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外东北什么时候割让的?

外东北什么时候割让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351 更新时间:2024/2/5 7:39:12

在清朝初年期间,中俄那个时候还不存在什么边界纠纷问题,因为那个时候的沙俄的开疆拓土还没有跳出广袤的西伯利亚地区。彼时满清统治者对于俄国的认知也较肤浅,只知北方有个“罗刹国”,国人高鼻深目、体毛浓重,一派蛮夷气象。

公元9世纪末,东斯拉夫人在东欧建立基辅罗斯,约12世纪时进入诸侯割据期。13世纪蒙古西征,由基辅罗斯分化出来的大小公国,尽数被纳入钦察汗国版图中。

15世纪末期,依靠高压和武力维持的钦察汗国式微,莫斯科大公国趁机自立,建成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国家,由此形成沙皇俄国的雏形。

沙俄“发扬光大”始于伊凡四世,即“伊凡雷帝”,指其人性情暴烈,可怕而恐怖。到1584年伊凡去世前,已连续吞并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以及西伯利亚汗国(皆为原钦察汗国的组成部分)。俄罗斯的国土由此越过乌拉尔山(欧亚分界线),向东扩张到西伯利亚地区。

那么沙俄为何把扩张方向放在东方,而非其他几个方向?说起来也简单,别的地方都有“主”了,而且都是难惹的主。西面是英法、波兰、普鲁士;北面是丹麦、瑞典;向南是奥斯曼帝国以及受其支持的克里木汗国,这些国家哪个都不比沙俄逊色。

东方的西伯利亚,由于气候恶劣、地广人稀,没有什么像样的大势力,如西伯利亚汗国总人口只20万,沙俄对付起来游刃有余。西伯利亚属极边苦寒之地,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没多大开发价值,沙俄为何如此热衷?

除了“嗜土成性”的因子,主要因为该地盛产皮毛,越是寒冷的地区,出产皮毛质量越好。欧洲宫廷贵族、上层人士又“好”这个,以拥有一身华贵皮裘为荣,不惜重金求购。用西伯利亚俯拾即是的皮毛能换回金子,这成了沙俄东扩的源动力。

以当时人类对地理的了解度,向东寻找太平洋出海口应不是沙俄东扩的主因,算是额外收获。

到1640年,沙俄势力已横贯西伯利亚,到达鄂霍次克海,此时已是明末清初。

1658年(顺治),沙俄在黑龙江支流石勒喀河建尼布楚城,说是“城”,不如说是石木垒搭的要塞。又过数年,在尼布楚东面修雅克萨城,由此开始向中国东北渗透和深入。

沙俄在东北的频频动作,引起了康熙帝的警觉,遂派朋春率3000藤甲军攻雅克萨,俄守军数百人乞降。等清军毁城退去后,俄将拖尔布津不思悔改卷土重来,被萨布素率2400兵再次逼降,毙敌酋托尔布津。

军事上的失利,迫使沙俄坐到谈判桌前,1689年(康熙28年)两国签署《尼布楚条约》,大意如下:

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外兴安岭为中俄边界,乌第河以南、外兴安岭以北地区待议。

该条约基本清晰了中俄在东北地区的边界,确立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以及库页岛归属中国。

《尼布楚条约》签订之时,俄皇彼得一世(彼得大帝)还只是年仅17岁的少年,包括他在内的历任沙皇,从未放弃过把黑龙江纳入版图的野心。到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次年英法攻占广州。一直窥伺的俄国由此密谋南侵,打算向黑龙江流域移民,并以武力迫使清廷谈判。

此次俄国的行动有两大特点:一是蓄谋已久;再是严密配合时局。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距北京仅一步之遥。距此只两天后,俄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就来到瑷珲城(黑龙江与精奇里江交汇处,今俄罗斯境内),以“助华防英”为由,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沿黑龙江、乌苏里江重新划界。

奕山最初明确拒绝,但在俄军枪炮威胁下,于28日签《瑷珲条约》,该约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割予俄国,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划为中俄共管。由于黑龙江北岸江东六十四屯(3600平方公里)居住大量清朝居民,保留清国永久居住和管辖权。(后被强占)

此时清廷尚有机会翻盘,因为该约是由奕山私自签订,清廷并未许可,从法理上讲是非法的。然而腐朽没落的清朝,并未利用这一点夺回失土。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扬言毁掉京城和皇宫,英法军事行动的背后,是俄国不遗余力的鼓动,另一方面又装扮为调停人,企图获得更大的利益。

被吓破胆的清廷,在咸丰帝授意下,为求俄国出面调停,与之签订《中俄北京条约》。除承认《瑷珲条约》外,又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土地。自此,外东北一百余万平方公里土地归于沙俄所有。

