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史记记载嬴荡举鼎有何深意,秦武王求九鼎的真相是什么

史记记载嬴荡举鼎有何深意,秦武王求九鼎的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988 更新时间:2024/2/5 7:28:37

秦武王嬴荡不早死,秦国能缩短一统六国的时间吗?恐怕谁都想不到,嬴荡竟然是因举鼎而死,看似这件事是秦武王自不量力,但他为何偏偏要跟一个鼎过不去呢?如果仔细研究《史记》中对这起事件的记载,就会发现其实嬴荡举鼎另有深意。嬴荡天生好武,当时秦国国力强盛,嬴荡自然是有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只是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如果说嬴荡没有因举鼎而死,以他的行事风格也不定就能让秦国提早完成统一。

嬴荡举鼎

《史记》上记载:“秦武王与孟说举龙文赤鼎,绝膑而死。”这里讲的是嬴荡和他的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鼎,不过,这个记载并没有说明秦武王在哪里举鼎?当然了,虽然没有讲在哪里举鼎,但是这个“龙文赤鼎”,按照历史记载,应该是九鼎之一。而这个九鼎,传说是大禹造的,是放在周王室洛邑的。另外,《史记》又在另一个地方记载:“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这里讲到了,嬴荡死在周的王畿之地。

这样一连起来,我们似乎就明白了,嬴荡显然是去了周王室的王畿之地,举那里的九鼎之一的龙文赤鼎,鼎掉下来,砸在腿骨上给砸死了的。

那么,秦武王到周王室去干什么呢?

《史记》上有记载:“秦使甘茂攻韩,拔宜阳;使樗里子以车百乘入周,周以卒迎之,意甚敬。”

这段话虽然短,但是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故事是很丰富的。

秦国从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以后,国力开始变得强盛起来。后来秦惠王在位上的时候,攻打蜀国,获得了蜀国广袤的土地。蜀国的成都平原,让秦国获得了丰厚的物资。有了这么多丰厚的物资,秦国就有了和东方六国叫板的本钱了。

一开始的时候,秦国还与东方六国在合纵连横上较劲。苏秦撺掇东方六国合纵,而张仪则试图分化东方六国的联盟,和他们连横。

不过,秦武王上台以后,就有了想要武力吞并东方六国的想法。要想武力吞并东方六国,首先就要进攻韩国,获得韩国的宜阳。因为这里是出了函谷关的一个跳板。只有获得了这个地方,才有根据地,攻入东方六国。否则的话,就会重蹈当年孟明视他们失败的覆辙。

《史记》记载此事有何深意

当时秦武王的两个宰相甘茂和樗里子对于这件事有不同的看法,樗里子反对打宜阳,甘茂则支持打宜阳。最终,雄心勃勃的嬴荡听取了甘茂的建议,派甘茂攻打宜阳。不过甘茂打得并不顺畅,打了五个月还没有攻下来。于是樗里子等人又提出了反对意见。好在甘茂事先和秦武王订立了一个“息壤之盟”的协议,秦武王也不好反对。于是甘茂把自己的财产都拿出来,散给将士们,让他们再努一把力。同时又联合魏国共同攻打韩国,最终获得了成功,拿下了宜阳。

在这种情况下,秦武王才派樗里子带着一个上百辆的车队,去周王室。周王室对他非常恭敬地迎接他。

当然了,《史记》实际上也没有具体地说樗里子去干什么,也没有说秦武王是什么时候去的周王室。好在《战国策》里面有补充:“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就是说,秦武王带着军队去周王室,想把周王室的九鼎给搬到秦国去。

事实上,“求九鼎”的事情,也不是秦武王第一次干。当年诸侯争霸的时候,楚庄王就曾经到过周王室,问过九鼎的事情,问九鼎的大小高矮,其目的,也是想要把这九鼎搬回去。为此还出了一个成语叫做“问鼎中原”。好在那一次,有人对楚庄王说:“在德不在鼎。”希望楚庄王要在德行上磨砺自己。

由此可见,打九鼎的主意,也就是打“中原之主”的主意。楚庄王没成功,秦武王当然是不会成功的。

实际上,《史记》中没有说秦武王问周王要九鼎的事情,但是又通过不断的细节,来暗示秦武王是想要觊觎周王室的九鼎。《史记》这种写法,显然有一些闪烁其词。而他对秦武王因为举鼎砸死自己这件事的描绘,其实有着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

司马迁的价值观里,诸侯们都应该各安本分,不应该觊觎周王室的王位。秦武王不自量力,希望通过武力,获得“中原之主”的资格,最终他肯定会受到惩罚的。而秦武王不仅仅是“问鼎”,他甚至是戏弄鼎(和自己的大力士比赛),炫耀自己的武力举鼎,他当然应该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用现在的俗语来说,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就是“自作孽,不可活”!

