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登之围刘邦脱险后,他是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

白登之围刘邦脱险后,他是如何处理与匈奴关系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2316 更新时间:2024/1/21 1:52:13

刘邦建立西汉后,天下局势并没有完全稳定,当时韩王信就准备同匈奴一起进攻太原,刘邦得知消息集结了三十多万大军,决定亲征匈奴。刘邦首战告捷,于是打算乘胜追击,结局中了匈奴的计谋,导致刘邦与先锋部队被困白登山,和援军切断了联系,后来陈平献上一计才助刘邦脱险。因为刘邦刚刚建立起政权,不易和匈奴展开大规模战事,何况匈奴的战力并不低。那次后刘邦究竟是如何处理与匈奴之间的关系的呢?

白登之战陈平助刘邦脱险

秦汉之际,也正是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崛起之际。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后,为了解决匈奴对中原的骚扰,派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迫使其北迁700余里,北部边地获得一时的宁静。

秦始皇病逝后,奸臣赵高联合丞相李斯,篡改诏书,改立胡亥为帝,并遣使者带伪诏到边地令秦始皇长子扶苏及大将蒙恬自尽,扶苏自刎后,蒙恬吞药自杀,防御匈奴的防线毁于一旦。

当刘邦与项羽“楚汉争霸”之时,匈奴乘中原内乱之际,又卷土重来,南下河套地区,尤其是冒顿单于杀父自立后,统一匈奴各部落,势力空前强大,对刚刚建立的汉朝边境的骚扰更是变本加厉。

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刘邦亲自率领三十二万大军出征匈奴,同时镇压韩王信(非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的叛乱,结果轻敌冒进的刘邦被匈奴冒顿单于指挥四十万大军包围在平城的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的马铺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白登之战”。

汉军被围困在白登山上七日七夜,军粮供应断绝,而且当时的汉军大多是南方人,不适应北方的寒冷天气,据《史记》记载:“会天寒,士卒堕手指者十之二三”,汉军的情况十分危急。

无奈之下,刘邦采用了随军谋士陈平的奇计,派人贿赂冒顿的阏氏(匈奴妻妾的称号),阏氏乃劝说冒顿退兵。《史记》中也有如下记载:“高帝用陈平奇计,使单于阏氏,围以得开。”

刘邦解“白登之围”后,撤兵南归,但匈奴更加猖狂,继续加重对汉朝边地的侵扰。那时与匈奴相接的代地、云中、雁门一带,时时告警,可谓是兵祸连连。

对此,刘邦忧心如焚,边地告急文书不时发来,自己亲征匈奴,却又打不过匈奴骑兵,这该如何是好?

刘邦请教了当初劝说自己不可北击匈奴的谋士娄敬(后被刘邦赐姓改名为刘敬),娄敬认为,当今天下刚刚平定,士兵疲于征战,对强大的匈奴不是能用武力解决的,他建议刘邦采用和亲的政策,把长公主送给冒顿单于,并奉送丰厚的财物。

同时,娄敬还建议刘邦派能言善辩的人用中原的礼节来开导发冒顿,冒顿在位时,他是汉朝的女婿;他死了,他和长公主的儿子假如当上了匈奴的君主,这个君主就是汉朝的外孙,哪里听说过外孙子同外祖父分庭抗礼的呢?我们汉朝的军队可以不出战便能使匈奴逐渐臣服了!

刘邦同意了娄敬的建议,准备遣送自己与吕后所生的大女儿鲁元公主嫁到匈奴,谁料吕后日夜哭泣,不同意将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嫁于匈奴,刘邦只好找了个宫女以公主的名义,嫁给冒顿单于为妻子。

与匈奴和亲不仅仅是嫁公主

汉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刘邦派娄敬出使匈奴,与冒顿单于订立和亲联姻盟约,这份盟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汉朝将公主送与匈奴进行和亲那么简单,它主要有以下三项内容:

第一、汉朝以宗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为妻子,每年赠送一定数量的棉、酒、食物给匈奴。到汉文帝时,每年所赠的物品有所改变,品种也相应增加,如增加了黄金饰品、丝绸锦绣等贵重物品。匈奴有时也回赠骆驼、马匹给汉朝。

第二、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约定长城以北为游牧地区,属单于管辖;长城以南为耕织地区,由汉朝所统辖。两朝人民在各自的地区生产生活,彼此互不侵扰。

第三、双方开放“关市”,准许两族人民在边境的某地进行贸易往来。“通关市”大约始于高祖末年,当时匈奴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而汉朝则以农业和小手工业为主,匈奴人便以马、驼、牛、羊等畜产品,换取汉朝的丝织品、粮食、金属器具等。

刘邦虽然迫于匈奴的军事压力,以及巩固汉朝内部统治的需要,而被迫采取了和亲的政策,但正是这种看似屈辱的政策,却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解决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的一种最好的方式。

