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去世后,他的众位嫔妃结局如何?

乾隆去世后,他的众位嫔妃结局如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96 更新时间:2023/12/22 18:20:46

在1799年的2月7日、在大清朝年号早已在三年前由“乾隆”改为了“嘉庆”的时候,乾隆缓慢地闭上了眼睛,告别了他为政六十年的大清朝,此时此刻他是否还曾记得那个二十五岁,雄赳赳、气昂昂的少年,在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后,建立了属于他自己时代的“康乾盛世”。

面对父亲的死亡、父皇的驾崩,嘉庆的内心五味杂陈,因为他实际上在1796年的时候,就已经是大清朝的皇帝,可乾隆的恋权、大臣的一边倒,使得这位三十六岁的新皇变成了光杆司令,在年号已经是“嘉庆”的情况下,他还依旧住在太子时的“毓庆宫”,父亲虽然自称为太上皇,但是还坚持霸占着象征无上皇权的“养心殿”。

虽然二人是父子,有着血浓于水的情亲,可因为权力的隔阂,使得嘉庆对于这位“尽责”的父亲是又爱又恨。终于,这一天他等到了,他终于独揽了大权,成为了大清帝国的实际统治者,他的父亲再也不能干预他了。

在乾隆驾崩后,嘉庆除了要稳固住自己的权力,将“不听话”的大臣更替,还要着手做出政绩。在这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被处理好后,嘉庆便去处理父亲留下的另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便是先皇妃子的安顿。很多研究历史的人都会将这一问题忽略,虽然这件事常被人们认为是“粗枝末节”,但细心的人便能看出当中的端倪。

乾隆妃子们的大概状况

虽然乾隆一生较为风流,不论是贵妃、嫔妃还是贵人,甚至是只临幸不封位的女子很是众多,但在乾隆驾崩前,都已经去世了很多,本没有题目说得那样夸张,那样的人数众多,只有寥寥数人,两只手都能数过来。

活着的妃嫔对于还活着的妃嫔,嘉庆帝自然不敢怠慢,一定会小心且妥善地安置。清朝以来,在先皇去世后,他们的皇后妃嫔都有一个特定的养老宫殿群,例如赫赫有名的慈宁宫、在明朝时期就存在的寿安宫、还有被称为“福集璇图天永锡,祥开绮甲日重光”的寿康宫,更有清幽怡人的英华殿、以及供这些太皇太后嬉戏娱乐,排解生活苦闷的慈宁花园等。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还有条不紊地将先皇妃嫔安排得明明白白。可这样的做法又有点不人道,例如在唐朝时期,先皇的妃嫔会流放到寺庙吃斋念佛,虽然生活不如宫中那样的奢华富贵,但倒也过得安静清心,可以有机会离开生活了半辈子的皇宫,看一看外面的世界。

清朝便没有像唐朝这样做,一方面,这样的做法确实极大的限制了先皇妃嫔的自由权,让其一直在宫中住到去世,不是很人道;但也在另一方面限制了清朝会出现唐朝宫廷“男女乱象”的可能性。

死掉的妃嫔如果是在嘉庆朝去世的,嘉庆会按照她们的等级,相对应的葬在不同的地方。如果在嘉庆统治时,这些遗妃还没有去世完,嘉庆便会将安顿这些人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孙子等,由他们继续履行着妥善供养、安葬“祖母辈”、“曾祖母辈”的任务,以此来达到清朝以孝治天下的目的,为天下人所赞同。

具体的个别妃子

据说乾隆的几十位妃子在后来只剩下几个,由于时间过于久远,我就简单罗列出已知的几位来供大家参考和了解。

颖贵妃巴林氏她是乾隆皇帝的蒙古族贵妃,比乾隆皇帝小了二十岁,在十八岁的时候被乾隆封为“那常在”;在嘉庆三年的时候被自己的丈夫,也就是已经成为太上皇的乾隆下旨,封为了颖贵妃,那时她为六十八岁,乾隆皇帝为八十八岁。在嘉庆四年,1799年的时候乾隆皇帝驾崩,这位蒙古族贵妃还未离世,嘉庆皇帝将其尊为颖贵太妃,次年去世与寿康宫,嘉庆六年入裕陵妃园寝,一共享年七十岁。

婉贵妃陈氏她是乾隆皇帝的汉族皇后,在乾隆还未继位时就以侍妾的身份伴其左右。在乾隆继位后便将她封为了“常在”,那时的婉贵妃还只是一个十九岁的少女,含苞待放一般,深得乾隆的喜爱。在乾隆十四年的时候,婉贵妃晋封为了嫔,并被乾隆皇帝赐予“婉”字,那时她还年仅三十三岁;后来在乾隆五十九年的时候,被晋封为婉妃。在乾隆去世后,在颖贵妃葬入了裕陵妃园寝后,她在八十五岁的时候,被嘉庆皇帝封为婉尊贵妃。

