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晴四大名臣张之洞为何没有爵位?

晚晴四大名臣张之洞为何没有爵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06 更新时间:2024/2/5 7:22:40

说起晚晴四大名臣,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了,分别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一生最大的功劳,是参与攻灭了太平天国。为了奖励曾国藩,清廷将他封爵为一等毅勇侯,世袭罔替。在晚清中兴名臣中,曾国藩的爵位最高。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劳,是率部万里西征,收复了面积达100多万公里的新疆,创造了晚清中国领土失而复得的奇迹。为了奖励左宗棠,清廷将他从一等恪靖伯晋升为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因此参与进攻太平天国,获得了一等肃毅伯爵位。当李鸿章于1901年病逝后,清廷将他晋升为一等肃毅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都有爵位,只有张之洞生前、死后都没有获得爵位。

这是因为,张之洞没有立过战功。

清朝时期,朝廷对爵位赏赐管理得非常严格。对于汉人来说,只有参加过战争、获得过战功的文臣武将,才有机会获得爵位。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3人都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经历过生死考验,且立下有目共睹的战功,这才得到清廷的封爵。

我们来看一下张之洞的简历,发现他多次与战争擦肩而过。

张之洞生于1837年9月,1863年考中进士,在殿试中考得一甲第三名的好成绩。在这期间,中国发生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张之洞年纪太小,没有参加这3场战争。

从1863年到1880年,张之洞当了17年京官。在这期间,中国进入一段较长时期的和平时期(平定捻军和收复新疆规模较小)。张之洞作为“清流”里的后起之秀,在朝廷里挥斥方遒,激扬文字,经常对时政发表犀利的观点,逐渐进入慈禧太后的视野。

1881年,慈禧太后任命张之洞为山西巡抚。这是张之洞第一次担任封疆大吏。从1881年到1884年,张之洞一共当了3年山西巡抚。在最后一年任期内,发生了著名的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主要发生在越南北部以及中国东南沿海,与山西巡抚张之洞本无半点关系。由于张之洞力主抗战,被清廷从山西巡抚任上调任两广总督,督战中法战争。不过,张之洞所驻守的广州,与中法战争前线尚有很远的距离,张之洞没有到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机会,与这场战争擦肩而过。另外,对于清廷来说,中法战争是“不败之败”,颜面尽失,当然不可能在战后来论功行赏。

因此,张之洞不可能从中法战争里获得封爵。

从中法战争到1894年,张之洞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任内主持洋务运动,搞得风风火火,效果显著,不管是广度还是深度,都超过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可这些对于加爵没有任何帮助。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廷将张之洞从湖广总督任上调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来,署理两江总督。两江地区远离一线,没有战事。张之洞只是负责筹措兵饷、调度军械,但他没有置之度外,而是向清廷和李鸿章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提醒清廷注意加强盛京、天津等地的防守;建议李鸿章“购兵船、借洋款、结强援”;当日军围困旅顺后,建议李鸿章、李秉衡紧急救援旅顺……可惜的是,这些建议没有被当事人接纳,不了了之。

1896年,张之洞回任湖广总督。其后,张之洞积极支持维新变法,并在“戊戌变法”失败后试图营救他的得意门生杨锐,却没有成功。

1900年,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慈禧太后命令各路大军进京勤王。张之洞没有搭理,而是与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闽浙总督许应骙等东南地区的总督、巡抚一起,签定了《东南互保章程》,与各参战国达成协议。

八国联军侵华事件是张之洞生平经历过的最后一次战争。这时候,清廷对全国的控制力进一步削弱,张之洞有没有获得爵位,已经不重要了。

1909年10月4日,张之洞病逝于白米斜街寓所(今北京西城区什刹海湖畔白米斜街11号院),享年73岁。

清廷追赠张之洞“文襄”谥号,这个谥号,与左宗棠一模一样。在清朝时期,“文襄”谥号通常授予给具有大学士背景又有军功在手的大臣。左宗棠获得“文襄”谥号在情理之中,张之洞为什么能获得这个谥号呢?这是否说明清廷对张之洞一生劳苦功高的肯定?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为何满族人不吃狗肉?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会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习俗,同时也有着属于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比如说回民不吃猪肉、藏族人不吃鱼肉、满族人不吃狗肉。不过关于满族人为何不吃狗肉,其原因有着很多种说法,不过通常就是以下三种。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吧。满族先人风俗习惯说这种观点认为,满族作为渔猎民族,不

