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朝九大塞王分别是谁?

朝九大塞王分别是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1517 更新时间:2024/1/16 23:39:12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其实当时元朝还并没有彻底灭亡,这是退回了北方草原地区,进行夕阳生息。为了消灭到北元的残余势力,朱元璋曾经下令派徐达蓝玉等人率领明朝大军前后八次深入草原,打击北元势力。虽然说明军多次重创了北元,但是怎么样都无法将其彻底歼灭。为了保卫北方边境的安全,朱元璋在自己儿子成年后,相继分封九个儿子在长城边塞为王。

这九位藩王被称为九大塞王,皆是能征善战之辈。塞王既担负镇守边塞的重任,也经常奉朱元璋之命,统帅明军北征草原。今天秀才就和大家一起来看一看,明初九大塞王都有谁?

1、秦王朱樉:明太祖朱元璋的次子,洪武三年封为秦王,因年纪太小未能立即就藩。洪武十一年,朱樉就藩陕西西安府,朱元璋让他节制西北军事,负责西北征伐之事。洪武二十八年,朱樉奉命征讨洮州叛番,大获全胜。但是朱樉在征伐过程中,因多次露宿山野而得瘴疠,同年三月病逝。另外朱樉的妻子就是元朝名将王保保之妹,武侠小说中赵敏的原型。

2、晋王朱棡:朱元璋第三子,洪武三年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就藩于山西太原。朱棡就藩后,筑城练兵,开战屯田,功绩斐然,多次受到朱元璋嘉奖。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因为北元丞相咬住等人等多次骚扰边境,就诏命明军分兵两路出塞北征。其中晋王朱棡统帅西路明军,出山西,可惜北元闻风而逃,朱棡只能无功而返。朱棡是九大塞王中最跋扈的一位,经常擅杀下属,若非太子朱标多次维护,朱棡早就被朱元璋废了。

3、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也是后来的明成祖。洪武三年,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就藩于北平。朱棣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军事教育,16岁时被朱元璋送到凤阳老家生活四年,20岁正式就藩,开了自己戎马生涯的一生。

洪武二十三年,朱棣在傅友德的辅佐下,统帅明军出征塞外,大破北元,逼降北元将军乃儿不花。朱棣北征的大胜,让朱元璋大喜,高呼“肃清沙漠者,燕王也”。后来朱棣经常奉命节制边塞诸军,征讨草原,燕王因此成为九大塞王之首。

4、代王朱桂:朱元璋第十三子,初封为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为代王,建藩国于山西大同府。大同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战略地位极重。朱桂负责统帅大同镇诸军,受晋王朱棡节制。朱桂性格暴躁,经常祸害藩国百姓,曾被建文皇帝废为庶人,直到朱棣继位,才被恢复王位。

5、肃王朱楧:朱元璋第十四子,初封为汉王,洪武二十五年后改封为肃王,初建藩国于平凉府,三年后,移藩于甘州(今甘肃张掖)。朱楧负责署理陕西行都司甘州五卫军务,麾下军队有五万多人,仅次于九大塞王中的燕王和宁王。朱楧自幼聪慧,读书很厉害,被朱元璋称为朱家的秀才。

朱楧的藩国可以说是明初藩王中最差的,位于河西走廊,算是明朝最西边。朱楧到任后,兴建屯田,整训兵马,将甘州五卫打理的井井有条。建文继位后,大肆削藩,手握河西精兵的朱楧成了建文的眼中钉。为了避祸,朱楧放弃兵权,自请内迁到兰州。

6、辽王朱植:朱元璋第十五子,初封为卫王,洪武二十五年改封为辽王,建藩于辽东广宁府。朱植能骑善射,熟悉军旅之事,在辽东屡建军功,受到朱元璋嘉奖,令其和宁王朱权一起节制辽东军马。朱棣靖难起兵后,建文皇帝担心朱植会支持朱棣,就将朱植召回南京,改封于荆州。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因恼恨朱植当年没有支持自己,对朱植多方打压责难。

7、庆王朱栴:朱元璋第十六子,被封为庆王,洪武二十六年,就藩于宁夏。因为当时宁夏只是一个新设立的卫所镇,无法保障亲王的安全和承受王府庞大的经济负担,所以朱栴暂住在韦州城。朱栴负责节制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军务,兵权甚重。

8、宁王朱权:朱元璋第十七子,十三岁被封为宁王,十五岁前往边塞藩国大宁卫。大宁在长城以外,东连辽东,西接宣府,是明初边防要地。大宁是明朝深入北元势力的一把尖刀,除了屯守的军队外,四周都是北元部落。朱权能以十五岁的少年之身,在大宁站稳脚跟,可见其厉害。朱权统帅甲兵八万,战车六千,朵颜三卫也归朱权节制。