这应该就是《史记》等史书中记载秦武王举鼎被鼎砸死的根本目的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真的值得歌颂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很多人看来他们之间的爱情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尤其是安史之乱贵妃身死,更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但是在一开始,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就不是恋人,杨玉环是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媳,而唐玄宗看上了杨玉环的美貌,将她夺过来成了自己的贵妃,如果从这一方面来看,他们之间的&ldquo

  • 唐玄宗晚年被儿媳欺负,为何儿子不出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一生的命运可以说也是很令人感慨的,在他手上,唐朝发展到了巅峰时期,但巅峰本身就意味着危险,因为巅峰过后就是下落。唐玄宗经历了战乱,最后重新回到皇宫里的时候,早已经物是人非了。而唐玄宗退位当了太上皇,晚年生活却还一直被自己的儿媳欺负,失去了权力的唐玄宗可以说是很凄凉的,但为什么他的儿子不出来阻止

  • 如果没有慈禧会怎样?光绪亲政的话清朝回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晚清历史当中,光绪皇帝确实自己亲政过一段时间,可能是因为自己亲政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并没有发现晚清政府统治下有哪些明显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晚清的覆灭或者说大清王朝的灭亡,是历史潮流向前发展的必然,就算光绪皇帝杀掉慈禧,自己掌握军政大权于一手的话,那么晚清还是摆脱不掉覆灭的结局。话说回来,如果光绪

  • 唐德宗为什么不信任武将,甘愿把兵权交给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唐德宗李适在历史上是一位比较附有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虽有一定成就,但也做出了一些带给后世灾难的决定。在唐德宗执政后期,他不在相信武将,于是决定把禁军军权交给官宦,虽然当时朝中整体局势还算稳固,但实际上很多不稳定因素已经埋下了种子。宦官一旦拥有过高的权利,对于皇室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其实这些都有前车之

  • 李鸿章为何要干掉胡雪岩?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晚清时候的红人胡雪岩,相信大家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了,一个经常被津津乐道的人物。关于胡雪岩的故事,如今已经被现代的人陆陆续续的写成了很多书,被不少朋友们所知。其中最著名的,也是各历史学家研究最多的首推高阳的《胡雪岩全传》。我们知道的胡雪岩是一位富商,用一句“富可敌国”来称

  • 李鸿章为什么放弃朝鲜?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拥有了数千年的历史,在每一个时代都是泱泱大国的存在,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停的与世界进行交流和碰撞,可谓是大放异彩,不论是在哪里,在任何方面,都对世界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朝鲜与中国比邻而居,就单单这方而言,朝鲜与中国二者便注定双方在各方面交互联系,彼此影响。清朝末期,朝鲜

  • 慈禧要将洪秀全分尸,为何曾国藩抗旨?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在19实际50年代,以红袖钱为首的太平天国起义为清朝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致使万清政府陷入到了内忧外患的局势当中。此时清朝重臣曾国藩凑准了时机,接着镇压起义之名将自己的湘军发展了起来,就这么与太平天国耗了十几个年头。1964年3月,湘军包围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7月19日,天京陷落。而早在三年前,咸丰皇

  •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什么不反目,他们的真实感情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面对至高的权利,哪怕是亲兄弟之间也会反目成仇,甚至痛下狠手,这种事情在历史上也是司空见惯。不过很多人好奇,三国末期司马家族已经成为曹魏的真正主人,司马师和司马昭其实都有称帝的可能,为何他们两兄弟面对权利没有反目呢?司马师和司马昭的感情似乎异常坚定,如果司马师没有早逝,野心膨胀的司马昭会乖乖放权吗?下

  • 明朝修了多少年的长城?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长城,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如今北京现存的长城主要是明朝时期所修筑的长城,贯串明代的始终。明长城的建筑工艺得到了升级和发展,在规模和坚固性上都有大大的提升,近300年统治的稳定有赖于长城的修筑,也给后世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那么,明朝究竟修筑了多少长城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明代长

  • 公孙度和公孙瓒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时期有不少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们之间都是有亲缘关系的,都是来自于同一个大家族,比如诸葛家族、袁氏家族、夏侯家等等,很多同姓的人之间都有一些亲缘关系,那公孙瓒和公孙度两人之间,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呢?他们都姓公孙,是不是也是一家人?两人都是东汉末年的群雄之一,他们两个之间是不是也有什么关系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