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号称唯才是举,为何手下很多都是亲戚?

曹操号称唯才是举,为何手下很多都是亲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6 更新时间:2024/1/26 12:29:30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选人的一大规定就是唯才是举,只要是个人才,哪怕对方曾经有一些污点,或者人品不是很好,他也愿意用,当然也不全是没有底线的,像杨修这样过于张狂的,曹操也还是会杀掉。但既然曹操是唯才是举,那为什么他手下有很大一部分其实还是他自己家的亲戚呢?难道他的亲戚们都那么有才,能让曹操青睐有加?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曹操麾下有多少本家亲戚

汉末三国是古代人才最为鼎盛的时代之一,尤其是三分天下的曹魏、蜀汉、东吴阵营中有很多至今都知名度极高的历史人物。这种情况与三国“三巨头”不问出身重用人才的方针有直接关系,曹操就公开喊出“唯才是举”的口号。

但奇怪的是,曹操号称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但与蜀汉、东吴相比,曹魏阵营中的宗室重臣是数量最多的,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等等,《三国志·魏书》中专门有“诸夏侯曹传”,地位甚至在皇子列传之上。

而蜀汉阵营中几乎没有宗室重臣,唯一有影响的是刘备养子刘封。东吴虽然也有几个宗室,但早期影响很小,东吴首任宗室丞相甚至在《三国志》里没有列传。那么号称“唯才是举”曹操麾下很多大将为什么都是本家亲戚呢?

2、为何曹操推崇唯才是举手下却有那么多亲戚

首先,虽然不比白手起家的刘备,但曹操早年的基础也是很差的,既无地盘也无班底,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他的这些曹姓、夏侯姓的本家亲戚,比如曹操第一支部队就是夏侯惇、夏侯渊、曹仁给拉起来的,地位当然不一样。

其次,曹操虽然不是士族,但也是权宦之后、太尉之子,本家亲戚不仅数量多,而且在当时的受教育水平较高,优秀人才的比例也比较大。与曹操相比,刘备、孙权的家族规模和素质不够,想提拔本家亲戚也没有合适人选。

最后,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并不是真的要以才能任官,而是要以此打击士族之前赖以生存的察举制(以“道德”为选拔标准)。但士族是当时天下精英阶层的主导集团,就算是曹操也不得不依靠以荀彧为代表的颍川士族集团。

但因为自己不是士族出身,所以曹操骨子里对士族是不信任的,哪怕是为曹魏建立产生决定性作用的颍川士族集团。于是曹操便将以军权为主的很多重要权力交给曹姓、夏侯姓的本家亲戚,制衡以颍川集团为代表的士族。

综合来讲,曹操重用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些本家亲戚,除了他们资历最高、才堪大用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制约士族势力。而当曹魏宗室重臣无力制约的时候,曹魏江山也就被士族代表司马氏篡夺了。

3、曹操为何发布求贤令

可以说在战胜袁绍之前,曹操的处境很不好,当时很多人都是不看好曹操的,甚至就是曹操自己内心深处也是矛盾的,这一点体现在曹操和袁绍相持了很久,他也总是有着想要返回许昌大本营的想法,如果不是荀彧等人的鼓励,可能曹操真的就是不打了,可以说这个时候袁绍才是曹操的最大的威胁了,面对着这么大的一威胁的时候,按照道理而言,这个时候的曹操还应该更加渴望人才的。

但是他发布《求贤令》却不是在官渡之战之前,确实是打败了袁绍之后,他的手下人才济济的时候,这个就是有着让人很不理解了,其实这个时候有着曹操的重大的考虑了,东汉末年是士族主导社会的时代,所以不是士族出身的曹操要想成功必须依靠士族集团,这一点不单单曹操如此,刘备和孙权也是如此的,而在曹操的起家阶段,以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形成了“曹家天下荀家班”的局面,当时颍川士族最厉害的地方是控制了曹操集团的大部分选官权,所以才会出现“曹家天下荀家班”的情况。

其实我们能够看到,这个荀彧本身就是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还有他的侄子荀攸,最重要的就是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也是荀彧推荐的,可见这个时候曹操周边荀彧为首的颍川士族才是曹操的一个重大的威胁,因此曹操只有改变颍川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才能真正解决颍川士族的潜在威胁。但是在袁绍的巨大威胁下,颍川士族反而是曹操最能信任的政治势力之一,所以曹操一直没有对颍川士族下手。

