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朝入关以后,男性贵族的腰带上为什么要挂很多物件?

清朝入关以后,男性贵族的腰带上为什么要挂很多物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96 更新时间:2023/12/10 9:28:14

各种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在一些比较正规化的影视剧里,包括清朝皇帝在内的清朝贵族们,腰带上都会佩戴荷包、吊坠等物品。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荷包、吊坠等物品都是比较偏女性化的物品。作为清朝的男性贵族们,皇帝、亲贝勒等等,为何要佩戴荷包呢?其实,清朝男性贵族佩戴的并不是荷包,而是一种类似于荷包的衍生品。那么,究竟为何要佩戴者一系列的物件呢?

首先,我们聊一下清朝的起源。清朝的前身是后金政权,而后金政权是东北建州女真建立的政权。在后金政权建立之前,建州女真一直属于半游牧半渔猎的生活,主要居住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在日常游牧或者狩猎的过程中,基本上必备一个小行李包。小行李包类似于荷包,但是比荷包大,里面带了鞘刀、火镰等物品,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需要。17世纪初期,在明朝统治的末期,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政权。

在后金政权建立的前期,由于国力有限,最主要的任务是对抗庞大的明朝,根本没有精力和精力设计服饰。因此在这一阶段,即使是大汗努尔哈赤的服饰,也是非常简单的。在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后,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后金政权已经在各个方面占据优势。几轮大战中,屡屡击败明朝征讨大军。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的各个部落,已经在后金政权的控制之下。

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皇太极已经不甘心做区区的后金大汗,而是渴望成为大一统王朝的皇帝。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自己成为了大清皇帝。与此同时,先后两次打击李氏朝鲜王国,迫使朝鲜王国改封清朝为宗主国。在官员制度、建筑制度和文化制度方面,清朝尽可能的接见了明朝成熟经验。例如明朝官服上的补图,被清朝基本照搬。

清朝官服的补服长褂上的图案,几乎与明朝一致。清朝的朝服比较烦杂,分为了顶戴花翎、内衬衣、蟒袍、补服长褂、朝珠、皂靴等等。其中,每一个物件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同等级官员和贵族的标准都不一样。熟悉汉服的朋友,应该想到了另一个物件,那就是腰带。在清朝入关之前,官员的朝服上都搭配了腰带,不同等级的官员使用不同材质的腰带。

但清朝入关以后,由于朝服采用了蟒袍与补服长褂配合的模式,不再需要腰带。不过,这并不代表清朝官员和贵族们不需要腰带。在正式的朝服中,只有皇帝能够佩戴腰带。但穿着日常服饰的时候,官员和贵族们则都可以使用腰带。关于腰带的颜色,从皇太极时期便推出了严格的规定:“凡显祖宣皇帝塔克世以下之嫡派子孙,谓之宗室;伯叔兄弟之后裔,谓之觉罗。宗室为杏黄色,觉罗为红色,普通皆蓝色。”

因此,出现了黄带子、红带子和蓝带子的说法。在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威震兰州的金大烟袋为了震慑和珅,亮出了自己的黄腰带。和珅一眼就认了出来,说了一句:“皇室宗亲?”由此可见,不同颜色的腰带也称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至于普通的官员们,可以使用黑色或者其他颜色的腰带,不违背朝廷禁令就行。

清朝入关之前,仅仅规定了腰带的颜色,对于腰带的用料和材质并没有限制。因此在清朝入关之后,康熙雍正皇帝在位时期,在腰带的使用上比较混乱。例如红带子的宗室成员,使用了白玉或者翡翠的材质,这并不违背朝廷的规定。为了治理服饰方面的各种乱象,乾隆皇帝上台以后,专门再次修订了《大清会典》。在《大清会典》中,对各级贵族、官员的服饰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而且规定非常细微。

《大清会典》中规定:“皇子朝带,金衔玉方版四,每版饰东珠四,中饰猫睛石一。带及左右配绛,用金黄色。带帉下广而锐。亲王朝带制同。郡王朝带,每版饰东珠二,猫睛石一。余制如皇子朝带。”请注意,清朝贵族的腰带上并非什么都不佩戴。在一些比较正式的清宫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朝男性贵族的腰带上,佩戴了各式各样的物件。

清朝男性贵族们腰带上的物件,其实非常有讲究,被称为活计。在《晚清宫廷生活见闻》中记录:活计有七件头、九件头之分,其质料分缂丝、平金、绣花等各式缎子,颜色则配合时令、场合、袍服颜色而有红、白、蓝、黑等。活计一般有扇套、表套、扳指套、眼镜盒、荷包、跟头褡裢、钥匙袋等,每件又以别子系于腰带上。

清朝入关以后,虽然贵族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最高层为了防止贵族们玩物丧志、数典忘祖,规定贵族们的腰带上必须佩戴各种活计,寓意时时提醒自己“祖宗当年创业艰难。”起初,这些佩戴活计都非常简单。但久而久之,清朝贵族们的生活逐步奢侈化。腰带上的活计越来越有讲究,材质和样式逐渐奢华。仅仅是荷包上的图案便出现了五谷丰登、鹊桥仙会、葫芦阳升、甲子重新、万国咸宁等图案。

