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伍子胥是被西施害死的吗?

伍子胥是被西施害死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88 更新时间:2024/1/31 15:05:23

西施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年份最早的一个,她的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敌国吴国,而勾践也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伍子胥是吴国的大夫,原本是楚国人,但是因为遭人陷害逃到了吴国,最终也是报了仇,只不过报仇的手段有些人可能不太能接受,就是将已经死去的楚王尸体拖出来鞭尸。然而伍子胥最后的死,却也是吴王听信的别人的谗言,但是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西施见伍子胥的存在不利于越国复仇,因此想办法害死了伍子胥,这是真的吗?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西施迷惑吴王

西施不仅容貌倾国倾城,舞蹈也是数一数二,吴王夫差首先为西施的美貌所倾倒,之后便沉醉于她的舞蹈之中。夫差还命人将御花园的一条长廊的地下挖空,然后将大缸放进去,这就好比的衣裙,然后踏上木履,在木板上翩起舞。木履与地板相碰撞,脚下发出有节奏的“叮当当”的回声,而裙边的小铃铛也好似附和着响起“叮叮当当”的清脆悦耳声音,可说是视觉和听觉的多重享受,吴王简直是沉醉其中难以自拔。吴王把西施跳的舞蹈称为“响屐舞”,还将长廊命名为“响屐廊”。

很快这个美人计就有成效了,吴王再也不想去过问政事了。不仅如此,由于吴国要大兴土木工程,加重了赋税徭役,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吴王每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就有数万名壮丁充当劳役。

吴国百姓都去为他建造房屋,田地不仅无人耕种,百姓更是失去了自己的家园,不由得怨声连天。西施令吴王向昏君转变,但这样还是不够的。吴王身边那些贤臣忠臣也要除掉,虽然敢于对吴王这样直言进谏的大臣已经是寥寥无几了,但大夫伍子胥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一直主张对越国采取强硬措施。

2、伍子胥对吴王的劝告

伍子胥出身于楚国,因为遭楚王迫害才逃到吴国,被吴王阖闾重用。为了向吴王报恩,更为了向楚王复仇,伍子胥一直全力辅佐阖闾、夫差父子,帮他们出谋划策,在他的兢兢业业下,吴国国势蒸蒸日上。

伍子胥相当有洞察力,早看出越王勾践的心思,西施到来之后发生的一切更是证实了他的判断。虽然吴王暂时听不进忠告,但伍子胥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有机会就要借题发挥,说越国的坏话,屡谏屡败屡败屡谏。此时西施也并未明显站在伍子胥的对立面上,也跟着一起“劝”吴王。当然,她是别有一番用意了了,因为此时自己初来乍到,还没有摸清各方面情况。如果吴王放纵过头,引起朝廷上下的警惕,直接暴露出了自己来这里的目的,之后的计划就难以实施了。

于是她也时常提醒吴王,不要沉迷于女色,一国之君应该以政事为上。同时西施也意识到只要伍子胥还在,灭吴大计始终难以实现。伍子胥是吴国两朝重臣,吴国之所以称霸于诸侯,是因为伍子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样一位国家栋梁之才,自然是必须除掉的。而且伍子胥功高如此,说话极有分量,他现在就经常与越国作对,日后必将坏了大事。

吴王虽然现在没有听伍子胥的劝告,但伍子胥的用意他是明白的。所以西施对于吴王的影响要潜移默化,让自己不至于被伍子胥识破,同时还要着手策划离间吴王与伍子胥好在此时吴国的太宰伯齬已经被越国收买,西施也有了接应,他一直在吴王面前说越国的好话。

3、西施为何要害死伍子胥

西施就与伯齬配合,两人对抗一人,增加胜算。吴王好大喜功,总爱用兵。起初他意识到,经过勾践的精心治理,越国的国力节节攀升,军队也日益壮大,恐怕不久又成了吴国的威胁。加上伍子胥的不懈催促,他又有讨伐越国的意图了西施和伯僖则极言越王一直对吴王的恭敬与忠诚,吴王才勉强同意放弃伐越。公元前484年,齐国惹怒了吴国,吴王便想攻打齐国予以还击。这是进一步消耗吴国力量的好机会,于是伯僖和西施一个在前朝极力支持出兵,一个在后宫频频怂恿。越王勾践又送给吴国大批礼物,还表示愿意派出三千甲兵同吴王一起伐齐,以表“忠心”。

伍子胥看穿了越国的用心于是向吴王进言:“我听说勾践卧薪尝胆,跟百姓同甘共苦,一定是想报仇雪恨。齐国的问题就好比是一个人皮肤上的毛病,而越国才是吴国的心腹之患啊。大王不应该伐齐,应当将灭越作为首要任务。”可是吴王已经被迷惑住了,根本听不进这种劝告。于是吴王率兵讨伐齐国并凯旋而归,满朝文武都向他道贺,伍子胥此时又进言:“打败齐国只是占点儿小便宜,千万不可沾沾自喜。将来越国来灭吴国,那才是大祸想。”

吴王正在兴头上伍子胥的话让他十分不爽。伍子胥谏言无用,只好叹道:“大王不听我的话,恐怕不出三年,吴国就要灭亡了。”吴王听了之后觉得更不高兴了,觉得这是对吴国的诅咒,回宫后就对西施抱怨起来。西施听了之后觉得机会来了,于是她添油加醋地挑拨道:“伍子胥出身于楚国,却攻打自己的相国,还能干出把故主楚平王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三百这样残忍毒辣的事,您将这样的人留在自已的身边重用,不怕引火上身吗?他要灭越国,我就是从越国来的,您要想按照他说的做,就从我先杀起吧。”

