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很少打胜仗?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很少打胜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419 更新时间:2024/1/19 4:14:12

诸葛亮跟随刘备征战,刘备也是经常在各种战役中获胜,很多人认为,这是源于诸葛亮的功劳,诸葛亮辅佐刘备取得了很大的胜利。但是自从刘备死后,诸葛亮却似乎总是在打败仗,尤其是北伐,总是败多胜少很多人认为,他这样做也是耗费了很大的国力,蜀汉因此逐渐衰落。但为什么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总是打败仗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何经常打败仗

财力与物力均不足

其一,刘备在为关羽报仇的战斗中消耗了蜀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蜀国的基业毁于一旦。刘备白帝城托孤,其实是留给了诸葛亮一个大摊子,在财力与物力均不足的情况下,诸葛亮很少打胜仗,也是情有可原的。

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二,刘备的儿子刘禅,被人称为扶不起的阿斗。他在接过父亲的帝位之后,便不管不顾,把一切事物都交给了诸葛亮去处理,自己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不问政事。这间接上给了诸葛亮很大的压力导致诸葛亮心有余而力不足。

蜀国后期人才凋零

其三,诸葛亮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处理蜀国的各种事情上面,疏忽对人才的培养。所以导致蜀国后期的人才凋零,这对蜀国也是有一定的影响。毕竟没有人才的国家,存在的时间也不会长久。

2、诸葛亮北伐失败原因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作《出师表》有提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但是事实上自蜀汉经历襄樊、夷陵两次大败后,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已经国富民强,而诸葛亮平定南中四郡,又给蜀汉在军队上和物资上都得到了比较大的补充。

但是诸葛亮失败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的,第一次因为马谡失街亭,第二次因为粮草不济,第三次诸葛亮占领武都、阴平二郡,但诸葛亮见好就收,第五次诸葛亮虽然在渭水屯田,准备长期与司马懿相持,但是诸葛亮却因操劳过度而死,蜀汉又不得不退军。

陈寿认为北伐失败的原因有三:

1、是诸葛亮的才能擅长于治军治国,奇谋不是他的长处。管理人民的能力比他用兵的谋略要强。

2、是与之对阵之人,有的是当世的人杰,如曹真、司马懿。诸葛亮难以轻易战胜他们。

3、是敌众我寡,魏国国力远胜于蜀汉,再加上以弱的一方主动进攻强者,在诸多不利条件下的确难以取胜。

诸葛亮北伐又称诸葛亮北伐中原,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统一中原,从228年春至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

五次北伐可分为:两次大型全面战争(第一次北伐,第五次北伐);一次中型区域战争(第四次北伐);两次小型局部战争(第二次北伐,第三次北伐)。

3、诸葛亮的才能被高估了吗?

我觉得他是一个有点被高估的人,尽管我非常佩服他的智慧和忠义,但是我认为他在战略格局上还差几分。

我知道诸葛亮是许多人非常崇拜的人物,他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气定神闲,一曲空城计和一番草船借箭让人不得不叹一句聪明。但是大家要知道,《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部小说,不是史书,演绎的成分非常大。要细究历史,还是《三国志》比较准确一些。

陈寿就说诸葛亮行政工作做得非常好,对人很忠实,而且对人很宽厚,处事也很公平,但最后一句话是“将略非其所长”,意思就是说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当时诸葛亮初出茅庐天下已是三分,打了几十年之后,蜀汉还是就占了个四川,三家中地盘最小,兴复汉室,就成了笑话。

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说要一支部队由汉中到长安,然后出关中,另一支部队从荆州往北打,联吴抗曹,这一直是他的大战略。但之后呢?并没有交代。所以他的眼界还不够广。

后来,刘备去世,诸葛亮辅弼幼主,六出祁山,但是除了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大家都知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很不容易打进来,但是守住容易,现在看来还不如好好守着四川,过着自己的富足日子。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司马炎和司马顺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司马炎称帝,改朝换代,按理说肯定是要给自家亲戚分封诸王。不过这里面却有一位例外,他不仅没能得到分封,还被司马炎给流放到武威姑臧,这个人就是司马懿七弟司马通的次子司马顺。可以说司马懿、司马师和司马昭都已经将路给铺好,司马炎完全不用花费太大力气就能坐上皇位。不过篡位这种事难免会造人诟病,只是没想到自家人

