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鲁国为什么在进入战国时期后,存在感远不如春秋

鲁国为什么在进入战国时期后,存在感远不如春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4327 更新时间:2024/2/5 7:34:31

从春秋步入战国后,鲁国似乎逐渐被人们所遗忘,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鲁国显然已经成为不被重视的角色。而鲁顷公好像已经看清了鲁国的未来,只是默默等待那一天的来临。相信很多小伙伴会不解,为什么鲁国到了战国时期,他的存在感远不如春秋?下面就为大家分析下其中缘由,主要还是和秦国的崛起,以及与周天子的衰落有关。在面对七雄时,鲁国显然已经有心无力了。

诸侯的变化

战国发展到鲁顷公时代,诸侯们大多认识到秦国的力量。再聪明的人也没有办法改变人心大势,诸侯列国们的腐朽已经是烂到了骨子里,所谓合纵连横完全被瓦解掉了,六国之余威消散殆尽,秦国自长平之战后就再无匹敌之国。周人的历史就是一种从部落酋长式政治到中央集权式政治的探索,那种分散的部落管理思维演变成所谓的分封体系和嫡长子继承制,政治制度融合到社会之中成为构架国家运转的基础体系,即是众星捧月式的管理模式。诸侯们是众星,周天子是月,这种制度保障着八百年周人政治的稳固,并在周礼中成为规则与法律,被一代代的传承下来。

而秦国人的扩张史则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集权史,就是把那种基于血缘关系的分封制度转变成以皇帝为独尊的政治管理体制,只有皇帝才是能够发光的,以前的众星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诸侯彻底消失了,代之以皇帝嫡系任免的地方县令,全国之政令系出皇帝一人。

而这种模式其实本身就是当年的强国们所信奉的,就是国君要有绝对的权限才可能真正逃脱国中权臣家族的控制,才可能真正推动国家体制变革的全面进步,任何阻碍变法运动的力量都是绝对错误的,都应该在国君的掌控之中。春秋战国时代很多诸侯国都推行过变法,只是大多都在保守派的反对中失败,如韩国的申不害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

当周天子的嫡系力量东周君跑到秦国朝拜,就代表着周人的集权探索已经失败。那个时代的诸侯们从思想根源上还是希望有个强权人物,能够真正意义上改变上古乱世纷争,能够统领全国之诸侯,即便后来周天子势微还是有齐桓公晋文公等人在推行“尊王攘夷”,就是在试图寻找某种平衡。

鲁国的陨落

可是在战国时代随着周天子集权探索的崩坏,诸侯国们很长时间内找不到能够让大家都愿意臣服的国家,秩序就不可避免的陷入混乱,各大诸侯国都开始捣乱,打打杀杀只不过抢夺国家利益的举措而已,百余年间中原都不能出现如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人物,至于掌控着最多周人政治遗产的鲁国人,则根本无法适应这种变化。

在鲁国朝堂之上还是有很多有识之士的,如三桓、孔子等人。当然这些人都是自始自终接受着周人政治教育的,这是他们能够为国君所用的关键,他们既传承着周人贵族政治的传统,又掌握着国家的核心资源,引导着社会舆论的发展。

同样的问题在于,他们所接受的这种教育,导致他们不能更为彻底的改变国家的发展轨迹,不能如韩赵魏三家和后来的田齐,直接将国君驱逐而自立为王,以自我的思想来推进国家与时代的并轨运行。因此鲁国人在进入战国而后的存在感是明显要低于春秋的,这种困局持续了近两百年,后来在秦人攻灭周天子的战役中终于得以解脱。

周天子不在了的那些时日里,不知道鲁顷公会作何感想。鲁国人有着最多的周人政治制度遗存,有着最多的周人文史典籍遗存,就是周人顶礼膜拜的周礼大多数也是存储在鲁国深宫之中。作为守持着最多周人政治遗产的鲁国人,得悉秦国人攻灭周天子的事情而后,一定会在内心感叹“周天子居然不在了?”鲁国存在的意义何在?鲁国人还能与哪个国家同仇敌忾,北方的田齐国君主已经不姓姬了,南方的楚国也是异族,邻近的韩赵魏只不过是远亲,最重要的是这些国家已经不能与秦国对战。史书载:“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於下邑,为家人,鲁绝祀”,鲁顷公能做的只是随身携带周礼,并秘密藏于墙壁之中,静静的等待着鲁国生命的终结。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虬髯客传的作者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华夏历史

