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白因为什么被流放

李白因为什么被流放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784 更新时间:2024/1/17 8:10:53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带着妻子到南方避难。后来李白得到永王赏识,他曾给永王作诗《永王东巡歌》一首,抒发了其建功报国的情怀。不过此后永王李璘发动叛乱,被朝廷镇压,李白因为参与永王东巡而被定罪,流放夜郎。关于李白的死因一般是有三种说法,有说是醉死、还有说是病死,其实无论哪种死因应该都和永王有关。李白仕途之路的不顺,究竟是不是因为运气不好呢?

1、无法参加科举的无奈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祖籍是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据考,李白系西凉王李暠十二世孙,唐高祖李渊五世孙,隐太子李建成的玄孙。因"玄武门之变",李白的高祖,也就是李建成的长子李承宗(早逝),其妃子托宫女将遗腹子秘密送往当时属西域的碎叶城(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隐姓埋名,依靠经商生存下来,后来与胡女组建家庭生下李客,即李白的父亲。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李客富了起来,便在李白五岁时(公元705年)举家迁往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定居发展,生意做得更开。

与此同时,李客对李白的教育也没摞下,从小就请了当地最好的私塾先生教李白读书,以致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会文章",在十五岁时就有多首诗赋外传,时人一片称好。

李白的名字也是根据他自己应对的一句诗而得来。在李白七岁时,他父母在庭院看见葱翠树木,似锦繁花之美景时,一时兴起,想看看孩子习诗的能力,便即兴赋诗,要求李白将最后一句对上来。父亲李客先说一、二句:春国道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月娃接上第三句: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随之即对:李花怒放一树白。

李客见李白文采非凡,有出人头地的希望,便恢复李姓,还由此从李白所对的诗句中取一前一后两个字,给孩子更名。

李白的名字即由此而来。

不幸的是,因李客是商人,根据《唐六典》的规定,李白作为商人之子,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

李白的梦想乃至李客一家最大的盼望就是期待李白步入仕途,实现远大的政治抱负,得以恢复皇室荣光。

无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成了硬伤,没有办法之下,李白只好先在家乡绵州(即四川江油)刻苦读书,积淀自己的才学之后再图它径。

好在家里有钱,这"富二代"的背景,使得李白小时候读书爱好两不误,他不仅很好地绽放了自己天才诗人的禀赋,还像侠客一样豪情地往来于旁郡,先后出游了江油、剑阁、梓州等地。24岁时,还游历了成都、峨眉山、渝州(今重庆),其好剑术任侠的生活得到尽情展示。

2、游历谋仕生涯的悲苦

李白眼看自己年龄已过若冠,致仕之路却还是一片空白。便与父母商量拟通过远游,以自己在诗歌上的才华,结交当世大侠,或结识权贵傍上皇室得以"走后门",迎得朝廷赏识后迈入期许的仕途之路。

父亲李客当即全力支持,拿出30万开元通宝资助李白,还勉励他只管快乐地向前走自己的路。

于是,25岁的李白"出蜀"的游侠谋仕生涯,便于开元十三年,也就是公元705年正式拉开。

次年,豪爽的李白到扬州,却在一年的时间就散尽父亲资助的30万开元通宝。眼看千金散尽,仅游历几个地方,今后的日子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幸运的李白结识了大他十二岁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名篇《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是李白在这个时期写的)。

得孟浩然的引荐与撮合,李白在安陆(今湖北)与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相识相悦,便入赘许家,于开元十五年与许紫烟在安陆完婚。时年,李白27岁,由此"酒隐安陆,蹉跎十年。"

在许家大力支持下,李白便以安陆为圆点,又开始继续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川。

30岁时,李白第一次到京城长安圆入仕梦,打算拜见宰相张说,与其子张垍(玄宗皇帝的女婿)相识,在其推荐下获玄宗赏识而录用。

谁知,宰相张说生病,嫉贤妒能的张垍迟迟没有给李白引荐。李白见玄宗皇帝一直没召见他,只好游历京城附近的邠州、坊州等待。

后来得知无望后,惆怅的李白便于次年(731年)31岁时离开长安,前往宋城(今河南商丘)、嵩山(河南登封,好友元丹丘的山居所在)、洛阳等地游历,结识元演、崔成甫、崔宗之等好友后,此时资费也用尽,便于当年冬天返回安陆。

不久,好友元演专程来访,二人一道又游历随州(今湖北随县)。

733年,回到安陆的李白一边陪伴妻子许紫烟,在白兆山桃花岩开山田耕种庄稼,一边静下心来读书。

次年,还是不甘心的李白做足了功课,又得到妻子的财力支持,便第二次到长安谋求入仕之路。

先向玄宗皇帝献《明堂赋》,盛赞明堂之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之雄伟气象及自己的政治抱负。

735年,又据玄宗皇帝狩猎,作《大猎赋》,期望"大道匡君"。还向玉真公主献诗:"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不遗余力地夸赞玉真公主美如天仙。

