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咸丰妃嫔19人,他最宠爱的妃子是谁?

咸丰妃嫔19人,他最宠爱的妃子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296 更新时间:2023/12/22 18:17:58

咸丰前后共有皇后妃嫔十九人。他十七岁为皇子时,曾娶太寺少卿富泰女萨克达氏为妻,不久,萨克达氏病故。登位后,咸丰二年(1853)立广西右江道穆阿女钮祜禄氏为后(即后来的慈安太后,亦称东太后),同时,晋升为皇子时的侍妾云贵人为云嫔。到咸丰更年时,咸丰帝的内廷主位共有十人。其中的兰贵人,即叶赫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懿贵妃,三次垂帘听政,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慈禧皇太后(亦称西太后)。那么,他最钟情的后宫之主到底是谁?

《清宫秘史》和《清史演义》中都载道:咸丰改元,挑选秀女,入宫备使。兰儿奉旨应选,秀骨姗姗,别具一种丰韵,咸丰帝年少爱花,自然中意,当即选入宫中,服侍宫中。兰儿素好修饰,到此更妆扮得秀媚阿娜不肯让人,狐媚偏能惑主。少年天子一见兰儿便春心荡漾,不能自持。其实,咸丰即位之初,甚至直到他临终以前,他最钟爱敬重的首先是皇后钮祜禄氏,其次才是丽贵人和兰贵人。而绝不是“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只钟情于会唱小曲儿,衣着入时的兰贵人。

咸丰二年(1852)二月初,风流倜傥的弱冠皇帝首先晋封在皇子时即已结为伉俪的钮祜禄氏为“嫔”,封号是“贞”字。“嫔”在后宫等级中居第五位。紧接着同年五月,咸丰又破格封她为贞贵妃(因中间还有妃一级);六月,又跳一级立为统驭中宫的皇后,时年芳龄十六岁。同时咸丰在即位后首批秀女中亦选中了那拉氏和他他拉氏等人。那拉氏和他他拉氏初次确定的名位为“贵人”(在后妃等级中居第六位,其后还有答应、常在)。那拉氏于咸丰四年(1854)二月被晋升为“懿嫔”。同年晋升的还有丽嫔、婉嫔等。咸丰五年(1855)五月,清军剿灭北伐的太平军后,咸丰只晋升丽妃一人。而到第二年三月,那拉氏生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后,才晋封为懿妃。咸丰帝非常希望丽妃能给他生一个男孩,当时,咸丰喜欢住在咸福宫后槐的同道堂,于是就把丽妃移住在咸福宫。至今,宫中还有咸丰黄笺朱笔写的“咸丰九年月日,丽妃移住咸福宫大吉”的字条。而懿妃则一直住在较远的储秀宫,咸丰当时宠爱丽妃的情形是可想而知的。

但受宠的丽妃始终没有给咸丰生一个儿子,她只生有一女。母以子贵,于是咸丰七年(1857)以后,那拉氏的地位就略高于丽妃一筹,被封为懿贵妃。

皇后钮祜禄氏,生于满洲官宦人家。她之所以得到咸丰格外垂青,不到半年即从一个六等妃子骤升为后宫之主,不仅是由于她生得秀丽端庄,亭亭玉立,与咸丰少年便结为夫妇,更主要的是她美德出众,幽朔贞静,符合传统的封建道德标准。孝贞后雍容大度,举止端方,每次见皇上总是穿着礼服,所以咸丰十分敬重她,给她起了个绰号,叫“女圣人”。

这种记载,虽不无夸张之处,但孝贞皇后谦恭朴素,明德出众却是实情。咸丰六年(1856)七月,清江南大营初溃,列强修约正急,焦头烂额的咸丰皇帝还是为她年轻的妻子举行千秋盛典,命内务府呈进如意,恭进食品,穿解服二日。

性爱和情爱是两种不同层次的爱情,性爱之中往往缺少一种由衷的敬重和钦佩之情,而这种较高层次的感情如果和情爱融合在一起,爱情才会真挚而久远。

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载,慈禧生长南中,善南方诸小曲,因而得到咸丰帝的宠幸,从一个在内廷供人使唤的宫女,变而成为内廷主位之一的“懿贵人”。那慈禧入宫后,得宠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自然首先是如花似月的容貌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慈禧画像的美国女画家卡尔,在为69岁的老慈禧作画之后,写了一本书,名曰《慈禧写照记》。在这位画家的眼里,她看到了:“但见人丛之中,有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子,面带笑容,是个非常漂亮和善的妇女。估计年龄不过四十上下,神情很好,十分可爱。世界上传说这是一个残暴、不可理喻的老妇,现在见到她,和传说完全不同……太后身体的各个部分,非常匀称,漂亮的面容,柔嫩的双手,苗条的身体……”.

其次,是慈禧在咸丰的后宫中才华出众。而她的这种长处,早在咸丰时代就已露出端倪。入宫以后,聪貌明慧的慈禧时常在咸丰批阅奏章之时侍候左右,其后军务倥偬,折件极繁,她又协助清检封事、代为分类,及咸丰晚年,懒于理政,她更进一步代阅奏章,参与机要了。

三是慈禧为咸丰生了惟一的一个儿子。咸丰四年(1854)二月,慈禧由兰贵人晋封为一嫔;六年(1856)三月,二十二岁的慈禧在储秀宫生下载淳。咸丰帝喜出望外,当即使朱笔亲封慈禧为懿妃.

