先陈完随家人逃到齐国,来到了齐桓公。陈万定齐后,改陈为田,故又称田万。田湾第五世孙天舒(孙武的祖父)为了齐大夫的缘故,把乐安作为封地送给了他,因为他在伐莒(今山东莒县)之战中有功,并给他改姓孙氏。困于此,舒天又名孙叔。齐国“四姓之乱”后,孙吴离开齐国到南方吴国生活,后来帮助吴王阖闾想事业。孙武的《孙子兵法》一书,被誉为“兵学圣书”,位列兵书经典七部之首。已被翻译成英、法、德、日四种文字,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科学范本。
齐国新旧势力的斗争和孙膑的军事贵族背景,使孙武有机会接受军事素养方面的教育,学习和积累了广泛的军事理论知识,为他后来研究兵法、撰写兵法、在战场上建功立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孙武少年时代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周景王十三年夏(公元前532年),齐国新旧势力发生了激烈的武装斗争。在斗争中,田与鲍联手,打败了以栾、高为代表的旧贵族势力。这一事件被称为齐国“四姓叛乱”。之后,为了躲避复杂险恶的环境,孙吴离开齐国,前往南方新兴的吴国居住(据《史记》、《左传》、《召公十九年》等编年史,沈宝顺先生推测孙吴入吴约在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即18岁左右)。从此,孙武的终身事业就在吴开始了。孙吴死后也葬在吴国,所以《吴越春秋合吕传》称孙吴为“吴人”。
孙吴来到吴国后,一直待在吴都(今江苏苏州)苏州附近。一方面,他潜心研究孙子兵法,写了13篇孙子兵法;一方面,我和楚国的伍子胥交了朋友。伍子胥是楚国著名的大臣,因其父吴社和其弟吴尚被楚平王杀害,于公元前522年逃往吴国。他决心起兵攻打楚国,为父亲和哥哥报仇。孙武认识伍子胥后,非常投机,成了密友。不久,伍子胥和吴公子成了朋友。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