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是什么,背后究竟有何阴谋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是什么,背后究竟有何阴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315 更新时间:2024/1/19 16:32:59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明史上罕见的暴行行为。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此后下令火烧圆明园,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有近300太监、宫女死于这场火灾,还有无数文物被掠夺或是烧毁。如果英国人法国人只是为财,他们干嘛要放火烧掉这个地方呢?其实背后的原因没那么简单。而且他们的暴行不止是毁了圆明园,真正遭受焚烧的地方还有皇家三山五园等,总体损失要比想象中高得多。

火烧圆明园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写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这一座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园林,是耗费了两代中国劳动人民心血而建成的。这座建筑面积达3.5平方千米的园林中,贮藏着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历朝历代的无数珍宝明器、文献典籍。这里不仅是一座恍若仙境的园林,更是一座人类的文明宝库。然而,“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公元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用象征着文明象征着进步的枪炮,击杀了守卫圆明园的侍卫,粗鲁又无礼地踏入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园林。

没有一个人是不震惊的,这样恍若梦境的场景,这样多的奇珍异宝,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眼踏足,甚至亲手触碰的。言道,“钱帛动人心。”即使刚开始每个人还能控制自己内心的欲望与贪婪,但到了第二天,这种存在于血液中的野蛮兽性终于战胜了他们那可怜的微薄的意志力。而同样存在于天性中的,还有破坏力。

他们闯入宫殿,大肆搜刮其中的奇珍异宝,摆在桌面和楼阁上的金器、银器、瓷器、玉器,珍藏在箱匣内的宝石、珍珠,悬挂于墙壁上的名画,甚至是堆在厢房中的绫罗绸缎……小件的、值钱的都收入囊中,大件的、拿不走的就无情地打碎、敲碎。

为了争夺这些珍宝,本是一个阵营的士兵们还开始斗殴。甚至因为每个人拿到的宝物价值不一,军队长官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还举行了所谓的拍卖会,平均分配这些钱财。这就是“文明人的把戏”,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而更过分的是,已经塞满了腰包的英法联军并没有就此离去,反而放了一把大火,把这座耗费无数人心力、精力的园林,这座富有无限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的园林,这座人类共同的珍宝,变成一片废墟。

打一个很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是你有一个很名贵的包,包里面装有其它的名贵奢侈品。然而有一天,这个包被一个陌生人拿走了,他把里面的东西全拿走了不说,还把包划破了,揉皱了,这还不够,还要把它丢在路边上,或是丢在脏污的垃圾桶里,恨不得告诉全天下,他对这个包做了什么样的“光荣事迹”,他有什么样“重大的收获”。

包的主人自然无比愤怒,又无比痛心,而失去圆明园的我们所承受的,则是比这个高百倍,高千倍万倍的震惊、愤恨与凄然。包丢了可以再买,然而一个被毁去的园林,其中的珍宝与典籍又哪里是可以弥补的呢?

那么话说到这里,那些英法联军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吗?难道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恶劣吗?

直接目的与最终目的

其实他们中的有些人自然是知道这样的行为有多么不堪的影响,甚至也有过愧疚和负罪感。然而在巨大的财富面前,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熟视无睹呢?更况,他们的行为是上级默许甚至是命令的。

英法的司令官曾经下达过这样的指令,“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国人之物件”,要士兵们“分派园内之珍物”。

当时,英法联合想要清政府修改以前签订的条约,企图进一步扩大自己在华的权益,攫取更多的好处。然而,清朝和当时的咸丰皇帝都不同意。于是,便有了英法联军的进攻,他们企图通过战争强制清政府低头。

但是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即便他们已经杀到了天津,杀到了天子脚下,咸丰还是没有低头的意思,甚至连所谓的议和都是敷衍,还将他们派去的使节扣押了。出离愤怒的英法联军便以此为借口,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不过,得到消息的咸丰皇帝早就已经逃离了北京城,他们就算杀进紫禁城也没办法找到人,修改条约。

而且当时正是北京快要入冬的时候,英法联军没有足够的物资和军费在北京过冬,更何况,这次行动,他们已经耗费了不少钱财,还没有任何收获,面临着巨大的国内压力。为了解决这个困境,他们把目光望了圆明园。

侵华英军统帅格兰特在给法国侵华司令孟托邦的信函中说,“今焚毁此园”,“可以使之受惩”,“且能使中国政府得极深之教训。”

抢夺园内珍宝,一方面是满足他们贪婪的欲望,补充军费开支的同时还能额外捞一笔,使这次行动不至于白费。而抢夺之后又焚毁圆明园,则是为了“惩罚”大清,给清廷一个“教训”,出自己的一口恶气。

但是最根本的,他们还是为了完成此次行动的最终目的,即迫使清政府修约,扩大自己在华的权益,把中国变成自己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而焚毁圆明园,给清廷“一个迅速而且厉害的打击”,就能很好地达成这个目的。圆明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先不说其内的珍宝,光是每年皇帝都会来此避暑并处理政务这一点,圆明园都算是半个政治中心了。英法联军如此糟蹋这里,还一把火把这里烧了,清王朝不痛心不被震慑才怪。