朱权多次会合诸王出塞作战,战功甚大。九大塞王中,就战功论,宁王朱权丝毫不输于燕王朱棣。靖难之役时,朱权被朱棣绑架,被迫跟随起兵。朱棣继位后,将朱权改封于南昌,多次打压迫害。

9、谷王朱橞:朱元璋第十九子,自小聪慧好学,深得朱元璋喜爱。洪武二十三年,朱橞被封为谷王,建藩于宣府。朱橞积极践行朱元璋修墙、屯粮的治国方针,参与修建了常峪口至大境门60余公里的明长城,还将边塞小城宣府扩建为周长24里的边塞第一大城。

终明一世,宣府都是九边第一重镇。靖难之役时,朱橞奉建文帝诏,带兵三千赴京师护卫金川门,后看到建文大势已去,就开门投降了朱棣。朱棣继位后,朱橞因密谋造反,被废为庶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完璧归赵之后发生了什么?秦国为何攻打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完璧归赵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熟悉的了,在这段故事中,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臣,力保和氏璧不被秦王夺走,怎么看都是秦王吃亏,而且最后还沦为了一个笑柄,但是,这毕竟是历史事件,不可能单独拿出来看,况且战国后期的秦王,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你知道在看似完胜的完璧归赵的事情发生了之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秦国真

  • 卫子夫死后刘彻后悔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卫夫子死了之后,这个汉武帝是不是后悔的,这个问题其实问的非常的简单,但是又非常的有意思,不仅仅问出了卫夫子这个人的传奇人生,也问出了这个汉武帝刘彻当时的一种心理,那么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吧!说句实话啊,凭汉武帝刘彻的性格,还真的不至于对卫

  • 汉武帝为什么灭卫青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汉武帝还是挺有意思的啊,其实他还是非常厉害的,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气的皇帝了,但是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故事,那就是有人说这个汉武帝把历史上著名的卫青灭了九族,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其实更加准

  • 为什么说金国灭亡时比北宋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之耻一直以来都被很多人认为是古代历史上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北宋皇室和大臣们都被金国掳走,受尽屈辱,如果不是赵构刚好不在都城,宋朝基本上也就相当于灭国了,也就不会再有南宋什么事了。然而如果再看后来金国的下场,金国灭亡的时候比北宋还要更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金国灭亡的时候究竟是怎样的,金国皇室们又遭

  • 刘庄为什么要灭了阴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刘庄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但是他好像把阴家都给灭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这个刘庄有问题,还是说这个阴家有问题啊,这个说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但是在死了之后,西汉就慢慢的衰弱退化,到后来因为的起兵造反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 韩信的暗度陈仓真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耶鲁大学的一场讲述博弈论的公开课中讲到:我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要去寻找最优势的策略,要去避免绝对劣势的策略。楚汉争雄,刘邦之所以去赴鸿门宴,是因为他要回避绝对劣势的策略。而项羽不杀刘邦,也是因为采取了绝对优势的策略。刘邦赴鸿门宴,是跟项羽达成了协议,自己让出自己应得的关中王,然后被项羽安排为汉中王

  • 李广利为什么叫贰师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广利是汉朝中期将领,有人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听的称号叫“常败将军”。因为在李广利的作战生涯中,他多次损兵折将,没打过几场胜仗,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算太高。李广利的官职是叫贰师将军,很多人不理解其中含义,这个“贰师”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次就准备跟各

  • 赵王迁为什么要杀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李牧被赵王迁冤杀,可以说是赵国自毁长城的举动,如果李牧不死,赵国还会不会这么快灭亡呢?到了战国末期,赵国唯一能够倚仗的将领就是李牧,李牧早年在北部抵抗匈奴,后来又多次防守秦国的进攻,并且在宜安之战上重创秦军。可见秦国想要啃下赵国这跟硬骨头,还没那么简单,李牧要是不死大概率能延缓赵国衰亡的时间,可惜赵

  • 胡服骑射对赵国有多大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实行的一次改革,而经过了这一次的改革,赵国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大大的增强了,可以说胡服骑射就是赵国历史上一次非常大的变革运动,而这之后的赵国实力突飞猛进,那么究竟赵国的实力增加到多厉害呢?据说赵国一度能够和秦国相提并论,这是真的吗?但是既然赵国这么厉害,为什么最

  • 战国时期韩国那么弱,为何能跻身战国七雄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它们是在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国家,但是很多人却并不太认可这种说法,因为战国七雄当中的韩国是个例外,韩国的实力很弱,甚至不在七雄当中的其他一些国家都比韩国更厉害,但是却并没有进入战国七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实力那么弱的韩国能够跻身战国七雄的行列之一呢?韩国是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