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为什么不把李自成封王,让他对抗清军呢

崇祯为什么不把李自成封王,让他对抗清军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94 更新时间:2024/1/20 5:16:45

明朝到了最后关头的时候,大致出现了两方势力,一方是李自成,另一方是满清,而其实对李自成来说,他可以帮助明朝对付清军,而且如果有了他的加入,或许明朝也未必就会亡的那么快,但是崇祯却宁愿亡国都不愿意答应李自成封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到底是什么事情会比亡国更让崇祯看重,他为何不肯招安李自成?

1.1644年,闯王李自成的部队开了灭亡明朝的大规模东征。在摧古拉朽的摧毁了京畿附近的防御后,闯军基本上完成了对北京城的包围。

但出乎很多后人意料的是,李自成居然崇祯皇帝发出了带有善意的和平条件:闯王本人并不愿意推翻明朝。只要崇祯封他为异姓王,统领陕西的地盘,他便愿意出关为明朝消灭满清。当然,崇祯皇帝也需要在战争期间为闯王的军队提供军饷!

然而,已经穷途末路的崇祯却对这个方案给予了立即否决。最终,无兵可用的光杆皇帝,只能在逃跑无门的窘境下,找到了歪脖子树。这种在今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刚硬,其实源自一直困扰崇祯本人的制度舒服与思维心魔。

2.因为崇祯答应李自成的要求,那就等于瓦解了自己一直苦心经营的帝国权力体系。同时,与李自成签订这样的城下之盟,也有悖于崇祯一辈子所受的教育,更不符合他的政治形象与个人理念。

崇祯在历史上一直给人以刚愎自用的印象,但是这种表现并不完全取决于他自身的性格和禀赋。一直舒服他的是那个年代的等级观念与明朝开国后就制定的祖宗法制。突破这两个社会因素,崇祯等于是在掀翻大明王朝赖以为生的权力框架和最终话语解释权。

在李自成兵临北京城下时,崇祯发现自己实际上已经对全国失去了控制。除去还没有被波及的南方地区,北方的山西和山东都已经在地方军政大员的带领下投靠了李自成。河南、山西两地也已经成为了李自成的实际控制区。所以,如果崇祯在最后时刻来一个城下之盟,就等于是认可了李自成的全部战果。闯军将成为有朝廷钦定盖章的正规力量,舒舒服服的保留既得成果。

3.以北京城内的士大夫官员为首的儒家集团,早被崇祯看透了本质。这些人的忠君情节,完全是建立在君主有能力保护他们利益基础上的。在发现崇祯已经失去控制力后,大量官员就开始在任上不断相互推诿,甚至打擦边球的与外敌勾搭。整个京官队伍,都不再与崇祯的皇权紧密配合。

一旦崇祯自己认可了李自成的存在。就等于是告诉儒家集团,李自成是那个有能力保护天下的人。这在实际上也是在承认自己的无能,就与宣布明朝在实际上彻底衰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同时,李自成的出生也为崇祯和士大夫们所不齿。虽然谣传其具有西夏血统,但在有史可查的记录中,李自成的原生家庭都一直居于社会底层。在强调等级社会与宗法礼教的时代,李自成的成功就是一场上层忌惮的贱民作乱。要崇祯在最后时候给贱民们点头,自然是一百个不愿意。那些依然忠于明朝的士人,也会因此对崇祯和任何明朝势力都失去信心。这等于还是在宣布大明帝国的瓦解。

4.最后,李自成在一路起兵作乱的过程中,已经杀死了许多明朝的王爷和宗室成员。这就让崇祯很难放下成见去接纳这班粗人。因为这又是在承认作为皇帝的自己,连同出一系的宗室成员都保护不了。纵使换得一个继续苟活的局面,也会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留下一个异常软弱的恶名。总有沽名钓誉情节的朱由检,当然不愿意这种事情发生。

当然,明朝自建立后就不断强调的唯一中心制度,也是束缚崇祯的重要因素。承认李自成为一个异姓王,就等于宣告了明朝对地方控制力的崩溃。那么就会有更多农民军领袖和地方大员在南方各地冒出来,从内部瓦解明朝的集权帝国统治。

所以,崇祯就是面临死亡威胁也不能答应李自成的要求。那些左右他的因素,恰恰也是促使他一路频出昏招,将明朝推向不可救药地步的原因。而那些在他之前,不断规划和强化这些礼法制度的总设计师们,或许早有遇见过此类危机的诞生。但有什么比集权+敛财,更应该排在工作首位的呢?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梁武帝是天子为什么会活活饿死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梁武帝其实大家也应该多多少少知道这个人的,这个人在历史上争议很大,关于他最大的争议就是这位皇帝竟然被活活给饿死了,那么有的人要问了,他可是皇帝啊,他贵为天子啊,为什么就这样被活活饿死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的是什么原因吧,感兴趣的网友不要错过了!在位四十八年、高龄八十六岁的

