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何评价唐宪宗的一生

如何评价唐宪宗的一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921 更新时间:2024/2/5 7:47:54

唐宪宗李纯一度被认为是挽救晚唐的希望,到头来却功亏一篑。唐宪宗在位一共15年,期间大力改革,平定藩镇,开创元和中兴,做出了不少贡献。不过李纯的一生却是前明后暗,在取得部分成就后,李纯便开始渐渐怠慢,做出了很多昏庸之事,给朝堂留下不少问题。所以评价唐宪宗需要从多方面看待,功劳和过失都要有基本的认识。有关唐宪宗的更多事迹,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蛮夷崛起

李纯从出生之初,大唐处于一个内忧外患时期,虽然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定,但中原之外的民族却趁着大唐的衰落而迅速崛起,西南方的吐蕃、南诏、北方的回纥,这三个国家的崛起速度已经让大唐深感忧虑,并不是骚扰大唐边疆,大唐境内的藩镇也反叛离心之意越来越强。

唐代宗为了应对外敌的威胁,他只能够再扶持藩镇势力来对抗这些外敌;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藩镇势力一直以来都是大唐最大的内部威胁,安史之乱就是因为藩镇势力太过强大而导致;唐肃宗和唐代宗当然也很清楚这点,但他们没有办法改变。

因为大唐国家实力摆在那里,最强大的军队都是在藩镇手里,如果不用他们,大唐根本无力抵抗四周蛮夷,国土就会被侵蚀,藩镇权力再大,毕竟还是在大唐的名义下,他们关键的时候再搞个叛乱,那么大唐又能够应付几次安史之乱。

扶植宦官牵制藩镇

大唐政局的风云变幻,其主要原因还在于皇帝手中没有足够的兵权,而藩镇又不能动,可是又不能够坐视藩镇的崛起,大唐君王们无奈之下就再扶持起宦官,让他们担任了大唐军队中的监军职位,而大唐后期基本上监军都是宦官来担任。宦官干涉军中事务,并监视军队,肯定会招惹到藩镇节度使,大多数没有太大实力的节度使都是选择隐忍,而少数有着强大实力的节度使,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掉了宦官监军,而大唐皇帝为了避免藩镇叛乱也只能隐忍。

大唐的外部情况呈现一种三强包围的状态,那就是吐蕃、南诏和回纥,形成对大唐的C位包围,在内忧外患中,在惶惶不安中,大唐皇室只能够把希望寄托于权力平衡,那就是政权、军权都处于一种互相制约的状态。比如在藩镇中,唐皇室会扶持两个以上的强大藩镇进行相互制约,而在中央,唐皇室会用文臣集团与宦官集团进行相互对抗,来获得政治的裁决权;而在此过程中,藩镇节度使,文臣集团,宦官集团,势力都在逐渐坐大,而皇权越来越被分散,被节制。

中唐之后,大唐皇室已经沦落到靠着平衡来维持国家运转;而皇子李纯很小就看透了大唐政局的风云变测,从祖父德宗、父亲顺宗开始,大唐的皇权因为施行所谓的平衡,开始渐渐被架空,而整个大唐已经到对外依靠藩镇,对内依靠宦官的境地。而李纯从小就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君王,我又该如何解决如此困局。”

李纯的登基之路

李纯是唐德宗的长孙,深受德宗喜爱,到了适婚的年纪,唐德宗李适就开始为他挑选妻子,而按照唐皇室选妃的规矩,身为皇子的李纯是完全可以为自己挑选妻子,不过这种挑选也是有范围的,是建立在皇室提前为他精心选拔的几位贵族女孩之中。

当李纯在选妃时,所选的女孩非富即贵,都是功勋之后、名流之女,并且相貌都是一等一的娇秀,但李纯却单单把目光看向了郭姓女孩(郭子仪的孙女),他拉过郭氏的手对左右说道:“她可为吾妻。”那么为什么李纯毫不犹豫地挑选郭姓女孩,其实这个女孩背后的家族是为大唐建立了无上功勋的郭子仪家族。

李纯迎娶她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其一,这个女孩背后的郭家是最有威望的藩镇节度使,有了郭家的支持,对自己未来掌权有着很大的利益。其二,郭氏很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质,这种气质让她在众多女孩中显得非常特别。

李纯迎娶郭氏之后,郭家就成为了李纯坚定的支持者,而也因为郭家的支持,李纯在后期整治藩镇和宦官问题上就有了很大的底牌。李纯在贞元二十一年的时候,父亲顺宗皇帝就让他开始监国。最初开始接手朝政的时候,他深深感受到君王的权势被一点点地削弱,皇权被藩镇,文臣,甚至宦官严重牵制,皇帝已经成为一个吉祥物了。

