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个书生的报国之道,陆秀夫与崖山之战

一个书生的报国之道,陆秀夫与崖山之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48 更新时间:2023/12/22 20:25:07

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兴二年3月19日,正值春夏之交的崖山海面上,风高浪急,惊涛拍岸。风浪中,战舰摇摆起伏,战旗猎猎翻天。蒙古大军在大帅张弘范的带领下,对逃到天涯海角的南宋小朝廷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

灭宋,建立不世功勋,只是时间问题。

南宋君臣已经无路可逃——他们已经逃了千万里,他们逃的太久了。

(一)陆秀夫其人

公元1260年即南宋景定元年,在全真派掌教真人李志常与少林寺主持裕大和尚就“佛道谁为贵”在忽必烈面前展开辩论之时,临安城内,一个24岁的年轻人进士及第,正式踏入南宋政坛。他不信佛也不信道,他是读孔子的读孟子的,当然也读过周敦颐朱熹。他信儒,他就是陆秀夫,一个纯粹的书生。

陆秀夫少有才名,3岁时就跟随当地有名的儒生孟先生学习圣贤之道。所谓圣贤之道,无外乎忠君,无外乎守礼,无外乎以天下为己任。且不说屈原诸葛亮等人,本朝杨再兴岳飞等人抗金死国的故事想必他也是熟知,甚至已经在他心里生根发芽。

陆秀夫是个极端守礼的人。无论何时他都是正襟危坐,矜持庄重,沉默寡言,但言比有中,深得时任两淮安抚制置大使李庭芝的器重。

公元1274年即南宋咸淳十年,李庭芝转任淮东制置使,任命陆秀夫为参议官(相当于军事副官或军事一角)。此后战事不顺,李庭芝幕僚也纷纷逃去,只有陆秀夫岿然不动。

士为知己者死,这就是纯粹读书人的选择。李庭芝甚为感动,并向朝廷力荐陆秀夫。两年后,李庭芝病逝,陆秀夫已经出任礼部侍郎,正式步入南宋政坛的权力中枢。

书生之气可凌云,陆秀夫能否力挽狂澜?

(二)受命于危难之际

此时的南宋朝廷已经风雨飘摇,千疮百孔。蒙古大军步步逼近,已经兵临城下。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知道此时的南宋君臣再读这首诗,该作何感想?可惜,他们想的时间都没有了!

蒙古大军就在临安城外,张弘范对美女如云的临安城早就垂涎三尺,势在必得。

1276年,陆秀夫奉命与蒙古议和。什么议和?就是求饶而已!可惜此时的张弘范眼里只有天堂般的临安。陆秀夫自然无功而返。

他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国是如此,能耐若何?此时的他颇有些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李鸿章。诺大国家,竟然还是靠一个读书人死撑着?!

小皇帝宋恭帝投降了,但是他没有——他陆秀夫是不可能投降的。

孔子孟子不会让他做“贰臣”,他自己也不会。

于是,他就和文天祥、张世杰等人带着另一个小皇帝赵昰一路往南逃走。从金华到福州,从福州到泉州,从泉州到崖山!

张弘范一步一步把南宋君臣逼上崖山——无路可退,无路可逃的崖山。

(三)书生可以死国

历史终于来到了这一天,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天——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兴二年3月19日,张弘范从三面发起猛攻。

书生出生的陆秀夫这个时候似乎忘记了诸葛亮与曹操的赤壁大战,也可能是想最大力度的保护好小皇帝与赵宋宗室(现在纠结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了),他将战舰以皇帝所在的龙船为中心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

张弘范熟读兵书,他见南宋军队竟然如此安排,焉能不知道用火攻的道理?但他没有用,他所图更大。

这注定是一场屠杀!

一个手持马刀的猛将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的屠杀。

时日夜幕降临,他命蒙古大军奏乐,麻痹宋军,并依此为信号,蒙古大军在自以为傲的箭雨掩护下从三面发起总攻。

樯橹灰飞烟灭,三百年典章文物,俱付东流。大宋王朝没了,张世杰跑了,可他陆秀夫没有跑。

他先把自己的妻女推下海,又抱着小皇帝,毅然跳海,以身死国!宋军见大臣皇帝如此,亦纷纷跳海殉国,不做亡国奴。史书记载,跳海者十万余众。

在那一刻我们的民族精神,被生生烙上了“悲壮”两个大字。

(四)气节不能丢

读书人什么都可以丢,唯独气节不能丢。

文天祥可以死,可以“留取丹心照汗青”,他陆秀夫一样可以死,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朝廷。因为他们都是同一种人,都是孔孟的学生,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

清末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大概也是源于此。

死国,是一个书生可以报国的最高选择。

谁说崖山之后无中国?

