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登之围时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

白登之围时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747 更新时间:2024/2/5 7:57:46

汉朝时期的白登之围,可以说差点就要了刘邦的命,刘邦亲征匈奴,不料却被围困,幸好有陈平买通了冒顿单于的阏氏,才终于挽救刘邦于危难之中。不过,白登之围发生的时候,韩信也还活着,还没有被杀掉,为什么刘邦一定要自己亲自出马,却不肯将事情交给韩信呢?韩姓带兵打仗的能力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如果韩信出马未必会是这样的局面,但刘邦当时不用韩信的原因又是什么,韩信当时在干什么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白登之围的起因

西汉初期,冒顿单于成为新一任匈奴王。冒顿单于是一位有着雄才大略的枭雄,他首先统一匈奴各部落,把一盘散沙的匈奴人团结起来,又四处出击,先后征服周边的东胡、楼兰、乌孙、大月氏、呼揭等国,势力范围南起阴山、北抵贝加尔湖、东达辽河、西逾葱岭,“疆域万里,控弦之士三十余万”,成为一个实力强大的庞大帝国。

冒顿单于的野心,也随着实力的增长日益膨胀,屡次出兵南下侵扰中原,给汉朝北疆边防造成巨大压力。

公元前201年,汉朝大将韩王信驻守马邑,负责防御匈奴。因刘邦当时屠戮功臣,韩王信畏惧不已,于是把马邑献给匈奴。汉朝北疆边防顿时出现了一个巨大缺口。冒顿单于大喜过望,立即发兵南下,深入汉地千里,一直打到太原郡。汉匈之间第一次大决战正式拉开帷幕。

2、白登之围始末

公元前200年,刘邦亲自带领二十万大军,陈平、樊哙周勃夏侯婴等谋臣猛将随行,浩浩荡荡进军山西,开赴前线。刘邦此时刚刚经历了汉朝开国大战,推翻秦朝击灭强敌项羽,部下将士也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师,因此刘邦对此战信心满满,满想着自己御驾亲征,三军用命,打败冒顿单于这样头脑简单的粗鲁武夫不在话下。

他大大低估了对手冒顿单于的军事才能。冒顿单于虽然没学过兵法,却在长期战争中锻炼成为一个运动战大师。他制定了一个精密的作战计划。第一步,先偃旗息鼓,步步后退,诱敌深入,一方面避敌锐气,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汉军远离中原,延缓其后方补给和援军的到来。

刘邦不知是计,所到之处,不见匈奴人的踪影,还以为匈奴已经不战而逃,于是胆气更足,大踏步挥师北上,一直来到大同附近的白登山。冒顿单于一看时机已经成熟,汉军已经远离后方,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于是实行第二步计划:分散隐蔽的四十万匈奴大军突然集结起来,从四面八方合围,把刘邦团团包围在白登山。

刘邦身陷重围,才知道上了当。急忙组织多次突围,都被匈奴人打了回来,眼看军粮耗尽,后援不济,大汉朝第一任皇帝就要在此丧命。危急时刻,幸亏谋士陈平想出了办法,派遣使者携带重金,贿赂冒顿单于最宠爱的姬妾。这个女子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好说歹说,说服冒顿单于,放了刘邦一条生路。刘邦这才狼狈不堪地逃回中原。

3、韩信与钟离昧

韩信生于公元前231年,卒于公元前196年,也就是说,白登之围时,韩信还在世。汉朝第一次出击匈奴,如此重大的战役,韩信为什么不去参加?刘邦为啥放着这样的战神不用,非要自己上?结果差点丢掉老命。

原来,不是韩信不去,而是他此时已经失去了刘邦的信任。汉朝建立后,韩信被封为楚王,驻扎在楚国旧地。依旧手握重兵。刘邦眼看着这些拥兵一方的诸侯王,如同芒刺在背。

公元前201年,一个人的出现,使得韩信与刘邦的关系彻底恶化。此人就是项羽部下旧将钟离昧。项羽死后,钟离昧流落江湖,东躲西藏,无处容身。韩信当年在项羽帐下担任执戟郎中时,两人关系莫逆,于是走投无路的钟离昧,就来到楚国投奔韩信。韩信一时心软,就把旧日的老弟兄留在身边保护起来。

谁知隔墙有耳,韩信身边有刘邦的眼线,刘邦很快知道了此事,大为震怒,认为韩信收留项羽部将,有图谋不轨之心。

4、刘韩交恶

刘邦思忖再三,决心趁此时机拿掉韩信,除去这个心腹之患,但又担心会激怒韩信起兵造反。谋士陈平献计,让刘邦不动声色,南巡云梦。到达云梦后,刘邦召集附近驻军的将帅前来聚会,韩信此时必定不会造反,而肯定会先来云梦窥探虚实,等他到来后即可一举成擒。

韩信接到通知后,左右为难。他精准判断出刘邦此次南巡,绝对是针对他而来,而且很可能与钟离昧有关。但他又心存侥幸,非万不得已他也不冒着满门抄斩的危险起兵造反。

韩信左思右想,最终决定还是采取妥协,主动坦白,以求得刘邦原谅,毕竟自己有错在先,被人家抓住了把柄。他逼迫钟离昧自尽,然后拿着钟离昧的首级去拜见刘邦,把事情经过和盘托出,再三声明自己只是一时糊涂,想拉老哥们一把,绝对没有造反之心。

