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改稻为桑为什么是死棋

改稻为桑为什么是死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2831 更新时间:2024/2/3 17:43:38

改稻为桑是《大明朝》中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虽然只是虚构出来的事件,但反映出了嘉靖年间,朝廷和百姓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改稻为桑看上去十分美好,既能为朝廷增加税收,还能提高百姓的收入,但真正推行起来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改稻为桑从设定之初就是一步死棋,根本就不可能成功。下面就和大家分析下其中的原因,还有改稻为桑真正想表达的内涵到底是什么。

1、改稻为桑为什么是死棋

其实答案就两点:

①官民关系交恶根深蒂固,百姓对于这种官府剥夺口粮的做法会产生本能性地抵制。

②清流的阻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海瑞这把利剑刺穿浙江的腐败官场。

改稻为桑理论上是可以做成的,尽管成功之后老百姓会面临没有饭吃的局面(给浙江调粮并没有严阁老说得那么简单),外有倭患内有饿民,浙江很容易出事。这就是胡宗宪一开始就反对改稻为桑的原因。但国库连年亏空,朝廷又到处要钱。作为国家的支柱,严党这个时候只能饮鸩止渴,否则就会是小阁老说的“不用别人来倒我们,我们自己就先倒了”。而作为政敌,清流肯定会阻止严党搞成“改稻为桑”,就像是张居正说的“这次就让浙江彻底乱了,就当我大明朝身上烂了一块肉”。

这才有了海瑞这柄利剑发挥的空间。改稻为桑更像是帝国统治阶级内部的一次经济自救行动,只不过政治层面各派没有达成一致,导致行动最终搁浅。这背后其实也表明了一个简单却深刻的治国理念:经济改革必然伴随政治改革。所以,海瑞的那篇《治安疏》其实就是政治改革的号角(嘉靖去世后,明朝开始了隆万新政)。

户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臣海瑞谨奏;为直言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职,求万世治安事。说白了,皇帝也要负责任,履行义务。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权力要锁进笼子里。但海瑞其实通篇都还试图在道德层面(大道理)感化嘉靖,并没有上升到立法层面,只是希望君主能像那些明君一样好好治国。至于具体该怎么做,那就看皇帝的自觉程度了。就相当于让老猫枕着闲鱼睡,还不能偷吃。

一两个君王有可能,但多了之后肯定会有人越界,毕竟当一个好皇帝实在不轻松。

所以海瑞并没有跳出传统道德伦理治国的理念,他依然寄希望于皇帝能够自己迷途知返。但一个长于深宫的皇帝能多大程度体察百姓呢?又能牺牲自己多少的利益去为国付出呢?

2、改稻为桑讽刺了什么

“改稻为桑”就是拙劣版的“羊吃人”圈地运动。皇上为了填补亏空,异想天开要求江南地区把一部分土地从种粮食改为种桑树,产出的蚕茧由纺织大户收购,纺成丝绸卖给洋人,这样可以大赚一笔白银。理论上,农民的收入更高了,商户能赚钱,朝廷能收税,看起来不错,可一推行就是处处梗阻。

这里有一个悖论。收购土地的价格一般是有一个市场公允价的,就是该土地年产量的倍数(比如一年能收二百斤粮食,那地价就是两千斤粮价,换成钱就是五十两)。本来呢,按照严世蕃的计划,把农民弄得没饭吃,就只能低价卖地。可现在粮食缺乏,粮价飞涨,你要按照公允价计算,花的钱应该更多(比如钢铁价格上涨,铁矿价格是不是也要涨?)。如果你用钱买地,价格低了农民肯定不肯卖。如果你用粮食买地,那么农民之间互相周济一下,挺过今年是没问题的,你就只能买到一小部分地。电视剧里自以为是的高翰,一到杭州就被人仙人跳,目的就是为了让他签字承认一个比实际低的多的粮价,这样沈一石才能低价拿地,出了事也有人背锅。当然这个被霸气侧漏的海瑞和王用汲阻止了。

农民都是活在宗族里的。过去一个村的人合作种地,宗族里对农民实行穷保障。这个穷保障,对农民是很重要的。现在呢,改由商家发钱。很明显,这会让原有的“互相负有无限义务”的宗族社会破产。地主抵制这种变革可以理解,那农民为什么也抵制呢?“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关系。”大凡社会变革的时代,普通人都是被甩出原有社会关系的。那个时代又不像今天可以出门打工,旧的社会关系没有了,新的社会关系又没有建立起来。谁来管他们的死活?剧里因为改稻为桑没成功,所以没演这些,但是后代义和团的事大家都知道。