此外,《中俄北京条约》还为西北勘界丧权失地埋下伏笔:“中俄两国西疆未经划定之边界,应顺山岭走向、大河流向、以及清国常驻卡伦路线而行”。这个概念模糊而弹性极大,吃亏的当然是孱弱的清国。

晚清列强凌虐,沙俄之患最重,别国重利贪图银钱,沙俄则如“嗜土之饕餮”。千金散去尚可“复来”,失土却不知何日能还。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张邦昌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北宋末年宰相张邦昌是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他在宋史、金史中都有传记。我们一般认为张邦昌是一个卖国求荣的人,最后他也是因叛国的罪名遭到赐死,不过细数张邦昌的所作所为,他并非是个彻底的坏人,有些事张邦昌也是迫不得已。所以想要真正了解张邦昌是一个怎样的人,需要从不同面看待,也要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那

  • 曹操为什么不轻程昱、荀攸劝谏,导致赤壁之战惨败而归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兵力要优于吴蜀联军,但这场战事的结果却是曹操惨被而归,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曹操轻视了自己的敌人。曹操身边并不缺有远见的谋士,例如程昱和荀攸都有提醒曹操不可轻敌,但曹操没有采纳他们的意见,最后是一意孤行,吃了一场败仗。这也导致曹操错过了改写历史的机会,如果此役胜者是曹操,恐怕我们就看不到

  • 正一品大员是什么官职?权利有多大?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清朝入关之后,在官员制度方面参考了明朝的官制,然后结合了女真人的一些习俗特点,设立了拥有自己独特的九品十八个级官制体系。除了那几个逆天超品级的公侯伯之外,正一品大员,站在清朝官系的顶端,是无数学子的梦想。那么,清朝的正一品大员都是哪些职位呢?从康熙爷开始,旗权势弱,皇权占主,清朝的官制开始走向完备。

  • 杨廷和为什么不和嘉靖斗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杨廷和是明朝中期大臣,他一生历经四朝,资历深厚。明武宗驾崩后,杨廷和和张太后决定立朱厚熜继位,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嘉靖帝。但此后嘉靖和杨廷和之间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张,因为“大礼议”事件杨廷和决定辞职回乡,结果还是遭到嘉靖帝的报复,将他定罪贬为庶人,次年病逝于新都。杨廷和只是臣,

  • 朱元璋和徐兴祖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对于朱元璋的印象,可能都会觉得他是一位铁血无情的皇帝,登基称帝后便开始大力铲除那些开国功臣,数万人因此丧命。难道朱元璋真的就是毫无人性吗?恐怕也不全是这样,朱元璋对待徐兴祖就是另一种态度。徐兴祖是谁?其实徐兴祖并没有多么高的地位,他只是朱元璋的御厨,为什么朱元璋在面对徐兴祖时会变得完全不一样呢

  • 历史上高俅真的是奸臣吗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水浒传》中的高俅,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奸臣,他因为蹴鞠踢得好,被端王赏识,此后一路高升成为太尉。而梁山好汉几乎都被高俅陷害,因此在民间,高俅成了一个典型的反面人物。但这毕竟是演义,真正的高俅真的就是一个奸臣吗?实际上,正史对于高俅的记载并不多,这也是很奇怪的一点,高俅官至太尉,却没有将他列传,导致根

  • 司马迁怎么知道戚夫人被做人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吕后一气之下,将戚夫人做成人彘,这是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可以说是泯灭人性。但司马迁是如何得知人彘事件,并且把它记录到《史记》中的呢?人彘事件记录于《史记·吕太后本纪》,而这部传记中其实能发现不少矛盾之处,所以有关戚夫人究竟是不是真的被做成人彘还有怀疑的声音。有一种传闻称,司马迁是在民间听闻这起事件,

  • 三国隐忍的典例,“忍”到最后的往往才是赢家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小不忍则乱大谋”,相信这句话大家都有听过。人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往往需要通过小忍来换取更大的收益,如果不能忍受小的委屈,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其实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就能看到各种和“忍”有关的典例,而且可以发现,往往最后的赢家都是善于隐忍的人。

  • 嘉定伯周奎有多吝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明朝末年,崇祯年间,农民起义揭竿而起,其中要属闯王李自成的势力是最为强大的。李自成已经是打到了宁武关城下,没多少日就能杀到北京城了。面对李自成的咄咄逼人,心慌意乱的崇祯立刻召见了刚刚调至京城的吴襄求助。吴襄来后,还没跪下行礼,崇祯马上迫不及待问道:“吴将军,李自成率百万流寇进击,你可有良

  • 东魏为何灭不了西魏,最终还被北周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很多人都知道,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分裂的时期,这一时期有很多的国家,朝代更迭很快,各个势力相互之间也都有较量。而东魏和西魏这两个政权中,东魏的实力要比西魏更强,但是最终东魏却没能灭掉西魏这是为什么?而东魏最终还被北周给灭掉了,这中间又有什么原因呢?东魏灭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就让小编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