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哪个才是战国最强军队?

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哪个才是战国最强军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715 更新时间:2023/12/16 3:37:53

战国争霸的历史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了,而在战国时期想要生存下去,军队实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而在当时,有四个非常有名的军队,分别是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赵边骑。他们分属于四个不同的国家,从名字上也能看得出来了,那么究竟这四个军队,谁才是战国时期最强悍的军队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赵国赵边骑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是十分特殊的时期。周王室日渐式微,群雄并起,礼崩乐坏,合纵连横,烽火连年。一个强大的国家,必须依靠有战斗力的军队。一支可靠的军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战国时期先后出现了四支精锐部队,他们的兴衰不仅是国家命运的浮沉,也是当时历史的真实写照。

地处中国北方的赵国,建国之初,实力弱小,经常受到东胡、楼烦、林胡等游牧民族的骚扰,而“国中之国”中山国时常出来“打闷棍”,在与其他国家交战中,赵国屡屡败北,丧城失地。赵国迫切需要建立一支具有高机动性,快速反应的骑兵部队,以牙还牙,戍边安民。

上天并未抛弃赵国,赵武灵王的出现挽救了赵国。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下令实行军事改革,推行“胡服骑射”。将原本以步战和车战为主的赵军,改造成“骑射”、“骑战”为主的机动力量。由于当时马镫还未发明,赵军装备长弓短刀,长距离射击兼顾短距离拼杀,加上奔跑速度快、耐力持久的蒙古马,使得赵军能够长途奔袭,无往不利。自此,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支由中原训练的骑兵,胡服也成为中国军队最早的军服。

推行“胡服骑射”两年后,赵国新军灭中山、收楼烦,败东胡、降林胡。经过这一系列胜利,赵国的土地连成一片,实力大增,威名大振。这些身穿胡服的骑兵,在当时被称为“胡刀骑士”,它有个更响亮的名字“赵边骑”。

凭借“赵边骑”的出色表现,以及名将不断涌现,赵国成为战国后期,除秦国以外,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不过赵国的军事改革存在着先天畸形、后天不足的缺陷。军队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密不可分。赵武灵王只对军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缺乏顶层设计,并未对政治和经济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而赵武灵王在王位继承人问题上举棋不定,导致嫡子公子章和庶子赵王何之间矛盾激化,最终酿成“沙丘政变”。赵国的内斗导致实力受损,国运因此由盛转衰。

2、齐国齐技击

西周时期,姜太公受封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建立了齐国。他移风易俗,发展工商业。在渔盐之利的带动下,齐国成为当时的经济大国和文化中心。齐国的原住民以东夷人为主,他们生性尚武,剽悍好战,齐国人继承这一特点。春秋时期,齐庄公经过选拔,招募了一批技能全面、作战勇敢的士兵。为了激励士兵,齐庄王设立勇士爵位,以此表彰在战场表现优异的士兵。齐桓公在位时,管仲对军制进行优化。对获得勇士爵位的士兵进行训练考核。凡是经过徒手格斗、摔跤、游泳、骑术、剑术、射箭等技能优异者,才能成为持戟之士,相当于国家的常备国防军,驻守五都,这就是“技击”的由来。齐国规定,技击之士杀敌一人,赏金八两,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

齐威王时期,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更新武器装备,重用能臣干将,齐技击的实力进一步得到提升。齐技击在桂陵和马陵击败魏军,硬生生将魏国拉下霸主宝座。有了齐技击的强势出现,齐愍王先后向韩、楚、秦、燕、宋等国发生战争,将齐技击的声誉推向顶点。

然而战争的胜利,并未转化为现实的红利,相反,由于齐愍王的四面树敌,招致五国伐齐。齐国的穷兵黩武,造成国内经济不堪重负,综合实力迅速衰落。而齐国内部王室和士族之间内斗不止,齐技击沦为政治游戏的工具。同时,依靠物质激励形成的战斗力,难以维持长久。最终,这支战国时期组建最早的齐技击,走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3、魏国魏武卒

