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的贝币什么时期使用最广泛?

古代的贝币什么时期使用最广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3574 更新时间:2024/2/28 10:25:55

说起贝币,可能很多朋友也只是听说过了,这是古代非原始的雨中货币,就是使用水中的贝壳类作为货币,通行于前秦时期。据说在夏朝末年的时候,贝壳就被用来作为交易的媒介了,到了商朝就成为了一种流通货币,而且是一种纯天然的等价交换物。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下贝币的发展历史吧。

稳定的货币体系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假币就是影响货币体系稳定的罪魁祸首。在古代社会,民间私铸赝品铜钱行为屡禁不绝,但唯有一种特殊的钱币让人无法仿制,究竟是种什么神奇的钱币呢?

在秦统一之前,中国的货币种类纷繁复杂,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每个诸侯国都有自己的专属货币,如楚国的蚁鼻钱,赵国的铲币齐国的刀币等。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逐渐实行天下统一的货币,即圆形方孔的半两钱,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孔方兄”。

自此以后,民间偷铸赝品铜钱的风气也开始兴起,因为“孔方兄”全国通用,而且铜钱铸造起来也相对便捷。再后来到汉帝时期,国家竟然将铸币权交给了地方,正如《汉书》中记载,“(文帝)除盗铸钱令,使民放铸……盗铸如云而起”。

直到公元113年,汉武帝虽然重新收回国家铸币权,并颁布了影响后世千年的“五铢钱”,但是民间盗铸赝品铜钱的风气已蔚然成风,以至于到唐和明清时期,盗铸风气也还依然甚嚣尘上,国家屡禁不绝。但历史上有一种钱币却始终无法造假,到底是什么钱币呢?

在四川广汉市,有一处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遗址——三星堆。据考古文献记载,三星堆遗址源于1929年一位村民的偶然发现,并由考古专家在1934年进行发掘。同时,考古专家们还确定,三星堆遗址系古蜀国的文化遗址,距今约5000-3000年。

几十年来,三星堆的每一次发掘成果,都吸引了世界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如著名的青铜神树,立人像和黄金面具等诸多重量的文物。然而,让专家们最感兴趣的,还有一种特殊的钱币,也就是不会被造假的钱币——海贝币。

在三星堆遗址中,专家们陆陆续续发现的海贝币有几十万件,后经过生物科学的鉴定,这些海贝币全都来自于印度洋地区,而四川位于中原腹地,如此多的海贝莫非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据考古专家们研究,在当时印度洋沿岸的国家,比如现在的印度和泰国地区,都曾使用过海贝作为货币。因此可以推测,三星堆的海贝来自于当时印度和泰国等地区的贸易活动,并经过几百年的使用和发展,最终成为当时古蜀国的稳定货币。

海贝币为安全稳定,就是因为它不会被造假。试想一下,如果要对海贝币造假,无非两种方式:第一,找相似的材料来造或者找其他贝壳替代(这个在过去是不可能的,现代的技术都做不到100%相似);第二,去印度洋沿岸捡海贝。不管是第一种方式,还是第二种方式,当时的古蜀国先民都不可能做到。

为何去捡真的海币难以实现,因为要翻越绵延不绝的喜马拉雅山,或者是穿过茫茫无尽的原始丛林才能抵达印度洋沿岸,显然这件事,不是动用国家的力量,凭借个人单打独斗是极难完成的,恐怕出去100个人,1个人也回不来,因此,想对海贝币造假是搬梯子上天,连门都没有的事儿。

华夏的货币历史悠久,在5000多年的演化过程中,可以说大致经历了5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自然货币演化为人工铸币,如海贝币变成金属货币;第二阶段:杂乱的形态演化成统一的形态,如刀币,布币变成半两钱;第三阶段:地方铸币演变成中央铸币,如五铢钱的出现;第四阶段:重量货币演化成通宝,如唐代开元通宝的出现;第五阶段:金属货币演化成纸币,如北宋交子的出现,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纸币,都算在第五阶段。或许未来的第六阶段,则是纸币演化成电子货币或信用货币。