  • 明宣宗为什么要废掉自己的皇后,皇后被废后过得怎样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时期“仁宣之治”的继承者,他与父亲一起将明朝的发展推向了一个高峰。这样看来,朱瞻基也算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虽然统治时间很短,但是能够在不长的时间里做到这些,也是非常厉害的。不过朱瞻基有一件事情做得还是有些“过分”了,他的原配胡皇后,

  • 秦灭六国是如何解决东出问题的?秦韩魏三国转折点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秦国能够灭六国完成统一,有实力上的因素、也有运气上的加成,对于秦国来说打破合纵连横很重要,选择好的东出位置也很重要。古代打仗靠的就是地形优势和人数优势,因为双方在科技上并没有什么差距,如果兵力相当的话能够占据有利地形的一方往往都能获得胜利,甚至还能以少胜多,所以秦国东出的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也是达成统一

  •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一个小国为什么能活到最后?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卫国是周朝时期的诸侯国之一,也是当时生存时间最久的诸侯国,一共存在了907年。其实卫国在历史上的存在感并不高,而且不管是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卫国都不算一个强国,但卫国为什么就能生存到秦国统一呢?可能正是因为他的弱小,所以保了他一命。战国时期,是由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带领,剩余的几个小国其实并没有什么话语

  • 曹操死后,刘备为什么还要派人吊祭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和刘备,一直以来都是两个敌对的势力,不管是在三国的历史上,还是在后世的文学作品当中,曹魏蜀汉总是互相对立的。当刘备还在世的时候,曹操先死了,按照一般逻辑,刘备这个时候应该不会有什么示好之类的表示,但是刘备却派人前去吊祭曹操,这是为何?刘备为什么要在曹操死后派人去吊祭他,具体过程是怎样的?1.曹操

  • 为什么安史之乱中重点是安禄山,不是史思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唐朝历史上的一次无法抹去的惨痛经历,原本的盛世唐朝,经过安史之乱之后,走上了下坡路,再怎么样也达不到之前的巅峰状态了。然而在这其中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照理说,既然叫做安史之乱,是安禄山史思明两个人做主角的,但是为什么很多人的关注点都在安禄山身上,而关于史思明的讨论却那么少呢?1.史思明史思

  • 明知和珅贪污乾隆为什么就是不处理他?和珅究竟有什么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和珅小时候的经历非常曲折,和珅的父亲在当时任命轻车都尉,所以在京城的日子过的也还算不错,起码让和珅不愁吃不愁穿还有学上。但是后来和珅的命运就开始急转直下,三岁丧母、九岁丧夫,自己还差点被赶出家门。好在家里还有几个人看和珅可怜,还是让他继续在府上生活,接受教育。这段经历对和珅的影响非常大,也让他锻炼出

  • 袁绍败给曹操竟是被自己的儿子给坑了?袁绍部下为什么不拥立长子袁谭?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官渡之战,袁绍虽然败给了曹操,但此后本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袁绍家族却发生了兄弟相争的事件,袁绍去世后长子袁谭和三子袁尚自相残杀,最后两人还双双被曹操消灭,至此袁绍家族的火种也彻底被熄灭了。这件事也让各国的君臣更加警觉,君主在立嗣时一定不能废长立幼,不然很有可能导致兄弟之间自相残杀,以至于有灭国的可

  • 袁术无法在三国立足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三国时期的势力割据其实我们都知道的,那就是三国鼎立了,这三国就是蜀汉、曹魏、东吴这三个国家了,他们其实都是一步步努力才走到后来的位置的,但是其实在他们之前有一个更加大的势力,那就是袁术政权,他们其实也算是兵多将广,势力远比魏蜀吴三国要强,但是到最后却在三国连立足的机会都没有,那么有的网友要问了这

  • 宋朝百姓有哪些休闲娱乐活动?宋朝人生活令人羡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唐朝虽然开放程度很高,但百姓之间阶级的差距还是很大,所以能够享受到世间乐趣的人也只有一部分。等到了宋朝就不一样了,宋朝百姓的休闲娱乐活动就丰富了很多,而且普通百姓们也都能享受到。实际上唐朝到宋朝,也是将重武轻文的观念给颠倒了过来,当然这样做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就是宋朝的文学达到了顶峰,但面对北方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