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玄武门之变其实大可避免,李建成虽无能为力,但李渊本有机会阻止?

玄武门之变其实大可避免,李建成虽无能为力,但李渊本有机会阻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416 更新时间:2024/3/13 3:07:10

小编始终认为,如果真的找一个人来为玄武门之变负责的话,那这个人既不应该是唐太宗,也不会是李建成,而应该是李渊。这样说并不是认为唐太宗动玄武门之变就是对的,事实上,要不是李渊的态度暧昧,在李建成和唐太宗之间寻找平衡的话,这次政变本可以避免。

621年,李世民将王世充窦建德一并拿下,李渊封无可封,只好造了一个天策上将来安置立下赫赫战功的李世民,这让李世民的权力和地位仅在李渊和李建成之下,功高倒是没震主,震太子了。李世民有了开府置署官的权力,天策府有了,十八学士有了,妥妥的小朝廷建起来了。李渊倒是高枕无忧了,底下这兄弟俩有的忙了。

两人真正将这种斗争公开化是在624年,这一年的六月,李渊到仁智宫去避暑,当时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都跟着去了,太子李建成留下来监国。但是李渊并没有在仁智宫度过一个清凉的夏天,因为不久之后,他就得到密报,说太子李建成和庆州都督杨文干联合起来,正在筹集军械、招募勇士意图谋反。

李渊一听坐不住了,他迅速让人以其他的理由传唤李建成,当然李建成也知道了事情泄露,于是在一众幕僚的建议下选择孤身请罪。马不停蹄到了仁智宫,见到李渊迅速下跪,以头撞地。李渊将其扣押,然后又传唤杨文干。

杨文干却选择了和李建成截然相反的方式,他真就起兵反了。李渊命李世民平叛,并许诺胜利后让李世民做太子。但是后来,这个所谓的“杨文干事件”却结束的很是诡异,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没有事,而李渊却将东宫的王珪和韦挺以及天策府的杜淹流放到了同一个地方。

杨文干事件在两唐书中记载是李建成想要暴力夺权,但是很多蛛丝马迹却将这件事的主谋指向李世民,也就是说李世民诬告李建成谋反。谋反是死罪,一旦定性,那么李建成必死无疑。实际上,不管是李渊、李建成还是李世民,都已经心中有数。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斗争公开化了。李建成也知道了李世民想让他死的决心。

为了避免玄武门之变的发生,可以说,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建成行动了,他开始针对李世民的心腹们下手,要么贿赂收买,不如尉迟敬德张公谨;要么将其外调,让他们离开秦王府,比如程知节、房玄龄和杜如晦等;当然也有刺杀,比如针对尉迟敬德的刺杀。李建成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李世民成为孤家寡人,只要李世民失去了这一帮心腹,可以说在兵力上完全不是李建成的对手。

李建成的这一招确实让李世民慌了,所以接下来又有了李世民在李建成府中饮酒中毒事件。626年的一天,李建成约一众兄弟叔侄们来家里饮酒,李元吉在,李神通也在,李世民也被邀请了。然后就在晚宴上,李世民饮了一杯酒,突然腹中剧痛,吐血数升。李神通慌忙架着李世民就回了府。

李渊知道后,到秦王府中看望李世民,然后责令李建成不准再邀李世民喝酒。这件事的处理也是耐人寻味,李渊并没有责备李建成,而李世民喝了毒酒也并没有大碍。很可能,这件事只是李世民的苦肉计,针对的并不是李建成,而是李渊,他想让李渊表态。果然,之后李渊就承诺李世民让他回到洛阳,建天子旌旗,效仿汉之梁王。父子俩就这么愉快地达成了协议。

但是李建成不傻,李世民回到洛阳那不就是鱼儿进入大海了吗?再想控制他比登天还能,所以李建成让李渊改变了主意。李世民没有办法了,铤而走险吧。

其实我们看,李建成对李世民的一步步防范还算是得当的,只是下手有点晚了而已。实际上玄武门之变压根不是李建成能阻止得了的,他也没有什么机会避免。而李渊则不同,他是有机会的。

李渊当时也不应该让唐太宗来做这个天策上将,当然那时可以说成李渊都还没看得出唐太宗的欲望,但之后的杨文干事件和中毒事件则已经说明唐太宗对帝位的渴求,李渊原本有这2次机会妥善安置或者惩罚唐太宗的,但是他也没有,这一步一步走过,玄武门之变避没法避。

标签: 唐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郑庄公去世后,为什么郑国就开始衰落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郑国,春秋,历史解密