    安史之乱以后,盛唐开始逐渐走衰,到了晚唐已经呈现藩镇割据的局面,各自为战。乱世自然让很多人心存不满,但一时又无力改变现状,所以便将很多希望寄托在伸张正义的侠客身上。《虬髯客传》这部小说便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孕育而生的,而《虬髯客传》对后世的武侠小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今天就准备和大家讲讲《虬髯客传》

  • 明朝末年为何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1644年,我过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岁建立的王朝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为了能够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整整二百七十六年间,朱元璋和他的子孙后代坚守着这一信念,收复了属于汉人的华夏大地。也正是这汉人最后的王朝,重现了昔日的汉唐盛世。在这两百年间,神宗统治下的万历新政为明朝带了中国历史上经济的巅峰

  • 太史慈是如何败给张辽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华夏历史

    《三国演义》中,是对太史慈的结局进行了一些更改,和《三国志》相比,太史慈去世的时间要晚几年。群英会上,太史慈是周瑜的监酒官,在赤壁之战中,太史慈负责切断曹操的援军,立有功劳。不过在此后的合肥战役,太史慈大战张辽,但最后却因为轻视了张辽的谋略,导致中箭身亡。这次就准备跟大家回忆下这段历史,看看太史慈和

  • 崇祯皇帝岳父周奎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华夏历史

    在崇祯帝还是信王的时候,娶了周奎的女儿周氏,等崇祯继位,周奎便成了国丈。据记载,周奎非常富有,但他为人却很吝啬,几乎是达到一毛不拔的地步。明朝末年,内忧外患严重,后来周奎被李自成的大军缉拿让他捐款,周奎却不愿捐助银两,最后自己的家人全被逼死,周奎依然无动于衷。死到临头,周奎却舍不得这些身外之物,等李

  • 蔺相如和廉颇有何矛盾,“将相失和”的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华夏历史

    廉颇负荆请罪,同蔺相如从将相不和,到将相和,这个历史故事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不过廉颇和蔺相如之所以会产生矛盾,其中真正的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不只是廉颇瞧不起蔺相如而已。实际上,纵观蔺相如和廉颇的一生,他们颇有相似之处,两人的仕途之路都算不上一帆风顺,期间尝尽辛酸苦辣。那下面就来分析下这其中很少被人知晓

  • 中山寨是什么意思,刘禅究竟想表达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面对曹魏的进攻,刘禅自知蜀汉已走到尽头,便选择投降邓艾,至此蜀国就此灭亡。如何处置刘禅是个问题,司马昭并没有杀刘禅,而是将他封为安乐公,和部分大臣安排入住洛阳。不过刘禅活着始终是个隐患,一向谨慎的司马昭为何肯放任刘禅不管呢?传闻,这跟刘禅在自家门上刻着的三个字有关。很多人都觉得刘禅算不上明君,但他为

  • 三国董承只是个小人物,为何曹操会非常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董承这个名字,在整个三国历史上来看,并不是特别的出名,而且如果按照人物的作为来看,董承更像是一个配角人物,既不出名,也没有太大的作为,但实际上,董承就算是一个小人物,却也是一个让曹操非常忌惮的小人物,这又是为什么呢?曹操究竟在忌惮些什么,董承又有什么能力让曹操忌惮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张作霖被炸死日本首相辞职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华夏历史

    在张作霖统治东北地区的时候,就关于如何处理如本关东军方面的利益与日本人有过多次周旋。对于张作霖,日本人可以说是非常无可奈何的,在日本人的内部也是及其矛盾的。有主张对张采取强硬措施的(关东军),也有想用软刀子的(政客)。不过,对于时任首相的田中义一来说,他想利用张作霖,达到以华治华的目的,命日本修建铁

  • 三国时期的三个张苞分别是谁?除了张飞的儿子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一说到张苞这个名字,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张飞之子,张飞的儿子的确叫张苞,但是在三国时期,也不止有张飞的儿子叫张苞,还有另外两个人也叫做张苞,那你知道这两个张苞分别是谁吗?三国时期这三个张苞分别是谁,他们各自都有着什么样的人生经历呢?这三个张苞最终都是什么结局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在

  • 下宫之难历史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华夏历史

    下宫之难这个名字如果你不是很熟悉的话,那你一定对另一个名字很熟悉,那就是赵氏孤儿。赵氏孤儿的故事就取自于这一场历史事件。但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赵氏孤儿的故事更吸引人,因此对于产生这场历史事件的下宫之难的关注就没有那么高了,但这件事情却并没有那么简单,究竟下宫之难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是一个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