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失去郭嘉有多大影响,和孙权失去周瑜孰轻孰重

曹操失去郭嘉有多大影响,和孙权失去周瑜孰轻孰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403 更新时间:2024/2/5 7:18:46

郭嘉周瑜都是三国时期的顶级人才,可惜他们二位都英年早逝,不然三国历史恐怕会被改写。有人认为郭嘉不死,曹操在赤壁之战就不会输,那或许此后就不会有三国一说了。而周瑜不死,有可能是曹操和孙权二分天下。当然,刘备身边也有一位很重要的谋士早亡,他就是凤雏庞统,如果庞统不死,蜀汉的未来又会如何呢?下面就简单分析下,这三大人才的离世,对各国来说究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魏失郭嘉

大家常常将“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挂在嘴边,说明了大家对郭嘉的认可,认为只要郭嘉在世,定能帮助曹操一统三国。甚至还有网友认为,如果郭嘉在世,曹操就不会在赤壁之战中败得那么惨,三国的历史将会改写。就连曹操自己也曾说过:若奉孝在,决不使吾有此大失也!那么事情真的如此吗?郭嘉真有这么大的能量吗?

不可否认,在三国中,郭嘉出力还是极大的,但是他的出力其实是仅限于大事情的预判上,比如他能判断孙策为人容易遭小人刺杀,能判断袁绍好谋无断,但是对于具体事情的具体策略上,他并没有多大的建树。就拿著名的《十胜十败论》来看,这其实只是给大家打气,让大家不要怕袁绍而已,再具体到如何作战,如何战胜袁绍则并没有做出说明。虽然官渡之战郭嘉也参加了,但是在此战的功绩记录得比较少,基本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谋略。

而说到赤壁之战,其实即便郭嘉不死,曹操也会打输。周瑜火攻曹军,其实曹操手下的谋士至少有三人都识破了火攻之计,而且已经提醒过曹操了,但是当时的曹操志得意满,根本不愿意听谋士之言,导致大败,就算郭嘉在此,也改变不了曹操的决定。曹操之后的话语,完全是在找借口推卸责任而已。

除了郭嘉的计谋并不算曹魏顶尖水平之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曹操手下谋士众多,人才济济。所以说,郭嘉的去世其实对曹魏的影响极其有限。

蜀失庞统

庞统绰号凤雏,与诸葛亮的卧龙齐名,而事实上,庞统也是极有才能的。他比诸葛亮早出山,最开始是在东吴手下当差,后来不受孙权重用,才转而投靠刘备的。刘备进攻西川时,庞统担任军师,其实在庞统的谋划中,早一点将刘璋拿下,奇袭益州,夺取西川的战略目的将会更快实现,然而刘备不听庞统之言,结果导致进退两难。

后来终于下定决心进攻了,大军又被挡在了雒城墙下,最终庞统遭到伏击,丢了性命。这对于本就人才稀缺的刘备,无异于雪上加霜。原本由庞统负责进攻西川,诸葛亮和关羽留守荆州的策略必须得调整,改成了诸葛亮去西川帮助刘备,关羽独领荆州。后续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虽然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刘备取得了益州,攻占了汉中,但是关羽却把荆州给丢了,刘备集团也丧失了进取天下的机会了。

假如庞统没有去世,以他的才能,也能帮助刘备平定西川,稳定益州,这样的话有诸葛亮相助,荆州就不会丢失,蜀汉还是有机会一争天下的。说到底,其实庞统的才能要略高于郭嘉,而刘备手下人才又匮乏,不如曹操多,所以庞统的去世对蜀汉的影响其实还是挺大的。

吴失周瑜

周瑜的去世其实对东吴影响比较大,对蜀汉影响也挺大,甚至说对三国都影响挺大。周瑜本身在东吴的地位就挺高,当初曹操挥军南下时,东吴众臣都是打定主意投降了,连孙权自己都犹豫不决。关键时刻是周瑜及时赶回朝堂,坚定的说要抵抗,孙权才下定决心。如果没有周瑜的坚决抵抗,曹军顺利拿下江东,那基本不用打了,曹操一定可以一统天下了。

而周瑜除了地位极高,他本人也颇具谋略,他的战略规划能力甚至能够和诸葛亮媲美的。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了占荆州,夺益州,三分天下的目标。而周瑜曾经也提出过软禁刘备,收服关羽张飞,攻占益州,进取汉中,从而二分天下的目标,不过最终没有得到孙权的同意。虽然孙权不认同,但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战略,其实在当初还是比较有可行性的。事实上刘备当初已经差点被软禁了,而关羽张飞手中兵马并不多,如果他们不投降,也只能被东吴消灭。只要占据了益州,二分天下就能够成型。纵观三国谋士,大多只是在具体的事情上颇有谋略,而在这种大的国家战略上,则相差了很多。

