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死后,他的棺椁真的保存在水银里吗

秦始皇死后,他的棺椁真的保存在水银里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961 更新时间:2024/1/24 16:22:22

秦始皇死后是被葬在骊山墓秦始皇陵,而秦始皇陵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帝陵寝,直到目前因为各种原因,我们并没有将秦始皇陵全部挖掘出来,所以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陵墓的全貌究竟是怎样的。在民间,也流传着很多和秦始皇陵有关的故事,有称秦始皇死后,他的棺椁是被保存在水银里,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个问题,有关秦始皇陵的众多秘密,恐怕还要等很久才能全部解开。

1、秦始皇陵

“秦始皇的陵墓到底有什么玄机?”,不仅是我们当代人好奇,猎奇心理,古人也有。

《史记》有云:“以地势为江山,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以陨星为日,上具天,下具地理。”这简单对秦始皇陵描写的二十多个字,暗藏着什么意思呢?听笔者简单道来。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秦始皇陵有着不可忽略的地位。而单它的建筑面积,就足以令世界叹为观止。秦始皇陵占地56.25km²,你可以把它当作一座山,不过这座山的地底下不是什么煤或者石油天然气,而是一个咸阳仿宫,不仅有许多精美的气势宏大的建筑,更是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陪葬品。例如世界第八大奇迹的兵马俑坑,竟然只是秦始皇的陪葬坑之一,这要是细数,简直不敢想象。

那上面那句摘要是什么意思呢?说的是秦始皇要求自己的陵寝建筑要求为:用金银堆积成山模仿山岭,用水银浇灌储蓄成沟渠来模仿河流,用夜明珠装饰穹顶模仿星辰,秦陵真实的内脏规模之富丽堂皇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既然秦始皇陵里面有这么多的宝藏,为什么一直都很难被盗墓贼挖到呢?这就要切入到今天的主题了。

2、秦始皇真的睡在水银之上吗

喜欢看盗墓类型影视剧的读者应该会经常看到关于“墓葬”、“水银”、“保存尸体”等的字眼,这仿佛是古人下葬不可缺少的一件东西。这是真的吗?当然。让自己的尸体在千百年后仍然保存完整是多少皇帝的心愿,秦始皇自知自己统一六国拥有三皇五帝的功劳,当然是希望千秋万代之后,后人们还是在祭奠他。

秦始皇陵里面是含有水银的,这个结果在03年的时候被证实,但是“含有水银”和“睡在水银上”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直到后来遥感勘测用于考古,史学界才进一步确定秦始皇陵内部汞含量异常,而且分布特点为东南、西南强,东北、西北弱。按照《史记》中的记载为例,若有水银渠,且水银渠代表河流的话,这个走是符合渤海和黄海的分布位置的。

在得知汞含量异常后,又经过专家组严格的多方位勘测,发现地宫中汞含量较之地宫外含量的8倍还多,约值有将近800吨。不过就因为有这么多的汞含量,说“秦始皇是睡在水银上”就真的正确了吗?

我们知道,汞是一种金属元素,常温以液态的形式存在,而且它有剧毒,汞的蒸汽和汞的化合物都是有剧毒的,更别说是“汞”了。秦始皇用汞是希望千百年后还是当初去世时的模样,把它当作防腐剂来使用的,而不是想“再死一次”。所以,秦始皇“睡在水银上”这个说法实属夸张,这也是民间传说口口相传的结果。虽然秦始皇不是睡在水银上的,但是根据合理的推测,秦始皇的棺椁是有可能在“水银湖”中的,秦始皇的尸体必定是密封在棺椁内,透不进水银和空气的。

所以说,根据推测,秦始皇的棺椁的确是睡在水银里,秦始皇是不会如此蠢笨以自己的肉体凡胎对抗上百吨的水银的。

3、水银是哪来的

汞在自然界的存储量没有很大,但人们在很早就发现了汞并将之运用在生活中。天然的硫化汞又称朱砂,可作颜料,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上就涂有朱砂。虽然发现早,也用在生活中,不过像秦始皇如此大手笔一用就是上百吨,也是令人疑惑的。毕竟以当时的技术手段,怕是难以开采出这么多天然水银。

那这些水银从哪来?这就得说秦始皇的“好朋友”——巴寡妇清

巴寡妇清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女企业家,巴为巴郡之意,清是名。在丈夫死后,她接管了从事丹穴业的家族企业。“丹穴”即开采丹砂炼制水银,他们家族垄断丹砂开采,掌握了独特的开采和冶炼技术,传及数代而不坠,积聚了数不清的资财,到了巴寡妇清一代更是发展到了僮仆千人,依附者上万,私家保镖两千余人的高度。他们的家族也跻身成为战国七大富豪之一。

