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没有字?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都没有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565 更新时间:2024/1/6 22:21:50

很多人知道,在古代,有很多人都有“字”,也成为表字,是与他们的名字相互呼应的另一个称呼,也是名字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有身份的人都有字,比如杜甫字子美,李白字太白等等。但是有一个群体,他们虽然很有身份,但是似乎却都没有“字”,那就是皇帝。古代的皇帝很多,但是几乎没有听说过某个皇帝有字,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何古代的皇帝没有字,字的存在对他们来说有什么意义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表字的起源

表字,起源于商朝时期,因为男子女子成年之后,不方便再像小时候那样直呼其名,所以就会取一个与他们本名的含义相关的别名,表示德行或者本名的含义,称之为“字”,以表其德,有了这个字之后,相互之间称呼就会称这个表德之字,所以也称其为“表字”。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有,那些底层群众,每日在意的只是自己吃饱穿暖,哪有时间去想这些,这一点,从刘邦喊他的几个手下就能看得出来,称呼韩国贵族张良为“子房”,但是其他人就都是名字,因为他们都没有表字。

这种习惯也并非是古代专有,近代很多知识界文化界的人仍旧有在使用,例如胡适的字适之,孙文孙中山字载之。到了现代,普通人都已经没怎么用过,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这样一种制度,但是在文化界知识界,那些大家仍旧有使用,加上现在人口众多,同名同姓几率很高,文化界也有意想要恢复表字制度。

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礼记》中认为,成年之后需要受到尊重,直呼其名显然不妥,取一个字,用在与别人的交往上面,相互尊重。那么,有了字之后,名字就只是长辈对自己的称呼,自己称自己的姓名表示谦逊,出门在外与人交往,都是叫表字的。

2、为什么皇帝没有字

回到主题,皇帝有没有字?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过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登基之前成年的,或许有字,登基之后成年的,就可能没有了,毕竟,皇帝是封建社会地位最高的人,他的字,就算取了,谁敢叫?

有些在成年之前登基的皇帝,可能真的就没有字,也可能有,但是史书出于尊敬、避讳等原因,没有记载,所以我们对他们的字就不得而知。但历史上还有很多开国皇帝,并不是继承皇位而来,他们在当皇帝之前,应该都是有字的。

例如宋太祖赵匡胤,字元朗,他还有小名香孩儿、赵九重。三国时期的几个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魏明帝曹叡,字元仲;汉昭烈帝刘备,字玄德;蜀汉怀帝刘禅,字公嗣;吴大帝孙权,字仲谋。晋朝的晋武帝司马炎,字安世。

平民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也有字,国瑞,东汉末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也有,伯和。三国一直到陈朝,历代皇帝都有字,而拓跋魏以鲜卑窃据中原,没有表字,那么与他一脉相承的隋唐皇帝大部分也就没有了。

3、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古代汉族男子行冠礼后,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称字为表字。《旧五代史·周书·王峻传》:“太祖虽登大位,时以兄呼之,有时呼表字,不忘布衣之契也。”《宣和遗事》前集:“是时温州有方士林灵素 ,初名灵噩 ,表字岁昌 。” 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小生姓侯,名方域,表字朝宗,中州归德人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这个人姓尤,表字云岫 ,本是我父亲在家时最知己的朋友。”

表字,又称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父母或师长为自己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

根据记载,古时汉族男子20岁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

根据《礼记·檀弓》上的说法,在人成年后,需要受到社会的尊重,同辈人直呼其名显得不恭,于是需要为自己取一个字,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以示相互尊重。因此,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字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才是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

北齐的颜之推认为,人名是区别彼此,字则是体现一个人的德行的。大部分人的名与字在意义上都是有关联的。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长兄,字孟跛。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孙坚的其中四子了:长子孙策字伯符;次子孙权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建;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孟)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貂蝉为什么在关羽墓?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这个貂蝉和关羽就不得不说他们之间的绯闻故事,关羽月下戏貂蝉,也是有这个野史的,最近很多人都在说了,传言这个关羽的墓出土的时候这个貂蝉好像也埋葬在他的旁边了,那么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还有这个关羽墓里面为什么有这个貂蝉呢?下面跟谁小编一起来分析看看吧!貂蝉是否真的埋葬的在关羽墓里面这个在历史上并无相