这番话言真意切,让吴王很是于心不忍,美人又撒娇起来,吴王哪受得了,他逐渐转变了对伍子胥的看法,对于伍子胥曾经的功绩和忠心开始怀疑起来。西施与伍子胥势不两立,最让伍子胥无可奈何的是,西施在后宫说他的坏话,他根本没有澄清自己的机会。身为臣子,伍子胥只能在朝堂上据理力争,跟伯僖对峙,可君主后宫中的事情,他压根没有过问的权利。所以即便伍子胥有雄才伟略,也不及西施这位宠妃的枕边风。

因此,伍子胥屡次碰壁,同时也意识到吴王已经被蛊惑得不可救药,吴国恐怕是命不久矣。伯僖在吴王面前陷害伍子胥,说他早就对吴王心怀怨恨,一直企图叛国。吴王本来还不相信,于是就派伍子胥出使与自己是敌对关系的齐国,伍子胥为了保全家人,就把儿子寄养在齐国的一个大夫家里,而这就恰好成了伍子胥“谋反”的证据。

吴王盛怒之下,赐给伍子胥一把宝剑,命他自尽。伍子胥恨吴王听信谗言,但事已至此,只好带着一番怨念,挥剑自刎。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如果颜良文丑联手对阵关羽,有没有取胜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颜良和文丑都成了关羽的刀下魂,其实颜良文丑的武力值并不弱,但在关羽面前似乎就变的不堪一击。当然,演义肯定存在夸张、虚构的成分,历史上文丑也并非被关羽杀死。很多三国迷会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让颜良文丑共同联手,一起挑战关羽,他们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呢?那下面就准备跟大家分析下这样一种情况

  • 同样是乱世,为何五代十国没有三国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的乱世时代,其中自然还是以三国时期最为出名,另外出名的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其他的乱世,三国是最为出名和为人所熟悉的时代了,但既然同样都是乱世,为什么五代十国却并没有三国更有名呢?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各路兵马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为何相比之下知名度还

  • 李隆基杀了太平公主,为何留下她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太平公主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拥有非常传奇经历的女性了,她身为武则天的女儿也是受到了母亲的影响,对于皇位也有自己的野心。不过后来还是并没有能够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而且最终太平公主还被李隆基所杀。对于李隆基来说,自然要除掉一切对于自己的皇位有威胁存在的人,即便是自己的姑母也在所不惜。不过,既然要斩草除根,为何

  • 刘备和孙策都是白手起家,为何两人的差距如此之大?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到刘备和孙策两人,严格来说他们其实都可以说是白手起家的代表人物。很多人可能觉得,孙策是建立在孙坚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完全的白手起家,但其实孙坚在自己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逐渐的声名鹊起,这个时候的孙策所做的事情,孙坚也并没有给到太多的助力,很多事情都是孙策自己去解决的,因此要说是白手起家,孙策也不为

  • 刘备托孤是否在试探诸葛亮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刘备托孤时,对诸葛亮说的话可谓是推心置腹,不过对于其中含义各有各的解读。大家都非常好奇,刘备究竟说的是实话,还是在试探诸葛亮呢?其实刘备应该说的都是心里话,他这样做只是想让诸葛亮能够安心,好好帮助刘禅,因为他知道,诸葛亮是绝不可能自立的,要是蜀国的皇帝由他来当,就会变的名不正言不顺。刘备并非心胸狭隘

  • 澶渊之盟对北宋造成了哪些消极后果,给金国崛起创造条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有诸多好处,例如结束了宋辽两国长达20多年的战争,百姓能好好安居乐业,而且还减轻了朝廷的赋税压力,节省开支百姓也会轻松一些。此后宋辽民间交流更加频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不过澶渊之盟既然有积极的一面,肯定也会有消极的一面,因为战争停止,宋朝的几位皇帝开始减少兵力,导致不少武官被文臣排

  • 天启大爆炸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真的和陨石有关吗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天启六年也就是1626年,5月30日上午9点左右,在北京城西南隅王恭厂火药库附近发生了一起大爆炸,爆炸半径约为750米,导致2万多人丧生,而这场爆炸发生的原因至今不明。因为是在火药库附近,所以多半怀疑这场大爆炸和火药有关,不过还有另一种比较玄乎的说法,是称天上有陨石降落,所以造成了这场大灾难。可能未

  • 曹操败走华容道,为什么既不能杀也不能抓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随后准备从华容道撤离。诸葛亮已经算到了这一步,于是提前让关羽前去拦截,关羽虽然碰见了曹操,但他既没有杀他,也没有将他拿下,而是为了报恩将曹操给放走。关羽义薄云天,这天下人皆知,不过就这样放走曹操是不是也有点太草率了?其实刘备、诸葛亮早就猜到关羽会做出如此决定,才会让他去完成此事。曹

  • 夷陵之战刘备为何退至白帝城,至死不回成都?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夷陵之战中,刘备作为战败方,在兵败之后自然是要退兵的,但是刘备最终退到了白帝城,而且就在白帝城死去,临终之前指定了李严和诸葛亮为托孤大臣,交代好了一切的后事。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蜀汉的大本营在成都,成都作为蜀汉都城,为何不是刘备首选的退居地?刘备在战败之后为什么只是去了白帝城,却没有回到成都?这中间究

  • 宋朝经济如此繁荣,为什么没有出现盛世?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宋朝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朝代,因为有不少人做过分析,古代历朝历代的普通百姓中,或许宋朝百姓是生活幸福指数最高的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不过既然经济繁荣了,为什么其他朝代都有各种盛世,比如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等,但是为什么宋朝却一个盛世都没有呢?宋朝的经济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