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统治时期的蜀汉,百姓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刘备统治时期的蜀汉,百姓的生活水平怎么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546 更新时间:2023/12/10 2:06:17

人们每次提起三国时期的时候,都知道魏蜀吴三个国家,也知道三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各种争斗,或者联合,都是当时那些风云人物的事迹,但是却似乎很少关注百姓们的生活。尽管后世对于刘备推崇备至,但后世人毕竟没有受到过刘备的管理,那么在当时,刘备治下的蜀汉,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不看刘备这个人,只看他治下的百姓,当时百姓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刘备治下的蜀汉百姓生活如何

不知道大家都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喜欢上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浓墨重彩的篇章,三国时期诞生了无数英雄豪杰,而他们经过都是不断的演绎和了解,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人设。

比如,一说起诸葛亮,想到的就是多智如妖;一提到曹操,就是乱世枭雄;而刘备的人设,也总是和仁义,爱民等标签划伤等号。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固定影响,还是因为以前的民众了解三国历史的途径太少。

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人推翻了对于以前三国人物的刻板印象,就比如刘备,从单纯的仁义爱民形象,变成了脸皮够厚,为了目标不惜压榨民众的一个人物,这一点可以从刘备入蜀前后,蜀地民众的生活就能看出来。

蜀地在三国时期被称为益州,而刘备取益州之前,是刘焉刘璋父子管理益州。刘焉在任益州牧之前,逆贼马相、赵祗等聚众数万人,在益州为非作歹,刘焉上任后,先是“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给了民众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再是“言米贼断道······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余人,以立威刑”,州中豪强哄抬米价,刘焉找借口将之除掉,给百姓谋求了一条生路。

其子刘璋继任益州牧后,虽然没有什么建树,刘备兵围成都时,史载“吏民咸欲死战”能够看出来他很得民心,而刘璋面对这样的情景,刘璋说到:“父子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百姓攻战三年,肌膏草野者,以璋故也,何心能安!”他没有为了一己之私而与刘备鱼死网破,为了城中百姓,他选择了投降。

刘璋所说“在州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实属谦虚,诸葛亮隆中对时曾评价道:“刘璋暗弱······民殷国富”,他这里说刘璋暗弱指的是他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但益州在刘焉刘璋两代人的经营下,百姓在乱世中难得的安稳了二十余年,这一平静直到刘备入蜀就被打破了。

刘备刚入主益州时“军用不足,备甚忧之”,而有人就给刘备出主意“铸直百钱平诸物价,令更为官市”,果然“数月之间,府库充实”。这个方法就是打造一种新货币,强制规定其价值是以前五铢钱的百倍,这个操作和后世人为制造通胀,将民众财富集中到自己手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另一方面就是战事频繁,刘焉刘璋在时,因为其“欲避世难”的理念,很少有主动出击的战事发生。而诸葛亮主政时期,光是发动了七次北伐,从建兴六年(228年)到建兴十二年(234年),短短六年平均每一年都有战事,这还没算上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蜀后发动的战事。年年战争致使“国内受其荒残,西土苦其役调”。

等到诸葛亮死后,继任的姜维有过之而无不及,238年到262年的24年间,发动了十一次北伐。难怪东吴薛珝曾说:“入其朝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当时整个蜀汉人口不到百万,却要负责近十万大军和四万官吏的开支,民众的生活可想而知。

自古以来,尊刘贬曹似乎是民间主流,但是如果当时的民众有的选的话,恐怕没人想呆在蜀汉。正应了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其实对于百姓来说,这天下姓刘还是姓曹亦或是姓司马,对他们来说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生活,百姓需要的是安居乐业,谁能做到这一点,才能得天下。

2、刘备和诸葛亮是如何治理蜀汉的

熟知三国的朋友都知道在东汉末年这个历史时期,刘璋父子二人手中的西川是当时看来比其他政权要弱很多的。为什么呢?因为这父子二人只喜欢和平而不喜欢打仗,因此政权弱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都知道,在当时想要政权强大,那么打仗肯定是必不可免的,打仗夺权已经是当时的一种形式了。虽说政权弱了,但是受益的确是百姓,没有战争的地方,百姓们的日子自然也是过得安逸祥和,当然刘璋父子二人的梦想就是这样,没有太大的野心,只向往平淡的生活。