在内忧外患的煎熬中,咸丰终于有这么一个可以告慰先人的喜讯,其得意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爱子怜母,他对慈禧的宠爱也就更进了一层。六年(1856)十二月,内务府为懿妃举办册封仪事。七年(1857)正月,慈禧又被晋封为懿贵妃,成为后宫主位中仅次于皇后钮祜禄氏的妃子。

标签: 禧妃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汉朝的绣衣使者是什么?绣衣使者需要做哪些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朝,绣衣使者,历史解密

    古代特务机构,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明朝时期的锦衣卫吧,明朝的确算是将特务机构发展到了巅峰,锦衣卫还只是特务中的一个。不过其实在之前,其他朝代也有类似的职业,比如唐朝的不良人,还有更早一些的汉朝时期的绣衣使者。绣衣使者听起来和锦衣卫差不多,都是从衣服上面叫出来的名字,那么绣衣使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

  • 刘裕为何要对司马氏下手呢 主要是为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南北朝,刘裕,历史解密

    刘裕称帝后为什么要杀尽司马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中国历史上,取代前朝通常会善待前朝遗族,像西晋优待三国的末代君主,赵宋优待后周等。然而有一位开国皇帝即位后对前朝皇族全部杀掉,他就是南朝宋武帝刘裕。司马氏该杀得国不正,莫过于晋,两晋是中国历史

  • 乾隆为什么选择了永琰做皇帝?真的是因为后宫的争斗造成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嘉庆帝,乾隆,历史解密

    乾隆之所以与雍正处置曾静谋反案大相径庭,有他周密的考虑。他在青年时代目睹了这场文字案的前前后后,他清楚认识到:父王想将诽谤公布天下,以获清白,却 起到了完全相反的作用。对曾静谋反案和吕留良文字狱案的公开审讯和批判,实际是把父王自己推上审判台;雍正的“华夷之别”的新释、十大罪状的自我辩解、皇 宫中的秘

  • 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亡国之君居然被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齐国,战国,历史解密

    这个国家是哪个呢?它就是齐国。公元前230年,秦国拉开了兼并战争的序幕,到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燕国、代国、楚国。兵锋所指,势如破竹,本以为这时齐王会团结军民来一场与齐国共存亡的保卫战的时候,齐王却选择投降了秦国。那么,这就带来一个疑问,齐国为什么不战而降?这要从齐国的历史

  • 一个不起眼的割据政权前凉:诞生了四朝开国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割据政权,晋朝,历史解密

    说起五胡十六国中的汉人政权,大多数人都能想到“民族英雄”冉闵,拯救数十万汉人。但事实上冉闵杀掉的汉人比这多得多,而今天要说的是影响更大的一个割据政权,也是十六国中唯一一个汉人政权,从西晋末年到前秦坚持了76年,拯救了数百万汉人,这就是张轨建立的前凉。张轨是西汉常山景王张耳的第十七代孙,家族世代举孝廉

  • 孙权和曹操相比 究竟谁的能力更强一些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权,曹操,曹操,历史解密

    公元229年,孙权登基称帝。孙权的手下来到蜀国通报,说吴国的方面的意见是愿意二帝并尊。当时蜀国的大臣都一致认为不应该与吴国继续结交,因为这样违反了天无二日,人无二君的道理。但是,诸葛亮说:“孙权早就有了自立称帝的心思,我们之所以没有制止,是因为希望得到吴国的援助。如果我们与他们绝交,就要分兵同时对付

  • 500余人因为义气集体自杀,中国史上仅此一例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朝,历史解密

    中国史上为了忠和义而自杀的事例不胜枚举,可是有一个人,当他自杀之后,却有500余人激于义气而集体自杀,中国史上仅此一例。这个人就是田横。秦末乱世,有实力的豪强纷纷揭竿而起,逐鹿天下。狄县人田儋也不例外,自立为齐王。秦国大将章邯出兵征讨,杀死了田儋。田儋的堂弟田荣拥立田儋的儿子田市为齐王,自任丞相,又

  • 清朝入关以后,男性贵族的腰带上为什么要挂很多物件?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各种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在一些比较正规化的影视剧里,包括清朝皇帝在内的清朝贵族们,腰带上都会佩戴荷包、吊坠等物品。一个重要的问题出现了,荷包、吊坠等物品都是比较偏女性化的物品。作为清朝的男性贵族们,皇帝、亲王贝勒等等,为何要佩戴荷包呢?其实,清朝男性贵族佩戴的并不是荷包,而是一种类似于荷包的衍生品。

  • 历史上最“坑爹”的皇帝,断送父亲打下的江山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裕,南朝,历史解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南北朝的第一个皇帝刘裕。在历史上,他强大的政治能力,让大家佩服不已,他出生于农民之家,可是他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和他的聪明才智,一路走到帝王之路,坐上了王位。这其中究竟有多大的坎坷和艰辛?可是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那些江山,却被他的儿子,在每天的嘻嘻哈哈,沉迷于游戏的时光里,轻轻松松

  • 乾隆去世后,他的众位嫔妃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1799年的2月7日、在大清朝年号早已在三年前由“乾隆”改为了“嘉庆”的时候,乾隆缓慢地闭上了眼睛,告别了他为政六十年的大清王朝,此时此刻他是否还曾记得那个二十五岁,雄赳赳、气昂昂的少年,在接过了父亲的衣钵后,建立了属于他自己时代的“康乾盛世”。面对父亲的死亡、父皇的驾崩,嘉庆的内心五味杂陈,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