可以说,李白在游历谋仕生涯中尽管绽放了真性情,却也历经沧桑,费尽周折,还低下高昂的头,竭力讨好权贵,其内心的悲苦不得而知。

不过,总算幸运。李白第二次到长安的种种努力还是有了曙光,玉真公主接见了他,给予了充分肯定。李白又在紫极宫偶遇年逾八旬的户部侍郎贺知章,二人成为"忘年交",还留下"金龟换酒"的趣谈。原本是名诗人的贺知章看完李白所写的大作《蜀道难》、《乌栖曲》后,非常欣赏其瑰丽奔放的浪漫色彩,直言大赞:"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称他"谪仙人"。

由此,在玉真公主、贺知章的极力认可与举荐下,玄宗皇帝终于"降辇步迎",于公元742年召李白入宫。时年,李白42岁。

通过一番当世事务的考问后,李白对答如流。玄宗皇帝大为赞赏,当即令李白供奉翰林院,职务为翰林待诏,专职陪侍,每有宴请或效游时为他写诗纪实。

一时李白得到玄宗宠信:"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

为此,李白奉诏写下《宫中行乐词》《清平调》三首、《春日行》《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等御用诗作。有名的诗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即出自《清平调》其一。

只是,李白这御用文人的生活,看似恩宠光鲜,其实枯燥乏味,还受到同僚的嫉恨,不是他期望的入仕之路。

李白生性任侠,原本清高狂傲,又恃才放纵,对宫廷生活极不习惯。便在奉诏起草诏书时,有意喝醉,让玄宗皇帝宠爱的杨贵妃为他磨墨,太监高力士给他脱靴。此举,让"宫中人恨之,谗谤于玄宗,玄宗疏之。"

二年后,李白亦厌倦了御用文人生活,便时常"纵酒以自昏秽",便有了开篇所言"天子呼来不上船"的无奈之举。

不久,李白悲苦地自请"还山",得到玄宗皇帝"恩准"。李白便写下有名的《秦水别陇首》离开长安: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

3、赐金放还的悲哀

唐玄宗对李白的告辞,还算"优待",赐给一袋赏金(大约值5百两银子),体面地打发他离开长安,让他自由地追求原来所过的游侠生活,这就是有名的李白被"赐金放还"的故事。

李白只得作别原本恋恋不舍的入仕之路,又走上游历生涯。

就在公元744年夏天,李白游历到洛阳时,与困于洛阳但风华正茂小十一岁的杜甫相识,二人惺惺相惜,从此结下深厚友谊。

当即相约于秋天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访道求仙。很幸运的是,二人在梁宋得遇高适,三位大诗人在此地畅游甚欢,评文论诗,有了一段极为难得的相聚相悦时光。

临冬,三人作别,李白只身去齐州(今山东济南)过了一段时间的道士生活。

就在公元745年秋,李白与杜甫在东鲁第三次见面,又一起寻访隐士高人,还拜访了大书家李邕

当年冬,李杜二人再次作别。

期间,不幸的是,李白的婚姻发生了许多变故。原配夫人许氏陪伴李白十一年后病故,仅留下一子李伯禽。李白后来一刘氏女相好,谁知此妇势利,埋汰李白除了作诗外,什么也没有,气得李白作《南陵别儿童入京》,高唱着"会稽愚妇轻买臣,余自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与之分手。42岁时得遇一邻家女,为之写下"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后依依不舍地孤身二赴长安。只因后来李白当不惯御用文人,又无暇关照邻家女,此段恋情便不了了之。

李白第二次离开长安后,又历经数年的游侠生活。50岁时,得遇前朝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梁园才女宗煜,小李白20多岁,是李白的粉丝,为之"千金买壁"。李白大为感动,愿与宗煜结婚,还为之写下《赠内》表意: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长泥。嫁与李白妇,何如太常妻。

"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天宝十二年(754年),李白第三次到长安,又得杜甫支持,拟告安禄山造反事,进献济时之策,以期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夙愿。

哪知此时的唐玄宗正在着手处置"诬告"安王爷谋反的罪犯,根本不信安王爷会谋反。李白见事已至此,便彻底放弃了入仕之念,不再做最后的努力,告别杜甫后,应从弟李昭之邀,再次离开长安,南下宣城。

4、参加永王起事的悲壮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与继室宗氏只好继续南奔避难,几经辗转,最后入庐山屏风叠隐居。

两年后,在永王李璘欣赏下,李白应邀出山入其幕府当了一名谋士。激情之下,李白作组诗《永王东巡歌》,抒发建功报国情怀:……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谁知,永王的东巡起事迅速被唐肃宗剿灭。李白亦获罪入狱,幸得妻子宗氏奔走营救,得御史中丞宋若思和宰相崔涣出面救出。宋若思还委任李白为幕僚,并向朝廷举荐堪用。