当然在古代,越是安逸越是政权和实力弱的地方就越容易受到其他强大势力的侵犯。这不刘备就看上了这里,先是占领了益州,然后紧接着就是逼迫刘璋投降,刘璋一投降也就意味着四川这个地方安逸的时期就要结束了。刘备在他投降之后便接手了这里的统治。相比起以前,虽然百姓们的耕地数量和人口数量没有什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当时这里的国力比较弱,但刘备可不是那种向往安逸的人,他要加强政权来完成自己的野心,一个弱小的地方要是加强军政肯定是要从百姓那里有一定的剥削,但奈何当时军队的整备与当时的国力完全不成正比,那么对百姓的剥削也就会随之上升,人们的负担相比之前刘璋时期重了不少。

当然仅靠百姓那里征收税务还是不能养得起军队,于是刘备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采用朝廷对商品的价格的控制权,他想要在百姓身上多抠出一点财力来给军队供给,用以攻打曹军。可想而知,这个时期的百姓虽然有自己的耕地,但是沉重的赋税让他们的生活水平降了不只是一个档次,这与影视剧的仁君形象是不是大相径庭。

刘备统治结束后,诸葛亮便接手了这里的政权,诸葛执政期间,主要的国事还是放在了北伐上面,对百姓这块儿并没有做出什么有效的改变,因为北伐的原因他在百姓身上的增加的负担更多了,有限的实力早已跟不上超出能力范围的一些事情。但诸葛亮明白一味的对百姓的苛扣也是不行的,但又没办法。他只好以自己先为例子,将自己家中的财物全部奉献出来,以此来安抚人们。但是百姓毕竟不是什么掌权者,多数人还是以自己的生活为主,没有执政者远大的抱负。所以刘备和诸葛手中的蜀汉政权下的百姓生活水平非常低。

诸葛亮离世后,朝政之事便由费祎和蒋琬打理,他们停止了之前的北伐,推行养民政策,因为百姓和国家实在已经无法支撑起军队所需。但不幸的是费祎被刺杀,朝政大权再一次转到诸葛的后世嫡传人姜维手里,姜维继续诸葛没完成的北伐,人民的生活又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姜维的多次征战,把四川人民压榨到了极点。最后蜀汉政权的消亡是必然的。当时的蜀汉有九十余万百姓却要支付起将近十万士兵和四万多官员的俸禄,可想而知人民的生活被压榨到了什么程度。对于普通民众来说过好日子才是最重要的事情,皇帝姓刘还是姓曹根本不重要,这才是历朝历代亘古不变的原理。

3、蜀汉是怎么灭亡的

蜀汉后期,姜维的北伐使得蜀汉国力耗损巨大,宦官黄皓、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老臣张翼都开始反对姜维北伐,姜维感到压力巨大,不敢回成都,就在沓中屯田,储备军资,继续打算北伐。而另一方面,诸葛瞻等人也想除去黄皓,但因刘禅十分宠信黄皓而无能为力。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得到钟会治兵关中的消息,上表刘禅调遣张翼、廖化驻守险要,但黄皓听信鬼神之说,告诉刘禅敌人不会来,蜀汉大臣也不知道此事,直到魏军五路伐蜀,攻入汉中,刘禅才派张翼、廖化等人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姜维将钟会大军阻挡在剑阁,却没想到邓艾从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刘禅一方面调阎宇支援成都,一方面召集大臣商议。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

而姜维接到刘禅的敕令后,试图借钟会之手复国,但是计划泄漏,姜维、邓艾、钟会全部被杀,自此,蜀汉彻底灭亡。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赵奢是如何重创秦军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赵国崛起后,和秦国并列为两强,所以交手在所难免。公元前269年,赵国和秦国在阏与展开了一场战事,当时秦国派出约10万兵力,赵国则没有详细数字,秦军虽然将阏与包围,但赵奢献出奇谋,打赢了这场艰难的战役,最后重创秦军,一战成名。那这次就趁此机会,跟各位讲讲阏与之战的故事,以及赵奢是如何击败强大的秦军的。