    郑国内乱不止春秋的前几十年是郑庄公的辉煌时期,他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除了其自身才能出众,也离不开众公子和大臣们的鼎力支持。郑庄公在世时,他们是郑国的栋梁之才。然而,郑庄公过世后,他们又在忙些什么?1)虎父无犬子郑庄公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几个儿子,尤其是太子忽和公子突。太子忽曾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多年,并独自

  • 秦始皇受辱后,做了一件事让孔子背锅两千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始皇,秦朝,历史解密

    秦始皇是史上第一位皇帝,13岁即位为秦王,22岁除掉权臣吕不韦、嫪毐等人,39岁灭掉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秦始皇的统一与人类历史上其他征服者不同,其有生之年内,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了度量衡,仅此一项功劳足以稳坐历史第一帝王。后世正是以此为基础,虽

  • 清朝的朝廷是几个部分组成的?分别负责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清朝的朝廷只有三部分组成?而每个部门的职责都各不相同。不管是哪个朝代的朝堂,都是一个危险的地方,都说皇帝的后宫存在着各种争斗,实际上在这些个男人们之间也是有着没有硝烟的战争,大臣之间互相告状也不是新鲜事,谁都有可能成为利益的牺牲品。那么清朝的政府具体有哪些组成的部分呢,都有什么类型的官职呢?从总体的

  • 汉武帝为何提拔霍去病来压制卫青这个外戚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汉武帝,汉朝,卫青,历史解密

    历史上汉武帝要么不打压,要么会直接下手除根,不过从事实来看,确实卫青得以善终,但是他的儿子最后也没有好下场,权利斗争,站在那个位置就免不了引来猜忌,卫青低调了一辈子给儿子铺好了路,最后还是没能保全。我认为,巫蛊之祸卫青只死了一个儿子已经是他手下留情了。后期卫青基本就是文职,本人已经老了,儿子也都是富

  • 揭秘:朱标为什么能成为历史上最有权的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朱标,明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的历史上,“太子”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存在,他们作为国之储君,具有超乎寻常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无数的文武百官都会巴结、讨好这位未来的继承人。但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制度,太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对当朝帝皇帝威胁最大的人物。所以,在封建王朝皇帝对太子都是作重点防范的,防范太子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限制他们手中的

  • 明清大臣对皇帝的区别有多大 前者是职责,后者却要被杀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清朝,历史解密

    大臣其实在朝廷里占着非常大的地位,而且他们的举动也意味着国家的未来。其实很多时候,一个国家是否会兴盛,也会和这个国家朝廷上面的大臣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因为大臣能够给皇帝一些有理据的意见,同时还有是否及时的阻止皇帝的冲动行为。这些都是大臣们的作用。就拿明朝和清朝的大臣们来说吧,他们两个国家的大臣态度非常

  • 此人替皇子稳住局面,皇子称帝后却想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颜竣,南北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颜竣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颜竣是南朝刘宋皇子刘骏的秘书,刘骏对他特别信任,凡事都交由他打理,颜竣也不负所望,对于所交办的事情都处理得很好。颜竣当秘书固然是把好手,但要想脱颖而出,仅有才华是不够的,还需要机会。颜竣在当了几

  • 燕国搞禅让制内乱,齐宣王为什么不出兵攻打?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形形色色的人,拥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信念,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例如,宋襄公在战场上行所谓的“仁义”,不忍心杀敌,结果面对强调的楚军而损将折兵,自己也受重伤,他却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拒不认错,没多久就因为病伤而死。还有一个更奇葩的故事是燕王哙,他仰慕古代圣人

  • 李香君血溅桃花扇,最后结局成谜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香君,明朝,历史解密

    在秦淮八艳之中,陈圆圆有美貌,柳如是有才情,董小宛总的来说也算有个好归宿,但是排在这几人之后的李香君,应该是八人之中最没有名气的。李香君所出生的时代,与前几任人相比,这是一个更混乱的时代。明朝南迁以后,在南京又建立起了南明政权,这是一个不被中国政府所承认的时代,因为政权存在了18年的时间,皇帝懦弱无

  • 荆轲刺秦王失败了 为什么还能排在古代四大刺客之首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国,荆轲,历史解密

    在司马迁的《史记·刺客列传》中,记载了许多刺客侠士的故事,他们信奉“士为知己者死”,做着行侠仗义之事,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其中有四位比较出名,后人常把他们称为“四大刺客”,分别是:专诸,聂政,豫让,荆轲(排名不分先后)。而在这四人当中,虽然荆轲刺秦王失败了,却常常位列古代“四大刺客”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