  • 魏延为什么会反?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234年,诸葛亮在北伐的途中趋势,杨仪接管了兵权之后,遵循着诸葛亮的遗命将军队撤回了汉中地区,这举动着实让魏延很是上头。魏延于是怒而逆击杨仪,然而终因名不正、言不顺而败亡,落得个凄惨结局。魏延或许没有反心,但是确实是有"反行"了。那么,魏延为何要"反"呢?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魏延的能力与

  • 爱新觉罗·东莪最后怎么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不可否认,对于清朝来说,多尔夫是大英雄,赫赫战功,为国家是戎马一生,只不过可惜的是君王天下事的他并没有如愿以偿做到赢得生前身后名。除此之外,多尔衮还是一位非常风流和多情的男子,根据历史上的记载来看,光是多尔衮记录在案的就有7位福晋,4位妾室。按理来说多尔衮身边有这么多妻妾,其子嗣应该也不在少数,可令

  • 胡雪岩去世前叮嘱后辈的"勿近白虎"中的"白虎"是指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有句老话说的好,“钱权本一体”,富贵人家很少会不向往权势庇护的。我国古代强调的是重农抑商,商人在我国古代地位是极其底下的。虽说家财万贯,但是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商人之家多会与贵族官宦之家结亲或者成为朋友,权利才能使得商路顺利。晚清时代的首富胡雪岩,他一生也幸得贵人协助才能成功

  • 刘禅真有查过诸葛亮家产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死后,刘禅再也没有设定丞相一职。有人解读说,刘禅此举是不想让自己的权利再次受到限制,诸葛亮为政期间给他这位皇帝带来太多压力,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可能没那么好。传闻,诸葛亮病逝后,刘禅还曾下令搜查诸葛亮的家产,结果事后他对自己这番决定感到十分后悔,还怒摔酒杯。不过这件事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发生过,是

  • 史记记载嬴荡举鼎有何深意,秦武王求九鼎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秦武王嬴荡不早死,秦国能缩短一统六国的时间吗?恐怕谁都想不到,嬴荡竟然是因举鼎而死,看似这件事是秦武王自不量力,但他为何偏偏要跟一个鼎过不去呢?如果仔细研究《史记》中对这起事件的记载,就会发现其实嬴荡举鼎另有深意。嬴荡天生好武,当时秦国国力强盛,嬴荡自然是有了问鼎中原的野心,只是结果有些出人意料。如

  •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真的值得歌颂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很多人看来他们之间的爱情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尤其是安史之乱贵妃身死,更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但是在一开始,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就不是恋人,杨玉环是唐玄宗之子寿王李瑁的王妃,也就是唐玄宗的儿媳,而唐玄宗看上了杨玉环的美貌,将她夺过来成了自己的贵妃,如果从这一方面来看,他们之间的&ldquo

  • 唐玄宗晚年被儿媳欺负,为何儿子不出来阻止?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唐玄宗一生的命运可以说也是很令人感慨的,在他手上,唐朝发展到了巅峰时期,但巅峰本身就意味着危险,因为巅峰过后就是下落。唐玄宗经历了战乱,最后重新回到皇宫里的时候,早已经物是人非了。而唐玄宗退位当了太上皇,晚年生活却还一直被自己的儿媳欺负,失去了权力的唐玄宗可以说是很凄凉的,但为什么他的儿子不出来阻止

  • 如果没有慈禧会怎样?光绪亲政的话清朝回灭亡吗?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晚清历史当中,光绪皇帝确实自己亲政过一段时间,可能是因为自己亲政的时间比较短,所以我们并没有发现晚清政府统治下有哪些明显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晚清的覆灭或者说大清王朝的灭亡,是历史潮流向前发展的必然,就算光绪皇帝杀掉慈禧,自己掌握军政大权于一手的话,那么晚清还是摆脱不掉覆灭的结局。话说回来,如果光绪

  • 唐德宗为什么不信任武将,甘愿把兵权交给宦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唐德宗李适在历史上是一位比较附有争议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虽有一定成就,但也做出了一些带给后世灾难的决定。在唐德宗执政后期,他不在相信武将,于是决定把禁军军权交给官宦,虽然当时朝中整体局势还算稳固,但实际上很多不稳定因素已经埋下了种子。宦官一旦拥有过高的权利,对于皇室来说也是一场灾难,其实这些都有前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