李纯很明白,自己刚接手朝政,如今第一步只能是安抚各地藩镇和宦官们,绝对不可以直接动手;监国还没到一年,父亲就直接把皇位传给了李纯,自己优哉游哉得当个太上皇。李纯登基后,他依靠妻子郭家的势力作为基点,开始大力拉拢藩镇,因为李纯目前的处境,宦官和藩镇问题必须要先解决宦官。

李纯利用藩镇的军权影响力大力整治宦官危害,在这种借力打力的措施下,宦官们很快就被整治的服服帖帖;朝堂中权力被李纯收回了,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藩镇问题,但是藩镇问题却是一个极为顽强的病症,甚至带给了李纯无尽的麻烦。

平定藩镇

从唐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开始,藩镇问题就已经成为了大唐一个心腹大患,但是这个心腹大患却不能够摘掉它,因为这个大患却恰恰是大唐王朝续命的保障;李纯在多次思考后得出一个解决方案,分化藩镇之间的关系,削弱藩镇在地方的影响力,让中央的正统性成为国家发展唯一统治。

虽然说,藩镇是许多君王十分头疼的难题,但在唐朝中后期,藩镇其实还是会或多或少施行中央颁布的政令,因为子民是大唐的子民,而不是他们藩镇的子民;李纯通过扶持郭家势力,开始逐个收拾不听从指令的藩镇。

西川节度使刘辟不满宪宗的削藩政策,就索性带兵造反,并且他还联合起南诏、吐蕃等国对抗大唐朝廷,而李纯就调遣东部藩镇的重兵去平定刘辟的叛乱,由于东西藩镇军力的差距很大,东部藩镇通过优势的军力很快就合围刘辟。而刘辟虽然占据西川之风险,但是他却并没有带兵打仗的才能,于是很快刘辟就被东部藩镇给击败。

那么,刘辟被击败后,西川地区该派谁去任职呢?李纯直接把西川封给参与平叛的几个节度使,而这几个节度使的势力范围在东部地区,如今得到了西川,却根本无法顾及到这个地方,而且为了修复战争留给西川的创伤,这些节度使还得拿出自己的物资来补贴西川。

这样一东一西的跨越藩镇,渐渐地就把东部藩镇的实力给变相的削弱了,而李纯既平定了西川叛乱,还削弱了东部地方藩镇的影响力;而东部藩镇节度使们建立了战功,还得到了地盘,他们最初是很兴奋的,因为一个节度使所掌握的地盘越大越好,但是这次的大却成为了他们发展的一个弊端。

李纯病逝

解决东西藩镇问题后,李纯把目光盯向了南方,而淮西是大唐的一个重点发展地区,但是这个地区却在藩镇的手里,李纯认为不收回淮西会严重影响到大唐的发展;于是李纯趁着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儿子自掌兵权的理由,又让北方藩镇派兵来镇压淮西。

而李纯给予的好处就是,谁能够破了淮西,谁就获得该地区的军政大权,于是北方藩镇派遣了大军开始了镇压淮西的进程,很快,淮西一家节度使是对抗不了诸多北方节度使,于是淮西被平叛,而李纯把淮西封给了诸多北方节度使,同样也利用淮西来削弱北方藩镇节度使。

而山东地区的节度使李师道却感觉到唐宪宗的用意,他不想被朝廷支配,于是也跟着北方藩镇一起攻打淮西,不过李师道的想法,李纯是猜的一清二楚,李纯在解决淮西问题后,接着就直接灭掉了李师道,解决了山东问题。李纯在解决藩镇问题上,也很善于借力打力,给予利益而变相的削弱藩镇,而自己中央大军却毫发无损,于是,困惑大唐多年的藩镇问题在李纯时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并且还让李纯得到藩镇们的效忠。

李纯是中后唐时期唯一得到中兴的君王,他重用贤臣,改革弊政,打击藩镇,重振朝廷权威,但是李纯在位时间太短,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虽然他被誉为“小太宗”,但这个小太宗虽然解决了藩镇和宦官问题,却没有为子孙留下一个清明的朝廷环境。

晚年的李纯开始为自己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并且开始有些得意忘形,他把贤相裴度给废除掉,却立了一个大奸臣当宰相;后来,李纯梦想着长生不老,信奉佛教,迎佛骨,也因此,开始服用长生不老药,而他的性格也因此大变。宪宗李纯给大唐创造了一个新的政治局势,但是他最终却没有守住初心,而最终李纯也因为长期服用长生丹药,最后遗憾驾崩。