  • 浑河血战明军是如何败给后金的,戚家军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浑河血战是发生在天启元年的一场战役。当时努尔哈赤可以说是战无不胜,他趁熊廷弼去职,决定对沈阳发起攻击。最后金军虽然获得胜利,但也是惨胜,被击杀两三千人。浑河血战被称为是戚家军的落幕之战,那这次我们就打算跟各位讲讲有关戚家军的故事。历史上,戚家军是一支战斗力非常强大的军队,有着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 五胡乱华是怎么结束的?汉族当时是怎么挺过去的?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五胡乱华不知道大家怎么理解的,这个事情还是非常非常不想提起的,但是这个事情又不得不提起了,毕竟这个历史事件是真实的,所以有的历史虽然不忍直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需要这个正确面对的,所以这个事情也要正确的看待,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五胡乱华的事情,那么这个五胡乱华当时是怎么结束的呢?当时的汉族

  • 为何历史不讲五胡乱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五胡乱华的事情,估计很多人也都发现了,那就是这个事情很少人提及的,历史书上更是少见,历史老师也不怎么提,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这个事情在历史上是真有发生的啊,为什么都不提这个事情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看看这个五胡乱华历史为什么不讲吧,一起看看这个五胡乱华的真实历史吧!为何历

  • 张作霖当土匪的时候做过哪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张作霖不知道认识不认识,这个人就是这个张学良的父亲了,不仅仅如此,张作霖其实还有好多儿子,这个张学良只是其中之一了,所以这个张作霖不简单的,其实说到这个张作霖也有很多故事,话说他好像还当过这个土匪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土匪和土匪之间,其实也是有区别的。有些土

  • 高拱和张居正谁厉害?两人之间有什么争斗?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华夏历史

    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人,都曾经担任过明朝时期的内阁首辅,在一些影视剧中,很多人也能看到两人之间经常会有很多的争论,而且同样都是内阁首辅,很多人也就会比较好奇,高拱和张居正这两个人究竟谁要更厉害一些呢?那么高拱和张居正两人之间有什么样的一些差别,他们各自在朝堂上又有什么优势和劣势?高拱张居正相互之间有什么

  • 明朝为何没有继承元朝的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历史上各个朝代中,哪个朝代的版图最大,那答案一定就是元朝。元朝时期,中国的版图被扩张到了历史最高,是一个巅峰时期,最大的时候几乎整个亚欧大陆都是元朝的地盘。不过到了推翻元朝的明朝时期,却有很大一部分丢失了,也再没能回到元朝的巅峰状态。那么为什么明朝剑元朝推翻,却没能继承元朝庞大的领土呢?丢掉的领

  • 为什么曹操的亲戚都那么有实力?刚起兵仁洪惇渊就带着人马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本姓夏侯,只是因为父亲认了一个太监当爹,于是曹操也就跟着太监改姓了曹,因此曹家和夏侯家应该是一家人。而曹操能够发展起来,和夏侯家也有很大的关系,而当曹操刚刚起兵的时候,就有曹仁、曹洪、夏侯惇和夏侯渊来投靠,不仅如此,还都带着人马,要知道这在当时并不是什么小事,如果说一两个

  • 魏惠王不用商鞅,为何不听公叔痤建议除掉商鞅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都知道,商鞅变法彻底改变了秦国命运,给此后秦国的强盛打下坚实基础。不过商鞅并非是秦国本地人,他生于卫国,为何最后会选择到秦国来帮助秦孝公实现自己的抱负呢?商鞅早年寻找明公也并非一帆风顺,公叔痤曾把商鞅推荐给魏惠王,不过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公叔痤算是有先见之名,既然魏惠王不肯重用,那他就建议除掉

  • 庞德一生有哪些战功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庞德是三国时期名将,他早年为马腾旗下武将,曾立有诸多战功。后来马腾入宫为官,庞德便跟随马超,最后兜兜转转,反倒成了曹操的手下。要说庞德给世人印象最深刻的一战,应该就是在樊城之战中,庞德曾用弓箭射中关羽,但最后却是被关羽上演了一出水淹七军,还死在了关二爷的刀下。可能庞德缺少他的高光时刻,不过要是细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