可惜的是,周瑜早死。如果他没有去世,按照他的战略来实施,那对于刘备简直就是个灾难,对于东吴倒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所以说,周瑜的死其实对东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人才众多,其实郭嘉的去世对整个曹魏来说影响并不是非常大。而由于人才匮乏,庞统的死对蜀汉其实影响是很大的。但真正影响最大的则是东吴周瑜的去世,他若不去世,则对蜀汉是个灾难,对东吴来说,真有二分天下的可能!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秦始皇焚书坑儒,他要打击的对象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举动一直有不小的争议。根据史书记载,我们可以退推断,当时秦始皇决定这番决策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体系的需要;二是当时有不少儒生会借用儒家经典来批评时政,所以秦始皇干脆就不让他们读这方面的书籍了。不过“焚书坑儒”可不仅仅是为了儒家学派,

  • 曹操号称唯才是举,为何手下很多都是亲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很多人都知道曹操选人的一大规定就是唯才是举,只要是个人才,哪怕对方曾经有一些污点,或者人品不是很好,他也愿意用,当然也不全是没有底线的,像杨修这样过于张狂的,曹操也还是会杀掉。但既然曹操是唯才是举,那为什么他手下有很大一部分其实还是他自己家的亲戚呢?难道他的亲戚们都那么有才,能让曹操青睐有加?下面就

  • 汉武帝对卫子夫这么狠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华夏历史

    说到这个汉武帝和这个卫子夫也还是有很多这个故事可言的,其实这两个人以前很好的啊,汉武帝也非常的喜欢这个卫子夫的,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最后这个汉武帝竟然逼死了这个卫子夫了,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吧,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一定别错过了!1、卫夫子年老色衰汉武

  • 李廷机5年写了123封辞呈,为何得不到万历帝的回应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李廷机是明朝末年大臣,曾任内阁首辅。对于李廷机的评价,他被认为是古代少有的清官,明史对他的记载有这样一句话:“遇事有执,尤廉洁,然性刻深,亦颇偏愎,不谙大体。”可见李廷机算是一位贤相。不过正是因为李廷机为人正直,脸皮比较薄,受不了朝内的风气,准备向皇帝上书辞呈,但万历帝迟迟没

  • 汉朝是24帝还是26帝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华夏历史

    最近有人问这个汉朝的皇帝分别都有谁呢?其实前前后后一共有好几十个呢?在三国演义里面这个刘备也是有说过的,汉朝先帝是有24位的,但是大家仔细一分析发现这个汉朝的皇帝好像并不指24位,好像是26位啊,那么这个汉朝的皇帝到底是24还是26位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常规来说,两汉时期的

  • 诸葛亮北伐为什么不带马超?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马超作为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之一,后世更是将他列为五虎上将之一,他的战斗力和军事能力都是不弱的,但为何诸葛亮在北伐的时候,却没有要把马超带上呢?马超的军事能力在当时都是很厉害的,虽然归顺刘备之后就很少受到重用,但不可否认的是马超能力很强,但为什么诸葛亮却不带上他一起北伐呢?这中间又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原因

  • 曹洪是曹操救命恩人,为何曹丕却看不惯曹洪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曹丕登基称帝后,曹洪拜骠骑将军,但曹丕此后却想处死曹洪,要不是卞太后出面求情,恐怕曹洪就要被曹丕给斩了。曹洪是魏国名将,曾在战场上立有不少战功,更是曹操的救命恩人,曹洪究竟是做了什么,导致曹丕一定要对他判死刑呢?实际上这跟曹洪性格为人有关,下文就准备跟大家讲讲这段历史,看看曹洪在做人方面到底出了什么

  • 纣王死时商朝的十五万大军去哪了?为何突然消失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华夏历史

    纣王作为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一直以来都是以暴君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眼中的,人们对于纣王的印象基本上已经固定下来了,不过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关于纣王到底是个怎样的人,而是商朝在灭亡的时候,还有十五万大军,但是这十五万人却似乎突然之间就消失了,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去了什么地方,但在商朝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何十五万大

  • 隋炀帝被困雁门,他最后是如何逃脱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杨广继位后,东突厥慢慢崛起,615年,突厥始毕可汗带领大军将杨广困在雁门,这也是杨广称帝后经历的最危难的一役。隋朝末年,天下局势逐渐出现动乱,当时契丹、西尽吐谷浑等都臣服于突厥,就连中原的窦建德、王世充等也都被突厥纳入麾下,突厥可谓是来到了最强盛的时期。那隋炀帝最终究竟是如何逃脱突厥包围的呢?下面就

  • 清朝人口为何猛增?真的是因为土豆玉米的传入?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在古代,不同时期的人口数量,与当时的整体环境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虽然古代人口普遍数量比现代要低很多,基本上都没有超过一亿人口,但纵观古代的人口,也还是有巅峰时期的。清朝时期就经历过一个人口猛增的阶段,居然一下子增加到四亿人口,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清朝的人口数量突然变得那么多?有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