标签: 华夏历史

更多文章

  • 南宋名将郭浩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华夏历史

    郭浩是南宋初年将领,“蜀中三大将”之一。郭浩从宋徽宗时期开始从军,曾多次率军击败金军,到了北宋末年,郭浩官至枢密院都统制。可能在南宋历史上,郭浩不如岳飞、吴玠、韩世忠等将领出名,但他同样是一位不可忽略的名将。郭浩的一生并不平顺,但结局还算不错,病逝后宋高宗追授他为检校少保,此

  • 诸葛亮火烧藤甲兵,为什么称“必损阳寿”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华夏历史

    诸葛亮非常善于利用自然元素,为己方增强战力,火攻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三国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最后就是靠火攻击退曹操大军,如果不是利用自然元素,这一仗对于吴蜀联军来说恐怕会很艰难,毕竟兵力少于曹操。后来诸葛亮面对孟获,同样是利用火攻取胜,不过这次诸葛亮却流露出感伤之情,还说这样做“必损阳寿&

  • 六国为何反秦却不反汉?汉朝时期六国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作为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的朝代,却很可惜非常短命,而在秦朝时期,原本的战国时期的六国残余势力,一直都想要推翻秦朝,重新复国,虽然复国是不可能了,但是推翻秦朝却还是做到了。但秦朝灭亡到汉朝建立也不过只有几年的时间,为什么这几年之后,原本的六国残余势力就不再说要复国了?六国推翻了秦朝,为何却没有反抗汉朝

  • 项伯是不是吃里扒外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华夏历史

    因为项伯是项羽叔父,但他却在鸿门宴保护刘邦,这让很多人感到不解,项伯到底是不是吃里扒外的内奸呢?首先我们要了解,项伯在鸿门宴上救刘邦的动机是什么。其实项伯主要是想救张良,因为张良对他有恩。而且当时项羽的最大对手并非刘邦,项羽也不会把项伯当成是叛徒看待,顶多是觉得项伯做了一个顺水人情。此后刘邦会崛起谁

  • 战国七雄的国力分析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华夏历史

    战国七雄作为战国时期实力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相互之间的合作、对抗也有很多,而不同的国家的发展路线也不一样,在不同的时期,各自的强盛、衰落也不一样,不过最终的赢家作为秦国,那秦国的国力在后期自然是能够排在前列的。那么这七个国家,在战国时期究竟国力排名如何,又该如何来对他们的国力进行一些分析评价呢?下面

  • 嘉庆继位后,与太上皇乾隆关系怎么样?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华夏历史

    历史上的太上皇并不多,大多数皇帝并不会主动退位,但是乾隆因为在继位之处就说自己不能超过爷爷康熙,因此在当了六十年皇帝的时候主动退位,做起了太上皇。但其实退位之后的乾隆,依旧掌握实际权力,只是没有皇帝的名号而已,却做着皇帝的事情。但是这时候毕竟是有皇帝的,那就是嘉庆,那么身为皇帝的嘉庆和自己身为太上皇

  • 徐庶真的没有给曹操献过计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华夏历史

    曹操或是为了得到徐庶,或是为了让他离开刘备,他下令将徐庶的母亲掳到许昌,然后用仿造徐母的笔记给他写了一封信。徐庶孝字当先,只能跟刘备告别,前往许昌。结果见到母亲后才得知这一切都是曹操的阴谋,最后徐母内疚自杀,徐庶被软禁,但他决定一生不为曹操献上一机一策。就演义里的故事来看,徐庶的确是没有帮曹操做过事

  • 秦二世登基三年就毁掉秦朝,他都做了些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华夏历史

    秦朝虽然时间很短暂,但是秦国的发展历史却可以说是非常悠久了,秦国从建国之初,虽然被其他国家的人看不起,但是后来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强大到了可以碾压其他所有的国家,最终建立起了秦朝,这期间的历史也是非常长的,但是自从秦二世登基之后,仅仅三年的时间,就把秦国数百年积攒下来的努力都败光了,到底秦二世上位之后

  • 柴荣、郭威和赵匡胤是什么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华夏历史

    了解历史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赵匡胤之所以能成为北宋开国皇帝,是因为他在陈桥兵变中取代了后周,说得不好听点也就是篡位。柴荣病死后,周恭帝柴宗训即位,不过柴宗训只有七岁根本无力亲自处理朝中,而赵匡胤手中握有兵权,加上很多将领都拥立赵匡胤,这才使他能够黄袍加身。其实在这段历史上,柴荣、赵匡胤和郭威三人是有一

  • 中国护侨行动最早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华夏历史

    《红海行动》与《战狼2》相信不少的朋友们都有看过了,这两部电影主要就是围绕着撤侨这件事展开的故事,不得不说看的热血沸腾,大大振奋了国人的爱国之心。其实这样类似我国使用军舰的撤侨行动在历史上就有出现过,而且早在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时候就已经有过一次了。那么接下来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20世纪初期