韩信虽然诚意满满,但刘邦除掉掌兵大将的决心已经不可动摇,韩信此去正好自投罗网,身陷囹圄,被关押起来。不过韩信此举还是多少起到了作用,刘邦深思熟虑后,念及韩信毕竟为大汉立下盖世之功,仅仅因为小错就杀了他,确实难以服众,最后仅仅是剥夺了他的王爵和兵权,从楚王降为淮阴侯,把他滞留在京城。

白登之围时,韩信就在京城。但此时刘邦对他已经毫无信任之心,满腹猜疑防范,根本不可能再把兵权交到韩信手里,让他去统领数十万大军。一代战神韩信,就这样遗憾地缺席了这次中国古代史上的著名战役。

公元前196年,汉朝大将陈豨谋反,韩信被莫名其妙卷入其中,在长乐宫钟室遇害。一代名将英雄梦至此成空。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崇祯自杀之前,为什么要秘密收葬魏忠贤的遗骸?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魏忠贤在明朝,可是一个极其重要又争议很大的人物了,有人认为他残害东林党,将朝堂搅乱,独揽大权,最终也给自己招来的祸端,但也有人认为,魏忠贤虽然如此,但他活着的时候,明朝却是可以看到继续延续的希望的,他一死,明朝也就距离灭亡不远了。虽然争议很大,但历史却是已经发生过无法更改的事实。而据说在崇祯皇帝自杀

  • 赵匡胤曾想迁都洛阳长安,群臣为何反对埋下亡国祸患?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迁都一直都是一件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历史上也有不少朝代和国家进行过迁都,在周朝,很多国家都迁过都,周王朝也是因为迁都而划分为西周和东周,明朝朱棣也迁都,从应天府迁到了顺天府,也就是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而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赵匡胤也曾经想要迁都,他想要迁往洛阳长安,然而群臣却一直反对,赵

  • 隋炀帝次子杨暕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华夏历史

    杨暕是隋炀帝杨广次子,据记载,杨暕相貌英俊,浓眉大眼,曾被杨坚所宠爱,后来还封他为豫章王。杨暕其实有他自己的野心,太子杨昭意外病逝后,他便有希望成为新任太子。按照顺利,这个太子位肯定是杨暕的,不过当时杨广迟迟不立太子,杨暕内心不安便擅自使用厌胜之术,结果事情暴露,杨广大怒。杨暕最后结局也是挺悲催,死

  • 诸葛亮杀了张郃,为什么说反而帮了司马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张郃作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名将,在历史上也是颇有名气的,而只不过作为蜀国的对手来讲,诸葛亮对张郃可就没有那么“珍惜”了,毕竟是一个劲敌,张郃最终也是被诸葛亮在木门道截杀,这样一员大将,就这样在历史上谢幕了,也是很可惜的。而张郃之死,对于蜀国来说自然是好事,但对于魏国来说应该是一大

  • 庞德行军打仗有多勇猛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其实,庞德是三国时期一员非常厉害的猛将。可能多数人对庞德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还停留在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上,庞德完全成了关羽的陪衬品。不过庞德和关羽能战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庞德还射中过关羽前额,这些都足以说明他的武艺有多高超。今天,52诗经网的小编就打算给各位讲讲庞德行军打仗的真实水平,以及和他

  • 南北朝皇帝列表排名表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对于很多人来说,想要完全了解清楚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南北朝时期可以说非常的混乱,有太多的国家和太多的皇帝,而这些皇帝、国家相互之间也会进行很多的争斗和战争,和大一统时代是完全不一样的。因此,想要理解清楚各国皇帝是谁,他们之间的世系又是怎样的,就比较难了。不过还是可以通过一些表格图片的

  • 麻城杀妻案详情是怎样的,此案为什么会惊动雍正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麻城杀妻案是发生在雍正年间的一起讼案,可能当时谁都没想到,在一个小小县城发生的案件竟然惊动了雍正帝,而且还让雍正大怒。据说,当时雍正皇帝正在批阅奏折,但他发现有两本奏折讲述的是同一案件,但内容却大相径庭,为了弄清真相便派湖广总督前去查看此案。结果等总督赶到麻城才发现,这起杀妻案疑点重重,这其中的真相

  • 伍子胥是被西施害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西施作为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中年份最早的一个,她的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敌国吴国,而勾践也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位霸主。而伍子胥是吴国的大夫,原本是楚国人,但是因为遭人陷害逃到了吴国,最终也是报了仇,只不过报仇的手段有些人可能不太能接受,就是将已经死去的楚王尸体拖出来鞭尸。然而伍子胥最后

  • 如果颜良文丑联手对阵关羽,有没有取胜的机会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颜良和文丑都成了关羽的刀下魂,其实颜良文丑的武力值并不弱,但在关羽面前似乎就变的不堪一击。当然,演义肯定存在夸张、虚构的成分,历史上文丑也并非被关羽杀死。很多三国迷会提出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让颜良文丑共同联手,一起挑战关羽,他们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呢?那下面就准备跟大家分析下这样一种情况

  • 同样是乱世,为何五代十国没有三国出名?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华夏历史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上,有很多的乱世时代,其中自然还是以三国时期最为出名,另外出名的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相比于其他的乱世,三国是最为出名和为人所熟悉的时代了,但既然同样都是乱世,为什么五代十国却并没有三国更有名呢?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各路兵马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但为何相比之下知名度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