魏国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稍有不慎就有亡国的危险。强烈的忧患意识,促使魏国国君魏文侯成为最早变法图强的君主。他任用瞿璜革除弊政,通过李悝发展经济,重用吴起改革军事。很快,魏国呈现出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吴起组建了一支名为“武卒”的精锐部队。“武卒”的选拔条件相当苛刻,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头戴盔甲,身着保护上身、髀部、胫部的铠甲,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背着强弩和50支弩矢,携带三天军粮,在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有资格成为武卒。从装备上看,武卒属于重装步兵,能在不同距离对敌人造成伤害。武卒个人总负重达50余斤,加上出色的战斗技能,其战斗力在战国群雄中鹤立鸡群。在鼎盛时期,魏武卒约有5万人。吴起率领魏武卒创造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战平八场”的惊人战绩。在阴晋之战中,5万魏武卒对阵50万秦军,以一当十,杀敌无数,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

魏文侯死后,魏国人才不断流失。正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魏惠王重用德不配位的庞涓,使魏武卒在桂陵和马陵,遭到齐国的迎头痛击,精锐损失大半,魏国因此转入颓势,盛况不再。公元前293年,秦国与韩魏联军在伊阙(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镇)爆发战争,秦将白起避实击虚,斩首24万,魏武卒损失殆尽。由此,魏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

4、秦国秦锐士

秦国在阴晋之战后,知耻而后勇,通过商鞅变法,发展农业生产,制定了“军功爵制”,国力得到大幅提升。国尉司马错在魏武卒的基础上,创立了“锐士”。他对十万秦军士兵进行了筛选,首先要通过体能测试。在魏武卒负重的基础上,外加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和一面牛皮盾牌,总计约八十余斤。除此以外,还要进行技能测试,一方面考核个人使用各种兵器的搏斗能力,另一方面考验各种阵式结阵的团队作战能力。通过测试的士兵,成为“锐士”的一员。“秦锐士”上马能斩赵边骑,下马能敌魏武卒,类似于现在军队中的士官,是全能士兵的标志。值得一提的是“锐士”的千人队队长正是“人屠”白起。

在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秦锐士纪律严明,作战勇敢,士气高昂,成为秦军攻坚克难的尖刀部队,天下震惊。在战国末期,荀况所著《荀子》中,对秦锐士有这样的评价:“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说明当时秦锐士的战斗力冠绝天下,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认可。

秦锐士之所以能有这么强的战斗力,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秦人彪悍好战,数位国君在战争中为国捐躯,可见秦人勇武非常。

二是秦锐士虽起源于魏武卒,其训练强度、技能要求具有后发优势,因此超越魏武卒不足为奇。

三是秦军的装备更成熟。以兵器为例,六国普遍使用铁制兵器,唯独秦国偏爱青铜兵器,经化验,秦国使用的青铜剑,铜的比例是76.39%,锡的比例是21.38%,还有其他13种微量元素,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中碳钢的硬度,并且剑身表面经过铬盐氧化处理,历经二千多年依然光彩熠熠,锋利依旧。

四是军功爵制激发了秦军士兵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一人参军,全家光荣。

这四支劲旅在战国时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人们依然对此津津乐道。孙子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军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更是维护和平安宁的可靠工具,愿世间永无战争纠纷,军队不再战场拼杀。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刘备称王后上表汉献帝,为什么把马超排在第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要说在刘备身边,谁的功劳算是最大的,可能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是完全不一样的,每个人对于这种排名也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然而在刘备心中,他的答案可能让很多人都是意想不到的。刘备在称王之后,上表汉献帝,给自己身边的人也进行了一个排名,而排在第一名的竟然是马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 明朝出海的船队之间,是怎么交流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华夏历史

