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蜀国灭亡后张飞家为何没事而关羽家满门别灭

蜀国灭亡后张飞家为何没事而关羽家满门别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34 更新时间:2024/1/19 22:00:08

蜀国的灭亡其实也还是非常的残酷的,但是没有办法,各种原因制约,蜀国灭亡后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的,话说就拿这个蜀国灭亡后张飞家和关羽家的结局来看的话,还是非常的不一样的,张飞家就没什么问题,但是关羽家就比较惨了,几乎别灭门了,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的区别对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

说起这个问题,就得从张飞、关羽两人的家世说起了。

一、张飞

张飞,字益德(小说《三国演义》写作翼德),邯郸(今河北邯郸)人。西蜀国重要将领。

正妻某氏:张飞原配,生子张苞。妾夏侯氏:东汉末年名将夏侯渊侄女,曹魏将领夏侯霸的从妹。公元200年,夏侯氏在出城拾柴时被张飞所得,并成为其妻。

长子:张苞,正妻某氏所生,早夭。

次子:张绍,官至蜀汉侍中、尚书仆射,蜀汉灭亡后归魏,封为列侯。

长女:张某,夏侯氏所生,蜀国后主刘禅的敬哀皇后

次女:张某,夏侯氏所生,蜀国后主刘禅的张皇后。

孙:张遵,张苞之子,官至尚书。魏灭蜀之战时,随诸葛瞻守于绵竹关,与邓艾交战,战死。

二、关羽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雅号“美髯公”。西蜀国重要将领。后被封神,成为武圣。正妻:不详。据传不生育,向曹操请求改娶秦宜禄前妻,但被拒绝。

长子:关平,与关羽一同被斩于临沮。《三国演义》设定为关羽义子。

次子:关兴,字安国。年少成名,深得诸葛亮器重,二十岁即担任侍中、中监军,数年后死去。

女:关氏。后嫁李恢之子李遗。

孙:关统,关兴之子,娶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

孙:关彝,关兴的庶子,关统死后承袭其位。

现在回过头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蜀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而关羽一家满门被杀呢?

一、关羽后代被杀的结局

说起这事的确有点残忍,但也没办法。

细想一下,张飞尽管性情暴躁,喜欢喝酒,喝多了喜欢打骂个下人,但纵观他这一生,其实还真找不出太出格的事。就拿义释严颜、大战马超、怒骂吕布这些事来说,还真没有什么错。

关二爷尽管后来被封为武圣,可是有些事做的还真不漂亮。人家吴侯孙权为了示好,愿意让儿子娶关二爷闺女,关二爷出口就伤人:“吾虎女岂能嫁汝犬子?”不嫁就不嫁吧,干嘛还骂人?孙权再不济,那也是一方之主,哪能让你这么骂?

再比如杀庞德,关羽劝庞德投降,庞德大骂关羽和刘备,关羽一生气,把人杀了。

不管关羽生前做的如何不对,但是和关二爷的后人“灭绝”,似乎并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关家也并不像题主所说的“满门被杀”,那只是战乱时期的正常现象。

当时,姜维兵败,假意投降钟会,两人结拜,明着是要帮着钟会在蜀中自立,其实暗中是妄图使已经投降邓艾的后主复国,结果机密败露,姜维、钟会均被得知真相、忠于魏国而叛乱的魏军所杀。混乱之中,很多无辜的人被裹挟其中。

《三国演义》第一百十九回“假投降巧计成虚话再受禅依样画葫芦”说的清清楚楚:却说姜维、钟会、邓艾已死,张翼等亦死于乱军之中。太子刘璇、汉寿亭侯关彝,皆被魏兵所杀。

至此,关羽一家似乎再无后代。但至少当时并不像有人说的那样,是关羽生前做事不检点,招致有人报复关家。

二、张飞与魏国权宦夏侯氏家的确有亲戚关系

凡看过《三国志》、《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曹操的父亲曹嵩,本来就是夏侯家的子孙,后成为宦官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父亲是夏侯子孙,曹操自然也是夏侯家的子孙。因此,曹操在打天下的时候,夏侯族人都是魏国的最大功臣。即使是魏国建立以后,无论是朝堂,还是后宫,重要的岗位上,都能够看到夏侯族人的影子。

张飞的次妻夏侯氏(有传言说叫夏侯涓),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部下大将夏侯渊的侄女。

也就是说,张飞的子女论起来,都跟夏侯家有亲戚关系。既然是夏侯家的亲戚,也就是曹家的亲戚。

故此,题主这个问题“蜀亡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而关羽一家满门被杀呢?”不免有些偏激。题主无非是想说:张飞的妻子和魏国的夏侯氏家族有关系,因此,张飞的后人无人敢动。而关羽一家却因为庞德的关系因而被“灭族”了。

