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马谡辜负诸葛亮信任,能怪诸葛亮用错人吗

马谡辜负诸葛亮信任,能怪诸葛亮用错人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780 更新时间:2024/2/5 7:31:58

古代行军打仗,各方面的风险自然避免不了。如果能选择一位正确的将领,那胜率自然会高出许多,所以如何用人也是一门很重要的学问。诸葛亮被称为神机妙算,在第一次北伐之战中,诸葛亮决定让马谡镇守街亭。结果因为马谡的失误,导致蜀军出师不利,而这也是诸葛亮最有可能拿下陇右的一次。那这能怪诸葛亮不会用人吗?以当时的情况来看,马谡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是谁都没料到他会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

1、刘备留下的烂摊子

最开始的蜀汉其实还算是不错的,实力强大,后劲很足。尤其是汉中一战,更是打的曹操都不得不服输撤退,当时的蜀汉,完全是有机会一争天下的,可以说,蜀汉的实力已经是隐隐的超过了东吴。可是随着东吴偷袭荆州,蜀汉实力大减,损失严重。

不过蜀汉最精锐的军队、人才还在成都,并未受到损失,休养生息后尚有机会。可是刘备一意孤行,选择了在不恰当的时候进行伐吴,结果遭到夷陵大败,蜀汉精锐尽丧。这一战后,蜀汉大量人才损失,导致后续蜀汉竟然出现了人才断层!

诸葛亮从刘备手中接过的蜀汉,是一个烂摊子!外部东吴、曹魏虎视眈眈,内部人才匮乏,叛乱不断,也幸好是有诸葛亮,换作其他人,估计蜀汉很有可能撑不下去。经过数年的积累操作,诸葛亮虽然成功平定叛乱,并使得蜀汉国力恢复,但有一点他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这就是人才问题。

由于夷陵之战败得太惨,蜀汉是后继乏人,能用的人才里面,赵云年老,魏延壮年但诸葛亮不喜欢,诸葛亮急切的需要有人能发展起来,帮助掌控蜀汉军队,参与北伐,这也是为何他一心想要栽培马谡,不顾刘备叮嘱的原因。

当时的蜀汉,在人才方面情况不容乐观,诸葛亮也是无可奈何,为了多给蜀汉培养点人才,他不得不重用马谡。

2、马谡有真才实学

诸葛亮为人聪明,眼光也并不差,马谡是有真才实学的,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喜欢他,栽培他!马谡之前做文职工作的时候表现就非常好,参与军务后,经常和诸葛亮探讨军事谋略,有独到的见解,深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北伐时将马谡带在身边,本身也是想让马谡感受一下实战,使得马谡的知识更加融会贯通。

实际上,街亭之战本身并不难,以诸葛亮对马谡的了解,是能够守住街亭的,不然他也不会让没啥实战经验的马谡上场。以演义中对街亭的描写,街亭的地形是属于两山夹一谷,只要在谷内筑城,就能有效地挡住魏军,只要拖延住魏军的步伐,诸葛亮成功地拿下陇右,马谡就是大功一件!可惜的是马谡在此战中表现得太差,最后被诸葛亮挥泪斩杀,再也没有机会证明自己了。

3、诸葛亮太过自信

在演义中,诸葛亮是一个多智近妖的人物,基本上是算无遗策,这也就注定诸葛亮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甚至有点自傲!刘备虽然是蜀汉皇帝,识人之能非常强,在蜀汉的威望也非常高,但是当他后期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后,诸葛亮对他的话语实际上是有些怀疑的。比如刘备说马谡不可重用,诸葛亮就有点怀疑,因为马谡的表现非常不错,诸葛亮并不认为他有何不妥,刘备这样说,倒是让诸葛亮认为刘备是不是有其他更深层次的意思?

后来随着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平定南中,使得蜀汉国力恢复,诸葛亮在蜀汉的声望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地步,诸葛亮自身也越来越自信,对于自己的决策认为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选择重用马谡,因为他相信自己的眼光!