方孝孺,王夫子,吕留良,鲁迅……他们都在!只要读书人的精神在,中国就在。

标签: 陆秀夫南宋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废丞相的副作用:工作压力变大,每天批奏章200封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历史解密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对政治制度进行改革时,便确立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使之成为正式官职。从此丞相不但成为文官之首,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使皇帝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琐事中脱身出来,而且还是皇帝和大臣们之间的润滑剂,协调处理两者之间的各种问题。然而丞相制度的设立也造成了皇权与相权的对立,尤其是当皇帝年幼

  • 玄武门之变其实大可避免,李建成虽无能为力,但李渊本有机会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小编始终认为,如果真的找一个人来为玄武门之变负责的话,那这个人既不应该是唐太宗,也不会是李建成,而应该是李渊。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唐太宗启动玄武门之变就是对的,事实上,要不是李渊的态度暧昧,在李建成和唐太宗之间寻找平衡的话,这次政变本可以避免。621年,李世民将王世充和窦建德一并拿下,李渊封无可封,只好

  • 郑庄公去世后,为什么郑国就开始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郑国,春秋,历史解密

    郑国内乱不止春秋的前几十年是郑庄公的辉煌时期,他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除了其自身才能出众,也离不开众公子和大臣们的鼎力支持。郑庄公在世时,他们是郑国的栋梁之才。然而,郑庄公过世后,他们又在忙些什么?1)虎父无犬子郑庄公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几个儿子,尤其是太子忽和公子突。太子忽曾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多年,并独自

  • 秦始皇受辱后,做了一件事让孔子背锅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史上第一位皇帝,13岁即位为秦王,22岁除掉权臣吕不韦、嫪毐等人,39岁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秦始皇的统一与人类历史上其他征服者不同,其有生之年内,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仅此一项功劳足以稳坐历史第一帝王。后世正是以此为基础,虽

  • 清朝的朝廷是几个部分组成的?分别负责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的朝廷只有三部分组成?而每个部门的职责都各不相同。不管是哪个朝代的朝堂,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都说皇帝的后宫存在着各种争斗,实际上在这些个男人们之间也是有着没有硝烟的战争,大臣之间互相告状也不是新鲜事,谁都有可能成为利益的牺牲品。那么清朝的政府具体有哪些组成的部分呢,都有什么类型的官职呢?从总体的

  • 汉武帝为何提拔霍去病来压制卫青这个外戚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武帝,汉朝,卫青,历史解密

    历史上汉武帝要么不打压,要么会直接下手除根,不过从事实来看,确实卫青得以善终,但是他的儿子最后也没有好下场,权利斗争,站在那个位置就免不了引来猜忌,卫青低调了一辈子给儿子铺好了路,最后还是没能保全。我认为,巫蛊之祸卫青只死了一个儿子已经是他手下留情了。后期卫青基本就是文职,本人已经老了,儿子也都是富

  • 揭秘:朱标为什么能成为历史上最有权的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标,明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太子”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存在,他们作为国之储君,具有超乎寻常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无数的文武百官都会巴结、讨好这位未来的继承人。但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制度,太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当朝帝皇帝威胁最大的人物。所以,在封建王朝皇帝对太子都是作重点防范的,防范太子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限制他们手中的

  • 明清大臣对皇帝的区别有多大 前者是职责,后者却要被杀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清朝,历史解密

    大臣其实在朝廷里占着非常大的地位,而且他们的举动也意味着国家的未来。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国家是否会兴盛,也会和这个国家朝廷上面的大臣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大臣能够给皇帝一些有理据的意见,同时还有是否及时的阻止皇帝的冲动行为。这些都是大臣们的作用。就拿明朝和清朝的大臣们来说吧,他们两个国家的大臣态度非常

  • 此人替皇子稳住局面,皇子称帝后却想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颜竣,南北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颜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颜竣是南朝刘宋皇子刘骏的秘书,刘骏对他特别信任,凡事都交由他打理,颜竣也不负所望,对于所交办的事情都处理得很好。颜竣当秘书固然是把好手,但要想脱颖而出,仅有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机会。颜竣在当了几

  • 燕国搞禅让制内乱,齐宣王为什么不出兵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形形色色的人,拥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信念,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例如,宋襄公在战场上行所谓的“仁义”,不忍心杀敌,结果面对强调的楚军而损将折兵,自己也受重伤,他却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拒不认错,没多久就因为病伤而死。还有一个更奇葩的故事是燕王哙,他仰慕古代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