其实,按照当时魏国的情况,和当时西蜀国的混乱状态,这是一个悖论。为什么呢?原因有三。

其一、曹家已经名存实亡

当时,曹操之孙曹奂名为魏国皇帝,但真正的大权都在晋公司马昭手里。而邓艾、钟会也都是司马昭的手下,根本不可能顾及蜀国已故将领张飞和魏国功勋家族夏侯氏的关系。

而且,在西蜀国最后的危急存亡之秋,张飞的后人、长孙张遵也很忠勇,和诸葛亮后人诸葛瞻一起阻击邓艾,死于蜀魏的绵竹之战,也就是西蜀国灭国前的最后一战。

至于说张飞的后代张绍,是跟着后主刘禅一起归降魏国的,攻入蜀国的这些魏国将领们,不管知道不知道张飞和夏侯家的关系,也不会轻易杀了这些跟随刘禅一起投降的大臣们。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张飞的后人张皇后、张绍。即使他们知道张飞和夏侯家的关系,也没有任何用处。战争时期的军人,怎么会估计那些扯淡的事?

其二、关羽后人之死

在山河破碎之时,敌方打进来的时候,只要发生激战,那无疑是玉石俱焚,谁都难以幸免。别说是关羽的后人关彝,即便是蜀国的太子刘璇也同样未能幸免。这都不像题主所说的有意为之。只是因为据说关羽的后代此时只有一个关彝了,因此他一死,也就等于灭族了。

其三、庞德后人报复说

有人说,关羽后代被满门灭族,是因为关羽当年杀了魏国大将庞德。庞德后人杀关家满门报复。

但是,无论是《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记载庞德后人跟随钟会、邓艾攻入西蜀国的记载,更没有庞德后人为了报复关羽而灭绝关家满门的记述。

很显然,题主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跟东晋史学家王隐所著《蜀记》有关。

三、《蜀记》一书漏洞百出

《蜀记》是东晋史学家王隐所著的一部记载三国时蜀汉的史书。据书中记载,庞德后人庞会跟随魏国大将邓艾、钟会进入到西蜀。为了给父亲庞德报仇,灭绝了关羽家族。

然而,只要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蜀记》中漏洞百出。

1、许多史书都有记载,邓艾攻入成都后,为了尽快稳定局势,防止人心惶恐,造成动乱,借魏帝之名,赦免蜀汉君臣。并且曾经严令:“不准骚扰百姓,违令者斩。”庞会即使跟着邓艾进了成都,也不敢不遵守邓艾的将令。

2、庞德的后人庞会具有乃父之风,武功高强,做人正直。即使跟随邓艾、钟会进入蜀国,也不会对手无寸铁的关羽后人大加杀戮。这不符合庞会的做人风格和原则。

3、关羽和庞德的仇恨,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战造成的,并非私仇。庞德兵败被擒以后,关羽曾经劝降庞德:“足下的哥哥就在汉中,本帅也想请足下去做将军,为什么不投降呢?”庞德大骂关羽:“你这竖子,说什么屁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你们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罢了,哪里是我们魏王的对手!我庞德宁愿做贼人的鬼,也不做贼人的将!”结果庞德被关羽所杀。

即使关羽杀了庞德,也仍然非常敬佩庞德,好好地安葬了他。在两国交战期间,这说明,关羽已经做到仁至义尽了。

另外,在两国交兵的战场上,哪个大将杀的人不是成百上千?如果只要杀过人,就会得到报复,显然是荒谬的。

4、据《蜀记》记载,庞会灭了关家后,在成都打开了父亲庞德的墓。经过四十四年后,父亲庞德的尸身居然栩栩如生。这究竟是史书,还是神话小说?这种描述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一,关羽杀庞德,不在成都,而是湖北樊城。庞德的墓地怎么会“乾坤大挪移”去了成都呢?二,经过四十四年,庞德的尸身怎么会栩栩如生?难道有人把他的尸身当宝贝保存起来了吗?