刘备临终前虽然说“马谡不可大用”,但诸葛亮实际上并没有听从,而为啥他不听呢,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蜀汉人才缺少,后继乏人,诸葛亮想要栽培出更多的人才,二是马谡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并不是很多人认为的草包。三是随着诸葛亮的权位声势越来越大,他并不认同刘备的观点,他非常自信,认为自己的看法才是对的,他认为马谡是一个可造之材,所以可以大力栽培。不过马谡最终的表现倒是辜负了诸葛亮的期望,令人遗憾。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皇太极的名字是乾隆取的?为何给他起这个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提到“皇太极”这个人物,很多人对于他的名字的来历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很多影视剧中,直接就出现了皇太极这个称呼,但其实准确来说是很不规范的,因为在皇太极还活着的时候,他不叫这个名字。这个虽然很好听,但实际上是乾隆给他取的名字。论辈分来算,皇太极是乾隆爷爷的爷爷了,那为什么乾隆要给

  • 马岱和马超是兄弟吗?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大家都知道,马超和马岱这两人都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也是在各种三国题材的作品中非常有名的人物,而且后来也都是蜀汉的武将。而他们又都是姓马,那他们之间是否有什么亲缘关系,是不是一家人呢?马超和马岱同为武将,那他们之间谁要更厉害一些?马超马岱在蜀汉时期的地位又是怎样的,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清朝封了五个汉人为王,这五人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清朝是满族人统治的统一王朝,而其实在这种情形下,汉人的生存,尤其是在朝堂上面,其实是很难的,只有一些非常厉害的人物才有可能在满是满族人的朝廷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满清统治时期,总共也只有五个汉人被封王,那你知道他们分别都是谁吗?这几个人最终的结局又是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李秀成20万打不过曾国荃2万,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太平天国运动,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可以说太平天国席卷了半个中国,其势力影响了18个省,坚持时间长达14年,吸引了大量的贫苦老百姓,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兵力有百万之众,那么太平天国最后的决战,李秀成手握20万大军,为何打不过2万湘

  • 郑和下西洋不带年轻女子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华夏历史

    在明朝永乐年间,在永乐帝朱棣的指示下,郑和在1605年率领着庞大的船队向海外出征,拉开了下南洋的序幕。关于这次下南洋的原因,至今都还充满着争议。一部人认为朱棣的这一举动是为了寻找失踪的建文帝下落,以此确保皇位的稳固。但是伴随着朱棣皇位慢慢的稳固,这个理由很明显就站不住脚了,更多人认为朱棣只是为了向外

  • 袁世凯为何能够东山再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1911年11月1日,晚晴政府任命袁世凯为为晚清内阁总理大臣,这代表着袁世凯经过了三年蛰伏之后东山再起。袁世凯1859年出生,河南项城人,早年时期参加淮军秒之后出使朝鲜,纵横捭阖,与日本人斗智斗勇,很好维护了清朝在朝鲜的权益。1895年甲午战后,袁世凯奉命在天津小站练兵,练成北洋六镇(相当于后来的一

  • 刘备久经沙场,为何会败给经验不如自己的陆逊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和陆逊年龄差了22岁,孙逊算是晚辈,在作战方面的经验陆逊肯定是不如刘备的。但从夷陵之战的结果来看,刘备惨败,反倒是陆逊展现出了惊人的意志和高超的谋略。实际上双方战力并没有太大差距,但结果却是一面倒,令人难以置信,为什么刘备会输的这么惨呢?下面就准备简单分析下其中原因,对此有不同看法的朋友也可以留

  • 李建成谋反失败后,为何仍然可以当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李建成作为李渊确立的太子,这个太子之位可以说坐的还是非常稳固的,李建成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次谋反的行动,但是最终还是失败了,一般来说太子谋反,后面的下场都不会好到哪去,但是李渊却依然让李建成当太子,这究竟是为什么?李建成的这次谋反又是一次什么样的行动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1、李世民对李建

  • 明朝党派之争原因是什么?崇祯为何无法代替魏忠贤?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晚期,被称之为“晚明”,由于除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开始出现畸形和萎靡的状态外,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在古代中国似乎都是在向上走而不是向下走。然而,合格的现代人都可以理解这种观点无形的东西有时候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更起决定性作用,表面上看着很强大,那是因为没有出现需要决定的情

  • 清朝皇陵为什么分开?为什么不埋在一处?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古代的皇帝死后,都会有一座皇陵用来埋葬皇帝,而皇陵里面也不只是有皇帝的尸身,更有很多的陪葬品。现如今也有很多的皇家陵园,比如明十三陵,就埋葬着明朝的十三个皇帝,而另外三位皇帝,朱元璋、朱允炆、朱祁钰,都是因故没能埋在十三陵里。而清朝的皇陵也很奇特,也是分布在了很多地方,那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