    我们知道,在我国古代已经有很多次的海上活动了,其中以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最为有名,不过郑和每次出海也不仅仅只是驾驶着一艘大船,而是带着一个船队,船的数量也是很多的,但他们在大海上,不同的船只相互之间又是如何进行交流的呢?他们之间的信息是怎样传达过去的?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1、郑和下西洋的

  • 汉寿亭侯是多大的官?为何关羽如此重视?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华夏历史

    说道关羽,相信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忠义两全,不仅仅是老百姓尊重他,在民间称其为“关公”,同时历朝历代的君王也是非常推崇关羽的,将其视为忠君爱国的典范,数千年来,所受到的褒封可不少。元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给了关羽八十八个字奇长无比的头衔,“齐天护国大将军检校尚书守

  • 身居高位的李鸿章为何一定要死在贤良寺?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华夏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贤良寺与李鸿章的故事,李鸿章最早进入京城的时候就居住在这里,之后的几十年沉沉浮浮,只要是来到京城,李鸿章就一定会住在贤良寺,而且最终也是在贤良寺走完人生的最后一路。那么贤良寺究竟是个什么寺庙,为什么李鸿章身居高位,不在京城置办房产,偏偏住在贤良寺里面呢?一、其实不仅仅李鸿章,历朝

  • 秦始皇12金人真的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华夏历史

    说起秦始皇,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大一统君王,同时也是第一位统一华夏的君王。关于秦始皇的传奇也是非常多的,就比如说文字的统一、修筑万里长城、度量衡等等,他给自己所建造的陵墓至今也无法让人探索。今天要提到的是他的又一个建树——十二金人,这十二金人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铸造它的目的

  • 燕云台文殊奴是谁,文殊奴是辽国哪一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华夏历史

    萧燕燕和耶律贤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文殊奴。很多观众对这位文殊奴感到好奇,历史上他是一位怎样的人物呢?据悉,文殊奴作为长子,后来他继承了皇位,不过文殊奴继位时只有十几岁,没办法亲自处理朝政,所以便由萧太后代为执政。结果这一代就是20多年,文殊奴37岁时才正式亲政,手握权力的他并没有因此放纵自己,而是积

  • 卫瓘一计害三贤,为何却死在女人手里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三国历史的朋友,一定不会对卫瓘陌生。在演义中,卫瓘是曹魏大臣,曾参与伐蜀之战,而在这场战事中,邓艾、钟会、姜维三人的死都和卫瓘有关,后来有一典故叫“一计害三贤”,实际上就是讲述的这个故事。那卫瓘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呢?下面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经过。卫瓘原本可以过上一个无忧的晚年

  •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杀樊哙,老糊涂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樊哙对于刘邦来说,作用和意义都是非常大的,刘邦之所以能够坐上皇位,离不开他手下的所有人,而樊哙也是一直跟随他的。然而刘邦在自己临死之前,竟然派人去杀掉樊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刘邦当然不是傻子,难道他是太老以至于老糊涂了,要对樊哙下手了吗?刘邦究竟为何杀樊哙,樊哙最终又是怎么样了呢?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

  • 宇文士及和宇文化及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宇文士及是宇文化及的弟弟,他们都是隋朝时期官员,但这俩兄弟的人生经历却非常的不同。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宇文化及发动政变将隋炀帝杀掉,然后拥立杨浩为帝,但此举也并没有给他换来一个好的下场。当时宇文化及打算这样做,宇文士及并不知情,此后他选择归顺李唐,跟随李世民四处征战,立有不少军功。等李世民继位后,宇文

  • 明朝航海事业发达,为何不建立海外殖民地?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我国古代在明朝初期,就已经拥有了很强大的海上船队,最著名的自然还要数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事件了。虽然对于郑和下西洋的事件的原因众说纷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这是源于朱棣想要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但不可否认的是,明朝时期的航海事业也是很发达的,而在西方很多国家都借助自己强大的海上势力建立了殖民地,为何明朝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