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陵大盗为何逍遥法外?

东陵大盗为何逍遥法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3049 更新时间:2024/1/19 16:14:44

说起清东陵,这里曾经是一块与世隔绝,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家禁地。在这里埋葬着清朝历代帝后,陵墓被打造的固若金汤,布满机关,堆积了无数价值不菲的珍宝。1928年7月,一伙神秘的盗陵大军兵分两路,一支奔向埋葬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另一支则进入了埋葬乾隆帝的裕陵。在关于谁是真正的盗墓者这一问题上,特别是法庭并没有最终结案,为后人留下重重迷惑。震惊中外的东陵盗宝案,最终不了了之,还成为民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那么东陵盗宝案的元凶到底是谁?又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他们逍遥法外?

清东陵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处,今天河北省遵化市的西北部。是清朝入主中原后,修建的第一处大型皇家陵寝建筑群,也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皇家陵之一。他的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峰。其中埋葬乾隆帝的裕陵是清朝国势最鼎盛的时间修建的,耗银二百多万两。遍选天下精工美料,其建筑艺术精湛华美,堪称清东陵之冠。而穷奢极欲的慈禧太后自然也极其奢华,其工程前后耗银二百二十七万两,修建时间长达14年。其豪华程度据说连皇宫紫禁城也无法媲美。

但是随着辛亥革命一声枪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走向终结。尽管在随后公布《优待清室条件》,但处于乱世之中,很快成为一纸空文。

由于断绝了俸饷,守陵官员们大都迁往京城。少数留守的八旗兵丁也自顾不暇。方圆两千多平方公里的清东陵,很快成为匪盗出没的地方,其侵犯的命运无可避免。

1926年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奉系军阀张宗昌率部占据东陵。对东陵大肆掠夺,仅金银器物就装了几十大车。

但是在1928年7月北伐战争行将结束之际,惊世骇俗的“东陵盗宝案”发生了!这一次定东陵和裕陵被掘地三尺,其目标直指皇陵深处。地宫遭遇毁灭性破坏,而无数价值连城的文物宝藏在重建天日时的同时开始四处流散。

1928年7月4日至11日,一伙神秘的盗墓者闯进定东陵内将残破棺木和碎衣烂衫扔得满地。慈禧的尸体也被扔在西北角,浮在棺椁盖上。墓内被盗走的殉葬珠宝,最名贵的是一座白玉雕琢的九级玲珑宝塔,另外一件就是闻名中外的黑子红瓤绿皮的翡翠西瓜。据记载这个翡翠西瓜价值二百二十万两,十分昂贵。

隆裕陵也遭惨遭挖掘,乾隆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所遭遇的浩劫,比慈禧太后尤为惨烈。根据清室善后委员会传来的实地勘察报告:当时新旧骸骨狼藉墓道内外,碎珠残玉俯拾皆是,有的尸骨散不成形,有几具金棺已劈成残片。与慈禧定东陵不同的是乾隆墓中的珍宝多为书画,盗墓者并不识货,大量的书画文物被无端地破坏,有的被烧,有的被撕。

消息传出,中外震惊,人们纷纷质问是谁犯下了这千夫所指的罪行?

众目睽睽之下,一个名叫孙殿英的军阀成为盗陵的首要怀疑对象。

1928年8月的一天,在北京著名的古玩街琉璃厂“尊古斋”老板黄百川见到了一位神秘的客人。此人带来一些十分罕见的珍宝,并急于出手,双方最后以十万元秘密成交。不料事情败露,两人均被北平警备司令逮捕。

经审讯,涉嫌销售东陵珍宝的神秘男子正是十二军师长谭温江,而他的上级就是军长孙殿英。

为了摆脱嫌疑,孙殿英向其顶头上司递交报告,详细记记载了东陵被盗前后十二军的换防调动,其核心内容是:应乡绅之请求,派部剿办盘踞马兰峪之悍匪,在一次剿匪战斗中,从马匪手中缴获两只大箱,并列报清单。这就回答了谭温江携带的珍宝来自哪里的问题——是从当地土匪手中缴获的。

“东陵盗宝”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一个突发事件又让它再度被人们关注。

在一艘开往青岛的轮船上,青岛警察厅抓捕了两位两名逃兵,从他们身上搜出三十六颗珍珠,还有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的标志。一名叫张歧厚的逃兵招供参与了盗陵。

原来,张歧厚自供说,他在十二军军部当随从兵,军长孙建英军。军长下令教工兵营用地雷将西太后和乾隆帝的二坟炸开。军长的人把门,团、旅、营长们下去拿东西,别人不得进去。第二天天明以后他偷偷进去,在坟里捡了三十六颗珠子,到了天津卖了一千二百元钱。有了此巨款他便打算回原籍去,于是做了逃避。