袁绍灭亡后,曹操将大本营从颍川士族的根据地许昌迁至邺城,就是曹操开始改变这种局面的措施了,这个时候曹操发布“唯才是举”的《求贤令》,正式打破了颍川士族对选官权的垄断,这样也就能够削弱原本颍川士族的强大影响力了。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汉武帝对卫子夫这么狠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汉武帝和这个卫子夫也还是有很多这个故事可言的,其实这两个人以前很好的啊,汉武帝也非常的喜欢这个卫子夫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这个汉武帝竟然逼死了这个卫子夫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卫夫子年老色衰汉武

  • 李廷机5年写了123封辞呈,为何得不到万历帝的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李廷机是明朝末年大臣,曾任内阁首辅。对于李廷机的评价,他被认为是古代少有的清官,明史对他的记载有这样一句话:“遇事有执,尤廉洁,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可见李廷机算是一位贤相。不过正是因为李廷机为人正直,脸皮比较薄,受不了朝内的风气,准备向皇帝上书辞呈,但万历帝迟迟没

  • 汉朝是24帝还是26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人问这个汉朝的皇帝分别都有谁呢?其实前前后后一共有好几十个呢?在三国演义里面这个刘备也是有说过的,汉朝先帝是有24位的,但是大家仔细一分析发现这个汉朝的皇帝好像并不指24位,好像是26位啊,那么这个汉朝的皇帝到底是24还是26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常规来说,两汉时期的

  •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带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之一,后世更是将他列为五虎上将之一,他的战斗力和军事能力都是不弱的,但为何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却没有要把马超带上呢?马超的军事能力在当时都是很厉害的,虽然归顺刘备之后就很少受到重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马超能力很强,但为什么诸葛亮却不带上他一起北伐呢?这中间又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原因

  • 曹洪是曹操救命恩人,为何曹丕却看不惯曹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曹丕登基称帝后,曹洪拜骠骑将军,但曹丕此后却想处死曹洪,要不是卞太后出面求情,恐怕曹洪就要被曹丕给斩了。曹洪是魏国名将,曾在战场上立有不少战功,更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洪究竟是做了什么,导致曹丕一定要对他判死刑呢?实际上这跟曹洪性格为人有关,下文就准备跟大家讲讲这段历史,看看曹洪在做人方面到底出了什么

  • 纣王死时商朝的十五万大军去哪了?为何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纣王作为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一直以来都是以暴君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中的,人们对于纣王的印象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不过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关于纣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而是商朝在灭亡的时候,还有十五万大军,但是这十五万人却似乎突然之间就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去了什么地方,但在商朝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何十五万大

  • 隋炀帝被困雁门,他最后是如何逃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杨广继位后,东突厥慢慢崛起,615年,突厥始毕可汗带领大军将杨广困在雁门,这也是杨广称帝后经历的最危难的一役。隋朝末年,天下局势逐渐出现动乱,当时契丹、西尽吐谷浑等都臣服于突厥,就连中原的窦建德、王世充等也都被突厥纳入麾下,突厥可谓是来到了最强盛的时期。那隋炀帝最终究竟是如何逃脱突厥包围的呢?下面就

  • 清朝人口为何猛增?真的是因为土豆玉米的传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与当时的整体环境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虽然古代人口普遍数量比现代要低很多,基本上都没有超过一亿人口,但纵观古代的人口,也还是有巅峰时期的。清朝时期就经历过一个人口猛增的阶段,居然一下子增加到四亿人口,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清朝的人口数量突然变得那么多?有人认为

  • 曹昂战死曹操都不哭,为何典韦死了却痛哭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曹昂对于曹操来说,不仅仅是大儿子,而且还是他最满意的继承人,如果没有发生宛城之战,曹昂未来将会是曹操的接班人。但是宛城之战,曹昂为了保护曹操战死,这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自己的继承人都没了,但是曹操却都没有哭,可是当典韦战死的时候,曹操却痛哭不已,难道典韦对于曹操来说,地位竟然比曹昂还要更

  • 汉宣帝为什么不废太子,刘奭并非最佳皇位继承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汉宣帝刘询是汉朝著名贤君,在位期间,开创“孝宣之治”,使得汉朝国力来到鼎盛期。汉宣帝死后,是由他的长子刘奭继位,刘奭才能并没有他父亲那么好,刘奭虽然多才,善史书,但他性格懦弱,还宠信宦官,导致西汉没能延续强盛的势头,最后转为衰落。汉宣帝也曾看出刘奭的弱点,为什么他没有选择废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