《汉书·卷九十一货值传第六十一》有言:“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人不敢犯。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所以,凭借巴寡妇清的财力,给秦始皇成产出上百吨的水银也不无可能。

秦始皇陵墓地下到底是种模样,至今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里面水银的准确量,也还需勘测。也正是因为这大量的水银,使得秦始皇陵墓的探索增加了难度。而很多关于秦始皇陵的故事都还只是猜测,真相是什么还需我们静观其变。或许等到科技足够发达了,这层神秘面纱才能够揭开吧。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西周时期的国人暴动究竟是怎么发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西周时期,周朝建立一百多年以后,发生了一次在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被称之为“国人暴动”的历史事件,不过这里所说的国人,并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意思,而是指的是当时居住在国都的人的一种统称,换句话说,国人暴动就是西周都城镐京发生的一次暴动,而主要参加人员就是平民百姓。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很少打胜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跟随刘备征战,刘备也是经常在各种战役中获胜,很多人认为,这是源于诸葛亮的功劳,诸葛亮辅佐刘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却似乎总是在打败仗,尤其是北伐,总是败多胜少很多人认为,他这样做也是耗费了很大的国力,蜀汉因此逐渐衰落。但为什么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总是打败仗呢?今天就让小编带

  • 司马炎和司马顺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炎称帝,改朝换代,按理说肯定是要给自家亲戚分封诸王。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位例外,他不仅没能得到分封,还被司马炎给流放到武威姑臧,这个人就是司马懿七弟司马通的次子司马顺。可以说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已经将路给铺好,司马炎完全不用花费太大力气就能坐上皇位。不过篡位这种事难免会造人诟病,只是没想到自家人

  • 推恩令是谁提出的?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推恩令长久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极其经典又很厉害的阳谋,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来达到巩固皇权的效果,各地诸侯明明知道皇帝的真实意思,但是却又没有办法,根本没有任何能够反驳的地方,汉朝的皇权也终于因此得到了增强。但是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人,最终却被汉武帝杀掉了呢?他是为什么被杀,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

  • 康熙怎么对付吴三桂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1673年,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其中吴三桂是最为棘手的藩王。在康熙皇帝心里,不管吴三桂会不会撤藩,他都有可能造反,所以这件事如何妥当处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吴三桂迫于形势,只能先上书朝廷,假装附议,其实内心还是希望朝廷能够慰留他。但康熙早就做好准备,与其被动防守,不然主动出击,既然吴三桂迟早会反叛,不如

  • 王莽40多万大军,为何败给不足万人的刘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和刘秀可以说,是一对很神奇的对手,似乎刘秀天生就是能够克制王莽的一样,很多人怀疑王莽是不是穿越人士,但当王莽当上皇帝想要好好治理国家的时候,却因为过于超前的思想无法复合当时的社会,因此就有了刘秀这个“位面之子”来推翻王莽。而在昆阳之战,刘秀仅有不足一万人的军队,对抗四十万

  • 清朝在世界上的实力如何?真的那么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从古至今经历了三皇五帝,数十个朝代,分分合合,最终民族是越累越强大了,政治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朝是如今离我们最近的王朝,也是我们最了解的一个王朝,而最终,辉煌的中华民族也是在清朝当权者的手中被击溃。因此,很多人都愤慨的指出,清朝是所有朝代中最差劲的一个朝代,否则我们的中华民族,何

  • 白登之围刘邦脱险后,他是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建立西汉后,天下局势并没有完全稳定,当时韩王信就准备同匈奴一起进攻太原,刘邦得知消息集结了三十多万大军,决定亲征匈奴。刘邦首战告捷,于是打算乘胜追击,结局中了匈奴的计谋,导致刘邦与先锋部队被困白登山,和援军切断了联系,后来陈平献上一计才助刘邦脱险。因为刘邦刚刚建立起政权,不易和匈奴展开大规模战事

  • 伯夷叔齐为何不食周粟?是忠诚还是愚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伯夷叔齐不食周栗这段历史故事,讲的是在商朝末期,孤竹君有两位王子,他们两人相互谦让王位,最后两人都离开了孤竹国,来到了周国,正好碰上武王伐纣,他们二人劝说无果,后来周朝取代商朝,二人因此拒绝吃周朝的粮食,宁肯采薇而食也绝不吃周朝的任何食物,最终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很多人感慨伯夷

  • 鲧为什么被处死?真的是因为治水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大禹治水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了解的了,而在此之前,大禹的父亲鲧也曾经治水,但是他和大禹使用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鲧只是一直堵,而大禹善于疏通,因此鲧治水失败,大禹成功。不过,鲧的死真的只是因为治水的失败吗?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治水究竟是怎么治的?他的死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原因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