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辛弃疾为何从不提岳飞?

辛弃疾为何从不提岳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10 更新时间:2023/12/21 17:04:20

辛弃疾在历史上有两个身份最引人关注,一个是词人,他写下了很多词作,而且很大一部分都和军旅、战争有关,这就涉及到他的第二个身份,他是一位名将。很多人都以为辛弃疾只是一个词人,但其实,写作只是辛弃疾的业余爱好,打仗才是他的本职。而辛弃疾生活的时代,和岳飞基本上是同一时代,这样同一时期的两个人,为什么在辛弃疾的词作中,却几乎从来没有提到过岳飞呢?既然两人有着很多的相同点,为什么辛弃疾从来不提岳飞?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宋室南渡之后,当时的将领以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战功最为卓著,被誉为“中兴四将”。特别是岳飞,是南宋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不过,直接提到他的宋代诗词确实不多。在辛弃疾传世的600多首词中,也看不到明确提到岳飞的作品。

1、岳飞冤死于莫须有之罪

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

岳飞二十岁起从军,先后参战斗数百次。绍兴十年(1140年),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并准备直捣黄龙府。但是宋高宗赵构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诏令岳飞班师。1142年1月,南宋朝廷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主和派秦桧病逝,时年66岁。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为岳飞平反昭雪,追谥武穆,后来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2、辛弃疾壮志难酬

辛弃疾(1140年-1207年)与岳飞并没有交集。岳飞去世(1142年)时,辛弃疾仅仅两岁,那时候的辛弃疾还在济南生活。岳飞的队伍北伐时,仅仅到了河南,还没有进入山东。

1162年,岳飞死去20年后被平反,也就是这一年,22岁的辛弃疾南下归宋。所以说,岳飞已经被平反,辛弃疾似乎应该没有什么顾忌,但是在辛弃疾的词中,并没有见到写岳飞的内容。

辛弃疾南下归宋后,并没有机会领兵北上中原。隆兴元年(1163年),南宋不宣而战,但是北伐失利后,隆兴二年与金签署了隆兴和议。双方进入了几十年的和平时期。嘉泰三年(1203年),主张北伐的韩侂胄起用了六十四岁的辛弃疾,但是辛弃疾对于这次北伐并没有信心,不久被言官弹劾,从镇江调往了后方。

开禧二年(1206年),身任平章军国事的韩侂胄再次发动北伐。南宋再次惨败。开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起用辛弃疾,但是他已病重卧床不起,同年九月,辛弃疾离开人世,享年六十八岁。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

3、陆游杨万里作诗为岳飞鸣不平

陆游(1125年—1210年)比辛弃疾大了十五岁,他和辛弃疾有来往,曾经在辛弃疾被韩侂胄用参与北伐备战时,专门为辛弃疾送行。

陆游有一首《夜读范至能揽辔录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中写过岳飞: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

另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杨万里(1127年-1206年)也有诗也写过岳飞:将军元是一缝掖,忽攘两臂挽五石。长揖单于如小儿,奉归慈辇如折枝。功盖天下只戏剧,笑随赤松蜡双屐,飘然南山之南北山北。君不见【岳】飞功成不抽身,却道秦家丞相嗔。《题曹仲本出,自素天仗以下皆纪画也》

从陆游和杨万里的诗中可以看出,这两个人写岳飞似乎并没有什么顾忌,杨万里的诗中甚至对于太上皇赵构多有讥讽之意。

但是辛弃疾的作品中,没有明确提到岳飞的。有人认为辛弃疾有一首《满江红·汉水东流》提到过岳飞:汉水东流,都洗尽,髭胡膏血。人尽说,君家飞将,旧时英烈。破敌金城雷过耳,谈兵玉帐冰生颊。想王郎,结发赋从戎,传遗业。腰间剑,聊弹铗。尊中酒,堪为别。况故人新拥,汉坛旌节。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但从今,记取楚楼风,裴台月。

君家飞将,旧时英烈。这个飞将是岳飞吗?不好说。《史记·李将军列传》中写到:“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人右北平。”古诗词中的“飞将军”一般是指李广。如果说辛弃疾暗指岳飞,也未必没有道理。

4、辛弃疾与岳飞孙子岳珂

辛弃疾与岳飞的儿子岳霖(1130-1192)同一个时代,但是不知道他们之间是否有交集。

但是辛弃疾与岳霖的儿子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年)之间有一段佳话,据《古今词话》记载:

幼安每开宴,必命侍姬歌所作词。特好歌贺新郎,自诵其中警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我狂耳。”顾问坐客何如。既而作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特置酒召客,使妓送歌,自击节,遍问客,必使摘其疵。客逊谢不可,或措一二语不契,又弗答。相台岳珂年少,率然对曰:“童子何知而敢议,必欲如范希文以千金求严陵祠记一字之易,则晚进窃有议也。”幼安促膝,使毕其说。珂曰:“前篇豪视一世,独前後二警语差相似,新作微觉用事多耳。”於是大喜,谓坐客曰:“夫夫实中予痼。”乃味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未竟。