海贝币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货币,有着很多独一无二的价值,而且对中华文明还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也难免被历史所淘汰,因为钱币的生产,可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而这种能力则是推动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我们不能故步自封,应该积极应变,才能让华夏民族获得长久的繁荣与发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孙悟空头顶上的两根毛有何用?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会在京剧当中一些人物的扮相会与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影视作品中有着很大的差别,就比如说官员腰上那个像呼啦圈一样大,必须需要用手扶着的“腰带”。再就是一些武将后面会背着一些旗子,手里拿着马鞭就相当于起码等等,非常的抽象。还有一个有意思的还被运用到了电视剧当中,那就是孙悟空头顶

  • 吴用曾经中状元,为什么没去当官?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水浒传》梁山军事吴用,竟然曾经高中状元,我们知道,考中状元在古代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除了才学,有时候还要靠运气,比如皇帝如果觉得你很好,就算原本不是状元,也能成为状元,如果遇上朱元璋时期考中的刚好都是南方学子,北方一个都没有,遭到北方考生的质疑,那可是会丢了性命的。而吴用既然考

  • 为何姑父是父亲的父?姨夫却是丈夫的夫?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一直有很多从古流传至今对别人称呼的习惯,每一个习惯都有着一段历史渊源,然后形成了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在这些称呼当中有很多是给自己家亲戚的称呼,不过在这些称呼中,有很多人让人觉得比较奇怪又很有意思的事情,今天小编在这里就举个例子。就是我们在称呼自己姑姑丈夫的时候叫做“姑父”

  • 古代人出国需要什么证件?也有护照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现代人出国的话需要办理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护照,每个人出国都是需要办理护照的。不过关于出国这件事情并不是只有现代人才会有的,在古代同样也是有着这样的经历。就比如唐朝时期的唐玄奘取经,其实就是“偷渡”出国的,按照法律来看,肯定是违法打的了。既然有违法,那么肯定也有合法

  • 我国古代哪个朝代放假是最多呢?宋朝的经济真的很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现在人的日常生活当中,最让人期待的恐怕就是休假了,因为每到休假的时候就可以好好的放纵一下自己,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不过自己盘算了一下,如今的假期与我国古代宋朝时间相比的话,还是少了很多。在宋朝,可以说一年当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放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历史上关于休假也是有史料记载的,

  • 我国古代打仗打输了为何要叫做“败北”?是因为输了逃向北方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经常可以通过反应我国古代文化的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听到一个词,那就是“败北”。常常被用在打了败仗的人身上,另外还会被用来泛指在各种竞争、竞赛中失败。那么这个“败北”一词究竟有着什么意义?为何不是“败东”、“败西&r

  • 百家姓是中国姓氏大全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百家姓》上至老叟,下至孩童,可以说是无人不知,甚至是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也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可为何在百家姓当中“赵钱孙李”为首呢?这个《百家姓》是否是中国姓氏大权呢?咱们中国人为何会有姓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姓者,统其祖考之

  • 我国古代所谓的“三班衙役”是指什么?这三班之间有何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说起古代的“三班衙役”,估计很多小伙伴们还不是很熟悉,这个三班衙役其实指的就是站班皂隶、捕班快手和壮班民壮。一般把州县衙门的衙役笼统的概括为三班,因此便有了三班衙役的通俗说法。事实上,多数州县衙门的衙役都是超出了“三班”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 为什么东汉至三国人名都是单字?全因“二名非礼”观念盛行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现代人取名单字和双字都十分常见,甚至还有取三字名的。不过在古代,从东汉开始,一直到晋朝,人们几乎都是取的单字名,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实际上这跟新朝皇帝王莽有关,正是因为王莽在位期间推行“二名非礼”的说法,才让大家在取名时不敢取双字名,而这个观念也在百姓心中存在了百年之久。下面就

  • 为什么复姓的人越来越少?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的姓都只有一个字,而且在百家姓当中,单字的姓其实也是非常多的,但是复姓也并不是没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古代的人复姓的非常多,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司马懿,还有夏侯家族,但是到现在,复姓的人似乎越来越少,很多人身边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复姓,这又是什么原因?复姓为何听上去就让人觉得非常的高端,复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