婉贵妃是乾隆皇帝的妃嫔中最长寿的一位,一直活到了嘉庆十二年,可遗憾的是,在其有生之年,并没有为乾隆生育儿女。嘉庆十二年时,婉贵妃被葬在了裕陵妃园寝。

除了颖贵妃和婉贵妃外,还有惇妃、芳妃、晋妃、恭嫔、鄂贵人、白贵人、寿贵人等,她们都是在乾隆死后的一年到二十二年间去世。特别是当中的晋妃富察氏,一直活到了1822年,活活地将嘉庆皇帝给熬死了,其生后事为嘉庆的儿子道光皇帝操办。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孝道治理天下,一个新皇帝能不能妥善的将先皇的生后事、妃嫔安顿处理好,也是被当时的人们所看重的,毕竟就按照辈分来说,乾隆是嘉庆的父亲,那么乾隆的各个妃子便是嘉庆的“母辈”、“母妃”;如果嘉庆没有将这些“遗留问题”解决,在日后可能会落人以道德上的口舌,成为指责其为“无道、无德”昏君的谈资。

由此看来,嘉庆妥善的处理先皇妃子,看似是一件家事,实则为一种考验,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标签: 嘉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息国是怎么灭亡的?是被楚国所灭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息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时值春秋初期,周朝还未完全礼崩乐坏,上天还未将至圣先师派到人世间大讲道理。“楚王有令,犒赏守城士卒!”楚宫里传出话来。楚国守城士卒立功了吗?没有。立功的是楚文王的老婆桃花夫人,此次又为楚国诞下一个王子。楚文王非常开心,桃花夫人不仅国色天香,而且子运昌盛。“真不枉寡人千辛万苦得到桃花夫人啊!真乃我楚国

  • “废长立幼”易招祸乱,古代有哪些成功案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包括君主在内有权有地位的男子拥有妻妾特别多。因此,绝大多数都会生出一个班以上编制的儿子,极个别的甚至能生出一个加强排来。儿子太多也是麻烦,因为继承人只能有一个,为了避免出现争夺遗产的内斗,古人发明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第一个儿子(正妻无子的话换庶长子)为约定俗成的法定继承人。这种制度虽然

  • 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历史解密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

  • 古人跳河前为什么会将鞋整齐放好呢 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人,跳河,历史解密

    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就想不开要自杀,有的是迫不得已,有的就是因为想不开,说起他们自杀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有的人选择上吊,有的喝毒药,有的跳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跳河自杀的人,他们会有一个动作,就是会把自己的鞋子脱掉,然后整齐的摆在岸边,这个动作虽然普通,但是有着

  • 和珅和刘全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何会如此的器重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和珅,刘全,和珅,历史解密

    公元1799年,89岁的乾隆老皇帝去世。就在乾隆去世的几天以后,嘉庆皇帝便对乾隆的宠臣和珅动手了。对于和珅,大家再清楚不过了,清朝历史上著名的贪污之王。但是还有一个人物不应该忽视,那就是刘全。刘全是和珅的大管家,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其实刘全确有其人,而且也真的是和珅的管家。和珅倒台以后,刘全也被抄家

  • 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说的这六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朱元璋,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元朝似乎就是一个很“残忍暴力”的王朝,它所实行的是非常残酷的民族政策,而这样的民族政策就体现在汉人和蒙古人之间的关系上。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那么自然汉人在元朝的地位就非常低,经常会受到一些蒙古贵族残酷的压榨。但实际上,这些说法在史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考证之后发现,没有一个是真

  • 为何明朝人会败给清朝人?一亿人被30万余人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虽然明代中后期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内耗比较严重,但清军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却基本上攻无不克,实际上依据历史文献记述,那时候清代的人口数量加起來只有30万,而明代的人口总数则为1亿。人口总数的极大差别产生的立即危害大便次数多军力差距,那麼为何1亿明代人却败给了30万清代人呢?1个崇祯身旁的锦衣卫用4个字作了

  • 一个书生的报国之道,陆秀夫与崖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秀夫,南宋,历史解密

    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兴二年3月19日,正值春夏之交的崖山海面上,风高浪急,惊涛拍岸。风浪中,战舰摇摆起伏,战旗猎猎翻天。蒙古大军在大帅张弘范的带领下,对逃到天涯海角的南宋小朝廷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灭宋,建立不世功勋,只是时间问题。南宋君臣已经无路可逃——他们已经逃了千万里,他们逃的太久了。(一)陆

  • 朱元璋废丞相的副作用:工作压力变大,每天批奏章200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职。从此丞相不但成为文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使皇帝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脱身出来,而且还是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的润滑剂,协调处理两者之间的各种问题。然而丞相制度的设立也造成了皇权与相权的对立,尤其是当皇帝年幼

  • 玄武门之变其实大可避免,李建成虽无能为力,但李渊本有机会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小编始终认为,如果真的找一个人来为玄武门之变负责的话,那这个人既不应该是唐太宗,也不会是李建成,而应该是李渊。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唐太宗启动玄武门之变就是对的,事实上,要不是李渊的态度暧昧,在李建成和唐太宗之间寻找平衡的话,这次政变本可以避免。621年,李世民将王世充和窦建德一并拿下,李渊封无可封,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