  • 推恩令是谁提出的?汉武帝为什么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推恩令长久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个极其经典又很厉害的阳谋,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来达到巩固皇权的效果,各地诸侯明明知道皇帝的真实意思,但是却又没有办法,根本没有任何能够反驳的地方,汉朝的皇权也终于因此得到了增强。但是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好办法的人,最终却被汉武帝杀掉了呢?他是为什么被杀,汉武帝是如何对待他的

  • 康熙怎么对付吴三桂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1673年,康熙皇帝下令撤藩,其中吴三桂是最为棘手的藩王。在康熙皇帝心里,不管吴三桂会不会撤藩,他都有可能造反,所以这件事如何妥当处理,就变得十分重要。吴三桂迫于形势,只能先上书朝廷,假装附议,其实内心还是希望朝廷能够慰留他。但康熙早就做好准备,与其被动防守,不然主动出击,既然吴三桂迟早会反叛,不如

  • 王莽40多万大军,为何败给不足万人的刘秀?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王莽和刘秀可以说,是一对很神奇的对手,似乎刘秀天生就是能够克制王莽的一样,很多人怀疑王莽是不是穿越人士,但当王莽当上皇帝想要好好治理国家的时候,却因为过于超前的思想无法复合当时的社会,因此就有了刘秀这个“位面之子”来推翻王莽。而在昆阳之战,刘秀仅有不足一万人的军队,对抗四十万

  • 清朝在世界上的实力如何?真的那么弱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众所周知,我国从古至今经历了三皇五帝,数十个朝代,分分合合,最终民族是越累越强大了,政治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清朝是如今离我们最近的王朝,也是我们最了解的一个王朝,而最终,辉煌的中华民族也是在清朝当权者的手中被击溃。因此,很多人都愤慨的指出,清朝是所有朝代中最差劲的一个朝代,否则我们的中华民族,何

  • 白登之围刘邦脱险后,他是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华夏历史

    刘邦建立西汉后,天下局势并没有完全稳定,当时韩王信就准备同匈奴一起进攻太原,刘邦得知消息集结了三十多万大军,决定亲征匈奴。刘邦首战告捷,于是打算乘胜追击,结局中了匈奴的计谋,导致刘邦与先锋部队被困白登山,和援军切断了联系,后来陈平献上一计才助刘邦脱险。因为刘邦刚刚建立起政权,不易和匈奴展开大规模战事

  • 伯夷叔齐为何不食周粟?是忠诚还是愚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伯夷叔齐不食周栗这段历史故事,讲的是在商朝末期,孤竹君有两位王子,他们两人相互谦让王位,最后两人都离开了孤竹国,来到了周国,正好碰上武王伐纣,他们二人劝说无果,后来周朝取代商朝,二人因此拒绝吃周朝的粮食,宁肯采薇而食也绝不吃周朝的任何食物,最终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很多人感慨伯夷

  • 鲧为什么被处死?真的是因为治水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大禹治水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了解的了,而在此之前,大禹的父亲鲧也曾经治水,但是他和大禹使用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鲧只是一直堵,而大禹善于疏通,因此鲧治水失败,大禹成功。不过,鲧的死真的只是因为治水的失败吗?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治水究竟是怎么治的?他的死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原因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宇文阐是杨丽华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581年,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杨坚,此后杨坚登基称帝,建立隋朝。宇文阐继位时只有6岁,根本没有处理事务的能力,这就给了杨坚篡位的好机会。但杨坚做了一件让人没想到的事,就是他暗中派人将宇文阐给害死了,宇文阐去世时只有8岁。宇文阐不是杨丽华的儿子吗,那就是杨坚的孙子,杨坚怎么能下得了这番狠手?其实宇文阐并非

  • 刘邦为何不喜欢儒家,汉武帝刘彻却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儒家在历史上虽然地位很高,但这样的高的地位,也是从汉武帝时期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尤其在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其实并不喜欢儒家的学说,而是更推崇道家,用道家的思想来治国。但是为什么到了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独尊儒术,将儒家奉上了神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从刘邦到刘彻时期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