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献文帝是被冯太后毒杀吗

献文帝是被冯太后毒杀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96 更新时间:2024/1/16 13:03:25

北魏献帝是一个比较特别的皇帝。历史上大部分的皇帝,应该都希望自己在位时间越长越好,更别说心甘情愿的禅位了。而献文帝早早就有了禅位的想法,他很喜欢佛学,导致经常不误正事,后来决定传位给儿子,自己当太上皇。年纪轻轻就想养老的献文帝,最后却突然暴毙,死因成谜。后世认为献文帝的死和冯太后有关,他可能是被太后毒杀,他们二位之间到底是有着怎样的矛盾呢?

1、献文帝拓跋弘

476年,北魏的太上皇帝拓跋弘突然死亡,年仅23岁!拓跋弘是北魏第六位皇帝,史称献文帝,他在位七年,就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拓跋宏,也就是北魏孝文帝。虽说献文帝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但他并尚在青年时期,身体强壮。实际上,献文帝之死与他的嫡母冯太后有着直接关系。

献文帝拓跋弘是北魏文成帝的长子,不过他的母亲却是一位来自南朝宋的汉人,即李贵人。454年,李贵人生下拓跋弘,两年后她的儿子还被立为太子。可是李贵人却无法看到儿子即位的那天了,因为按照北魏“子贵母死”的规矩,儿子一旦成为太子,生母就被自杀,她虽然深得皇帝的宠爱,但也没法逃过这一关。

465年五月,文成帝病死,拓跋弘继承了皇位,他的嫡母冯氏成为皇太后。冯太后首先除掉了权臣乙浑,然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听政,掌握了北魏的军政大权。随着年龄的增长,献文帝、冯太后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主要就是因为权力的问题。献文帝想成一位真正的皇帝,但却处处受到冯太后的掣肘。

470年,洛阳发生了一件大案,导致冯太后与献文帝之间彻底决裂。事情的起因是相州刺史李訢在任期间接受贿赂,结果被人揭发。当时,李訢的好友李敷正在朝中任职,就把这件事给挡了下来。然而,这件事还是被献文帝知道了,他非常生气,下旨将李訢逮到京城。经过一番审理,李訢“案验服罪,当死”。

2、与冯太后的矛盾

可是这件事又牵扯到了李敷的弟弟李奕!原来有关部门“以中旨讽欣告敷兄弟阴事,可以得免”,意思是说你只要把李奕的不法之事说出,就可以免死。李訢原本不想这么做,可是在女婿的劝说下,为了保住性命就答应了。当献文帝看到弹劾李敷、李奕兄弟的奏折后勃然大怒,当即下旨将这两兄弟处死!

这下献文帝可捅了马蜂窝,别看李奕的官不是很大,但他的身份非常特殊,原来李奕是冯太后的情人!此后,母子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冯太后经常以皇太后的身份干预朝政。为了摆脱这种不利的情况,年轻的献文帝决定以退为进。471年八月,献文帝下诏传位给皇太子拓跋宏,自己做了太上皇帝。

退位那年献文帝不过才十七岁,但他并不是真的想要“退休”,“国之大事咸以闻”。换言之,献文帝不过换个身份而已,以太上皇帝的身份执掌朝政,他依然是北魏的最高统治者,这样一来,冯太后就成了太皇太后,彻底失去了干预朝政的理由。但冯太后并不甘心,她在寻找着复仇的机会!

476年六月,献文帝突然患病,在很短时间内就死去了。而害死献文帝的人正是嫡母冯太后,“冯太后内行不正,以李奕之死怨显祖,密行鸩毒”。献文帝死后,冯太后再度成为北魏的最高统治者,以太皇太后的身份执政,为北魏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皇帝,他就是孝文帝拓跋宏。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楚国历史上最有能力的国君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楚国从西周开始慢慢崛起,到了春秋早期,熊通称王和周室分庭抗礼。等楚庄王继位后,大败晋国从而称霸天下,楚国的强盛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此后楚威王起兵伐齐,又获得胜利,至此楚国幅员广阔,国力更是达到最鼎盛时期。那楚国历代国君,能力最强的究竟是楚庄王还是楚威王呢?其实他们两位都对楚国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春秋和战

