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关羽也立了军令状却放走了曹操,为什么诸葛亮没杀他?

关羽也立了军令状却放走了曹操,为什么诸葛亮没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977 更新时间:2024/1/9 0:25:18

马谡立下军令状,最终却导致蜀汉北伐失败,诸葛亮因此挥泪斩马谡,这段情节很多人也都是非常清楚的。很多人都看得出来,这个军令状不是随便救能立的,毕竟代价真的太大。然而,在赤壁之战之后,关羽去华容道拦截曹操,在此之前他也立下了军令状,但是最终结果也很明显,关羽还是放走了曹操,但为何这种情况下,诸葛亮却没有杀掉关羽呢?同样都是立下军令状,为何关羽和马谡结局的差别就这么大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对全局影响

赤壁之战曹操输给了一把火,此时符合刘备一方的最大利益绝对不是杀了曹操,而应该是放了曹操,让曹操继续牵制孙权,然后刘备迅速将荆州和南郡等占为己有,以建立势力根据地,所以事前诸葛亮已与刘备商议决定放了曹操,同时送给关羽人情。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正好符合诸葛亮本次计划目标,又怎么会受到重罚?

而街亭之战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国的决定性战事,这次失利造成本次北伐功败垂成,从《三国演义》诸葛亮六出祁山看,第一次北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伐,后来的五次都是以攻代守,所以马谡犯下的错误让蜀国从此没有逐鹿中原的机会,这是关乎全局的生死手,是不可原谅的。

2、关羽和马谡的地位不同

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是创业前辈,比诸葛亮资格更老,对于这样位高权重威望无双的元老,处罚一般都会很慎重,特别是当时刘备势弱,尚无寸土之地,人才也严重不足,杀了关羽会丢了人心,队伍也没法带了。

团队管理是必须因地制宜的,执法必严的教条主义是要不得的,此时的刘备团队人少简单,必须人治法治并用,执法是为了服众,不能以自毁长城为代价。

而马谡是蜀国内部的荆州派系,属于蜀国创业中期加入、后期才重用的后起之秀。刘备临终时曾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不可委任大事,但诸葛亮还是违众拔谡,让他做参军,这才算进入管理层,当时比马谡资格老地位高的还有赵云魏延等人,而在先锋人选方面,作战经验丰富的魏延和吴懿都是比马谡更合适的人选。

可以说,马谡是没有根基威望不足的人物,杀之不会导致团队混乱。

3、老板的态度

赤壁之战,诸葛亮只是军师,暂时行使指挥权,绝对不是老板,任何重要决策还是要请示刘备的,当时刘备的意见如下:“昔吾三人结义时,誓同生死。今云长虽犯法,不不忍违却前盟。望权记过,容将功赎罪。”老板都说到“誓同生死”了,你还要逼死关羽,这是要让老板也一起去死吗?这是要夺权吗?

实际上,就算关羽真让团队损失巨大,诸葛亮也不会杀了关羽,最多会参照曹操犯错对自己的处罚,也就是割发代首。

第一次北伐时,刘禅是君主,但诸葛亮是实际掌权者,握有军事内政人事大权,尤其是行军作战时,麾下将士皆可生杀。对于马谡街亭失利,诸葛亮用人不当也是有责任的,马谡又和他一样出身荆州,他如果不对马谡重罚,益州派系会怎么想?先主临终已经预见马谡不可大用了,这时马谡自证如此,诸葛亮还要网开一面,这是想要做什么?

而这时的蜀国已不同于赤壁之战时的刘备势力,已经是拥有益州和汉中、兵多将广的庞大势力,严格执法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当前北伐失利,几十万军队人心向背,皆在对主要责任者的处罚,“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明宪宗或是明朝运气最好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明宪宗朱见深是明朝第八位皇帝,在位一共23年。明宪宗时期,社会整体局势平稳,百姓生活稳定,放在整个明朝来看已经算是一段很好的时期了,但对于明宪宗却有人称他是昏君,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虽然明宪宗有替于谦等大臣平反,表现出了他宽仁的一面,不过明宪宗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里都是不亲自处理朝政的,他更多时间都是在