也因此,咸丰皇帝投降了,清廷同意修约,英法的最终目的也达到了。他们不仅夺取了圆明园内的珍宝,毁坏了这个伟大的人类共同的宝藏,还恬不知耻地以此为要挟实现了自己罪恶的目的。不得不说,英法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不愧是当时的“文明人”。

时过境迁,从前那些掠夺圆明园,焚毁圆明园的凶手去世了,世上再没有他们的影子,然而,那些被毁掉的珍宝典籍却再也回不来了,徒留一片废墟昭示着他们从前的罪行。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李牧为何被称为军阵之神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四大名将,秦国、赵国各有两位,那今天是准备跟大家讲讲有关李牧的故事。从史籍中的记载来看,李牧主要事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早期他负责在赵国北部对抗匈奴,二是后来对抗秦国。李牧曾在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军,但赵国此前损伤太大,所以此战只是击溃秦军,并没能将秦军全歼。但李牧能在这种情况下,战胜强大的秦国已

  • 白登之围时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时期的白登之围,可以说差点就要了刘邦的命,刘邦亲征匈奴,不料却被围困,幸好有陈平买通了冒顿单于的阏氏,才终于挽救刘邦于危难之中。不过,白登之围发生的时候,韩信也还活着,还没有被杀掉,为什么刘邦一定要自己亲自出马,却不肯将事情交给韩信呢?韩姓带兵打仗的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韩信出马未必会是这

  • 崇祯自杀之前,为什么要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在明朝,可是一个极其重要又争议很大的人物了,有人认为他残害东林党,将朝堂搅乱,独揽大权,最终也给自己招来的祸端,但也有人认为,魏忠贤虽然如此,但他活着的时候,明朝却是可以看到继续延续的希望的,他一死,明朝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虽然争议很大,但历史却是已经发生过无法更改的事实。而据说在崇祯皇帝自杀

  • 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长安,群臣为何反对埋下亡国祸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迁都一直都是一件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历史上也有不少朝代和国家进行过迁都,在周朝,很多国家都迁过都,周王朝也是因为迁都而划分为西周和东周,明朝朱棣也迁都,从应天府迁到了顺天府,也就是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而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赵匡胤也曾经想要迁都,他想要迁往洛阳长安,然而群臣却一直反对,赵

  • 隋炀帝次子杨暕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杨暕是隋炀帝杨广次子,据记载,杨暕相貌英俊,浓眉大眼,曾被杨坚所宠爱,后来还封他为豫章王。杨暕其实有他自己的野心,太子杨昭意外病逝后,他便有希望成为新任太子。按照顺利,这个太子位肯定是杨暕的,不过当时杨广迟迟不立太子,杨暕内心不安便擅自使用厌胜之术,结果事情暴露,杨广大怒。杨暕最后结局也是挺悲催,死

  • 诸葛亮杀了张郃,为什么说反而帮了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张郃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在历史上也是颇有名气的,而只不过作为蜀国的对手来讲,诸葛亮对张郃可就没有那么“珍惜”了,毕竟是一个劲敌,张郃最终也是被诸葛亮在木门道截杀,这样一员大将,就这样在历史上谢幕了,也是很可惜的。而张郃之死,对于蜀国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魏国来说应该是一大

  • 庞德行军打仗有多勇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庞德是三国时期一员非常厉害的猛将。可能多数人对庞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还停留在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上,庞德完全成了关羽的陪衬品。不过庞德和关羽能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庞德还射中过关羽前额,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武艺有多高超。今天,52诗经网的小编就打算给各位讲讲庞德行军打仗的真实水平,以及和他

  • 南北朝皇帝列表排名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很多人来说,想要完全了解清楚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南北朝时期可以说非常的混乱,有太多的国家和太多的皇帝,而这些皇帝、国家相互之间也会进行很多的争斗和战争,和大一统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想要理解清楚各国皇帝是谁,他们之间的世系又是怎样的,就比较难了。不过还是可以通过一些表格图片的

  • 麻城杀妻案详情是怎样的,此案为什么会惊动雍正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麻城杀妻案是发生在雍正年间的一起讼案,可能当时谁都没想到,在一个小小县城发生的案件竟然惊动了雍正帝,而且还让雍正大怒。据说,当时雍正皇帝正在批阅奏折,但他发现有两本奏折讲述的是同一案件,但内容却大相径庭,为了弄清真相便派湖广总督前去查看此案。结果等总督赶到麻城才发现,这起杀妻案疑点重重,这其中的真相

  • 伍子胥是被西施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年份最早的一个,她的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敌国吴国,而勾践也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伍子胥是吴国的大夫,原本是楚国人,但是因为遭人陷害逃到了吴国,最终也是报了仇,只不过报仇的手段有些人可能不太能接受,就是将已经死去的楚王尸体拖出来鞭尸。然而伍子胥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