汉朝初年的这种和亲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双方的军事冲突,使汉王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对汉初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为日后的汉武帝彻底打击匈奴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基础。

并且,汉朝的这种和亲政策,还为中原的汉民族与北方的游牧民族和平共处作出了良好的榜样,后代的许多王朝在军事力量不如游牧民族时,就继续采用这种和亲政策,并且通关市,双方互通有无,加强了友好往来,增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在我国民族关系史上,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伯夷叔齐为何不食周粟?是忠诚还是愚昧?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可能有很多人都听说过,伯夷叔齐不食周栗这段历史故事,讲的是在商朝末期,孤竹君有两位王子,他们两人相互谦让王位,最后两人都离开了孤竹国,来到了周国,正好碰上武王伐纣,他们二人劝说无果,后来周朝取代商朝,二人因此拒绝吃周朝的粮食,宁肯采薇而食也绝不吃周朝的任何食物,最终在首阳山饿死的故事。很多人感慨伯夷

  • 鲧为什么被处死?真的是因为治水失败吗?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大禹治水的故事很多人都是非常了解的了,而在此之前,大禹的父亲鲧也曾经治水,但是他和大禹使用的方法是完全不同的,鲧只是一直堵,而大禹善于疏通,因此鲧治水失败,大禹成功。不过,鲧的死真的只是因为治水的失败吗?鲧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治水究竟是怎么治的?他的死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原因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

  • 宇文阐是杨丽华生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581年,周静帝宇文阐禅位杨坚,此后杨坚登基称帝,建立隋朝。宇文阐继位时只有6岁,根本没有处理事务的能力,这就给了杨坚篡位的好机会。但杨坚做了一件让人没想到的事,就是他暗中派人将宇文阐给害死了,宇文阐去世时只有8岁。宇文阐不是杨丽华的儿子吗,那就是杨坚的孙子,杨坚怎么能下得了这番狠手?其实宇文阐并非

  • 刘邦为何不喜欢儒家,汉武帝刘彻却独尊儒术?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儒家在历史上虽然地位很高,但这样的高的地位,也是从汉武帝时期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并没有这么高的地位,尤其在汉朝建立之初,刘邦其实并不喜欢儒家的学说,而是更推崇道家,用道家的思想来治国。但是为什么到了汉武帝时期,就开始独尊儒术,将儒家奉上了神坛。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从刘邦到刘彻时期的态度发生了这么大的变

  • 曹操失去郭嘉有多大影响,和孙权失去周瑜孰轻孰重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郭嘉和周瑜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人才,可惜他们二位都英年早逝,不然三国历史恐怕会被改写。有人认为郭嘉不死,曹操在赤壁之战就不会输,那或许此后就不会有三国一说了。而周瑜不死,有可能是曹操和孙权二分天下。当然,刘备身边也有一位很重要的谋士早亡,他就是凤雏庞统,如果庞统不死,蜀汉的未来又会如何呢?下面就简单分

  • 秦始皇焚书坑儒,他要打击的对象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举动一直有不小的争议。根据史书记载,我们可以退推断,当时秦始皇决定这番决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体系的需要;二是当时有不少儒生会借用儒家经典来批评时政,所以秦始皇干脆就不让他们读这方面的书籍了。不过“焚书坑儒”可不仅仅是为了儒家学派,

  • 曹操号称唯才是举,为何手下很多都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选人的一大规定就是唯才是举,只要是个人才,哪怕对方曾经有一些污点,或者人品不是很好,他也愿意用,当然也不全是没有底线的,像杨修这样过于张狂的,曹操也还是会杀掉。但既然曹操是唯才是举,那为什么他手下有很大一部分其实还是他自己家的亲戚呢?难道他的亲戚们都那么有才,能让曹操青睐有加?下面就

  • 汉武帝对卫子夫这么狠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汉武帝和这个卫子夫也还是有很多这个故事可言的,其实这两个人以前很好的啊,汉武帝也非常的喜欢这个卫子夫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这个汉武帝竟然逼死了这个卫子夫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卫夫子年老色衰汉武

  • 李廷机5年写了123封辞呈,为何得不到万历帝的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李廷机是明朝末年大臣,曾任内阁首辅。对于李廷机的评价,他被认为是古代少有的清官,明史对他的记载有这样一句话:“遇事有执,尤廉洁,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可见李廷机算是一位贤相。不过正是因为李廷机为人正直,脸皮比较薄,受不了朝内的风气,准备向皇帝上书辞呈,但万历帝迟迟没

  • 汉朝是24帝还是26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人问这个汉朝的皇帝分别都有谁呢?其实前前后后一共有好几十个呢?在三国演义里面这个刘备也是有说过的,汉朝先帝是有24位的,但是大家仔细一分析发现这个汉朝的皇帝好像并不指24位,好像是26位啊,那么这个汉朝的皇帝到底是24还是26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常规来说,两汉时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