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牧为何被称为军阵之神

李牧为何被称为军阵之神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015 更新时间:2023/12/10 5:47:31

战国四大名将,秦国、赵国各有两位,那今天是准备跟大家讲讲有关李牧的故事。从史籍中的记载来看,李牧主要事迹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早期他负责在赵国北部对抗匈奴,二是后来对抗秦国。李牧曾在宜安之战中,重创秦军,但赵国此前损伤太大,所以此战只是击溃秦军,并没能将秦军全歼。但李牧能在这种情况下,战胜强大的秦国已经非常不易了。李牧打仗究竟有多厉害?想了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军阵之神”李牧

在战国两百五十多年的历史中,由于彼此间征伐不断,故而诞生了很多名将,但是这些名将中能被尊为“神”的却是只有两位,其中之一便是有“杀神”之称的白起;在白起的一生中,共计指挥大型战役五次,中小型战役无数,攻城七十余座,其中光楚国就损失疆土近半;除此之外,白起歼敌超百万,在历史上都称得上是“一骑绝尘”,“杀神”之名也由此而来。

而除了“杀神”白起外,另外一位就是被后世尊为“军阵之神”的李牧;李牧是赵国末年的名将,早年担任赵国北部边境的守将,负责抵御匈奴的入侵。匈奴人天生就是优秀的骑兵,比之秦国后面的义渠人要强大的太多;很多人可能会说,为什么不直接把匈奴灭掉呢?北方茫茫草原极为辽阔,疆域比起中原只大不小,而且生存环境极为恶劣,匈奴人又极为分散,故而想彻底灭掉匈奴是极难的,光补给就足以压垮任何超级大国。

故而赵国,包括北方的燕国、魏国和秦国,都只能是建造防御工事以抵御匈奴人的入侵,秦长城其实就是将燕国、赵国、魏国和秦国自身的防御工事连接起来后的称呼,工作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李牧主要负责的就是代地雁门郡,地处赵国东北部,是受匈奴人侵扰最频繁的地方;在李牧之前,赵国虽强,但面对匈奴人的入侵却是颇为疲惫,后李牧改变策略,搭建烽火台,并大量建造营垒固守,此举虽然看似胆小,但确实有效,这就是后世赫赫有名的“堡垒战术”。

当然,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堡垒的地点选择极为重要,不能太近也不能太远,相互成掎角之势,这其实就有需要极为高深的军阵造诣了。在李牧镇守期间,得益于烽火台和营垒战术,让匈奴几乎没有战果。但赵王却认为李牧是胆小鬼,于是改派别人去镇守雁门郡,结果损失惨重,赵王这下知道李牧的厉害了,于是一再强使李牧出来,让他领兵。李牧来到边境,还按照原来的章程。匈奴好几年都一无所获,但又始终认为李牧胆怯。

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都愿意打一仗。于是李牧就准备了精选的战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敢于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善射的士兵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训练作战,同时使出诱敌之计。匈奴单于中计,率领大批人马入侵。李牧布下许多奇兵,张开左右两翼包抄反击敌军,大败匈奴,杀死十多万人马。之后乘势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匈奴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此战之后,赵国北部安稳了下来。

李牧抵秦

但是在公元前234年时,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武城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杀赵军十万。并乘胜进击,率军东出上党,越太行山自北路深入赵国后方,攻占了赤丽、宜安,进攻赵的后方,直向邯郸进军,形势危急。赵王迁从代雁门调回李牧,任命其为大将军,率所部南下,指挥全部赵军反击秦军。李牧率边防军主力与邯郸派出的赵军会合后,在宜安附近与秦军对峙。

李牧认为秦军连续获胜,士气甚高,如仓促迎战,势难取胜。于是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这桓齮也算是一代名将,战功赫赫,但此时连战连胜的他,却陷入了固有思维中,他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

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大破秦军。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后来秦始皇嬴政亲自率军攻打赵国,且兵分两路,一部分兵力由邺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赵都邯郸;而嬴政本人则率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企图进攻邯郸的后方,将赵国拦腰截断;在秦兵进至番吾时,受到了李牧的阻击;秦军难以迅速突破。李牧决心采取南守北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方针。他部署司马尚在邯郸南据守长城一线,自率主力北进,反击远程来犯的秦军。两军在番吾附近相遇,李牧督军猛攻,秦军受阻大败。

李牧即回师邯郸,与司马尚合军攻击南路秦军。秦南路军知北路军已被击退后,料难获胜,稍一接触,即撤军退走。李牧击破秦军的同时,南距韩、魏。数年之后,由于赵国北部发生强烈地震,秦始皇嬴政乘机派大将王翦率数十万大军进攻赵国,结果再次受到李牧的阻击。王翦深知李牧不除,想灭赵国极难,于是就让秦始皇派出间谍,收买了赵王迁近臣郭开,在郭开的进谗下,赵王迁竟然相信李牧会背叛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