张歧厚的供词是唯一明确牵涉孙殿英的重要证据。1928年11月,蒋冯阎桂四大集团军首脑都派出自己的代表组成高等军法会来审此案,审判长为商震。商震受任后马上下令缉拿正犯归案。但是孙殿英仍不在缉拿范围。

如此重大的案件,在高等军法会宣布成立后,却很长时间都没有下文。1929年4月底,也就是东陵被盗将近一年后才开始预审,并且一直未对外公布。而经过一个半月的秘密审理后,高等军法会在6月即宣布预审终结,预审判决草案的结论为:“东陵盗案系遵化驻军勾结守陵满员,盗墓分赃。

细究这一结论,虽然张歧厚供出了孙殿英,但法庭似乎并没有根据此口供而采信。而“遵化驻军”究竟指的是哪支部队?幕后主使究竟是谭温江还是孙殿英?判决草案也没有明确指出。

所有的疑问都需要进一步解答,按照程序,高等军法会将预审判决草案的全部卷宗,呈交南京国民政府,静候最高当局的复核、宣判和执行。但是案件上报后,再次石沉大海一直不见批复。

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东陵盗宝”案随即被遗忘。而孙建英也从狼狈不堪的处境中逃离出来,在战争中投靠了冯玉祥阎锡山集团。

从此,“东陵盗宝”案不了了之,成为民国历史上最大的悬案之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哪个才是战国最强军队?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争霸的历史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了,而在战国时期想要生存下去,军队实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而在当时,有四个非常有名的军队,分别是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他们分属于四个不同的国家,从名字上也能看得出来了,那么究竟这四个军队,谁才是战国时期最强悍的军队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赵国赵

  • 刘备称王后上表汉献帝,为什么把马超排在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在刘备身边,谁的功劳算是最大的,可能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于这种排名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然而在刘备心中,他的答案可能让很多人都是意想不到的。刘备在称王之后,上表汉献帝,给自己身边的人也进行了一个排名,而排在第一名的竟然是马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明朝出海的船队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已经有很多次的海上活动了,其中以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最为有名,不过郑和每次出海也不仅仅只是驾驶着一艘大船,而是带着一个船队,船的数量也是很多的,但他们在大海上,不同的船只相互之间又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他们之间的信息是怎样传达过去的?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郑和下西洋的

  • 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为何关羽如此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关羽,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忠义两全,不仅仅是老百姓尊重他,在民间称其为“关公”,同时历朝历代的君王也是非常推崇关羽的,将其视为忠君爱国的典范,数千年来,所受到的褒封可不少。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给了关羽八十八个字奇长无比的头衔,“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

  • 身居高位的李鸿章为何一定要死在贤良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贤良寺与李鸿章的故事,李鸿章最早进入京城的时候就居住在这里,之后的几十年沉沉浮浮,只要是来到京城,李鸿章就一定会住在贤良寺,而且最终也是在贤良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路。那么贤良寺究竟是个什么寺庙,为什么李鸿章身居高位,不在京城置办房产,偏偏住在贤良寺里面呢?一、其实不仅仅李鸿章,历朝

  • 秦始皇12金人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君王,同时也是第一位统一华夏的君王。关于秦始皇的传奇也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说文字的统一、修筑万里长城、度量衡等等,他给自己所建造的陵墓至今也无法让人探索。今天要提到的是他的又一个建树——十二金人,这十二金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铸造它的目的

  • 燕云台文殊奴是谁,文殊奴是辽国哪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萧燕燕和耶律贤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文殊奴。很多观众对这位文殊奴感到好奇,历史上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据悉,文殊奴作为长子,后来他继承了皇位,不过文殊奴继位时只有十几岁,没办法亲自处理朝政,所以便由萧太后代为执政。结果这一代就是20多年,文殊奴37岁时才正式亲政,手握权力的他并没有因此放纵自己,而是积

  • 卫瓘一计害三贤,为何却死在女人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卫瓘陌生。在演义中,卫瓘是曹魏大臣,曾参与伐蜀之战,而在这场战事中,邓艾、钟会、姜维三人的死都和卫瓘有关,后来有一典故叫“一计害三贤”,实际上就是讲述的这个故事。那卫瓘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经过。卫瓘原本可以过上一个无忧的晚年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樊哙,老糊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樊哙对于刘邦来说,作用和意义都是非常大的,刘邦之所以能够坐上皇位,离不开他手下的所有人,而樊哙也是一直跟随他的。然而刘邦在自己临死之前,竟然派人去杀掉樊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刘邦当然不是傻子,难道他是太老以至于老糊涂了,要对樊哙下手了吗?刘邦究竟为何杀樊哙,樊哙最终又是怎么样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的弟弟,他们都是隋朝时期官员,但这俩兄弟的人生经历却非常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将隋炀帝杀掉,然后拥立杨浩为帝,但此举也并没有给他换来一个好的下场。当时宇文化及打算这样做,宇文士及并不知情,此后他选择归顺李唐,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有不少军功。等李世民继位后,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