张黎是拍完《走向共和》之后再拍的《大明王朝1566》,用他自己的话说:相比于走向共和,1566退了一步。意思是:他不再执着于像走向共和那样去寻找一条适合中国的出路,1566中的社会是没有出路的(相比于现代社会)。但即便如此,主创人员还是满怀尊重和敬畏地刻画出了海瑞这个悲剧式的理想主义者。

改稻为桑的失败,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的社会无法自救的一种体现。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冒顿单于曾写信羞辱吕后,吕后是如何回应的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建立汉朝统一了中原,而冒顿单于完成了北方草原的统一,也就是此后和汉朝战争不断的匈奴帝国。冒顿单于具有出众的军事才能,还曾在白登之围给刘邦带来巨大的麻烦。刘邦死后,冒顿单于给吕后写了一封信,内容非常挑衅,而且带有羞辱性质。吕后看后,自然大怒,准备征伐匈奴。但眼下并不是最好的出兵时机,吕后也是动用自

  • 周召共和是什么意思,哪些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周召共和,这是周厉王在位时期,周厉王改变了周朝的经济,以图振兴残破的周王室经济,最终造成国人暴动。后周厉王逃跑,政权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掌,历史上称这一段是间为周召共和。那么,周召共和的影响有哪些?历史上是如何评价周召共和的?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周召共和的影响有哪些?国人暴动后,周王朝中

  • 姜子牙活了139岁是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姜子牙最终到底多少岁?据说姜子牙在72岁的时候才遇见姬昌,此后便成为了姬昌的门客,辅佐着姬昌和姬发父子两人建立周王朝。周王朝建立以后,姜子牙被封齐地,周武王去世后,他又连着辅佐了后来的周成王、周康王。这样算下来,姜子牙岂不是又活了好几十年,那他的年龄至少也要从一百开外来算起了。史书记载姜子牙逝世的时

  • 周朝人口最多的时候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历史上的周朝分别位东周和西周,而东周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是一个战乱不断,诸侯纷争的时代,人口方面的发展也是非常弱化的。那么周朝时期到底有多少人口呢?最多的时候又有多少呢?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讲解吧。西周在伐纣初期的王室人员应该在200人左右,因为周在封份诸侯的时候,周王室姬姓人员达到53

  • 关羽轻松斩杀华雄,如果加上颜良文丑能否击败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华雄、颜良和文丑都是关羽的手下败将,演义中的关羽,基本上是无敌的存在,取敌方将领首级从来没有失过手。有粉丝开脑洞,称要是华雄、颜良、文丑三人联手,能否击败关羽呢?就现实来说,关羽很难以一敌三,但在演义的环境里,可能就要另说了。下面就来分析下他们各自实力,看看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如果你不认同的话,可

  • 赵高发动沙丘政变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网友会猜测赵高发动政变的目的是什么,他除掉扶苏,把胡亥当做自己的棋子,难道是想自己称帝吗?可能后期赵高有这样的想法,但他早期决定更改秦始皇遗诏时,担心的应该是另外一件事。其实对于赵高来说,他并不忌惮扶苏,他是怕蒙恬和蒙毅这对兄弟,特别是赵高和蒙毅积怨已久,如果扶苏继位,蒙毅必然会得到重用,这样便

  • 吴三桂反清复明的什么原因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吴三桂的反清复明为什么会失败?这主要还是因为他是个没有信仰的人。吴三桂造反起兵打的旗号就是反清复明,然而全中国的人都有资格打这个旗号,唯独他吴三桂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吴三桂从来就不是大明朝的忠臣烈士。当李自成攻下北京的时候,手握重兵的吴三桂非但不想发兵勤王,反而和李自成眉来眼去谈条件。但是双方条件没有

  •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各地为什么没有发生动乱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土木堡之变让明朝陷入一场危机之中,当时明军主力损失惨重,明英宗被迫困在土木堡。因为水源被瓦刺掐断,从而陷入被动,导致明军最终惨败,明英宗还成了敌方的俘虏。这下明朝没了皇帝,这件事非同小可,历史上发生类似的事情,有可能导致这个朝代直接灭亡,或者各地动乱不段。不过明朝却比较平稳的度过了这次危机,国内也没

  • 盘庚迁殷是什么历史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商朝的都城在商汤灭了夏之前就有迁都过8次,在灭了夏朝之后又连续迁都了5次。殷商从建立一直到灭亡,经理的大约500年的时间,如此频繁的迁徙都城实属耐人寻味啊。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将商都从奄迁到黄河以北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此后,十二代商王都以殷为都城,再也没有迁都之举。商朝从建国到灭亡,

  • 伊尹的五味调和论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伊尹是我国历史上商朝初年的宰相,同时也是厨师和巫医,商汤称其位“元圣”,后世烹饪界称其位“厨圣”,中医药界称其位“汤液圣”。“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r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