除了荷包以外,扇套、表套、扳指套、眼镜盒等都非常讲究,选用最上等的丝绸,再绣上各种精美的图案。这原本属于满洲旧俗,但到了清朝的中后期,这些腰带上的活计逐步成为了清朝贵族们的装饰,实际实用性非常低。对于官员们来说,虽然自己也佩戴腰带,但没有各种复杂的活计。至于普通百姓们,一般使用粗布或者麻布腰带,以实用性为最高标准。

到了清朝统治的末期,随着国门的开放,各种西方样式的腰带开始进入国内。此时一些贵族和官员们开始逐渐尝试西方腰带,由于设计比较合理,清朝传统腰带的地位开始明显动摇。1912年,清朝灭亡以后,传统样式的腰带迅速退出了历史舞台。至于腰带上的各种活计,成为八旗贵族子弟炫耀昔日辉煌的资本。但随着政权的垮台,无论是黄带子还是红带子,都失去了往日的威风。

标签: 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坑爹”的皇帝,断送父亲打下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裕,南朝,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南北朝的第一个皇帝刘裕。在历史上,他强大的政治能力,让大家佩服不已,他出生于农民之家,可是他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和他的聪明才智,一路走到帝王之路,坐上了王位。这其中究竟有多大的坎坷和艰辛?可是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那些江山,却被他的儿子,在每天的嘻嘻哈哈,沉迷于游戏的时光里,轻轻松松

  • 乾隆去世后,他的众位嫔妃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1799年的2月7日、在大清朝年号早已在三年前由“乾隆”改为了“嘉庆”的时候,乾隆缓慢地闭上了眼睛,告别了他为政六十年的大清王朝,此时此刻他是否还曾记得那个二十五岁,雄赳赳、气昂昂的少年,在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后,建立了属于他自己时代的“康乾盛世”。面对父亲的死亡、父皇的驾崩,嘉庆的内心五味杂陈,因为

  • 息国是怎么灭亡的?是被楚国所灭亡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息国,春秋战国,历史解密

    时值春秋初期,周朝还未完全礼崩乐坏,上天还未将至圣先师派到人世间大讲道理。“楚王有令,犒赏守城士卒!”楚宫里传出话来。楚国守城士卒立功了吗?没有。立功的是楚文王的老婆桃花夫人,此次又为楚国诞下一个王子。楚文王非常开心,桃花夫人不仅国色天香,而且子运昌盛。“真不枉寡人千辛万苦得到桃花夫人啊!真乃我楚国

  • “废长立幼”易招祸乱,古代有哪些成功案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汉朝,历史解密

    在古代,包括君主在内有权有地位的男子拥有妻妾特别多。因此,绝大多数都会生出一个班以上编制的儿子,极个别的甚至能生出一个加强排来。儿子太多也是麻烦,因为继承人只能有一个,为了避免出现争夺遗产的内斗,古人发明了嫡长子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第一个儿子(正妻无子的话换庶长子)为约定俗成的法定继承人。这种制度虽然

  • 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度,历史解密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家组织合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这种制度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称天子,称为天下

  • 古人跳河前为什么会将鞋整齐放好呢 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古人,跳河,历史解密

    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总会有那么一些人因为种种原因,就想不开要自杀,有的是迫不得已,有的就是因为想不开,说起他们自杀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有的人选择上吊,有的喝毒药,有的跳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跳河自杀的人,他们会有一个动作,就是会把自己的鞋子脱掉,然后整齐的摆在岸边,这个动作虽然普通,但是有着

  • 和珅和刘全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何会如此的器重他呢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和珅,刘全,和珅,历史解密

    公元1799年,89岁的乾隆老皇帝去世。就在乾隆去世的几天以后,嘉庆皇帝便对乾隆的宠臣和珅动手了。对于和珅,大家再清楚不过了,清朝历史上著名的贪污之王。但是还有一个人物不应该忽视,那就是刘全。刘全是和珅的大管家,在电视剧中经常出现。其实刘全确有其人,而且也真的是和珅的管家。和珅倒台以后,刘全也被抄家

  • 元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朱元璋说的这六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元朝,朱元璋,朱元璋,历史解密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元朝似乎就是一个很“残忍暴力”的王朝,它所实行的是非常残酷的民族政策,而这样的民族政策就体现在汉人和蒙古人之间的关系上。因为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那么自然汉人在元朝的地位就非常低,经常会受到一些蒙古贵族残酷的压榨。但实际上,这些说法在史学家经过长时间的考证之后发现,没有一个是真

  • 为何明朝人会败给清朝人?一亿人被30万余人击败?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朝,历史解密

    虽然明代中后期农民起义连续不断,内耗比较严重,但清军在与明军的作战中却基本上攻无不克,实际上依据历史文献记述,那时候清代的人口数量加起來只有30万,而明代的人口总数则为1亿。人口总数的极大差别产生的立即危害大便次数多军力差距,那麼为何1亿明代人却败给了30万清代人呢?1个崇祯身旁的锦衣卫用4个字作了

  • 一个书生的报国之道,陆秀夫与崖山之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陆秀夫,南宋,历史解密

    公元1279年即南宋祥兴二年3月19日,正值春夏之交的崖山海面上,风高浪急,惊涛拍岸。风浪中,战舰摇摆起伏,战旗猎猎翻天。蒙古大军在大帅张弘范的带领下,对逃到天涯海角的南宋小朝廷形成了三面包围之势。灭宋,建立不世功勋,只是时间问题。南宋君臣已经无路可逃——他们已经逃了千万里,他们逃的太久了。(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