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看上的张绣婶娘邹氏差点让自己丧命,后来曹操是怎么对她的?

曹操看上的张绣婶娘邹氏差点让自己丧命,后来曹操是怎么对她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172 更新时间:2024/2/5 7:29:53

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曹操好人妻都是非常出名的,而在曹操看上的众多人妻当中,张绣的婶娘邹氏,可以说是让曹操损失惨重的一位了。张绣对曹操如此做法十分不满,因此追杀曹操,曹操也因此损失了曹昂典韦、曹安民,甚至自己也差点丧命。尽管后来张绣还是归顺了曹操,但对于邹氏的结果,很多人也非常好奇,曹操会如何对待她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张绣为何投靠曹操

张绣是凉州军阀张济的侄子,张济是董卓女婿牛辅手下的校尉,与李傕郭汜等人身份差不多,董卓被杀后,张济与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最终成功夺取长安,但张济没有待在长安城,而是率军东出函谷关,驻扎在司隶州弘农郡,也就是今天河南省灵宝县。

汉献帝从长安逃到洛阳后,因为军中缺粮食的张济率军到荆州最北边的穰城抢粮食,穰城当时是刘表的地盘,等于是张济向刘表抢粮食,结果张济中了流矢而死,张济当时没有儿子,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军队和一切托付给侄子张绣,这其中包括了张济的遗孀邹氏。

从辈份上说,邹氏是张绣的长辈,从亲情上说,邹氏是张绣的婶娘,再加上自己的叔叔张济去世了,张绣无论如何都会保住自己的婶娘邹氏。

张绣首先是投靠了刘表,成为刘表的附庸,为刘表镇守荆北之地,以换取刘表提供粮食、补给,这算是乱世之中的强强联合吧,一方提供武力,像雇佣兵一样,另一方提供物质,像幕后老板一样,双方各取所需,同时因为张绣的叔叔张济是死在刘表手中的,虽然目前双方联合,但是长久以来,张绣肯定要背叛刘表的,毕竟那可是杀叔之仇。

这不就机会来了,公元197年,曹操南征宛城张绣,张绣立即就投降了曹操,张绣很快投降曹操,原因有二:一是与刘表有仇,二是曹操在当时算是中原地区势力最大的诸侯,投靠谁不是投降,还不如投靠一个有实力的势力,曹操就是,所以张绣投靠曹操。

2、张绣与曹操的恩怨

张绣的不战而降让曹操意气风发,人啊一得意就会忘形,曹操就是这样,曹操轻易收降张绣后,不知道怎么就知道了张绣有一个漂亮的婶娘,估计是张绣手下人为了讨好曹操才这么说的吧,否则曹操也不知道啊,曹操这人本来就好色,尤其喜欢别人的媳妇,于是就把张绣的婶娘邹氏给收编了,强行纳为小妾,反正曹操的小妾非常多,多一个不多。

这事对于邹氏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毕竟那个年代女人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嫁给曹操毕竟还算有人疼,不嫁的话,邹氏只能守活寡,换了谁,也愿意嫁给曹操,何况曹操在当时还是个英雄呢,所以从邹氏的角度出发,她是愿意嫁给曹操的,再说了,那个年代也没什么贞节牌坊,寡妇再嫁非常正常,比如刘备就娶了刘璋的寡妇嫂子,还成为蜀汉政权的皇后。

但是,这事从张绣的角度想,就完全不一样了,曹操娶了他的婶娘,那么曹操不就成了张绣的长辈了,张绣不就平白无故地低了曹操一辈,再说了,他叔叔的遗孀邹氏,就这样白白地被曹操抢走了,张绣不甘心啊,毕竟自己家族的人,虽然自己投降了曹操,也还是要面子的,现在曹操这么做,张绣就非常不高兴。

曹操在知道张绣不高兴后,就想杀了张绣,并且曹操还用重金准备收买张绣身边的猛将胡车儿,结果这事又被张绣知道了,张绣先下手为强,提前做好准备,接受了贾诩的建议,并趁曹操不在意发动突然袭击,出其不意之下,张绣军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

这一战曹操损失惨重,就连自己也差一点被杀,要不是长子曹昂将他的马让给了曹操,说不定曹操就当场阵亡了,此事让曹操教训深刻,在事后总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时,曹操认为:他没有扣押张绣的亲人作为人质,才让张绣有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这才是自己失败的原因。

好吧,曹操从来也没有认为是自己好色导致的错误,反而认为是没扣押人质的原因,这说明了曹操从来也没有把好色当成错误,此事之后,张绣的婶娘邹氏也销声匿迹了,那么邹氏去了哪里?

3、邹氏的结局是什么

邹氏应该是死于张绣之手。

因为张绣在发动对曹操的突然袭击时,曹操是没有任何防备的,连自己逃命都困难,更不可能带上邹氏了,邹氏当然在乱军中被张绣士兵俘虏或者杀害,因为张绣可丢不起这个人,万一下次曹操再打过来,又要再娶邹氏,那张绣交是不交,所以干脆杀了了事,要知道张绣与婶娘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再加上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相当低,没有什么话语权,也没有自主权,张绣为了避免自己下次受辱,只好杀了邹氏。

那么曹操如何这事呢?