另外,庞会也是魏国的一员猛将,但在邓艾、钟会攻入四川的战斗中,却从没有别的史书记载庞会参加过任何一次大小战斗。

5、《蜀记》记载的庞会报仇杀关羽后人这件事,没有其他任何别的史料作为佐证,属于一家之言,作伪成分较大。另有史料记载,关羽家族也并没有灭绝,后人还是流传了下来。

6、后代许多史学家认为,《蜀记》的作者王隐并不是一个“讲求严谨真实的记史者”。也就是说,王隐关于历史上的许多记载,大多属于“道听途说”,不严肃。

7、对于三国这段历史来说,陈寿最清楚。他自己曾经就是蜀国人,后来归晋。如果庞会跟随邓艾、钟会进了成都,并灭绝了关羽家族,陈寿的《三国志》不可能只字不提。而王隐是东晋人,在他活着时,三国时代已经过去了将近四十年。

对比一下三国时期,再看看陈寿、王隐所处年代。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陈寿(公元233–297年);王隐生卒年不详,史书记载,他大约公元317年前后在世。主要生活在东晋时代。

因此,如果只依据《蜀记》一家之言,在法律上叫做“孤证”,不算数。而且题主带着一种偏执的戾气提的这个问题,根本就不能成立。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邦杀了哪些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狡兔死,走狗烹”,这样的事情在大部分的朝代当中都有发生过。刘邦作为西汉开国皇帝,他在正式登基称帝后,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曾经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成了他想要铲除的对象。其中韩信的死大家应该最为熟悉,虽然不是由刘邦亲自主导,但吕后基本就能代表刘邦的意思。那在这些功臣中

  • 二分天下和三分天下哪个策略更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和鲁肃都赞同吴蜀联手对抗曹操,形成三分天下局势。事后,周瑜提出二分天下,两强相争,也就是说,周瑜是打算灭掉刘备势力的,只是周瑜提出的二分天下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呢?其中益州和汉中是重中之重。客观来说,吴军想要拿下益州非常困难,川地自古易守难攻,拿太多精力放在益州这个地方,以东吴自

  • 一战油轮战争为何战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军人来说什么最重要,那肯定就是团结了,对于军人来说没有比团结更加重要的了。团结合作的精神,往往决定了军队的战斗力和生死存亡。在规模宏大的战争当中,除了一支部队分成了多个作战小队之外,同时还有各中大部队之间的合作。作战计划是需要多个不对进行结合,最终形成合围之势。若是不对之间的合作默契出现了问题和

  • 刘邦是怎么夺了韩信的印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刘邦,相信大家都不会很陌生了,汉朝的开朝皇帝。对刘邦比较了解的朋友们都会知道刘邦与项羽在荥阳之战战败之后向北窜逃,只身来到了韩信的大营,并且只身一人轻而易举的就多得了韩信的兵权,而韩信这是一点反抗的余地都没有。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把。1、刘邦智夺韩信兵权公元前204年

  • 明孝宗为什么是千古一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明孝宗朱祐樘不知道大家聊不了解,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理解他的。很多人会说明孝宗自幼就是个可怜人,因为明孝宗他爹朱见深不知道是为何,有着特别严重的“恋母癖”,后宫那么多人不爱,就非要独宠一个比自己大好多岁的万贵妃,而且对万贵妃也是唯命是从。万贵妃善妒,自己年龄大没办法生下孩子,也不

  • 唐朝时期的山东士族是什么氏族?为什么李世民想很想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时期的事情,在唐朝时期是有这个山东士族的,这个山东士族是李世民非常想除掉的士族,那么很多人问了,这个山东士族是什么士族呢?李世民为什么想除掉呢?这个问题也比较有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唐初时期的山东士族,正处于历史上最为强大的一个时期。当时有一本书叫《氏族志》,就是用来

  • 蓝玉是被朱棣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蓝玉是被朱元璋所杀,不过朱棣在背后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传闻,蓝玉早就看出朱棣有造反的迹象,他从蒙古回朝后,曾提醒太子朱标,称朱棣在自己的封地一言一行都和皇帝一样,日后恐生反心,只是朱标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让朱棣知道后,他非常的敏感,留着蓝玉可能会成为他的威胁,便在朱标死后劝说朱元璋除掉蓝玉。如果这

  • 元朝灭亡是因为远征日本吗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元朝时期,忽必烈当时为什么要选择远征日本呢?对于这个事情的原因大家可能并不能给出答案。但是后面元朝的灭亡,是不是和远征日本有关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元朝两次远征日本都是失败告终。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元朝灭亡是因为远征日本吗这次远征而元朝丢失了一件最重要的东西。为何说远征

  • 刘邦早期如何看待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早期韩信经历并不如意,他多次易主,却始终得不到重用。韩信投靠刘邦却差点被杀,因夏侯婴看出韩信非同寻常,将他从刽子手上救下,然后推荐给了萧何。其实萧何还有夏侯婴都算是韩信的恩人,不过在刘邦眼里,韩信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所以根本不被重视,所以此后才会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那韩信究竟是靠什么完成的逆

  • 清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由盛转衰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说到清朝的历史,在乾隆之前都还是比较不错的,而且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帝,打造了清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可是到了乾隆后期之后,清朝慢慢的就开始下滑。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清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由盛转衰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清朝前期的时候,由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个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