辛弃疾在宴席上,吟诵了自己的《贺新郎》和《永遇乐》,请在座的人点评一下。当时岳珂年纪还小,给辛弃疾提了一点意见,说第一首前后有重复之意,第二首用典太多。辛弃疾非但不生气,还接受了岳珂的意见,把这两首词改了几十稿。不知道今天我们读到的,是不是岳珂提意见之后的最终版。

结束语

辛弃疾的词作中,似乎没有提到岳飞的作品。首先诗人用典,都是用古人的故事,岳飞的故事太新了。

辛弃疾的时代,大多处于宋金和平时期,喜欢谈北伐恢复的官员大多受到排挤。辛弃疾曾经在《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说过:臣生平则刚拙自信,年来不为众人所容,顾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可见,辛弃疾也是一个担心祸从口出的人。

在开禧二年(1206年),害死岳飞的秦桧被宋宁宗追夺了王爵,改谥谬丑。但是两年以后的嘉定元年(1208年),执政的史弥远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又恢复了秦桧的王爵和谥号。

另外,即使岳飞被平反后,赐死岳飞的宋高宗赵构还活了25年。可以想到,岳飞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名字。这可能就是辛弃疾的顾忌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关羽也立了军令状却放走了曹操,为什么诸葛亮没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马谡立下军令状,最终却导致蜀汉北伐失败,诸葛亮因此挥泪斩马谡,这段情节很多人也都是非常清楚的。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军令状不是随便救能立的,毕竟代价真的太大。然而,在赤壁之战之后,关羽去华容道拦截曹操,在此之前他也立下了军令状,但是最终结果也很明显,关羽还是放走了曹操,但为何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却没有

  • 明宪宗或是明朝运气最好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在位一共23年。明宪宗时期,社会整体局势平稳,百姓生活稳定,放在整个明朝来看已经算是一段很好的时期了,但对于明宪宗却有人称他是昏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明宪宗有替于谦等大臣平反,表现出了他宽仁的一面,不过明宪宗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不亲自处理朝政的,他更多时间都是在

  • 明朝灭亡的时候,藩王们为什么不出来保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最终还是都走向了灭亡,不过各个朝代最终灭亡时候的原因各不相同,情况也都不一样。而且很多人都觉得,即便是在灭亡的时候,仍然还是存在很多可能会挽救局势的人的存在,但是他们却出于种种原因并没能将这个朝代拯救回来。比如在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被皇帝分封的藩王们,他们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出来保

  • 宁献王朱权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号称涵虚子。朱权为人十分有才华,不仅是善勇善战,而且用兵以谋略著称。除此之外,朱权兴趣十分广泛,戏曲、经子、九流、医卜等学术,他都有所研究,并且还写有著作。靖难之役,朱权原本并没有急着插手此事,但朱棣却用计让朱权只能站在自己这一方。等朱棣登基称帝后,朱权虽改封南昌,但跟他当时和

  • 杨仪性格有哪些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死后,谁能成为他的接班人成了一大问题。其实诸葛亮早已留下密奏,他最心仪的人选是蒋琬。杨仪得知此事后,内心难免产生情绪,在此后的工作上也是时不时就流露出愤怒的样子,导致旁人都不敢与他交往。后来杨仪出言不逊,刘禅下令将其贬为庶民,杨仪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其实杨仪有才,但他的性格有着非常明显

  • 萨尔浒之战戚家军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萨尔浒之战是发生在万历年间的一场战役,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与明军展开交战。最后后金是连破明朝三路大军,以少胜多完成了逆袭,这场战事的结果则彻底改变了此后明清史的历程。不少朋友好奇,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有着战无不胜之称的戚家军去哪了。其实那时的戚家军,已经不胜当年,此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萨尔浒

  • 年羹尧血屠江夏,雍正为何不治年羹尧的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刘八女和任伯安带着《百官行述》逃到江夏镇。因为《百官行述》记录了众多百官的隐私,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巨大隐患,此后年羹尧带兵血屠江夏镇,几乎是将整个镇上的人全部处死,手段极其残忍。其实雍正的本意只是想让年羹尧缉拿刘八女和任伯安,但年羹尧却滥杀无辜,雍正本可以治他的罪,最

  • 秦国最后灭齐国,为什么还是大费周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了,秦国以虎狼之师,第一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并且推行的还是统一的国策。而秦灭六国途中,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掉的,之前的齐国一直都是坐山观虎斗,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其他国家都已经变成了秦国的地盘,最终不战而降,这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其实,秦国灭掉齐国的过

  •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这件事情,一直被当作是西汉和东汉的分界,后世人看当时的情况,可能会觉得,王莽篡汉是违背了汉朝宗室的意愿,自己强行篡权建立新朝,所以后来才会被刘秀所灭掉。但是,篡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那么简单,自己一个人说篡位就篡位,没有其他人的支持,王莽是绝不可能会成功的,换句话说,当时一定是有人支

  •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向刘禅推荐蒋琬做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古代很多大臣,尤其是受到皇帝倚重的大臣,在临死之前,可能会推荐一个人,当做自己的接班人,继续辅佐皇帝,比如萧何就推荐了曹参,而曹参也的确没有辜负萧何的期望。而在诸葛亮临死之前,他向刘禅推荐的人则是蒋琬,让蒋琬做自己的接班人。那么蒋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诸葛亮会推荐他来接班呢?蒋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