  • 红楼梦莺儿结局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最近有人在讨论这个《红楼梦》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个莺儿这一段了,这个莺儿也还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个人的,她是薛宝钗的贴身丫鬟,薛宝钗能在这个大观园里面混得风生水起的,这个莺儿是功不可没的,所以她这个人非常厉害了,那么有人也要问了,这个莺儿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分析看看!莺儿是一个好姑娘。

  • 林黛玉之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她究竟是不是自缢而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贾宝玉和薛宝钗大婚的那天,正好是林黛玉的生日,却也是她逝世的日子。关于林黛玉之死的原因一直有很多不同的说法,黛玉天生身子弱,听闻贾宝玉和薛宝钗要结婚,难免内心悲愤交加,那她到底是因疾病而死,还是自缢而亡呢?恐怕后者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林黛玉性格还是有些偏执的,对于没办法接受又无力改变的事,会一直折磨

  • 清朝前的武圣是岳飞,为何之后要改成关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一说起武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关二爷关羽。关羽被民间奉为武圣,是很多人都非常崇拜的对象,但民间崇拜关羽,有一种说法认为,其实并非一直以来都是如此,而是在清朝之后才逐渐形成的一种风俗,而其实在清朝之前,民间也有武圣,只不过这个武圣其实是岳飞而不是关羽,这是真的吗?既然如此,为什么清兵入关清朝建

  • 郑成功是如何击败荷兰收复台湾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624年,荷兰人侵占了我国的宝岛台湾,郑成功决定赶走岛上的侵略者。当时荷兰海军还是比较厉害的,但郑成功只用了2.5万士兵加上300艘战船,便打赢了这场战役,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相信大家会在一些史书或者影视剧中看过这段历史,郑成功能赢主要还是靠他的谋略,他将荷兰军的水源切断,并且进行包围,补给跟不

  • 孙悟空第一次离开是因为什么,为什么自己又回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在《西游记》当中,孙悟空曾经多次被赶走,很多人对这些情节应该都还是印象深刻的,比如在他打死了白骨精之后,还有真假美猴王之前,还有一次是因为打死了强盗,那他第一次离开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当时取经队伍里面只有孙悟空和唐僧两个人,观音也是因此将金箍给了唐僧,但当时并没有猪八戒去请大师兄回来,那孙悟空是为什么

  • 虚竹为什么能破珍珑棋局,其实是顶替了段誉的戏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天龙八部》的读者在看完整个故事后,肯定会对萧峰的死感到惋惜,同时羡慕萧峰、虚竹和段誉这三兄弟之间的感情。其实这三人的身份地位完全不同,萧峰是丐帮帮主,被天下豪杰树立为楷模;段誉是大理世子,但完全没有贵族的架子,待人忠厚坦诚;虚竹只是一位普通的少林子弟,刚出场时单纯的像一张白纸,却阴差阳错破解了珍珑

  • 落后就要挨打,为何在古代落后常常打败先进?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落后就要挨打”这句话,是从清朝末年开始,我国经历的一系列磨难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道理,因此才要不断的发展自己,只有国家足够强大的时候,才不会再重演曾经的悲剧。然而这句话如果放在古代整个环境下来看,似乎又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历史上有太多先进文明被落后文明打败的事情了,这究竟是

  • 大明无明君大清无昏君说的对吗?如何看待朱元璋、康熙等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现如今有一种说法可以说越来越被人们认可了,那就是“大明无明君,大清无昏君”,意思也很简单,就是说明朝没有明君,而清朝没有昏君。这样的一种说法,自然是对明清两个时期的皇帝进行了一种明君和昏君的阵营划分和评价,很多人对这种说法持有不同的态度,有的自然是认为这完全是瞎扯,但有人却认

  • 曹操猛砍大树,大树为何会喷出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人受伤了会流血,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你听说过树受伤了也会流血吗?很多人自然都是不相信的,这得是神话传说里面才会出现的吧,树和人不一样,本身就没有血液,又怎么会流血呢?其实在《三国演义》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曹操对着一棵大梨树猛砍,却发现树中留出了血液,还溅了曹操一身,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个故事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