怎奈唐肃宗视永王东巡为"眼中刺",对李白参与永王东巡钦定为"附逆"之罪,不仅不能大用,还得发配"夜郎"(今贵州桐梓)赎罪。

58岁的李白无可奈何,只得在妻弟宗嫌的相送下,悲壮地从浔阳出来,只身前往夜郎。途中,历经江夏(得访李邕故居,登黄鹤楼,望鹦鹉洲)、江陵、三峡。

所幸在流放途中,因759年朝廷遇关中大旱而"大赦天下",李白得以赦罪重获自由,当即沿三峡顺长江重回江南。

《早发白帝城》就是此时此刻李白感而发声写下的名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回到江南后,因老友良宰在此地当太守,便逗留了一阵。后与好友贾至一道泛舟赏月于洞庭。

那时,李白的生活已很窘迫,为度过难关,便于公元761年投奔族叔任当涂县令的李阳冰。

次年,李白在当涂患重病,临终前写下《临终歌》便与世长辞,卒年62岁。一说他在当涂因"醉酒"下河捉月而溺死,将李白之死描述得很是浪漫。

不管哪种死法,大诗人李白终究没有实现他期盼的入仕梦想。不过,亦足可欣慰,作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留下的瑰宝已是一座丰碑,无出其右,业已不朽,完全足够了!

是为记。

作者: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朝九大塞王分别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之后,其实当时元朝还并没有彻底灭亡,这是退回了北方草原地区,进行夕阳生息。为了消灭到北元的残余势力,朱元璋曾经下令派徐达、蓝玉等人率领明朝大军前后八次深入草原,打击北元势力。虽然说明军多次重创了北元,但是怎么样都无法将其彻底歼灭。为了保卫北方边境的安全,朱元璋在自己儿子

  • 完璧归赵之后发生了什么?秦国为何攻打赵国?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完璧归赵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的熟悉的了,在这段故事中,蔺相如作为赵国使臣,力保和氏璧不被秦王夺走,怎么看都是秦王吃亏,而且最后还沦为了一个笑柄,但是,这毕竟是历史事件,不可能单独拿出来看,况且战国后期的秦王,可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你知道在看似完胜的完璧归赵的事情发生了之后,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秦国真

  • 卫子夫死后刘彻后悔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卫夫子死了之后,这个汉武帝是不是后悔的,这个问题其实问的非常的简单,但是又非常的有意思,不仅仅问出了卫夫子这个人的传奇人生,也问出了这个汉武帝刘彻当时的一种心理,那么到底要怎么理解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吧!说句实话啊,凭汉武帝刘彻的性格,还真的不至于对卫

  • 汉武帝为什么灭卫青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汉武帝还是挺有意思的啊,其实他还是非常厉害的,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气的皇帝了,但是最近小编有看到一则故事,那就是有人说这个汉武帝把历史上著名的卫青灭了九族,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其实更加准

  • 为什么说金国灭亡时比北宋还惨?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靖康之耻一直以来都被很多人认为是古代历史上一段非常屈辱的历史,北宋皇室和大臣们都被金国掳走,受尽屈辱,如果不是赵构刚好不在都城,宋朝基本上也就相当于灭国了,也就不会再有南宋什么事了。然而如果再看后来金国的下场,金国灭亡的时候比北宋还要更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金国灭亡的时候究竟是怎样的,金国皇室们又遭

  • 刘庄为什么要灭了阴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刘庄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人还是挺给力的,但是他好像把阴家都给灭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这个刘庄有问题,还是说这个阴家有问题啊,这个说法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分析看看吧!时期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但是在死了之后,西汉就慢慢的衰弱退化,到后来因为的起兵造反导致国家动荡不安。

  • 韩信的暗度陈仓真的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吗?真实的情况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在耶鲁大学的一场讲述博弈论的公开课中讲到:我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要去寻找最优势的策略,要去避免绝对劣势的策略。楚汉争雄,刘邦之所以去赴鸿门宴,是因为他要回避绝对劣势的策略。而项羽不杀刘邦,也是因为采取了绝对优势的策略。刘邦赴鸿门宴,是跟项羽达成了协议,自己让出自己应得的关中王,然后被项羽安排为汉中王

  • 李广利为什么叫贰师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李广利是汉朝中期将领,有人给他起了一个不太好听的称号叫“常败将军”。因为在李广利的作战生涯中,他多次损兵折将,没打过几场胜仗,所以后人对他的评价也不算太高。李广利的官职是叫贰师将军,很多人不理解其中含义,这个“贰师”二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次就准备跟各

  • 赵王迁为什么要杀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李牧被赵王迁冤杀,可以说是赵国自毁长城的举动,如果李牧不死,赵国还会不会这么快灭亡呢?到了战国末期,赵国唯一能够倚仗的将领就是李牧,李牧早年在北部抵抗匈奴,后来又多次防守秦国的进攻,并且在宜安之战上重创秦军。可见秦国想要啃下赵国这跟硬骨头,还没那么简单,李牧要是不死大概率能延缓赵国衰亡的时间,可惜赵

  • 胡服骑射对赵国有多大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国历史上实行的一次改革,而经过了这一次的改革,赵国的战斗力可以说是大大的增强了,可以说胡服骑射就是赵国历史上一次非常大的变革运动,而这之后的赵国实力突飞猛进,那么究竟赵国的实力增加到多厉害呢?据说赵国一度能够和秦国相提并论,这是真的吗?但是既然赵国这么厉害,为什么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