曹操什么也没有做,虽然后来曹操还发动征对张绣的数次战争,但都没有什么结果,反而是张绣在贾诩的劝说下,在官渡之战的前夕率军投靠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不仅没有把张绣杀自己儿子、侄子的事放在心上,更连提也不提,反而与张绣结成了儿女亲家,并不断给张绣加官晋爵,当时张绣的爵位比曹操手下地位最高的将领夏侯惇还要高出一倍,可见曹操是多么重视张绣的投降。

曹操这是好伤疤忘了痛吗?

当然不是,因为曹操是个政治人物,当时正准备与袁绍打官渡之战,正是用人之际,同时也正是拉拢各方势力的时候,不论大小,只要加入曹操阵营,曹操就会厚待,因为拉拢的人越来,袁绍就越孤立,那样曹操的政治盟友就越多,那么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可能性就会加大,曹操要拿张绣当典范,向天下人表示,看吧,张绣杀了我儿子,侄子,只要他投靠我,我都不计较,那么天下人才都来投靠我曹操吧,这就是曹操的目的。

至于张绣的婶娘邹氏,已经没有人记得是谁了,包括曹操,没有人会关注邹氏去了哪里,毕竟女人在当时的地位实在太低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毙鹰事件是怎么回事,幕后黑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雍正王朝》的电视剧里面有这样的一段情节,史称毙鹰事件,也叫做海东青事件,八阿哥胤禩送给康熙帝的两只上等的海东青,到了康熙手里的时候,竟然已经成了死鹰,康熙因此大怒,甚至与胤禩断绝了父子之恩。其实这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另有幕后黑手的人所做的事情,目的自然就是为了挑拨他们的关系,那么这个人究竟会是谁呢?

  • 为什么李世民只杀李祐不杀李承乾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李世民恐怕怎么也没想到,当年的玄武门之变差点在自己身上重演。李世民有14个儿子,其中有两位在他在位期间有谋反的打算,一位是长子李承乾,另一位是第五子李祐。而李祐和李世民失信跟他喜好结交奸邪之人有关,最后李祐也是在万般恐惧之中决定谋反,但并没有成功。李祐被抓,导致太子李承乾的计划也跟着暴露,但李世民对

  • 李鸿章与盛宣怀的关系如何?有什么矛盾?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在李鸿章去世之前,张爱玲的祖母曾经怒斥盛宣怀、袁世凯乃小人。其实,盛宣怀、袁世凯二人与李鸿章的关系,盛宣怀更近。袁世凯更多的是依靠吴长庆的关系,和李鸿章的关系更隔着袁氏长辈。盛宣怀从1870年正式协助李鸿章开始,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基本都是“利益一致”的,但为何李菊藕会说盛

  • 洋务运动的价值在于什么?左宗棠和李鸿章的观点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清末时期的洋务运动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差不多一个半世纪了,那么洋务运动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历史价值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向一切可以学习的人、国家去学习,把别人的能耐学到自己身上。改变自己的错误思想,以自己的国家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才能使我们获得成功。然而,洋务运动中最核心的人物李鸿章、左宗棠,他们二人的不同

  • 蜀将王平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汉中之战,王平跟随魏军与刘备展开交战,结果曹操战败,王平得以投蜀。此后王平深受刘备重用,他的军事才能也是得以发挥,北伐期间多次跟随诸葛亮出战,还曾顺利抵御曹爽的进攻,镇守汉中立下功劳。有很多网友不理解王平为何要投蜀,因为就国力来看明显还是魏国更加强大一些。实际上促使王平做出这样的选择有多方面因素,那

  • 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传承了千年的政权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随历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们都知道,300年的时间是封建王朝很嫩跨越的障碍。西汉享国210年,唐朝享国289年,明朝享国276年,至于清朝,即使从1616年算起,它的统治时间依然没能超过三百年!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境内有一个非常小的政权,却存在了一千二百多年,统治时期甚至超过先秦时期的夏、商、周,这

  • 曹操选拔人才真的只看才能,不看品德吗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都说曹操用人唯才是举,只注重个人才能而忽略品德,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恐怕这里面是有一些误解存在,曹操并非不注重品德,而是对人才的评判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和当时多数人所遵循的传统不太一样。如果只是看演义的话,可能会对曹操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所以想要了解真正的曹操,正史上的描述更加重要。下面就来分析下曹操

  • 李自成为何能兵不血刃进入北京城?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崇祯17年3月17日,李自成的大军兵临北京城下,不过李自成并没有发动总攻。到了第二天,守城的太监打开了彰义门,至此北京城陷落。19日清晨,崇祯帝自缢在了煤山。北京城是明朝最城防最坚固的城市,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崇祯帝手中还有十几万京军。可是,李自成为何兵不血刃,仅用两天就进入城中?许多朋友都认为,明

  • 吴起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是一个无线循环的圈,能让不同的国家兴盛和灭亡。当历史的指针指向了战国时期,天下的局势就有很大的不一样了。诸侯们已经将礼仪道德抛弃一旁,有的是血淋淋的战争,胜者为王,败者寇。而战争的胜负要依托强大的国家实力,提升实力的有效途径就是变革。此时,正是楚悼王时期的楚国,在经历过多年的动荡,国势已大不如前

  • 周昭王溺死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在公元钱656年春,春秋五霸齐桓公于国相管仲率领着躲过的部队荡平了小小蔡国之后继续南下问罪楚国。楚国成王急忙派使节到齐军大营,责问为何进犯楚境?管相说:你们楚国不缴贡物,我们来一是催缴贡物。二来要问昭王南巡未回的原因。楚使说“哦,贡物我们会尽快补缴,放心。楚国哪敢不缴贡品呢。至于昭王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