  • 朱元璋杀瓜农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说过朱元璋微服私访却杀了一位瓜农的故事,不过这个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和朱元璋有关的记载都数不胜数,其中肯定有杜撰的成分,但结合朱元璋的性格感觉也说得通。朱元璋本来就是底层出身,所以他当上皇帝后十分了解民间疾苦,所以微服私访多半也是为了勘察民情。这点朱元璋做的还算不

  • 街亭之战马稷究竟有没有用错战略?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一出祁山,就因马稷街亭失守,导致出师不利。历史上,将街亭之战的失败,归结于马稷刚愎自用,擅自违抗诸葛亮的命令,在山上据守等于自断水源,马稷也是犯下了一个十分低级的错误。不过马稷虽然自负了一点,但他并不傻,不可能在如此重要的战事中完全凭借自己的性子行事。其实在南山据守也是经过马稷一番深思熟虑才得

  • 明实亡于万历是谁说的?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是出自《明史·;神宗本纪》,原文记载为“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岂不谅欤。”等于是把明朝的灭亡都推到了明神宗身上,不过这句话说的真有道理吗?明神宗朱翊钧的确不是一位勤政的皇帝,还曾20多年不上朝,导致国家内部几乎停

  • 秦昭襄王为什么一定要除掉白起?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白起可以说是战国第一名将,一生指挥大小战役70于场,无一败绩。长平之战更是歼灭赵国45万军队,为此后秦国一统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白起的下场却令人唏嘘,他为秦国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劳,最后却被秦昭襄王赐死,而且是在白起绝不可能威胁到秦昭襄王的情况下,难道秦昭襄王就如此狠心,乱杀忠臣么?白起的死让很多

  •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许攸?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许攸从小便结识曹操和袁绍,他们三人算是发小关系,后来袁绍和曹操决裂,双方在官渡准备一决高下。当时许攸还是袁绍部下,但他和袁绍之间产生了摩擦,导致许攸决定叛投曹操,还为曹操献上了火烧乌巢之策。最终曹操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大军为此后一统北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此许攸应该是曹操的大功臣,不过最后曹操却将许攸

  • 换做孙策就能一统三国吗?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孙坚的两个儿子孙策和孙权,在乱世中都算十分厉害的人物。不过孙策却英年早逝,年仅26岁便被刺客所伤,最后不治身亡,只能把权利移交孙权掌管。如果孙策没死,他究竟能将东吴带领到一个怎样的地步呢?是会比孙权更好,还是说略差一些。不过有人觉得孙策能力是要比孙权强很多的,假如孙策没死说不定最后一统三国的人就是孙

  • 宋朝是如何将两餐变成三餐制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现代人基本上都是一日三餐,有时候晚上饿了还会来点夜宵。不过古人曾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双餐制,直到宋朝时期才变为三餐。根据古代礼仪,天子一日四餐,诸侯一日三餐,平民每日两餐。也就是说普通百姓每天只能吃两餐饭,可能就是上午一餐下午一餐。那宋朝究竟是如何把百姓的两餐变为三餐的呢?这就和宋朝时期发达的饮

  • 魏延正史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蜀汉大将,更有常胜将军之称,是蜀汉后期十分重要的将领。不过魏延的结局却是被马岱所斩,原因是他和杨仪之间产生了比较大的矛盾,而且诸葛亮还判断魏延脑后有反骨,认为他日后必定会反,所以就让杨仪除掉魏延。不过魏延明明为蜀汉拿下无数功勋,为什么还会被怀疑是叛徒呢?正史中魏延的死因究竟为

  • 明成祖朱棣为什么要设立东厂?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和其他朝代有着一个最明显的不同,就是明朝皇帝特别喜欢设立一些特殊的秘密机构。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很多以明朝为背景的历史剧就喜欢把东、西厂的厂公当做反派来描述。其实东厂的确出现过干政的情况,也导致明朝逐渐走衰,但这还是因为当朝皇帝没能做好权利的分配。既然东厂都能替代皇权,当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