在李牧被杀三个月后,赵国被王翦所灭;虽然李牧最终还是没能守护住赵国,但那时因为被自己的主公所害,李牧自身的能力,那是秦始皇嬴政亲自体验过的,而且王翦都对李牧有惧意,可见李牧的能力之强。而李牧最擅长的,莫过于军阵之术,以弱胜强,这一点在李牧对战匈奴的时候展示的最为明显,多兵种协同合作,将匈奴主力轻松击溃,这样的操作,恐怕白起碰到都要头疼不已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白登之围时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汉朝时期的白登之围,可以说差点就要了刘邦的命,刘邦亲征匈奴,不料却被围困,幸好有陈平买通了冒顿单于的阏氏,才终于挽救刘邦于危难之中。不过,白登之围发生的时候,韩信也还活着,还没有被杀掉,为什么刘邦一定要自己亲自出马,却不肯将事情交给韩信呢?韩姓带兵打仗的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韩信出马未必会是这

  • 崇祯自杀之前,为什么要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在明朝,可是一个极其重要又争议很大的人物了,有人认为他残害东林党,将朝堂搅乱,独揽大权,最终也给自己招来的祸端,但也有人认为,魏忠贤虽然如此,但他活着的时候,明朝却是可以看到继续延续的希望的,他一死,明朝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虽然争议很大,但历史却是已经发生过无法更改的事实。而据说在崇祯皇帝自杀

  • 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长安,群臣为何反对埋下亡国祸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迁都一直都是一件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历史上也有不少朝代和国家进行过迁都,在周朝,很多国家都迁过都,周王朝也是因为迁都而划分为西周和东周,明朝朱棣也迁都,从应天府迁到了顺天府,也就是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而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赵匡胤也曾经想要迁都,他想要迁往洛阳长安,然而群臣却一直反对,赵

  • 隋炀帝次子杨暕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杨暕是隋炀帝杨广次子,据记载,杨暕相貌英俊,浓眉大眼,曾被杨坚所宠爱,后来还封他为豫章王。杨暕其实有他自己的野心,太子杨昭意外病逝后,他便有希望成为新任太子。按照顺利,这个太子位肯定是杨暕的,不过当时杨广迟迟不立太子,杨暕内心不安便擅自使用厌胜之术,结果事情暴露,杨广大怒。杨暕最后结局也是挺悲催,死

  • 诸葛亮杀了张郃,为什么说反而帮了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张郃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在历史上也是颇有名气的,而只不过作为蜀国的对手来讲,诸葛亮对张郃可就没有那么“珍惜”了,毕竟是一个劲敌,张郃最终也是被诸葛亮在木门道截杀,这样一员大将,就这样在历史上谢幕了,也是很可惜的。而张郃之死,对于蜀国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魏国来说应该是一大

  • 庞德行军打仗有多勇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庞德是三国时期一员非常厉害的猛将。可能多数人对庞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还停留在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上,庞德完全成了关羽的陪衬品。不过庞德和关羽能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庞德还射中过关羽前额,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武艺有多高超。今天,52诗经网的小编就打算给各位讲讲庞德行军打仗的真实水平,以及和他

  • 南北朝皇帝列表排名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很多人来说,想要完全了解清楚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南北朝时期可以说非常的混乱,有太多的国家和太多的皇帝,而这些皇帝、国家相互之间也会进行很多的争斗和战争,和大一统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想要理解清楚各国皇帝是谁,他们之间的世系又是怎样的,就比较难了。不过还是可以通过一些表格图片的

  • 麻城杀妻案详情是怎样的,此案为什么会惊动雍正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麻城杀妻案是发生在雍正年间的一起讼案,可能当时谁都没想到,在一个小小县城发生的案件竟然惊动了雍正帝,而且还让雍正大怒。据说,当时雍正皇帝正在批阅奏折,但他发现有两本奏折讲述的是同一案件,但内容却大相径庭,为了弄清真相便派湖广总督前去查看此案。结果等总督赶到麻城才发现,这起杀妻案疑点重重,这其中的真相

  • 伍子胥是被西施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年份最早的一个,她的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敌国吴国,而勾践也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伍子胥是吴国的大夫,原本是楚国人,但是因为遭人陷害逃到了吴国,最终也是报了仇,只不过报仇的手段有些人可能不太能接受,就是将已经死去的楚王尸体拖出来鞭尸。然而伍子胥最后

  • 如果颜良文丑联手对阵关羽,有没有取胜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颜良和文丑都成了关羽的刀下魂,其实颜良文丑的武力值并不弱,但在关羽面前似乎就变的不堪一击。当然,演义肯定存在夸张、虚构的成分,历史上文丑也并非被关羽杀死。很多三国迷会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让颜良文丑共同联手,一起挑战关羽,他们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呢?那下面就准备跟大家分析下这样一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