  • 明朝灭亡的时候,藩王们为什么不出来保护?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每一个朝代,最终还是都走向了灭亡,不过各个朝代最终灭亡时候的原因各不相同,情况也都不一样。而且很多人都觉得,即便是在灭亡的时候,仍然还是存在很多可能会挽救局势的人的存在,但是他们却出于种种原因并没能将这个朝代拯救回来。比如在明朝灭亡的时候,那些被皇帝分封的藩王们,他们为什么很多人都没有出来保

  • 宁献王朱权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朱权是朱元璋第十七子,号称涵虚子。朱权为人十分有才华,不仅是善勇善战,而且用兵以谋略著称。除此之外,朱权兴趣十分广泛,戏曲、经子、九流、医卜等学术,他都有所研究,并且还写有著作。靖难之役,朱权原本并没有急着插手此事,但朱棣却用计让朱权只能站在自己这一方。等朱棣登基称帝后,朱权虽改封南昌,但跟他当时和

  • 杨仪性格有哪些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死后,谁能成为他的接班人成了一大问题。其实诸葛亮早已留下密奏,他最心仪的人选是蒋琬。杨仪得知此事后,内心难免产生情绪,在此后的工作上也是时不时就流露出愤怒的样子,导致旁人都不敢与他交往。后来杨仪出言不逊,刘禅下令将其贬为庶民,杨仪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其实杨仪有才,但他的性格有着非常明显

  • 萨尔浒之战戚家军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萨尔浒之战是发生在万历年间的一场战役,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在萨尔浒与明军展开交战。最后后金是连破明朝三路大军,以少胜多完成了逆袭,这场战事的结果则彻底改变了此后明清史的历程。不少朋友好奇,在这场关键战役中,有着战无不胜之称的戚家军去哪了。其实那时的戚家军,已经不胜当年,此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萨尔浒

  • 年羹尧血屠江夏,雍正为何不治年羹尧的罪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刘八女和任伯安带着《百官行述》逃到江夏镇。因为《百官行述》记录了众多百官的隐私,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巨大隐患,此后年羹尧带兵血屠江夏镇,几乎是将整个镇上的人全部处死,手段极其残忍。其实雍正的本意只是想让年羹尧缉拿刘八女和任伯安,但年羹尧却滥杀无辜,雍正本可以治他的罪,最

  • 秦国最后灭齐国,为什么还是大费周章?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秦灭六国在历史上可以说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了,秦国以虎狼之师,第一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并且推行的还是统一的国策。而秦灭六国途中,齐国是最后一个被灭掉的,之前的齐国一直都是坐山观虎斗,等到回过神来的时候,发现其他国家都已经变成了秦国的地盘,最终不战而降,这听起来似乎不难,但其实,秦国灭掉齐国的过

  • 王莽篡汉为何没有反对者?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篡汉建立了新朝,这件事情,一直被当作是西汉和东汉的分界,后世人看当时的情况,可能会觉得,王莽篡汉是违背了汉朝宗室的意愿,自己强行篡权建立新朝,所以后来才会被刘秀所灭掉。但是,篡位这种事情怎么可能那么简单,自己一个人说篡位就篡位,没有其他人的支持,王莽是绝不可能会成功的,换句话说,当时一定是有人支

  •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向刘禅推荐蒋琬做接班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古代很多大臣,尤其是受到皇帝倚重的大臣,在临死之前,可能会推荐一个人,当做自己的接班人,继续辅佐皇帝,比如萧何就推荐了曹参,而曹参也的确没有辜负萧何的期望。而在诸葛亮临死之前,他向刘禅推荐的人则是蒋琬,让蒋琬做自己的接班人。那么蒋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诸葛亮会推荐他来接班呢?蒋琬

  • 王忠嗣不死安禄山敢反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王忠嗣是唐朝中期名将,一生战功显赫,是当时最厉害的将领之一。王忠嗣曾多次上书唐玄宗,称安禄山必将作乱,但唐玄宗却无警惕之心。安禄山则是利用李林甫将王忠嗣扳倒,最后他被贬为汉阳太守,郁郁而终。就在王忠嗣死后6年,安史之乱爆发,唐朝就此走向下坡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叫“王忠嗣不死安禄山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